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之趣”和“世外之趣”
沈复在《浮生六记》 [1]卷二开始时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作者接着在谈起养花玩石的往日时,又写道,“或绿竹一杆,配以枸杞数粒,几茎细草,伴以荆棘两枝,苟位置得宜,另有世外之趣。”
沈复所说的“物外之趣”和“世外之趣”显然同指一物。但,它们究竟是什么呢?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容笔者说一段自己的经历。
时在80年代末。笔者尚在浙江省旅游局和中国国际旅行社杭州分社工作。每年一次,国家旅游局从全国各地调集一些旅游院校的教授、讲师和旅游局或旅行社的行家,集中在北京为当年举行的全国导游考试进行命题。那年大家被安排在明十三陵附近的一家饭店。
命题是一桩苦差使,每人都得挖空心思,拿出合适的题目来,然后坐在一起筛选。每一单位时间(上午、下午或晚上)都有20-30分钟的休息时间。我利用这段时间做什么呢?饭店内有一占地数亩的池塘,池中养鱼,又有鸳鸯在水中嬉戏。池边叠石成山,栽花取势。我或坐鱼池旁观看鸳鸯戏水,鱼翔浅底,或站花丛中细察花朵,蜂蝶飞舞。尘俗凡事,全弃脑后,真的是自得其乐。
一日,忽有蜜蜂数只飞来花间。我张眼细看,竟是采蜜而来。只见蜂儿先在花中飞来飞去,想是利用嗅觉,确定花蜜是否适合采集。接着便在一朵花上滞留,嘴中伸出一根刺来,插进花蕊,尽情吸吮。随即飞得不知去向。也许是回到蜂箱交差吧。寻思小小蜂儿,不知需要在花间来回多少次才能收集到一汤匙量的蜂蜜?可是蜂儿却不厌其烦,来回奔忙……
又一日,我在水池旁的一块石头上坐着,见一对鸳鸯亲密地在水面悠闲地滑行。有时把头探向水中,有时把嘴伸向伴侣身上,像是帮其洗涤。此时突然从远处飞来一“第三者”,啪地一声,水飞珠溅。那两只鸳鸯兀地分开,飞向两旁。片刻后,待“第三者”它去,它们才又相聚一处。水波消去,水面复又平静如镜,那两只鸳鸯恢复了生活的常态。自己寻思,国人青睐鸳鸯确有其理由:鸳鸯虽小,对于爱情的忠诚却值得人们仿效……
这,也许就是沈复所说的“物外之趣”和“世外之趣”吧。明眼人不难懂得,若想在生活中找到这两者,必需静下心来,丢却尘俗,不舍细节,洞幽察微,方能见常人所未见,想常人所未想,体味生活的真真乐趣:物外之趣、世外之趣。诚如老子在《道德经》第41章中所说,
“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夷道若颣,
故上德若谷;
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质德若渝;
大白若隅;
大器免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柯平博士(教授)所作英文专著The Classic of the Dao – A NewInvestigation《老子思想新释》一书中,他给这段话所作的英文翻译为:
“Therefore, there is the established saying:
The Dao that is bright seems to be dark;
The Dao that advances seems to retreat;
The Dao that is level seems to be uneven;
Thus the great De appears empty like a valley;
The vigorous De appears inert;
The simplistic De appears clumsy;
The whitest appears soiled;
The greatest square has no corners;
The greatest vessel is unfinished;
The greatest music sounds faint;
The greatest form has no shape;
The Dao is hidden and nameless.
Yet it is the Dao that initiates all things
And brings them to completion.” [2]
美国著名学者韦恩 ∙ W ∙ 戴逸尔(Dr. WayneW. Dyer)在他阐述《道德经》的专著 Change Your Thoughts – Change YourLife Living the Wisdom of theTao《改变你的思想,改变你的人生 -- 活出“道”的智慧》中,仅用三个简单的英文字概括该章的深邃内容:Living Beyond Appearances,意思是“生活,必须超越表面现象”。
试读他对第41章解释的第一段:
“This verse of the Tao Te Ching influenced my choice of thetitle for this book. By changing your thoughts so that theyharmonize with the Tao, you see that what you’ve called ‘reality’is in fact an outward form, an appearance only. In the beginning,your new way of regarding oneness is clouded by old ego-inspiredhabits. What you’ve been accustomed to still resonates within youas real, and your Tao-inspired world may not be consistentlyrecognizable. But you will begin to look beyond what only seems tobe your truth and move into a direct experience of the Tao,uncluttered by your previously limited views.”
以下是这段文字的中文译文:
“本章《道德经》影响了我对本书标题的选择。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思想,使其和‘道’和谐一致,你会懂得,你所称之为‘现实’的,实际上只是外在的形式和表面的现象而已。起初,以自我为中心的旧习惯会模糊你对‘道’这一世界的认识。你已经习惯了的东西会继续在你身上发生作用,使你以为那才是真实的,而以‘道’为中心的世界则并不一直清晰可认。但是,你会开始超越那看来似乎是真理的东西,进入对‘道’的直接经历,不再受早先局限性强的观念限制。”
老子的《道德经》告诉我们,超越表面现象,看到存在于深层的真理,真正地享受生命、享受生活,关键在于人的思想,在于人的心态,人的世界观。老子也告诉我们,常人日常所见的所谓“真实”,不外都是表象而已。你能接受这一异常激进的观点(anextremely radical viewpoint)吗?
物外之趣、世外之趣,都是客观存在:它们存在于一些人的脑海之中。
琴棋书画、园艺、茶道以及使人亲近自然母亲(MotherNature)的旅游等,笔者样样都是门外汉(对旅游略知一二)。但细细想来,它们都能给潜心投入者带来外人难以理解的“物外之趣”和“世外之趣”。
从我讲述的故事中你也可以知道,并非只有闲着的人才能找到物外之趣和世外之趣。实际上,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繁忙无比也好,已经退休也好,甚至乳臭未干者,都可以享受物外之趣、世外之趣。与之无缘的只是那些整天为名利、金钱、地位奔忙的人。他们的心态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浮躁。
性情浮躁而不思悔改者,大概和“物外之趣”和“世外之趣”是永远无缘的。
这一切使我自然地想起我所属的洛杉矶国语浸信会今年初开始的Q.T.,这是quiet time(“安静的时间”)的缩写,指的是教会的每个基督徒每天都必须腾出一段时间,或早晨或傍晚,静下心来,默默地和上帝交流,阅读由台湾某书局出版的《活泼的生命》一书(每月一册),思考《圣经》的某一章节或某一金句,务求深入理解,确有所获,灵命得以成长。
笔者体会,从《圣经》得到启发和感悟,精神为之一振,也是一种“物外之趣” 和“世外之趣”。
在美国,除非你已退休或失业,否则几乎人人成天忙忙碌碌,晚上便在电视机旁度过二、三小时甚至更多。这样的生命能有多少乐趣,实在难以述说。针对这一情况,教会提出Q.T.,不啻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1]笔者是一个星期日从洛杉矶卫星城市之一阿尔罕布拉市(Alhambra)的图书馆廉价买到此书的(1美元可以买一袋旧书。中文的、英文的,任你挑选。我挑了自己喜欢的五、六本书,也高兴地付了1美元。)。该书1974年由台湾学海书局出版。巧得很,我在老家读初中时,当时学校的名字叫学海中学,即现在的无锡荡口中学。
[2] 笔者手头有三个《道德经》的英译本。译者分别为英国Arthur Waley, 美国Dr.Wayne W. Dyer和王柯平博士。相比之下,王这里的译文似更符合“信、达、雅”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