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三 古典诗歌表现人物的方法——侧面烘托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三)

古典诗歌表现人物的方法——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又叫间接描写,这种手法不直接对人物进行描写,而是通过对周围人物、环境、外物等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人物,以使其鲜明突出。这种手法主要包含以人烘托人、以物烘托人和以环境烘托人三种情况。

请看同样出自“汉乐府”中的两段诗句。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孔雀东南飞》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都是女主人公的漂亮,不过,在表现手法上有明显的不同。《孔雀东南飞》中的这段文字直接描写了主人公刘兰芝的穿着、身上的饰品、长相和动作,这些描写从正面表现了刘的漂亮。《陌上桑》则不仅有对女主人公罗敷采桑时所用的笼子,她的发式、耳饰、衣着的直接描写,还描写了罗敷采桑途中所遇到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四类人。诗歌为什么要描写这些人?显然,诗歌写着四类人目的并不在他们身上,而是通过他们见到罗敷之后种种如痴如醉的举动来表现罗敷之美。这种写法就叫侧面烘托,这样写的好处是把罗敷的美表现得极具感染力。

再看下面这首诗。

塞下曲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边将形象。如何把握这个形象?诗歌在塑造这个形象时,基本上没有对其做直接描写,而主要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因此,只要搞清诗歌借助何种媒介烘托这个形象,如何烘托这个形象,就基本上把握了这个形象和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首联描写的是边将的生活环境。“北风凋白草”描写的是边塞之苦寒,是自然环境。读到这样的句子就要想想:诗歌描写自然环境的目的是什么?很明显,描写边塞的苦寒就是为了烘托边将生活之艰苦,因为他就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胡马日駸駸”,写胡马每天都跑得很快。这里的“胡马”不是一般的马,是战马。写胡人的战马每天都在奔驰,其实是想说战争之频繁之激烈,这就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战争气氛。边将每天都要面对敌人,面对战争,恐怕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他也一定因此而身心俱疲。诗歌开篇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边将饱受边塞生活之苦。

颔联中有“边将心”三字,这可以说是整首诗里唯一对边将的直接描写。不过,边将心里想些什么?仅看这三个字却无从知晓,因此还是要看其它描写。这一联明确交代所写时间为“秋来”、“夜后”。秋天,本就是一个让人感伤的季节,再加上又身处肃杀的边塞之秋,夜后独立于戍楼之上遥望明月的边将,其心中之伤感孤独可想而知。此联对边将思乡之情的表现,仍然通过交代时间和对物象的描写从侧面加以烘托。

颈联描写边将所穿之“铁衣”和所骑之“战马”,其目的还是对边将的形象进行烘托:上联以“霜露重”描写铁衣,表现边将在戍楼上站立时间之长,烘托其乡思之浓;下联“战马岁年深”,写战马在边塞征战的年岁很长,是从侧面表现边将戍边时间之长。

经过层层烘托,至此,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已经呼之而出了。不过,把握了边将这个形象,还不能说完全读懂了这首诗。要彻底读懂这首诗,还需要进一步思考诗人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何在。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何在?首先,当然是对边将和像边将一样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守边将士的同情。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思考造成边将们痛苦的原因。那么,是什么让边将长时间有家难归呢?请看尾联,“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这里的“烟尘”代指战争。整联的意思是说,自从边疆修建了卢龙塞直到现在,战争就从未间断。尾联与前三联不同,它是诗人的自陈。诗人在尾联直接告诉我们,连年不断的战争是造成守边将士有家难归的根源。据此,我们可以确定诗歌塑造边将这一形象更想表达的是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

练习:

1.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首诗歌是如何表现蜀僧弹琴技艺之高超的?请简要分析。

①直接描写。“为我一挥手”通过对蜀僧弹琴动作的描写,表现其技艺之娴熟。②侧面烘托。“如听万壑松”与“客心洗流水”两句通过诗人听琴的感受,从侧面烘托蜀僧技艺之高超;“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表面交代弹琴结束的时间和天气,但“不觉”一词表明,这两句还是通过描写诗人对琴声的陶醉侧面烘托蜀僧弹琴技艺之高超。

2.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陆鸿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歌主要是如何表现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诗歌主要是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这一形象的。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从侧面表现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表达了思乡孤寂之情。是借助环境烘托和对抒情主人公动作行为、心理的直接描写表达感情的。上片前两句描写环境,秋天傍晚,天气转阴,秋风吹袭,满庭凄冷,烘托作者内心的凄凉;后两句写作者“伫听寒声”的行为,作者希望得到家人的消息却看不到传递书信的大雁,表现其内心的失落。下片前两句描写夜深朋友散去后只有孤灯相映的环境,烘托作者内心的孤寂;后两句则通过直接描写其酒醒后的心理,表现孤寂之感。

4.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枫桥夜泊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三)古典诗歌表现人物的方法——侧面烘托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诗歌前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歌前两句用落月、啼鸦、霜、江枫、渔火等夜晚江上的景物,描绘了一幅冷寂、凄清画面,烘托了诗人旅途中孤寂愁苦的心情。

(2)后两句写寒山寺的钟声是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寒山寺的钟声是夜半传来的,可见诗人此时仍未入睡,这就侧面烘托出了内心孤寂愁苦之深。

5.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流放被赦后内心的轻松激动。全诗没有直接描写诗人心情的词句,而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归程船行速度之快,从侧面表现诗人内心之喜悦激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81133.html

更多阅读

古典诗词中托物言志艺术手法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

古典诗词中托物言志艺术手法鉴赏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掌握托物言志诗的鉴赏步骤。2、熟练运用托物言志诗的解题步骤。重点:掌握托物言志诗的鉴赏步骤。难点:熟练运用托物言志诗的解题步骤。一、托物言志诗的鉴赏步骤第一步:找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 梅花意象

(2011-08-02 14:58:04) 转载▼标签: 文化分类: 诗联鉴品廊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青山遮不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 诗歌鉴赏写景手法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

转载 古典诗词表现手法鉴赏专题 古典诗词鉴赏

原文地址:古典诗词表现手法鉴赏专题作者:一松柏古典诗词表现手法鉴赏专题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用典 使诗

声明:《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三 古典诗歌表现人物的方法——侧面烘托》为网友时间把梦涂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