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2006

体育心理学

一、填空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5.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1898年完成的。他调查 了一个今天 被称作为“社会促进”的现象。

6.20世纪50年代前发生的另一个运动心理学的重大事件,是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即伊利诺斯大学运动研究实验室。

7.早在1926年,我国著名 体育教育家马约翰 曾在《体育的迁移价值》一文中指出,运动场是培养学生的极好 场所,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

8.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刺激)一R(反应)的联结理论。

9.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目标定向分为两种: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学习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成绩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10.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 最理想的是使用“阶梯型”目标设置。

11.运动兴趣的品质包括运动兴趣的倾向性、运动兴趣的广泛性、运动兴趣的稳定性、运动兴趣的效能。

12.运动兴趣的分类。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

13.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都要经历“有趣一乐趣一志趣“三个阶段。

14.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15.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行为起着动力和定向的作用。

16.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内部因素。个性特征;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性别;年龄。外部因素。社会文化背景特征;运动项目特征;训练年限;比赛结果。

17.关于体育活动与情绪的关系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城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18.唤醒有三种表现,即脑电唤醒、行为唤醒、植物性唤醒。

19.Marten于1982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

20.多维焦虑理论指出,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操作的关系是倒U形的。

21.Scanlan(1986)认为,与升高状态焦虑水平有关的个性特征方面的因素有两种,即高特质焦虑和低自尊。

22.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心理技能可分为一般心理技能和专门化心理技能。

23.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习惯的技术。

24.动作技能包含心理过程和技能操作过程两部分。

25.动作技能形成阶段:认知定向阶段;动作的联结阶段;协调完善阶段。

26.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内部因素:经验与成熟度;智力;个性;运动能力。外部因素:指导与示范;练习;反馈。

27.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技能迁移。

28.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依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依据学校的具体条件。

29.团体凝聚分为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

30.攻击性行为的分类: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二、名词解释

1.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艘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2.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3.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4.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5.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6. 应激——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应激,又称为紧张。

7.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8.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9.心理技能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的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0.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讨程。

11.反应时——指从信号(刺激)发出到反应产生之间的时间间隔,如在短跑比赛中,从发令枪响到运动员的脚蹬离起跑器之间的时间间隔,它是个体对动作反应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

三、判断

1.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关注的是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

2. 运动兴趣的倾向性是指运动兴趣总是指向一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运动兴趣的这种倾向性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3.运动兴趣的广泛性是指运动兴趣指向对象范圈的大小。(有意识地、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

4.运动兴趣的稳定性是指运动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持续时间越长表明兴趣的稳定性越强(持续地坚持体育锻炼,而不受其他因索的影响)。

5.运动兴趣的效能是指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失去所产生的效果(积极或消极地参加体育运动)。

6.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间区别: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所需要的意志努力程度不同;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以相互转化,而这种转化对于促成个人积极而有效地参加体育运动非常必要。

7.为了获得刺激、眩晕、运动欣快感觉和宣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生物性动机或原发性动机。

8.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或继发性动机。

9.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决策、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内部动机;得到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为外部动机。

10.某一练习方法、形式产生单调感、枯燥感——直接动机;间接动机与长时何活动后产生的最终结果和社会意义相联系,持续的时间较长。

11.高自我效能者倾向于把失败归因为努力不够,而低自我效能者则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低。同样,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内部的或可以控制的原因,如能力或努力,则自我效能感将会提高。

12.体育活动与认知过程之间存在的是相关关系,但不能被看作因果关系。

体育活动与认知过程的关系在不同年龄人群的身上有不同的体砚。

不同的锻炼项目、运动负荷及坚持年限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

体育活动能延缓或预防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

体育活动对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的形响也不相同。

13.倒U形假说——中等程度的唤醒水平对运动表现最为有利。

14.误差值指个体在技能操作中出现的失误水平。误差测量不仅可以反映技能操作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用于个体间的技能本平监测评价,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寻求恰当的干预手段来减小这一误差,提高技能水平。

15.体育运动项目划分为互动项目(篮球、排球等,队员互相依靠)和共动项目(射击、田赛等,队员彼此依赖程度低些)

16.敌意性攻击:是指由攻击者的愤怒而产生的、具有使人受伤害的意图和引起他人痛苦的攻击性行为(故意、报复性)。工具性攻击:是指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惫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不是故意的、不愤怒)。判断一种行为是工具性攻击还是敌意性攻击可以借助攻击者的情绪反应来进行。

四、选择

1.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以简.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和以列夫.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

2.运动动机的种类: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3.狭义的成瘾:对海洛因、可卡因、酒精及烟草等药物的滥用;广义的成瘾: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网络成瘾、锻炼成瘾。

4.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人们将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称为冰山剖面图。POMS是评价运动员潜能的有效工具,可以区分不同技术水平的运动员。

5.在赛前心境与行为结果的预测中,在运动类型方面,相对闭锁式的运动技能而言,赛前心境状态能更好地预测开放式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在评价方式方面,在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进行评价行为结果时,赛前心境状态能更好也预测行为结果。

6.使用自生训练可以达到引起放松反应的目的。自生训练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六个基本步骤:肢体沉重感训练、呼吸训练、腹部发暖训练、前额发凉训练、肢体发暖训练、心脏训练。

7.唤醒一注意理论将心理神经肌肉理论和符号学习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该理论认为,表象演练可以从神经肌肉与认知两个方面提离练习者的技术动作操作。

8. 根据技能操作中环境背景的稳定性特征将动作技能分为封闭性和开放性动作技能。

9.不连续性动作技能如投掷铁饼、标枪、举重、射击等;系列性动作技能如游泳、滑冰、短跑和自行车等;连续性动作技能如三级跳远、跨栏和跳高等。

10.影响技能迁移的因素。个人因素:学习态度;学习的目标;认知结构;认知技能与策略;心理定势。客观因素:技能间的相似性;有效的指导与示范。

五、简答

1.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

①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学习;②合理运用表据的激励方式;③合理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④合理的评价方式。

2.目标设置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目标设置能够在以下四个方面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表现和参与效果。①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体育活动任务上。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③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地坚持参与体育活动。④能够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地设计、执行最合适的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2006

3.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①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②提高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③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④及时反馈,肯定评价;⑤端正体育态度。

4.动作技能的分类。

①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②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动作技能;③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

5.体育活动的心理 健康效益。

①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②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③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④体育活动对应激的影响。

6.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

①有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②有利于增强意志品质。③有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④消除身心疲劳,加速恢复过程。

7.产生高原现象可能的原因。

①由于技能提高而需改变旧动作结构和方式方法,建立新动作结构或技术风格前,练习者并没有完全适应这一改造之前,技能就会暂停或退步。

②有些技能的提高取决于身体素质的提高。例如:跳高运动技能的提高需要腿部力量为基础,当身体素质落后的状况会刺激运动技能的发展。

③动机不强,情绪低落,也使运动技能停滞。

④练习者身体亲状况不佳出现伤病。

⑤高原现象出现在复杂技能中的可能性偏大。

8.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对动机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即人们总是力求在自己认知的基础上解释、理解和预测各种事件。Weiner的归因理论是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Weiner提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这三个维度是:

①内外源维度: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个人自身的原因,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外部原因即个人自身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运气等。②稳定性维度: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③可控制维度: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还可再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

9. 降低观众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①密切监控潜在的闹事者。应查出有暴力和斗殴史的观众,并禁止其进入比赛赛场。②比赛中应限制酒类产品的销售和饮用。因为酒精会提高人的唤醒水平,促进攻击性行为。③要教育观众,使他们认识到运动不是搏斗,而是促进身心健康和做出成就的重要事件。因此,应该促进两队之间的团结,应当分李比赛中的愉快和激情。④新闻媒体不应过度值染比赛场上的攻击性行为。有责任的媒体应该是抑制攻击性行为而不是夸大它。⑤当部分观众做出攻击性行为时,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必须迅速处理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可以巧妙地把他们带离运动场,千万不要过分地触犯他们。对部分不听劝阻,与运动员、教练和体育管理人员发生严重冲突,扰乱正常比赛秩序的观众,应依法立即给予严惩。

六、论述

1.认知心理学理论主要观点,如何在实践中指导体育学习,这一学习理论有哪些优缺点。

认知心理学理论主张学习就是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即S-O-R。该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心理结构不仅可以探知,而且是影响学习的决定因素。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上,认知心理学理论倡导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方式,主要强调学习者内部积极的思维活动,其对体育教学的启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注意建立学习内容的层级结构;重视发挥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优点:认知心理学同以往的心理学比较起来有着一定特点,即它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承认人的意识能动作用,认知心理考虑到人的信息的获得和加工与已有经验的联系,强调了策略因素,认为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总是利用了过去的经验,使用了一定的策略,来获得加工信息,这就体现了人类智慧的重要特征,主观能动性。

缺点:它脱离了社会实践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把学习归结为单纯的内部心理过程和意识系统,把人的认识活动归结为纯粹的认知行为,甚至类比或赞同于计算机对信息的机械加工,从而表露其片面性。

2.如果你是一位社区体育指导员,你发现有一些中年人从正在进行的体育锻炼中退出了,你将如何给他们指导和建议?

退出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个人因素,另一类是环境因素。

⑴个人因素。影响体育活动坚持性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以及个人的心理特征和状态。①人口统计学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研究者基本认定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体育活动有密切关系。②个体生理状况那些不相信自己有健康问题或者认为自己心血管问题是由锻炼而引发的个体,更容易退出体育活动。相反,相信自己有健康问题的个体更倾向于坚持体育活动。③个人行为自愿参加体育活动的个体比被动参加有监督活动的个体坚持锻炼的时间更长。④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一些人格特征与开始和坚持活动有关。这些人格特征包括自我效能、自我动机、独立性等。自我效能可以准确地预侧体育活动的坚持情况。此外,社会体格焦虑也会影响人们参加活 动的方式和乐趣。

⑵环境因素。①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锻炼坚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教养方式也是预测体育活动坚持性的一个指标。活动计划指导者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环境因素。②物理环境。活动场所是否方便是影响活动坚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③体育活动的特征。活动刚开始的4一6周内,每次活动的持续时间相对要短。运动强度相对要小,这样才便于人们坚持下去。

3. 暗示训练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

⑴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暗示训练的特点。①挖掘潜能性特点。简洁有力、积极的暗示语的使用,有时可以起到激发无意识心理活动的作用。②非指责性特点: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针对不同学生或运动员的心理特点,适当地采用暗示训练法。这样,学生或运动员就可以在非指责的环境下纠正错误,从而能够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③积极性特点: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暗示语的内容应注意使用积极性的词语内容,避免在暗示语中包含消极性的词语内容。

⑵体育教学和中心理暗示的形式与方法。①自我暗示;②他人暗示;③表情和体态暗示;④环境暗示;⑤标志暗示;⑥语调暗示法。

⑶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进行暗示训练的时机。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以下几个时机运用心理暗示训练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①当学生或运动员学习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产生紧张、焦虑和畏难情绪时,可以采用暗示语使他们逐渐放松和保持镇定。②当学生或运动员出现错误动作而且难于纠正时,可以用暗示语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动作。③当训练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或运动员缺乏兴趣、感觉厌烦时,可以用暗示训练鼓舞情绪,唤起学生或运动员的学习兴趣。④当学生或运动员对训练感到疲劳、情绪低落时,教师可以采用暗示训练,提高他们的情绪水平,并强化意志品质。⑤当学生或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学习还没有达到动力定型的程度时,可以采用暗示语配合动作练习强化他们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巩固和加速动力定型的形成。⑥当学生或运动员注意力分散时,采用暗示训练帮助他们及时集中注意力于当前任务。⑦当动作操作需要发力时,可以采用暗示训练,提示动作的发力时间点以及发力强度,帮助学生或运动员快速掌握发力的技巧。

4.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归因训练作为一种认知干预技术,对运动员失利之后的心理调整和恢复应是十分有利的。而在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方面,有效的归因训练则会对学生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进行积极的反馈。主要给予积极反馈和同时偶尔给予批评比其他反馈形式的效果好。在尽量给运动员提供积极反馈的同时,要使运动员的态度从“这不是我的过错”向“这是我的责任”的方向转化。②增加成功的体验。个体只有有了一定的成功感,才能建立一种积极的心理定势,相信自己可以把握命运。为此可以将学生或运动员按照年龄、技能水平、体能水平分组,进行教学或训练比赛,以使不同的学生或运动员有更多机会体验成功。③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成功的标准是相对的。应让学生和运动员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为自己制定不同的成功标准。这一标准应是具体、明确、富有挑战性的,能给自己提供不断的成功体验。④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教练员或教师应指导运动员或学生明白哪些因素是可可控的,哪些因素是不可控的,并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那些可控性因素上,而忽略那些不可控的因素。例如,饮食、睡眠、准备活动、注意指向、战术应用等属于可控因素;天气、场地、比赛时间、裁判、观众、记者、教练、队友、对手等属于不可控因素。⑤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可以帮助运动员接受个人的责任。内控型运动员有较高的自我定向和自我调节技能,他们更愿为自己的成绩和今后的发展承担个人的责任。外控型的运动员则可以从这种目标设置中获益,因为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清楚地意识到设置目标一做出努力一达到目标的这种因果关系,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或部分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增强控制事物结果的现实感和自信心。⑥强调个人努力。应当教育学生或运动员,个人努力是提高技能水平、运动成绩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将会产生更好的动机效果并导致更好的运动成绩。⑦谨慎地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个体分析其他人的长处时,应注意使用客观的标准和恰当的期望。⑧实事求事。如果学生或运动员确实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仍未成功,这时,就不宜运用努力归因引导他们。这将不利于运动员自信心的建立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81006.html

更多阅读

电大《学校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电大法学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案例分析程正方主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第一章 结论案例:抵制听课说明了什么?分析:在学校管理中应慎用经济人假设。李校长采取“突击听课”的方式来检查教学的做法受到教师的抵制,管理方法上的行不

心理学现象——效应摘录 拖延心理学经典摘录

心理学现象——效应摘录(一)1詹森效应有一名运动员叫詹森,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人们借此把那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名列前茅,力雄

体育心理学复习材料

1、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体育心理学集中研究如何通过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参

浦玮:做好事存善意说好话老公大我十多岁很忍让

?  从1999年到2011年,有名女足队员浦玮走过的一个轮回,是极具标本意思的。从巅峰的中国女足中最年轻的一员,到上海女足重建光辉的最年长队员,从女孩到女人,浦玮到底走过了怎么的循环?  在四川西昌的这个夏日午后,在这个间隔凉山州民族

声明:《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2006》为网友浅笑整个冬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