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0、《口技》林嗣环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20、《口技》林嗣环(第一课时)

——赤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⑴积累本文常用的文言词语。

⑵培养学生字正腔圆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大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把握朗读的轻重缓急,体现口技表演的不同生活场景。

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作者。

1、欣赏“洛桑学艺”口技表演片段,引入新课。

2、 了解“口技”。板书课题,简介作者林嗣环。

教学设计:20、《口技》林嗣环(第一课时)

二、练习朗读,理清课文层次。

1、提出文言文朗读要求:准确通顺,字正腔圆。

教师范读第一段,学生评价。

2、课件出示本课易读错的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3、学生自读课文。读后用“这是一场____的口技表演”表达感受。

4、根据口技艺人表演的顺序,给课文划分层次,领会作者行文的思路。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三、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段口技表演前部分。教师指导朗读。(重读“善”字)

2、学生概括第二部分口技艺人模仿的三个生活场景。师生交流,板书。

3、“深夜惊醒”一段中都描写了哪些声音?指名读句子,师生评价。

齐读句子,读出吵杂之感。

4、“复入梦乡”一段口技艺人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学生回答。

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三自然段。

4、第四自然段“失火救火”的场面该如何读?师生讨论。

分组朗读第四段。

课件出示情景图片,学生用“我仿佛看到(听到)____”表达自己的感受。

5、指名读“表演后”部分。想一想,这段和首段有何联系?突出写了什么?

师生交流,了解文言文中数词的特点。

四、借助注释,积累文言词语。

1、抢答完成课后练习三、四题,了解词类活用、通假字和表示时间的词语。

2、课件出示,总结本课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的词语。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

2、课后作业。

⑴背诵课文。(以口技表演顺序为线索背诵)

⑵了解我们商洛的民间艺术。

3、配乐齐读课文,在诵读中结课。

附:板书设计

20、口技

——(清代)林嗣环

表演前:“会” “于” “一”

精湛高超深夜惊醒:吵杂

————— 表演时 复入梦乡:宁静尾

“善”失火救火:紧张

表演后:道具简单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80443.html

更多阅读

城市设计:现代主义、传统、绿色和系统的观点

【中文书名】《城市设计:现代主义、传统、绿色和系统的观点》【原著名称】City Design:Modernist, Traditional, Green andSystems Perspectives【原著出版者】Routledge【原著作者】Jonathan Barnett【ISBN】978-7-121-24324-0

林嗣环《口技》的写作背景 口技林嗣环翻译

《口技》选自清代张潮编撰的《虞初新志》一书中林嗣环写的《秋声诗自序》一文。《虞初新志》编选的多是江浙一带文人学士的文章。福建人林嗣环也被选入其中,是因为《口技》是他流落杭州客居时所作,时间应在清顺治年末与康熙年初之间,

《口技》复习资料

《口技》复习资料《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清代顺治年间进士。原文译文对照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一天,正赶上一家大宴宾客,在客厅东北角设置

20*、《花的勇气》导学案 花的勇气阅读理解答案

20*、《花的勇气》导学案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生字新词。    2.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要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我要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得到感染与熏陶。学

声明:《教学设计:20、《口技》林嗣环第一课时》为网友转身未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