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朗诵材料
朗诵是书面语言的口语化,把诉诸于视觉的文字变化成诉诸于听觉的有声语言,怎么把静悄悄文字变成声音的华丽呢,一般来讲,有些作品偏重理论,阅读者如果一遍看不明白,还可以重复阅读,而有声语言如果听不明白,就必须要求朗诵者重来一遍,要知道这样在生活中聊天的时候或许可以,但是如果在朗诵会上,那可就闹笑话了,试想,你正在声情并茂的朗诵,几欲泪流满面,忽然观众席上有人站起来说,大姐啊,你刚才说的啥……。
这不是胡说八道,因为有些词语读音一样,但是意思却天差地别,比如“全部”和“全不”,如果一篇文章有一两个这样的词也无所谓,但是如果多了,那可真是给大家找麻烦了。所以要找适合朗诵的作品朗诵,什么是适合朗诵的作品呢?标准有这样几个,
一、喜欢,只有喜欢才会朗诵好,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呢,多半来自理解和共鸣,不理解和反对难以产生共鸣,相反,理解了,喜欢了才是朗诵的前提。也是朗诵好的前提,试想如果不理解,怎么会朗诵好呢,当然也没有朗诵的必要。
二、适合口语表达,理论性不要太强,过于理论化的文章阅读几遍都难以理解,更不要说朗诵了,观众如果不理解,自然也不会感动他们。并不是所有作品都可以朗诵,这是现实,暂时还不要挑战这个难关。
三、最好有节奏,篇幅不要太长,节奏感产生美感,篇幅长的作品难以长时间集中观众的注意力,短小精悍的作品是最适合朗诵的。节奏对于书面语和有声语言一样重要,而有声语言更能展现语言的节奏美,故事性则更容易吸引观众,悬念也会颇具吸引力,
四、有美感,朗诵的目的是什么呢?给人美的享受,净化心灵是主要目的,所以作品一定是美的。美是对以上三个条件的总结,要求这个作品必定是美的,这也是我们进行这种艺术实践的目的,不是声嘶力竭的嚎叫,更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和官样十足的空话,同样我认为功利性十足的讲话也不是朗诵的范畴。循着这条思路,我们发现符合条件的作品很多,古今中外很多名篇都适合朗诵,有些作品或者某些章节适合朗诵,我们可以节选朗诵,某些句段或许有些拗口,当然我们也没有那么死板,可以适当的加以改编,或剪贴,或补充,让他更适合朗诵。
如果涉及到具体的朗诵场合,一般朗诵会选什么作品无所谓,如果是比赛或者考试就要慎重了,要选适合自己的,熟悉的,自己最拿手的,一些名篇固然很好,但已经珠玉在前,想很出色也很难了,还是不碰为好,如果某一类作品选的人很多也要尽量避开,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正面交锋,也可以让作品变的新颖,无形中增加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