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姓西门的,历史上有两个著名人物。一个确有其人,存在于二千四百多年前,叫西门豹;一个据我知道应该是文学中的,叫什么西门大官人。
很小时候就知道西门豹,那会还在读小学。学校里评法批儒,组织了一个故事宣讲组,在各班级里巡回宣讲“儒法斗争”的故事,西门豹是作为法家代表被宣传的。记得那会,班上一个很厉害的小美女讲的故事题目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瞧这选题),而我讲的故事正好就是《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治邺》说的是西门豹用幽默的方式惩罚那些借为河伯娶亲敛财的神棍的故事。
前两天午后在阳台上边晒太阳边读史,读到了西门豹的另外一个故事:
话说西门豹治邺,兢兢业业,清正廉明。这一年底,西门豹去京城述职,魏文侯周围班子的考核意见,西门邺令的绩效竟然是“差”,魏文侯很不开心,就“收其玺”(意思就是要罢了他的官)。西门急了,以人头担保第二年绩效肯定是“ 优”。
西门豹回到邺,完全改变风格,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再到年底,绩效考核果然是“优”。
怎么回事呢?
原来,第一年,西门豹清廉刻苦,不谋私利,因为没钱,所以对魏文侯身边的近臣就显得很简慢(“甚简左右”),君主周围的人就联合起来说了不少西门豹的坏话。第二年,西门豹有钱了,塞足了那帮家伙红包,那群小人就一再在国王面前为西门豹美言了。
“幽默”一词,是英语的音译,古人不知道有“幽默”这一说,所以司马氏归之为《滑稽列传》。西门豹这么做,是大大“幽默”了魏文侯一把,接下来,西门豹来了更“幽默”的,他对文侯说:去年,我那么清正廉洁为你治邺,你给我弄个“绩差”,还要罢我官;今年我这么胡作非为了,你倒给我弄个“绩优”,这官印啊,还给你咱不要了!
好在魏公最后时刻清醒了,他留住西门豹,一再认错感谢并要求西门豹继续为其治邺。
国人从来不缺幽默,特别是古人。西门豹正是用这样的幽默狠狠耍了一把官场的“潜规则”,只是现如今,放眼一些地方和单位,像魏文侯这样的“君”和西门豹这样的“臣”,已经快绝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