过年饮一杯屠苏酒
宋朝王安石有一首《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却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屠苏”是一种酒名,特指炮制的屠苏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辟邪,不染瘟疫,这是古代人们新年饮酒的一种风俗。“屠苏酒”是什么酒呢?
“屠苏”,是一种草名,《乐府诗集》里收北周时王褒的诗《日出东南隅行》说:“飞甍彫翡翠,绣桷画屠苏”,这里的“屠苏”说的就是一种草。但是,“屠苏”也指房屋、草庵,《太平御览·181卷·汉·服虔通俗文》说:“屋平曰屠苏。”又引《广雅》说:“屠苏,庵也。”《三国志·魏·曹真传附曹爽》里“于是收爽……等”注引《魏略》说:“(李胜)为尹岁余,厅事前屠苏坏,令人更治之。”这里的“屠苏”说的就是房屋。《宋书·索虏传》:“(拓跋)焘所住屠苏为疾雷击,屠苏倒,见厌殆死”,这里的“屠苏”指的是帐幕。唐朝的韩鹗写的书《岁华纪丽·卷一·元日》说:“进屠苏。”附注说:“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曰屠苏而已。”宋代的陆游《剑南诗稿·卷十九·除夜雪》:“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这就是说,“屠苏”本来是草庵的名称。据传说,古时候有个人住在草庵里,每年的除夕夜分送给附近的邻居每家一包草药,嘱咐他们用布袋装好投进井中,到新年那一天汲出井水,掺和在酒杯里,给家人各饮一杯,一年里就不会得瘟疫。人们只是得了这个药方,却不知道这位神医的姓名,所以就用草庵的名字来称谓这种药酒叫屠苏酒。虽是这么说,那么屠苏酒里放的是什么药呢?梁朝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里说,南北朝时北魏的议郎董勋曾经讲过,古代新年人们所喝的药酒,里边放的是花椒花焙成的药末,所以所谓屠苏酒其实是一种花椒酒。董勋还说到人们饮屠苏酒的风俗,一家人里年纪最小的先喝,然后依次类推,年龄最大的最后喝。其原因是小孩子过年长了一岁,所以大家应该先祝贺他。反之,老年人过年是生命里又少了一岁,所以拖在最后喝,含有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的意思。这个风俗沿袭下来了,宋代文学家苏辙《除日》诗里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就是讲这种风俗习惯的。新年饮酒意味着辞旧迎新,所以人们都是守岁到除夕的半夜才开始入席,故称为“分岁酒”。吃完酒后,长辈要给晚辈人压岁钱,都是一百枚带孔的铜钱用红线串好,取长命百岁之意,而且是社会上流行的定规。后来铜钱不再流通了,时兴了银元和纸币以后,压岁钱的数目也就不论多少了。
古代人新年饮酒的风俗很普遍,而且有很多饮酒的故事。《后汉书·方术列传·郭宪传》就简略记载了郭宪饮酒后的神奇故事。不过到了晋朝人葛洪写的《神仙传》里,把郭宪改成了栾巴,故事也更加完整了。故事说后汉的栾巴是蜀郡(今四川)人,官居尚书,但很有道术。当时后汉定都在开封,新年朝廷聚会,皇上赏赐给臣下饮过年酒。栾巴举杯把酒噙在嘴里不咽下去,却朝着西南方向喷吐。朝廷负责纠察的官员报告给皇上,要治他的大不敬之罪。皇上责问是怎么回事,栾巴磕头谢罪说:“我的家乡成都正在失火,所以我以酒化雨去灭火,我哪里胆敢不敬皇上呢?”皇上下诏派人到成都实地调查,成都地方官据实禀报说:“大年初一成都街上失火,一直烧到大中午,才有雨自东北方向过来降下,浇灭了大火,不过雨里倒是有一股酒味。”
当代人饮屠苏酒的习惯眼下没有了,不过过年喝酒还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举杯祝福新年无可厚非,但是有人毫无节制地酗酒,往往新年里街上出现很多醉鬼,洋相出尽,安全无保,就大可不足取了。
200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