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5日 05:16:20分享人:獨罙扎髓来源:互联网18
文/向左有多少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有多少事多少人在岁月长河中慢慢流逝,有多少不能忘的忘记从此陌路。有多少绝迹的灿烂需要我们去追寻,有多少种文化迫切需要我们关爱,挽留。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追溯这些历史沉淀积累下的传统文化有些鲜为人知的文化产物正在悄然失传,频临灭绝。我们所熟知的传统太少,文化需要我们传承,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先辈们创造的文明就这样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的成立无疑是对中国文化源自传统的珍惜,但是我华夏地大物博,传统文化少说也有几万,甚至几十万种,真正能留给后人的有多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科技逐渐替代了传统工艺,这些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正处于频临灭绝的边缘,作为华夏的传人我们该积极响应号召,努力继承祖先文化。
卸甲木偶戏
(尺八)
(制称)
有一门手工艺叫制称。这称是杆秤,也叫手提秤,曾经很常见,但随着电子秤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渐渐销声匿迹。 传统手工制秤工序有100多道,十分繁杂。现在由于材料大多已可机制,所以工序比以前大为简化,但一般仍要经过选料、制坯、刨圆、套铜套、配砣、装钩等等工序,才能做成一杆完美的秤。
盘金毯
“盘金毯”需要在地毯的正面盘金,背面盘丝;金镶丝缠,所以格外富丽堂皇,彰显皇家气派的雍容华贵;而且这种毯子从民国以后就没有人再织过了。在早年学徒时,康大师曾向南城的一位叫李凤俊的师傅学习过织这种盘金毯,康大师所在的地毯厂专门成立了盘金毯挖掘小组,康玉生老人自然责无旁贷,带着徒弟三进故宫。故宫博物院一般不把“盘金毯”轻易拿出来示人,因为是珍宝,经过博物院院长特批后,故宫的工作人员才从地库里把落满历史尘埃的“盘金毯”抬了出来,康大师他们打开看了又看,并把“盘金毯”的技艺进行了复原整理。康大师和徒弟先试制了“盘金毯”中间一个夔(九条团龙图案)的小样,又拿给故宫的有关专家看后,都说一模一样,甚至还好。 织这种“盘金毯”,首先需要把一两的赤金捶打成将近一亩地那么广,再切割成韭菜叶那么宽的8万米金线,再折过来后就可以进行手工织作了。因为“盘金毯”在宫毯中的贵重奇珍,据说,过去皇上用它时都尽量绕着它走不去踩它。此次挖掘的“盘金毯”,严格按照原生态制作,其底部全部用真金线来盘,然后再在地毯正中起了龙,为了龙的栩栩如生又进行了雕刻。 “宫毯”难得的是:一、它纹样图案的标准、规范;二、它组色上的种种讲究和象征;三、织成后的水洗,其中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是北京宫毯则必须是北京这块地儿的水。 所以像抽交、拉交、土耳其马蹄扣、中国八字扣的早都已经规范化了,11道织毯工序也已经形成操作流程了,技术上不存在传承不下去了的问题了。但却更加印证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京宫毯关键在于北京这方水土。龙氏木雕船
手工彩扎
木版年画
剪纸
龙舟说唱
十番音乐
香云纱染整
石湾陶塑
佛山木雕
梅花篆字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作为民间文化的瑰宝,梅花篆字则是我国古代书法界盛开的一支奇葩。古人有爱梅、赏字的习惯,并赋予了“梅花篆字”遒劲、淡雅的文化内涵。它以“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融为一体,字体刚劲有力”为特点,将篆字与梅花巧妙地融全在一起,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典范。在我国,历史上的“梅花篆字”经历了商、汉、唐、宋、元、明、清诸朝的风雨沉浮,如今,能写出梅花篆字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麦杆画
铅笔屑画
唐卡
草编
鱼皮衣
苏绣
砚石
竹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8086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在营销策划中的应用傅蔚箭(本文由作者署名发表于2012年第5期《中国酒店》)中国是个多节日文化的民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如今已经演变成了大大小小的节日。气氛较浓的当属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
中国的人文初祖为"黄帝",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为"黄土高原",中华民族的摇篮为"黄河",炎黄子孙的肤色为"黄皮肤",黄颜色自古以来就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约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中国崇尚单色。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出于对"周礼
当今社会,人们大都在学习欧美的先进知识,文化。有意或是刻意的模仿,不知不觉间对中华传承5000年的文化有着一种鄙夷与抵触。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来看,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个逐渐融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历史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地拥抱
小序: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之辩和我们的态度什么是文化传统,什么是传统文化?两者的关系怎样?不少人对此好像一直若明若暗,常常将两者混用,甚至文化舆论界似乎也尚未彻底厘清。李慎之先生对此已经做过很好的梳理。他指出,“传统文化就是中
大学时流行过一个游戏,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玩过没有。一个纸条写一句话。只有第一个人看到那句话,然后几十口子人嘴对耳,一个接一个的传那句话。每每传到最后那个人,那句话已经和纸条上的面目全非了。然后是满堂哄笑,再是复盘,这纸条怎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