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散文之听雨 季羡林听雨赏析100字

听 雨

季羡林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久旱逢甘霖”,开篇即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真的“必欲去之而后快”吗?

果然不是!连续的比喻,进一步突出了喜爱之情。

作者为什么说“难为外人道”呢?

这里用“似乎”一词有什么作用?

蒋捷的词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境界?

看来作者认为蒋捷的精神境界不高。

写出了“听雨”时自己的感受。

“方逝方生,方生方逝”饱含着人生的哲理。

回应开头,含义隽永。

【赏析】

听景与观景相比,孰优孰劣,见仁见智,并无定论。然而细细推敲,要把听景与观景用文字记录下来,听景就显得要难一些了,因为它必须把听时的联想与想象发挥到极至,才能给读者以震撼。

这篇文章就表达了作者听久旱之中一场春雨时的无限喜悦之情。文章中的“麦苗吮吸雨滴”、“二月兰开出了小花”、“荷花蓄力冲击”等场景就竭力地烘托了这种喜悦之情。为了让读者深刻体味自己的这种情感,文章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等直抒胸臆的语句来提示主旨或主要内容,目的就是要引发读者在感情上的共鸣。

阅读时,要注意仔细体味。

季羡林散文之听雨 季羡林听雨赏析100字

【拓展】

季羡林轶事

1.手茧的感触

  1958年“大跃进”,季羡林等北大教授到海淀公社的一个生产队参加劳动,劳动的内容是砍玉米秸。当他拿起砍刀干活时,腰哈不下,刀砍不准,步伐也乱,根本找不着感觉,一位公社老大娘看不下去,就接过他手中的砍刀给他做示范动作,交刀的一刹那,他触摸到大娘手上的老茧,大学问家的心态是很特殊的,他由手茧想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想到了生他养他勤劳一生的农村母亲;进而又想到了知识分子是应该参加劳动锻炼的。这一浪漫的联想,展示了他的百姓情结,以及人民之子的情怀。

  2.交友淘粪工人

魏林海是海淀区的一名淘粪工人,家住六郎庄乡,喜欢学问,也爱书画,久慕季羡林大名,但无缘相见,引为憾事。1997年迎香港回归时,魏林海终于觅到了一个拜访季羡林先生的机缘:魏林海与几位乡间书画之友拟在自家西屋搞一个书画展,以表香港回归祖国的喜悦,并想请一位名人写个条幅以壮声色。最初找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不料此人傲气十足看不起淘粪的。魏林海一气之下,发誓非找一位大名人题写不可。于是斗胆找到了季羡林先生。季羡林老,闻悉是淘粪工人求题,十分高兴,很快就写好了“六郎庄农民书画展”的横幅。字苍劲有力,韵味高古,挂在展室中颇有高雅之气。此之故,二人成了忘年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80918.html

更多阅读

《暗算之听风》天才的悲哀 暗算 竹林听风

终于看完了暗算之听风,记得高一的时候在阿卢的推荐下看过后面两部,现在刚好补齐了。听风的主角是安在天和阿炳,出人意料的,竟然是王宝强演的阿炳,当年他还没火,如今他因为傻根、许三多等被人熟知,更在《人再囧途之泰囧》中大火,呵呵,说的有点

午后的雨散文 午后的雨

午后的雨(散文)午后,下雨了。雨下得很有些气势,噼噼啪啪。应该用硕大和圆润来形容它们中的每一颗。是的,硕大,圆润,再没有比这两个词更好的了。一枚枚,像是我童年时玩过的大玻璃球,有分量,有手感。几乎是倾泻而下,因为速度,在临近地面的时候形

雨林木风XP系统下载__免费系统之家 雨林木风xp系统

雨林木风Ghost xp3 装机版2013 4月版上传日期:2013-04-29 系统语言:简体中文 系统大小:698MB 系统类型:XP系统下载 雨林木风Ghost xp3 2013 4月装机版 系统大小:698MB 雨林木风 GhostXP SP3 2013 4月装机版 “享受装机快乐,体验极速快感

1900翻云覆雨_枫逸殇 修真之覆雨翻云 全集

一个人如果对任何事情都麻木不仁,那活着也就是个行尸走肉罢了。对李鸿章的评价问题,他到底是不是汉奸?或者说他到底是不是先贤。我个人的看法,李鸿章有过,甲午之战,李鸿章就有很大的过失,最大的就在于他任用私人,明明知道丁汝昌不称职却还是

声明:《季羡林散文之听雨 季羡林听雨赏析100字》为网友土豪哥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