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与人为邻,栖息地分布最广,地球上有人的角落,你总能见到麻雀飞翔和蹦跳的身影。特别是在一些寒冷的地方,当所有的候鸟都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时,只有小麻雀陪伴着人们,用它们那叽叽喳喳的歌声,安慰着寂寞的冬天。
在中国北方农村,麻雀一般会把巢筑在人的屋檐下、墙缝里,有时也会建在树洞里。麻雀的巢很讲究,外层一般使用干净的干草、苔藓、各种羽毛堆成,在巢的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凹窝,凹窝四壁是用柔软的细草和麻雀自身肚皮上的细羽毛做成的,光滑而温暖。麻雀把卵产在里面,再孵化自己的宝宝。
麻雀是杂食性鸟类,主要吃小虫子、草籽、野果,当然,也会吃农民的谷物。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领导人曾认为麻雀危害农作物,把它列入“四害”之一,于是,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消灭麻雀运动,麻雀在中国差点遭了灭顶之灾。我曾问过一些人:你们当年是怎样消灭麻雀的?回答说一般是架网捕,撒药毒,掏鸟窝;最壮观的是方圆几十里的人统一行动,敲锣呐喊放鞭炮,麻雀在惊恐中拼命地飞,但飞到哪里也不敢落脚,最后筋疲力尽,从天空中落下来死掉。好在很快有科学家站出来替麻雀说了公道话,麻雀才逃过一劫。
别看麻雀和人关系密切————,但却是不易驯熟的。麻雀的脾气极刚烈,如果有人捉了成年的麻雀,它会不吃不喝,人一旦靠近,它就拼命用喙啄你,就这样不出两天,直到死掉。
要想养麻雀,那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我7岁那年,曾养过一只麻雀。趁老麻雀外出觅食,我和小伙伴迅速架起梯子,爬到高处的麻雀巢边,伸手去掏,把小鸟拿出来看看。如果全身光溜溜的,太小,不会吃食,养不活;如果羽毛张满全身,太大了,不认人,也养不活。只有在小麻雀刚张出一点羽毛大小时,才会被人养活的。看了好几窝小麻雀,最后才选中合适的拿回来养着。喂麻雀的学问大着呢,要多吃荤才长得快,张得壮,最好是喂蚂蚱或者是黄蜂的幼虫,蜻蜓也行。蜂蛹很难得,需要冒着被马蜂蜇的危险去获得。往往是几个小伙伴齐心协力去捅马蜂窝,如果有人被蜇了,就会痛得哭爹喊娘,作为补偿,他将得到最多的蜂蛹。我曾经被蜇过一次,脸肿得像发面馒头一样,好几天不消。
我养的这只麻雀很瘦弱,我着急,因为,小伙伴经常把自己的麻雀笼提出来炫耀。终于,我的麻雀长出了羽翎,开始会飞了。有一天,它竟飞到了屋顶上,我又惊又喜,高兴它长大了,又怕它飞走了,我频频呼唤它,它展翅飞回来,落到我的肩膀上。
我成功了。小麻雀浑身麻栗色的羽毛,瞪着亮晶晶的小圆眼,两个小爪子细细的。它会落到我头顶上撒娇,也用小嘴巴啄我的手掌表示生气,它甚至会抖着尾巴表示友好,这是我最得意的时刻。我经常让小麻雀站在我的肩上,到处向小伙伴炫耀:我的麻雀养熟了,不用笼子了。
有一天,我到生产队的场院里,好多大人在休息,他们看见我和肩上的麻雀,纷纷夸奖我养得好,这让我感到无比骄傲。但其中一个叔叔端详了我的麻雀,郑重其事地说:“这个鷐子还没养到好处,要是长出白翎就好了。”旁边的人都随声附和。我连忙问:“怎么喂才长出白翎?”那个人认真地说:“回家,从你爷爷的烟袋锅里挖一点油子喂上,不出几天就会长出白翎来。”我决定马上就做,临走时,那人嘱咐道:“别喂多了,像秫秫粒大就可以啦。”跑回家,我就如法去办理,只是麻雀似乎对烟油子的味道不感兴趣,它拒绝张口。我顾不了很多,扒开它的嘴硬给喂上了。没想到,仅过了几分钟,麻雀就精神萎靡,接着就一歪头死了。
我大哭着跑去找那个人,那人一脸的惋惜和同情,忙问:“你喂了多少?”“就是你说得这么大。”我用手指比量着。“喂多了,喂多了,”那人摇着头说:“你喂多了,把它撑死了。”周围的人也这样说。“别哭了,快回家吧,再掏一只养吧。”那人安慰道。
我捧着死去的麻雀,哭着回家了。
注:岑鸟子:山东方言,鸟。
秫秫粒:山东方言,高粱米
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