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混合运算》评课稿
听了陈老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节课,我的总体感觉是:整节课自然流畅,内容充实;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思维活跃;确保主体参与,重视学法指导,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课。具体评析如下:
一、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缩,它的正确定位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运算的括号及符号问题。
老师的定位准确。
在施教本课时,按照复习回顾——提出问题——课堂讨论——交流反馈——小结的结构展开,重点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总结,对混合运算问题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这样做更直观地反映了运算法则的合理性,使学生更深刻认识到混合运算的意义,进一步掌握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通过本节的教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已是水到渠成,理顺成章了。这样做对突出本节重点突破本节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教学计设合理
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本课老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复习回顾——提出问题——课堂讨论——交流反馈——小结——得出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巩固法则(学生问答、书面演练、思考问答题)——小结提升。整节课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三、教学方法优化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的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看菜吃饭,灵活运用。在本节课中陈老师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如指导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概括为三句话:新课引入耐心引导;法则得出循循善诱;例题、练习讲解细心点拔。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能采用恰当地教学方法,教师确实在教学方法备课中下了一番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四、教师基本功扎实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也是我们评课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从本节课的教师基本功的三个方面来看施教教师基本功较为扎实。
(1)板书:板书设计科学合理,字迹工整美观,条理清晰。
(2)教态:教态自然亲切,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师生关系融洽。
(3)语言:语言清晰、简练,快慢适度。
五、两点看法:
1、科学使用教材
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种表象性的教学素材。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的任务是设法用好教材,而不是如何教好教材。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事实上,教材的编写是第一次创造,但教材只是教学的媒介,教师不能墨守成规,不能把教学看作是传授固化的知识,教师使用教材时应进行第二次创造,也就是有创意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陈老师在这一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有一定的创新,对例题、练习进行了重新的选取,但是,本节的难点是符号问题,上课时在这方面强调欠缺,如果能在这一方面再下点功夫效果会更好,例 如老师应给学生完整的板书一道例子,强调容易出错的问题,而一节课没有一道学生能模仿的例子,在完整例子之后,应设置一道改错题,教师对学生最容易出现的符号错误和括号错误,借助范例使学生在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对比中强化认识,提高计算能力,那么学生的计算错误会减少的。
2、熟悉小学数学,减少不必要的练习
建议初一数学的教师要熟悉小学数学内容,对一些己在小学里学过的内容如果有所理解的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更有的放矢,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更高。
其实,本章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共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加、减混合运算;第二阶段为乘、除混合运算;第三阶段为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本节课的学习属于第三阶段,算术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在小学时已经学过,学生非常熟悉算术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由于在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中已渗透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并已经进行了较为简单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学习,因此学生对运算的级别顺序已经非常的熟悉,我们没有必要过多的强调,只说明先乘方就可以了,而陈老师本节课强调比较多的是运算顺序,反而对《教学难点》中指出的运算符号问题强调较少,其实学生运算中最大的障碍依旧是符号和括号的问题,如果老师能在本章一开始就反复强调有理数的运算每进行一步,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绝对值,二是正负号,那么作为有理数运算的最后一节课《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生应该对符号有足够的认识了,运算结果就不会大面积同学因符号问题而出错了,而陈老师在本节课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没有对运算符号问题作特别强调,两位在黑板上板书的同学都是因为符号问题而出错。说明老师对学生的学情了解还是不够的。其实在符号和括号问题上多下工夫学生就没有那么多的错误了。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要从各方面加强,教师要强调到位,学生要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