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5日 05:14:50分享人:彩色年华来源:互联网29
壶王
|
|
□ 徐风 |
|
张学良少帅要来上海度假,这事炒了一阵子了;上海滩上,头面人物都知道,这一回,可是杜月笙杜老板邀请的。少帅答应得痛快,但他太忙,什么时候到,老没个准信。杜老板倒不急,他想送少帅一件礼物,送什么呢?少帅行伍出身,送他一支手枪吧,杜老板手边,好枪倒是有几把,其中有一把阿斯曲拉驳壳枪,牛得很,西班牙制造,孙中山用过的,俗称“快慢机”。枪身纹饰华丽,24K镀金,枪柄用深海贝壳镶嵌。那枪真是把好枪。可是,杜老板手下的人说,张少帅领兵打仗的,还缺枪吗?这话提醒杜老板了,少帅何许人,什么稀罕的枪没见过?杜老板的手下们还在一边七嘴八舌,尽是些发馊的主意,让杜老板听得憋气,好久,他盯着手上抚摩得油光泛亮的紫砂老壶不吭声,半天,说了一句话:“那就送他一把紫砂壶吧!” 一 第二天,杜老板手下一个叫余文阁的人,悄悄地到了江南古蜀镇。天下壶客都知道,古蜀镇是出紫砂壶的地方,那紫砂泥稀罕,走遍世界,唯古蜀镇旁的黄龙山出,世人说,老天爷也太偏心了一点。 余先生40多岁,清瘦,面白无须。额头上压着一顶黑呢礼帽,一袭竹布长衫,圆口布鞋;人像个衣服架子。他是苏州人,说话斯文,一板一眼的,有评弹韵味。据说他早年做古玩生意,给杜老板办过大事。懂壶,那是没说的,还会养壶、玩壶;无论什么壶,出了窑,让余先生瞧上了,拿回家,不出半个月,那壶就养得水灵灵玉人一般。这古蜀镇上,谁家做什么壶,谁的壶什么价,他心头的一本账细着哩。 余先生住进了老南街的龙吟客栈,没惊动任何人。这一带,到处是做紫砂壶的作坊,壶坯都晒在街沿石上,光货,花货,筋囊货,都似凡夫俗子,苟活着一条命,壶命。那些门楣,余先生多半认识,他一路走去,左看右看,耳朵里尽是打泥片的声响,悠远而有韵味,余先生是蛮喜欢听的。 龙吟客栈的老板娘莫水仙,早先是个戏子,她还有个姐姐水蓉,比她俊俏,那唱功更了不得,想当年,莫家姐妹硬是把江南一带给唱得透红。如今姐姐殁了,她也半老徐娘了,一笑,皮肉全起了皱。她倒是不搽粉,一张素脸清水洗尘,像紫砂壶里的光货。她一副嗓子还是脆生生的,余先生喜欢听她的声音,像糯米粉。他来这里,只住龙吟客栈。这里有古蜀镇最好的客房,柚木地板,汽油灯,全套花梨木明式家具,描了金的马桶,珠罗纱帐,被子是杭绸,丝绵铺得均匀。推开木窗格,就是蠡河,运陶器的船,穿梭一般地忙。陶器的交易,有时就在船上,那客官举着一把壶,左看右看,突然弯下腰,舀了一壶河水,射出那一弯水柱,突兀而雄壮。接着就是点银洋的声响,清脆悦耳。对岸不远处的小山坡上,兀自伏着一条龙窑。真个是龙,看上去粗蛮蛮地像。做匍匐状,爬向山坡,自是一番威武。入夜,那龙窑喷吐着火舌,像一条火龙,通体透明,把蠡河的水都映红了。每次来,余先生都爱这么呆呆地站在窗前看光景。余先生还爱吃这里的麻油拌马兰,放了冬笋的腌笃鲜,嫩豆腐炖河蚌,只放香葱不放胡椒。余先生不爱说笑,有几次,水仙逗他,他不接话,装傻。后来水仙发现,余先生只有见到上好的紫砂壶,那眼里才放出光来。 那天晚饭后,余先生要出去。水仙迎面走来,脱口道:“余先生是要去袁家吧?” 余先生瞥了她一眼,说:“你是清明日子生的?” 水仙一乐:“呵,余先生夸我聪明?” 余先生不理她了。 水仙看着他鹭鸶一般的背影,幽幽地念出一句戏文:“无奈那功名似浮云,人生哪里看得清?” 二 袁朴生的右手不能动了。 在袁家,这事好比天塌了下来。上下左右瞒得严实,连镇上的虞郎中都不知道。说起来,虞郎中和袁朴生是多年至交,但凡袁家谁有个头疼脑热的,虞郎中一请即来,药到病除。 那一晚,袁朴生是去北街,西门寿家,赴他的五十寿宴。那是壶界同仁大聚会,他喝得烂醉回来,走到自家门口,一脚踩空,人摔了个趔趄,就没能爬得起来。待到他老婆月桂出来发现,已是子夜时分了。 那西门寿,号称当今紫砂花货掌门,袁朴生则是壶界公认的光货壶王;两人好比南拳北腿,旗鼓相当。早先,两人都做光货,壶艺不分伯仲,谁也不服谁。第一届评选壶王的时候,有一个说法,袁朴生给有关人士送了几把壶,最后决票时,袁朴生的那只碗里,居然就多了几颗红豆。西门寿闻知消息,抗议而无效。后来,西门寿改做花货,等于给袁朴生让道。没几年,他就一路领先,坐了花货掌门的位置。两人河水井水互不相犯。壶王与掌门,可不是随便说的,那是三年一届的壶手擂台,公选出来的。袁朴生的“追古提梁壶”“福寿无疆壶”“合欢团圆壶”连续三届拔得头筹,身价自然金贵;那西门寿壶艺也不含糊,一路过关斩将,连中三元,他做的“松鼠葡萄壶”,本山绿泥,又是泥绘,又是浮雕,名头蛮大,还被山西王阎锡山收作了自家的寿礼呢! 袁朴生在家里躺了两天,这身子骨似乎有些不妙。嘱咐家人,不得让外人知晓。又让妻子月桂将家藏的云南白药丸,调了烧酒,连服了几次,可右边身子还是麻麻的不能动弹,尤其右手,连裤腰带都不能系。他脑子还清醒,说话则有点困难,舌头不那么灵便了,事情可能比想像的还严重,不是什么经络损伤的问题,而是小中风了。紫砂艺人全凭一双手。手不能动,那还不完了? 简直天昏地暗,人生一下子变得这么残酷,袁朴生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 偏偏余先生到访,袁朴生跟他打过多年交道,私交不浅,再说,如今这爷们儿来头太大,得罪不起,无论如何也要见一见的。 这一次见面,就安排在袁朴生的卧房。袁朴生半躺着,脸上喷了点烧酒,泛出些红晕。按照袁朴生的设计,他只是患了风寒,微恙而已,只需调养几日,便可痊愈。 可是,什么事情能瞒过余先生的眼睛呢?余先生是常客了,他和袁家的每一个人都很熟,他叫月桂袁家阿嫂,见了袁家的大儿子阿宝,总要给他一袋奶糖,看到女儿碧云,除了夸奖她越长越漂亮了,还会从长衫的袖子里,翻出一小瓶法国香水送她。就连袁家的帮工阿多,也会得到余先生赏他的一小包老城隍庙的五香豆呢。 看样子余先生是懂些医道的。他一眼就发现了袁朴生的半边身子有问题。于是提出,是不是去上海的大医院看看医生? 袁朴生故作轻松地晃了晃右膀子,连连摇头。又问,余先生旅途劳顿,专此前来,必有贵干在身吧? 余先生索性开门见山,说:“是杜老板,要订一把壶,送给一位属牛的朋友。” 袁朴生眨巴着眼睛,说:“这位属牛的朋友,该不是名震天下的少帅吧?” 余先生一笑,说:“袁壶王真是消息灵通啊。” 袁朴生说:“不瞒余先生,您人前脚到,消息后脚也就到了。您别看这壶界,都是捏泥巴的,厉害角色多着呢,有的人壶艺不怎么样,耳朵却特别灵。壶外功夫十分了得啊!” 余先生觉得,袁朴生今天虽然说话中气不足,口齿也有些含糊不清,意思却有点咄咄逼人。以前,他似乎没这么健谈,这次好像在刻意掩饰什么,有一点强弩之末的意思。 余先生不想再这么扯闲篇,接下来的话题,应该说说正事了。这么重要的一把壶,打算用什么泥料,做成什么款式?壶铭刻什么?最快,什么时候交货? 袁朴生想了想,说既然是送给这么重要的大人物,现赶的货,只怕心急火燎的不能满意。他倒是藏有一把祖传的老壶,名叫莲瓣僧帽壶。是万历丁酉年,时大彬所制,粗砂,短弯流,环柄,绝对真货。既然是杜老板要派用场,他愿意割爱。除了时大彬,别的什么壶,谁能压得住啊? 余先生咳嗽一声,脸色说变就变了,语气里有一种不动声色的严厉:“袁壶王莫不是病得不能动了?杜老板那里,岂是用一把稀里糊涂的所谓老壶就可以打发过去的?” 只一句话,就把袁朴生摆平了。 早年,余先生在上海滩开了一家古玩店,像袁朴生、西门寿这样的制壶高手,都曾被他请到上海,住在亭子间里仿制老壶。收藏家喜欢什么古壶,余先生就让他们仿制,有时,连个壶样也没有,就凭一张模糊的老照片,他们照样依葫芦画瓢,其实,都是按照自己的想像发挥。最后,都是由余先生盖章,余先生腰间挂着一串印章,什么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陈曼生,都是明清以来的紫砂名家。余先生只消把印章打在壶底上,那壶就是古壶了。这一段做“枪手”的历史,袁朴生瞒得了别人,能瞒得了余先生吗?
袁朴生无话可讲了。 余先生索性直接下单子了:一句话,必须现做。泥料,必得是“天青泥”,须陈腐20年以上。壶要大气、饱满,款式与牛的属相有关,但也不必太拘泥,太具象,意会就好。时间只有半个月,两个礼拜以后,他亲自来取货。 袁朴生面有难色,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余先生说的“天青泥”,是紫砂泥中的极品,又称岩中岩,泥中泥;他倒是藏有少许,那是祖上传下,乾隆年间的老泥了,真比黄金还贵。古人说,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阳羡”是古蜀一带的古称。泥再好,手不能做了,有什么用? 月桂进来给余先生沏茶,刚才她一直站在卧房门外偷听。她的心里,比老公还急。头抬起来,余先生正用疑惑的眼光看着她。一不小心,她把余先生的茶杯打翻了,茶水泼了余先生一身。 袁朴生骂道:“妇道人家,毛手毛脚的!” 余先生手一摆,连说没事没事。 待月桂出去,余先生加重了语气说:“这样给杜老板做事的机会,别人花钱还买不到呢!袁壶王可要珍惜啊!” 余先生的弦外之音是,如果他不识抬举,古蜀镇上像西门寿这样的壶艺掌门,余先生只需吆喝一声,人家求之不得呢。 儿子阿宝的身影在门口一晃而过。 袁朴生突然有了底气,支起半边身子,说:“余先生如此看重朴生,朴生只有肝脑涂地,拼尽全力,做出一把好壶来。” 余先生呵呵地笑了。 袁朴生吩咐月桂,把去年就给余先生准备好的那把壶拿来。 月桂送进来的,是一个紫檀红木壶盒。打开,描金缎子包袱扎得紧紧,再打开,是一把米黄色的段泥壶,余先生的眼睛一点点亮起来了,他知道这是段泥里最珍贵的品种,名石黄,又称黄金段。这种泥也极为罕见,往往夹在深矿的泥层里。这把壶是典型的袁氏光器之作,扁圆形,圆口,折肩,短直流,环柄,平底,肩部浅刻“半瓯春露一床书”,落款“朴翁”。底钤篆书“逸闲”。书体秀雅,造型大气端庄,书卷气极浓。袁壶的厉害正在这儿,他是壶艺、书法、篆刻三绝。 余先生把壶举在手里细细看去,忽然就觉得,没眉没眼地,那壶一点点变得丰腴、妩媚起来。壶肚里总像蓄着一股气,淋漓酣畅的气;就是把壶盖打开,那气也跑不出去。又仿佛,一注沸水迎头而下,壶身一转,霎时变得玉色均匀,水灵灵地动人。 江南一带,谁若能得到一把袁壶,那他就是有身价之人了。 背心里,火勃勃汗津津的;余先生突然觉得,他这一趟真是不虚此行。 三 阿多趴在灶窝里烧火。袁伯训斥阿宝的话,他一句句听在心里。 阿多知道,自从那天夜里袁伯摔了致命的一跤,这个家里一个天大的秘密,就再也藏不住了。 他心里害怕,也有些莫名的兴奋。任何事情,总有它自己的来龙去脉,就像船到了桥下,总是要穿过桥洞的。这个家里,最后能救袁伯的,不是阿宝,也不是碧云,而是他阿多。 阿多记得,12年前,他跨进袁家大门的时候,娘的坟上还没有长青草。听龙吟客栈的水仙姨娘说,娘是被人家害死的,至于爹,他童年的印象里,爹只是一个模糊的瘦瘦的男人,一个浑身都是烟酒味的男人。后来,爹娘殁了,他就到了袁伯家。那年,他才8岁。在袁家他并没有名分,可总比用人强些,那是有袁伯关照。月桂伯母却从来没有对他笑过。明里暗里,她总是欺负他,但只消袁伯一发火,一拍桌子,她就不敢了。不过,袁伯再好,也从来不肯让他学做壶。连作坊里也不大让他去。后来,他知道了,是月桂伯母不让袁伯把壶艺传给他。这也难怪,手艺不传外人,是壶界的规矩。袁伯指望的是阿宝,恨不得把做壶的本事都传给他,做爹的,谁不望子成龙呢? 现在,袁伯的手突然不能动了。他要阿宝替他做一把牛盖壶,是给一位属牛的大人物定制的。这是一件多么紧急,又多么重要的事啊。可是阿宝居然说他不会做。而且,他说这话的时候,全无半点惧色,这对袁伯简直是一个晴天霹雳。在袁伯眼里,阿宝虽然偷懒、贪玩,但早就会做壶了,阿宝的壶出手不凡,是袁家壶的底子,袁种。这一点,多少次让他感到欣慰。他一点也不知道,平日里他布置给阿宝的那些制壶的功课,都是由阿多代他完成的。 当即,袁朴生把阿宝拉到作坊里责问:“那么,我让你完成的那些壶,到底是谁做的?” 阿宝不吭声了。 就在袁朴生厉声训斥阿宝的时候,阿多的心,快要跳出来了。 后来,袁伯就把阿多叫到作坊里去了。 是碧云来叫阿多的。其实这家里,只有碧云是明白人,什么事都逃不过她的眼睛。什么事都在她心里藏着。只是,不该她说的话,她从不会露一个字。 “我爹气坏了,你快去吧。”碧云小声说。 “阿云,我怕……”阿多喃喃道。 “没事的。撑不住你就承认好了。你又没做啥坏事。” “可是,可是……我瞒了袁伯这么多年。” “这有什么?是阿宝不对么,往后这个家,说不定就得靠你了。”碧云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阿多忽然觉得,碧云看他的目光幽幽的。这个家里,阿多最爱听碧云说话了。任何时候,她总是那样善解人意。 阿多进了作坊,袁伯让他关上门。然后,用一种从未有过的眼光,久久地看着他。半晌,长叹一声:“天意啊——” 阿多低下头。袁伯就是用打阿宝的藤条死抽他一顿,他也不会动一动的。 可是,袁伯只是面无表情地问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替阿宝做壶的? 什么时候?阿多茫然地抬起头。8年?10年?他真的不记得了。反正那时,他的个子还没有扁担高呢。阿宝在学堂里读不进书,考试老不及格,还常常逃学。袁伯看他不是读书的料,就索性让他休了学,回家跟他学做壶。每天,阿宝要做一堆紫砂泥作业,反复地捶泥、敲打泥片。打成的泥片,几百张叠在一起,大小、厚薄必须相同。一张泥片上要敲多少记木槌,袁伯都是有讲究的,少敲一记,袁伯瞄一眼,就知道了。阿宝哪里吃得了这样的苦?袁伯经常出去应酬、会客,月桂呢,每天下午要出去搓麻将的。阿宝就让阿多替他捶泥。他自己,溜出去泡混堂,推牌九,看戏。阿多起先不敢进作坊,因为袁伯和月桂伯母都不让他学做壶。可是,他又怕阿宝。他要是不答应,阿宝会在半夜里爬到他床上,用一把钢丝板刷扎他的屁股,他不敢反抗,也不敢吭气。后来,他觉得紫砂泥蛮好玩的,自己的性情里,有一种和紫砂泥特别投合的东西,一触到泥,他的手就像着了魔,来劲。脑子里会出现许多箭镞一般的念头,最后汇成了一把壶。壶像一个不安分的孩子,嚷嚷着要从脑子里出来。那些制壶的工具,打泥片的枣木搭子,做壶用的牛角明针,榉木做的圆转盘,还有矩车、象车……用起来特别顺手。有时,半夜里,他像个游魂一样,溜进作坊里干活。白天,袁伯在作坊里教阿宝做壶的时候,他就躲到自己住的阁楼上,从地板上挖一个洞,朝下面偷看,他手里也捏着一坨泥,阿宝没有学会的东西,他都学会了。后来,凡是阿宝交不了的差,就由他顶上。 阿多的不连贯的叙述,显得那么艰涩。阿多看到袁伯慢慢转过身去,他的微驼的颤抖的后背,像一堵风雨剥蚀的老墙。原先,阿多的印象里,袁伯的身板好比那城门一般雄阔。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袁伯低沉地吩咐阿多,打一张泥片给他看看。 阿多先是燃起一支香。然后举起那把老枣木的泥搭子,顿时,雨打芭蕉一般,一坨紫砂泥,在阿多的手掌下旋转、跳跃。 那支香袅袅地燃到一半,阿多双手举起那张厚薄均匀的泥片,双膝跪地,放到袁伯面前。 袁伯扫了那泥片一眼,微微颔首。又问:“做一把掇球壶,要用多少种工具?” 阿多不假思索地说:“118种。” 袁伯突然抓过一个茶杯,在阿多面前一晃,问,“看清楚了吗?” 阿多点头。 袁伯说:“马上给我画出来。” 阿多用食指从水罐里蘸了一下水,立即在泥凳上画了一个茶杯,又用拇指,利索地按出一个梅开五福的图案。 袁伯突然吼了起来:“小赤佬,滚出去!” 阿多眼里蓄满了泪水,他终于知道,袁伯认可他的壶艺了。 四 余先生在半个月后如期拿到了壶。天,那真是一把器宇非凡的壶啊,天青泥,黯肝色,黯淡中微泛幽光,似玉色气;壶盖为合拢的两瓣牛角,短弯流,如美人玉颈;直腹舒缓,环柄窈窕,平底似一马平川。壶底阳篆古印:朴生制壶。整个器形饱满开张,前呼后应,浑然一体。 余先生将沸水沏入壶中,热气氤氲中,那壶腹顿时飞起两片光晕,像少女的双颊。口与盖,严合适度;壶嘴出水,一注如虹,盈尺而不浮花。 一切都无可挑剔。余先生想不出什么话了。但他心里的疙瘩,却在一点点大起来。袁朴生说话极少,不是点头就是摇头,非说不可的话,就显得含混,口齿不清,他解释说是伤风了。再有,这壶虽然是袁朴生的气度,可是,袁朴生那只半僵的右手,是骗不过余先生的眼睛的。余先生还发现,袁家的那个帮工阿多,过去多半在后院劈柴担水。客堂里,是没有他的位置的,可这一次,袁朴生让他坐在身边,俨然像个管家,而阿宝公子却不见了。余先生瞄了一眼阿多的手,这才是一双紫砂艺人的手啊,结实,但一点也不粗笨。余先生突然举起那壶,问了阿多一句:“泥门是开着的吧?” 阿多一愣,拘谨地摇头说不懂。 余先生就笑了。他问的是一句非常专业的话。所谓泥门,是指用全手工方法拍打泥片后,紫砂壶坯的一种状态。就像人,经过剧烈运动,汗毛孔都是张开的。被千万次拍打的壶坯,就像一个爬山下坡后喘大气的人,泥门呢,就像人的汗毛孔。而用模型制壶,成型的方法不一样了,泥门就关闭,这样的壶泡茶,味进不了壶,无论怎么养壶,水色和包浆出不来,那壶必然就大打了折扣。 余先生的确精明,可这又怎么样?他能知道袁家这些天发生的事吗?从袁朴生酒醉摔跤的那个夜晚开始,一切都悄悄改变了。 阿多在袁家地位的变化,是从上桌吃饭开始的。自打进袁家起,他吃饭都是一个人在灶窝里趴着吃。虽然,饭菜一样,但心境却大不同,袁家那张热气腾腾的饭桌,在阿多心里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饭桌上没有一双他的筷子,他就是个下人。如今,他可以上桌吃饭了,这在袁家,是件太大的事情。为这,月桂伯母还和袁伯闹了半宿,后来她就不吱声了。但她从此看阿多的那种眼神,总让阿多背上发凉。 阿宝看样子受的刺激也不小。见到阿多,他就冷笑。眼睛里的火星,一闪一闪的。阿宝真不应该投胎在袁家,他天生是大少爷的命。现在袁伯不准阿宝出去玩了,每天把他叫到卧房里训话。阿多心里好笑,不让阿宝玩,还不如让阿宝去死呢!袁伯还把后院的一间柴屋改作了阿多的作坊,柴屋的门被堵死了,袁伯让人从灶间的南墙上开了一扇门,通到柴屋里。阿多明白,这间柴屋,今后就是袁家的一个秘密。 一天,袁伯在饭桌上宣布,以后阿宝每天跟阿多学做壶!哪里也不准去!阿多想,这怎么可能呢?阿宝每天睡到日晒三竿才醒呢。他的小腿上挨了重重的一下,是阿宝在桌下狠狠地踢的。 从那以后,阿多每天还是早早起来劈柴担水,然后,像往常一样,熬一锅稠稠的白粥。做完了这些,他就到自己的作坊去干活。等到袁家人吃完早饭,他才去吃。有时,碧云怜见他,就把热气腾腾的白粥端到柴屋里。阿多吃完,又接着干活。这时,阿宝还没有起身哩,袁伯来了,问阿宝呢?阿多支支吾吾,碧云在一旁给他使眼色,阿多就说:“刚才还在呢。”袁伯眼光一扫,转身出去了,不一会儿,阿宝的房里传出杀猪般的嚎叫。接着,是月桂伯母的哭声,混成一片。碧云跺着脚说:“阿多你个木头,快去替阿宝求饶啊!” 真的,别人求情没用,可阿多一开口,袁伯就撒手了。 袁伯不再叫阿宝去作坊学做壶了。 阿多发现,袁伯打阿宝,只能用左手了。他那只右手老不见好,连泥搭子都拎不动,做壶是肯定不行了。有一次,袁伯跟自己过不去,一个人关在作坊里,他用右手去拿明针,那明针是牛角做的,才刮了两下,手就颤抖起来。那壶面上,仿佛破了相。袁伯低低地嚎了一声,把壶坯掼在地上,碎了。 袁伯不会做壶了!紫砂艺人的一双手,真比他的命还重要呢! 几乎每天,都有人上门来订购袁伯的壶。那些订单,大半被袁伯推掉了,可推不掉的那些朋友,那些老壶迷,袁伯只能接下来,让阿多做。壶界管这叫“代工货”,如今又有个新名词叫“枪手”。袁伯平时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暗地里雇枪手的艺人。可现在,他也只能在心里叹口气了。 阿多做壶的时候,袁伯就坐在旁边,有时,他会指点几句,更多的时候,他会看着阿多发呆,半天,像一尊泥塑。 阿多做壶出手蛮快。袁伯说,一个艺人的出手功夫蛮要紧的,就像赛跑,起点决定终点。好几次,袁伯抓起阿多的手,看来看去。说:“真是一双好手啊!”阿多把壶做好了,袁伯就来打印章,那些印章,方的,圆的,葫芦形的,都在袁伯的一个锦盒里装着。壶底,是袁伯的方印,壶盖里,是袁伯的雅号:一善堂。壶把下端,还有一个袁伯的微雕印,只一个袁字,比针尖大一点点。打完这些印章,那壶顿时就神气起来,仿佛有一股气撑着。阿多看得呆呆的,想,这辈子,到什么时候能在壶上打自己的印章呢? 平常的日子一天天过得蛮快。阿多心里有数,这一个月,他一共做了六把壶。两把石瓢壶,是湖州福泰绸庄的严老板订的;两把掇球壶,是江阴米商王老板订的;一把井栏壶,是苏州得月楼汤老板订制;还有一把合欢壶,是宜兴城里任家花园的公子娶亲的定礼。这六把壶一共收了多少银洋,阿多不知道。古蜀镇上,别人的壶是卖不出大价钱的,通常,一把品相端庄的壶,也不过换一斗白米。可袁壶不一样,阿多常常看见,那些壶客,总是从长衫的口袋里,盘出白花花的银洋,恭敬地放在袁伯的书桌上。最近的饭桌上,油水明显多了。他平时不大敢吃菜,嘴实在馋了,就狠狠地朝那盛肉的碗里瞅一眼。现在,他觉得这些香喷喷的饭菜,都是他挣来的,他吃几块肉又何妨?他把筷子伸向肉碗的时候,阿宝朝他瞪了一眼。他的手颤了一下,筷子差点掉落下来。一股血涌到他脸上。他心里有一个声音说:饭桶、吃煞坯!我不做壶,你吃西北风去!这时,袁伯把一块肥肉搛到他碗里。这块肥肉,膘好厚,好几天一直哽在他的心头。 每天,阿多还要替阿宝倒夜壶。这里的人,总把尿壶说成夜壶。自从踏进袁家的门,阿多就一直替阿宝倒夜壶的。可最近,这事在他心里渐渐成了一个疙瘩。每天,他做壶还忙不过来,怎么还去倒夜壶啊?有几天阿多一忙,就忘记倒阿宝的夜壶了。阿宝就来揪他的耳朵。那一次,阿多忍住气,弯下腰,伸手到阿宝床下去拿夜壶的时候,阿宝突然把他的头往下按,说:“神气个啥?没有我,哪有你的今天?” 阿多低着头不吱声,但胸膛里有一股气浪在升腾。 阿宝狠狠地说:“记住,这个家里,你永远是个下人!” 很快,这事让月桂伯母知道了。那一天正巧袁伯有事出去。她就到了阿多的作坊里,先是把他数落了一顿,又说:“我到庙里替你问过了,你前世呢,就是个牛马命,天生是出死力气的!哪天要是偷懒,灾祸就从哪天开始。” 阿多从来不相信她的话。心里说:死力气?做壶是死力气吗? 那天傍晚,阿多提着阿宝的夜壶从楼梯上走下来,眼睛里有薄薄的泪光。碧云看到了,上前悄悄说:“阿多,我去跟爹说,不让你给阿宝倒夜壶了。” 碧云的目光让阿多感到一阵暖意。这样的时候,碧云的弯弯的眼睛显得又大又亮,特别好看。他心里,仿佛滚过一阵雷。可是,一想到阿宝那臭烘烘的夜壶,还有月桂伯母和阿宝的那些话,他就觉得特别恶心。 一天半夜里,阿多突然被一阵尖利的哭嚎惊醒。随后他就为看到的场景呆住了。袁伯失魂落魄地坐在堂屋的地上,左手抓着一根藤条。阿宝就跪在他的身旁。四周是撒落一地的空盒子。阿多隐约知道,那些盒子,是袁伯用来装家传的老壶的。那些祖宗级的老壶,有时大彬的,惠孟臣的,邵大亨的,还有一把曼生壶呢。阿多不知道它们平时藏在哪里,只有逢年过节,或者袁伯心情特别好的时候,才把它们从盒子里请出来,见一见天日。袁伯一见它们,像见了祖宗一样,恨不得跪下。那些壶,仿佛就是他的命!可是,这些盒子怎么全空了?莫非……又是阿宝? 天快亮的时候,阿多被袁伯叫到作坊里。袁伯半躺在一张临时搬来的竹榻上,脸色灰青,说话的中气一点也没有了。这又是袁家的一个艰难时刻。袁伯问他,知不知道阿宝把家里的老壶拿出去卖的事?阿多肯定地摇头。袁伯又问,阿宝通常去哪些地方玩?阿多嗫嚅了半晌,左右看看,憋出一句话:“还不是戏馆子和混堂么。” 这里的方言,把浴室称为混堂。秋冬或春寒的季节,江南地带阴冷、潮湿,男人们最惬意的事,就是在雾气腾腾的混堂里孵上半夜。阿多知道,阿宝的钱,多半撒在这两个白相地方了。那戏馆子里,常有江湖戏班来,阿宝就喜欢捧那些个花旦、小生,男不男女不女的,还和人家幽会,那不就是烧钱么?阿宝的大头梦总是到戏班子走了才醒。可新的戏班子一来,他又迷上了。水中月,雾里花,阿宝喜欢。阿宝孵完混堂,就去茶馆里推牌九,他手太臭;老是输得家都不认得。也许是输急了,怕债主上门,只好卖家里的老祖宗了吧? 最后这些,只是阿多的推测,但袁朴生觉得蛮有道理。在这个阴晴不定的早晨,他艰难地做出一个决定,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想办法把那些老壶赎回来。阿宝的交代语焉不详,指望他赎回老壶断无可能。实施这个计划的唯一人选,当然只有阿多了。 阿多并不知道,他的身价开始看涨,就是从这个早晨开始的。袁朴生精神上对那些老壶的依赖,他暂时还无法理解。但就是从这天开始,阿多觉得,往昔那个印堂发亮、声如洪钟的袁壶王,真的不复存在了。 就是在这一天,吃晚饭的时候,袁朴生当着家人的面宣布,以后,阿多不用再给阿宝倒夜壶了。 过了几天,袁家添了一只狗,叫来富。客人来了,来富就狂叫。这样的时候,袁朴生就不让阿多做壶了,有时,他会让阿多去给客人沏茶,袁朴生偶尔给客人介绍他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哦,他叫阿多,是我家的帮工。” 五 镇上的虞郎中来过了。他是袁朴生多年的朋友,也是个铁杆壶迷。给袁家人看病,他从不收钱,每到年底的时候,袁朴生会送他一把壶,也就是那么一把壶,居然让一个走遍江湖的虞郎中感到非常满足。虞郎中可能觉得,像袁壶王这样的人物,应该经常不断地生些毛病,这样,虞郎中才忙活得有些意思。这次造访,虞郎中仅是看了看袁朴生的气色,就发现了大问题。袁壶王的印堂发暗,眼球昏黄,嘴唇则显得紫黑。一场大病实际已经侵入了他的肌体。但袁壶王并没有求诊的意思,就连日常的寒暄,也很勉强。虞郎中感到有些不可思议。阿多在他们的交谈中得到一次进屋沏茶的机会,虞郎中正说着的一句话,让他心头一颤。按虞郎中的意思,袁伯应该立即去大上海就医,一刻也耽搁不得。通常,虞郎中不会把自己的病人拱手相让给别人。阿多偷偷觑了虞郎中一眼,也许是太紧张了,虞郎中的五官全缩到了一起。 提到看病,袁朴生不仅忌讳,还表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烦躁,以致让虞郎中在离开的时候,有一种非常不好的感觉。这样反常的情绪,还被袁朴生日后带到了茶馆,那里的堂倌阿七告诉别人,袁壶王不知怎么搞的,像吃了炮仗,给他沏茶的时候,就那么一点水星子溅到了他手上,他抬起手,阿七就吃了他一记耳光。不过,那记耳光他一点也不疼,软绵绵的,袁壶王莫非病了?袁壶王还说阿七给他沏的西湖龙井茶是陈年货,一嘴涩味。天晓得,那茶刚从杭州进来,地道的鲜龙井啊。不光阿七,其他的茶客也觉得蹊跷,也就是这段日子吧,袁壶王说话明显有些费劲,嘴里像含着什么东西,嘴角还流口水。那神情,恍恍惚惚的。一壶好茶,还没泡到第三开,他就站起身,跟众茶客告辞了。他的背影有些颤颤巍巍,一下子像老了二十岁。人们还看到,袁家那个帮工阿多,保镖一样,跟着袁壶王一步不离三寸。而袁家的宝贝儿子阿宝,最近却不怎么见他孵混堂、看戏、推牌九了。 茶客中,有西门寿,那不仅是紫砂花货的壶王,还是个顶级茶客。天下的好茶,只要不是用他的壶泡的,那多半就寡了味。人说,西门大师傅的一张嘴,跟他的壶一样厉害,一双眼睛,更是鹰一样狠。在他看来,袁朴生肯定是得了大病,精气神如此衰微,还能做壶吗?可是,有人反驳他,就在前天,葛家龙窑开窑,袁壶王新做的六把壶,一把也没黄,像八月十五的月亮一样饱满。黄,在窑场上就是坏、毁的意思。袁壶王病了,人吃五谷,哪有不病的道理?可是袁壶王的壶没有病,还鲜健着呢,这是茶客们最后的结论。 关于那些老壶的下落,阿多并没费太大周折,就打听清楚了。原来,壶的背后,是一个个套子呢,不管当时跟阿宝玩的是张三还是李四,最后那些壶都到了西门寿手里。阿宝是袁家的一根软肋,这一点西门寿吃得蛮准。他知道那些老壶,等于是袁朴生的祖宗牌位。君子报仇,十年真的不晚,在他看来,袁朴生当年贿赢了他,是应该付出代价的。 阿多抖抖索索把这些事情报告给袁伯的时候,袁伯的脸色死灰,轻轻地叹口气说:“其实,我早猜到是他。” 袁伯又说:“既生瑜,何生亮?” 这句话,像哪出古戏里的戏文,阿多半懂不懂。 之后,袁伯就再也不提把那些老壶赎回来的话了。 阿多在一个有雾的清晨送阿宝登上了去无锡的轮船。据说,阿宝的大姑妈病得不轻,袁伯要他代表全家去看望。阿宝小时候还吃过大姑妈的奶水呢。袁伯说,这次去看大姑妈,不妨多住些日子,无锡好玩、好吃的东西可多了。阿宝走的时候,什么话也没说。阿多觉得,阿宝走后,月桂伯母好像对他客气了些,他心里就不那么堵了。他蛮想静下来,一心一意做几把好壶。 阿宝一走,袁家似乎真的平静了许多。镇上新近办了一所夜校,碧云央求了几回,袁朴生就勉强同意了。这以后,几乎天天夜里,碧云背着一个绣了荷花的书包,哼着新学的歌曲去上学。不知为什么,碧云不在家的时候,阿多的心里,像缺了一块什么,心绪也有些乱。手笨了,做出的壶,怎么看都没精神了。阿多心里有点害怕,有件事,他不敢往深里想。夜很深了,他还在作坊里做壶,心,却总是不得安稳。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突然,一阵熟悉的脚步声出现在巷口了,这样的时候,阿多就觉得,心里缺了的那一块,就慢慢弥合上了。 原来,他是在等碧云回来。 碧云回来了,那又怎么样呢?她是不会到阿多的作坊里去的,她并不知道,阿多在等她。就是她知道了,她也会很奇怪,为什么阿多要等她呢?后来,阿多看到碧云卧房里的灯熄了,他的心头也渐渐暗下去,被一层怅惘包裹起来。 有一天夜里起了风,后来就下起大雨了。碧云出门的时候没带雨伞,阿多心神不定,一直在门口张望。雨,像个赌气的孩子,越下越大了。阿多想去给碧云送伞,但袁伯不发话,他不敢提。后来,雨下得像是抽风了,袁伯终于说,阿多,去给碧云送伞吧。 像箭一样,阿多飞快地射出去了。他赤着脚在铺了青石皮的小街上欢快地奔跑,他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意,要是可能,他宁愿这雨再下得大些。 可是,他没有接到碧云。夜校散课的时候,那些没带伞的学生,都被家里来送伞的人接走了,那些人里并没有碧云。阿多心里慌成了一片,他连问了几个人,都说碧云已经走了。阿多心里自责着,赶紧往回跑。快到家的时候,阿多看到前面的屋檐下,一把伞撑着两个人,肩膀挨在一起。阿多看清楚了,那是碧云,正和一个个子高高的男人说话呢。在这黑沉沉的雨夜里,她的眼睛发出一种奇异的光彩,阿多觉得,那种光彩,不仅让她变得特别漂亮,把紧靠着她的高个子男人的脸也照亮了。这个梳着小分头的白脸男子,阿多从来没有见过。他心里,突然像被钝器划了一下。 他故意不看那个男子,把伞递给碧云,说自己去学校接她了。碧云看了他一眼,没有接他的伞,说,反正已经到家了。又说,送她回来的这位,是夜校的李先生。 阿多一眼瞥见,李先生上衣的口袋里,插着两支钢笔。 古蜀镇上,钢笔这样的东西,还是稀罕之物,阿多还没有见过插两支钢笔的人呢。 让阿多心里难受的,是李先生和碧云道别时那种亲热的样子。他像一只落汤鸡那样呆立在那里,碧云几乎没有看他,她转过身去的时候,阿多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栀子花的清香。 明天就是装窑的日子了。 袁朴生发现,阿多最近做的一批壶,松松垮垮的,一点精神都没有,这哪还像袁壶?简直跟乡下收来的粗货,俗称“乡坯”的差不多。 袁朴生一怒之下,把那些壶全部打烂了。 阿多被叫到袁伯的卧房里。袁伯的脸色很难看。他没有让阿多坐,阿多就只好站在那里。他知道这些日子,自己的壶是越做越差了,但他并没有偷懒,只是他无论怎样用心,壶站起来就没精神了,俗不可耐了。就是袁伯坐在他旁边,也不济事。为什么会这样?他心里是知道的。但他不敢说,打死他也不敢说。 袁朴生取出一叠钱,放在阿多面前,说:“阿多你是不是要些钱用?这些钱你拿去,置几套新衣服吧。” 阿多不肯要钱。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袁朴生说:“那你要什么呢?” 阿多迟疑地摇头。他憋红了脸说:“今后,我会好好做壶。” 袁朴生说:“知道我为什么要把你做的壶全打烂吗?那些壶,一团死气,像快死的人一样。” 阿多心里说:“是的,我的心乱了,壶就死气一团了。” 袁朴生看着他说:“你有心事?” 阿多的头埋得更低了。最近他发现,就是不下雨的时候,那个李先生也要送碧云回来,有一天,李先生把碧云送到家门口,还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碧云居然笑了,她肯定已经是李先生的女人了。 “你那些壶里,一点虚静之气都没有了。” 阿多心里咯噔了一下,抬起头,不解地说:“虚静?” 袁朴生说:“是的。虚静乃是壶的一种高境。你以为,紫砂壶里是空的?每一把壶里,都有一股气撑着,上品乃是虚静之气,如空谷幽兰、德馨怡人;中品乃是平庸之气,虽八面玲珑,却了无个性;下品乃是混浊之气,断然是苟且敷衍、猥琐不堪。实话说吧,你最近做的这批壶,只能算下品。” 阿多扑通跪下了,两行热泪顺腮而下。他心里呼号道:“袁伯,阿多心里好苦啊!” 装窑这天,袁家冷清清的,阿多奉袁伯之命,去窑场打探行情。那龙窑,坐落在葛墅村的一面山坡上,乃镇上葛氏经营,谓葛家窑;自明代正德年间燃第一把火起,几百年熊熊不灭,堪称窑窑兴旺。 装窑的人们正忙碌着,大家见阿多空着手来,都好生诧异。 阿多拱拳说:“这一窑,袁壶就不送了,抱歉!” 为什么不送?没有袁壶,这窑还值得烧吗? 大家就都议论开了,这一窑居然没有袁壶,简直不可思议。谁都知道,袁家的求壶之客可谓趋之若鹜,每一窑,最显眼、窑温最匀的位置,都让袁壶占着。有性急的求壶者,干脆就等在窑场,一等就是两天两夜,他们要亲眼目睹自己订的袁壶,在一千多度的窑火中如何功德圆满。有一位壶商干脆就把话说白了:袁壶王亲口答应他的,这一窑里,一定会有他的一把壶。别人可是要拿着袁壶去派大用场的啊! 这一窑,既然没有袁壶可装,西门壶就不客气地坐了头席。这一次,西门寿拿来的壶既多又好,其中有一把新品“红梅报春壶”,本山绿泥,五彩拼色,老梅桩上新蕊怒放,色泽艳而不俗。整个造型苍劲稳健,张弛有度,据说是为杭州警备司令汤祝梅五十大寿定做。那西门寿站在窑头上好不踌躇满志,他谈笑风生,口若悬河,虽然只字不提袁壶,但言语间不断提醒人们,袁朴生已经过气了,他那样的病体,还能做出好壶吗? 阿多想起袁伯曾经评论西门寿的话:此公虽壶艺精湛,但为人刻薄,非厚道之人;西门之壶同样如此,精到而乏浑厚,华滋而欠骨格,看似花闹,终是小器,难有大成啊。 阿多离开窑场的时候,西门寿把他拦住了,问:“袁公贵体好些了吗?” 阿多说:“谢谢西门壶王,袁伯只是偶感风寒。” 西门寿笑了,抓起阿多的手,仔细地看了又看,说:“难得袁公有你这么一双好手啊。” 阿多感觉,西门寿看他的时候,那眼睛里分明有别的意思。他把西门寿说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袁伯。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袁伯有些紧张,脸色异样地看着他,额上都出汗了。半天,缓过一口气,伸出小指头说:“他么,就这点出息。” 阿多还说到了等在窑上的那两个等壶的客商。袁朴生长叹一口气,说:“真是对不住他们了。” 阿多心里突然生起几许怜悯。袁伯已经是一只纸糊的老虎了。从那一刻起,阿多下决心,非要做几把好壶不可。 可是,他的心就像秋千一样,总是摇摆不定。一坨紫砂泥捏在手里,木木的没有一点感觉。他恨自己没出息,有时候,简直想把这双手剁了。 倒是月桂看出苗头来了。有一天吃饭的时候,碧云说胃疼,眉头皱着,云鬓散着,没吃几口就捂着胸口离了饭桌。月桂突然发现,阿多的眼珠子定神了似的盯着碧云,脸色也一点点灰下去了。月桂踩了一下袁朴生的脚,袁朴生看了一眼阿多,问:“阿多,你脸色怎么这么难看?”阿多一慌神,手里端着的碗就摔在地上了。 月桂私下里对袁朴生说:“这贼坯,最近不大对头呢,一见到碧云,那双贼眼珠子,就像要掉出来似的。” 袁朴生说:“碧云?这……不会吧。” “怎么不会?他也十八了,天天白米饭喂着他,就怕喂出一条狼狗来!” “不管怎么说,咱家如今还就靠着他这双手呢。” 月桂叹了口气:“你这双短命的手,难道就这么……” 袁朴生说:“我的手,长到他的身上去了。” “他那贱货的娘,只怕在阴间笑得开心呢!”月桂沉下脸说。 月桂有一块多少年去不掉的心病,那就是阿多的来历。那年冬天,袁朴生把瘦得皮包骨头的阿多带回家,说是从孤儿院捡的。月桂第一眼就不喜欢这个孩子,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后来,果然有些风言风语刮进她耳朵里,说阿多是袁朴生的相好莫水蓉的遗孤。莫水蓉是这方圆几十里越剧戏班的名角,人长得是天生的水灵、妩媚。袁朴生是古蜀镇上第一号越剧迷,只要有莫水蓉的戏,袁朴生场场必到。台上台下眉来眼去的,知情人看在眼里,自然就当做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月桂知道,幸亏当时她那当过几天乡长的老爹还在,袁朴生不敢放肆。要不然,还真不知唱出什么戏来呢!莫水蓉有个不争气的老公,早年也在戏班里,拉一手二胡,那也是绝活,号称江南第一琴;后来他抽上了鸦片,人瘦得像根竹竿,琴也拉不动了。有一天,人们在窑场背后的大水潭里找到了他,捞上来一看,面目模糊,人已经发烂了。 莫水蓉的死,则更蹊跷。据说,当年有个湖州的绸庄老板陈百万看上了她,要出八千银洋把她从戏班里赎出来,后来,价码出到两万,戏班老板动心了,莫水蓉也答应跟他走,可是,那陈百万交了赎金,莫水蓉却不明不白地得了一种急病,先是不会说话了,后来竟然一病不起,死了。 月桂一直怀疑,阿多就是莫水蓉的儿子。 六 袁朴生在一个平静的夜晚与刚放学的女儿碧云进行了一次谈话。最近,家里人都觉得,阿多像是得了什么毛病,整天神思恍惚,壶越做越差了。有一天他居然跪在袁朴生的卧房门口,声泪俱下地说他不会做壶了,袁朴生真正有一种灾难临头的感觉。难道,阿多真是像月桂说的那样,暗恋上碧云了?碧云的回答显然不能让他放心,前些日子她丢了一条丝绣的手帕,后来居然在阿多的作坊里找到了。她感到奇怪。袁朴生说出了月桂的猜测,碧云的态度却是否定的。在她看来,她和阿多,几乎和阿宝一样,是那种兄妹的关系,而且阿多是那样一个善良懦弱的人,按理他不会那样胡思乱想的。袁朴生说:“那么,那条手帕是自己长了脚,跑到阿多的作坊里去的?”碧云说:“可能阿多觉得那条手帕好看,他顺手就拿去了。开始我也奇怪,后来一想,自家人,一条手帕有什么呢?”袁朴生说:“要是阿多真看上了你了呢?”碧云大笑,仿佛父亲刚给她说了一个荒唐的笑话。但她答非所问地说出了一句让袁朴生大吃一惊的话:“这样下去,阿多会把我们家引到绝路上去!” 碧云的理由是,现在袁家全靠阿多的一双手,一旦他要撂挑子,咱家就没活路了;万一外人知道,咱也没活路了。实际上,袁壶这块牌子已经塌了,一家人等于生活在悬崖上。与其这样,还不如另谋生路呢。 至于感情上的事,怎么可能呢?碧云说她顶多就是把他当阿哥看啊! 门一下子就闩死了。袁朴生还想帮阿多说几句什么,但他想不出什么词来。 本来,女儿的婚姻大事他有权做主。但内心里有一种潜伏的力量在左右他,不让他坚持而选择了妥协。 没想到,碧云能把所有的事情看得那么清楚。看来,女儿家读点书,真不是坏事。至于另谋生路,他不是没有想过,壶界是个江湖啊,荡尽半生血本占得鳌头,在高处呆久了,怎么下得来啊! 碧云说:“爹,这壶王你也做够了,就让别人去做吧,有什么稀罕?不就是捏泥巴做壶吗?咱们离开这里,回无锡乡下种地去。” 袁朴生沉下脸,这话太刺耳了,他不能接受。袁壶像一座塔,经年垒石,堪称根基牢固,森严而不可侵犯,多少年的八面雄风,难道真的就毁于一旦了吗? 可是说到底,他的手残了。而阿多最新做出的壶,实在太令他失望了。那还是壶吗?简直是烂草鞋! “阿多啊,告诉袁伯,心里到底想点啥?”袁朴生用一种几乎哀求的口气问阿多,“你倒是说啊!” “我……”阿多又扑通跪下了。 “说吧,好孩子,说出来,只要袁伯能做到的,都会依你。” “当真?”阿多像一个皮球一样蹦了起来。 袁朴生突然明白了。阿多那瘦弱的身体里,确实埋藏着烈焰一样的东西。当阿多抖抖索索地说出碧云两个字的时候,袁朴生感到了那烈焰在突突地直蹿。他一阵晕眩,身子差点趔趄着倒下了。 “袁伯!”阿多急忙上前扶住他。 “你……是什么时候喜欢上碧云的?”半晌,袁朴生缓过一口气,沉沉地问。 阿多埋下头,声音嗫嚅:“不晓得。反正,我做壶的时候,只要看到她的笑脸,只要听到她说话的声音,我就蛮开心的,手里就蛮有劲的。” “当真?” 阿多抬起脸,眼里有着点点的泪光。他认真地点了一下头。 袁朴生呆住了。这分明是一双恍若隔世的眼睛啊。水蓉,是你的眼睛么?清澈,妩媚。那些缱绻的永生难忘的时光,一齐变作无数飞快的箭镞向他射来。 当初,如果不是他那当过乡长的老丈人警告他,如果再和那女戏子来往,就破他的脸相,他一定会娶她的。后来发生的事,决非他心肠歹毒,而是那个虞郎中下药太猛了。 “水蓉……他梦呓般地喃喃道。 “袁伯,你说谁?” “哦不,阿多,袁伯是想起了……一些旧事。” 接下来的谈话,就变得不那么艰难了。阿多甚至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酣畅的叙述快感。原来,他对碧云的相思,已经是刻骨的了。其实,只要碧云能在他作坊里多呆一会儿,给他烧一壶茶,他做的壶准保不差;如果碧云能对他说一些话,哪怕是随便讲一些家常话,然后,像一只乖猫一样在一旁看他做壶,那他做的壶,就是地地道道的袁壶了;再有就是,那个夜校的梳着分头的李先生,凭什么天天要送碧云回来啊?难道,他阿多不能去夜校接她吗? 袁朴生几乎就被感动了。他不得不承认,这一次谈话唤醒了他的一根沉睡了多年的神经。这个卑贱的孩子,他长大了,不管你承不承认,他是莫水蓉的儿子,他身体里,流的是莫水蓉的血啊。天意,天意!摇摇欲坠的袁壶、袁家,如今竟然靠莫水蓉儿子的一双手撑着。 袁朴生突然觉得,把碧云配给阿多,并无太大不妥。相反,阿多从此就真的是袁家的人了。一切都天衣无缝,袁壶还是袁壶,它衰不了,更倒不了。 那股潜伏的力量,顿时烟消云散了。 仿佛渺茫间出现一条生路,一下子展现在眼前。 晚上在枕头边,袁朴生把自己的心思跟月桂说了。起先,月桂的反应异常激烈,好像天很快就要塌下来;在她看来,这个恶毒的主意比一朵鲜花插在牛粪里还下贱一万倍!如果她手里有一把刀,她会立刻把那个来路不明的小杂种杀了。不,她连鸡也不会杀,怎么会杀人?但是,既然袁家要出事,总要有人去死的,那就她去死好吧。她宁愿去死,也不愿看到这个恶毒的主意变成事实。 袁朴生并没有像往常那样训斥月桂。他变得非常耐心,讲出的一番道理不仅实用,也颇有远见。阿多自从得了相思病以后,就再也做不出壶了,你就是真的把他杀了,有什么用?你有袁壶吗?如今西门寿到处放风,说袁壶完了。他恨不得要取我性命呢!因此,只有先依了阿多,让他做出好壶来,袁家才能渡过难关。 “要不然,我袁朴生就金盆洗手,退出壶门,回无锡乡下种地去。” 这句话居然管用。壶王固然不是豪绅,无权无势,可在江南一带也是个人物。尤其在古蜀镇上,说到袁壶王,谁不跷大拇指?月桂不敢想像,回乡下种地,那是什么样的日子。 这一夜,袁朴生堪称是和风细雨。但月桂始终寸步不让。快到天亮的时候,月桂才终于有了一些松动。让碧云待阿多好一些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谈婚论嫁,甚至,连碰也不能让他碰。袁朴生疲倦地笑了,女人就是女人,她们不懂得,男人是要靠女人滋养的。有了女人,男人才更像男人呢。 碧云有点奇怪的。爹要她待阿多好些,譬如,经常去他的作坊里,给他沏壶茶,陪他说说话,若是阿多熬夜做壶,就给他做点夜宵。爹说这些的时候,娘在一旁居然不吭气,只是表情有点怪怪的。往常,说到阿多,娘总要泼点冷水,说几句闲话的。碧云不明白的是,阿多又不是客人,为啥要这样待他?爹的语气有些迟疑,好像是说,只要你真心待他好,他就能做出好壶来。 阿多做壶的好坏,跟自己有什么联系呢?碧云是感到有点滑稽的。在她看来,阿多就是自家的一个兄弟。跟夜校的李先生在一起,那是有心跳、有潮起潮落的,脸上总是火烧火辣的。阿多呢,不一样,她给他沏了一壶茶,还给他说一些夜校的新鲜事,她心里是像一潭静水,没有半点波澜的。但她发现阿多的脸,慢慢地像块红布了,两只眼睛呢,有好多火星在冒出来,有点吓人的。她坐在他的对面,浑身都不太自在。她问他,做壶是不是特别没劲,所以壶也做不好了?阿多有点惶然,不知如何回答。碧云就觉得他还有呆的一面,反而是可爱的。又问:“你壶做得再好,也是袁壶,不是阿多壶。你这辈子就甘心做一个枪手?” 阿多说:“碧云你不该这么说的。” 碧云说:“我说的,不是实话么?” 阿多说:“我能做壶,是袁伯给我的造化。” 碧云说:“你不要这样说,我爹又没有教你。” 阿多说:“袁伯养活我一条命呢。” 碧云认真地看着他,说:“你心里,真的有感恩么?” 阿多点点头。 碧云说:“那为啥你的壶越做越差了?” 阿多突然冲动地说:“我……想你!” 碧云咯咯咯地大笑起来。 阿多一把抓住她的手,“碧云,我是认真的!” 碧云觉得他的手好烫,使劲挣脱了,说:“你要真想女人,我就替你在夜校里找一个。我们那里,美女多呢!” 阿多瞪大眼睛说:“仙女我也不要,我就要你!” 碧云敛了笑,正色说:“阿多,这是不可能的。你再这样胡闹,我就不理你了!” 阿多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我……做不出袁壶了,碧云……” 碧云慌了,赶紧扶起他,说:“不要这样,阿多,快起来啊!” 阿多终于从地上爬起来。他眼尖,袁伯已经站在作坊门口了。 “阿多,男儿膝下有黄金,不要动不动就跪!”袁伯皱着眉头说。 碧云走了。袁朴生说:“慢慢来,心急喝不了热白粥啊!” 阿多似懂非懂地点头。他心里知道,碧云不喜欢他。或者说,碧云只把他当哥哥。他把自己关在作坊里,攥紧了枣木搭子,死命地捶泥。作坊在乒乒乓乓的山响中颤抖。一切都在晃荡之中,仿佛世界被颠倒了。不知过了多少时候,他浑身汗水,瘫了似的仰躺在地上,泪水滚过他瘦削的脸颊,在他的脑袋下湿成一片。 恍惚间,有轻轻的脚步声。阿多的心竖起来,他闻到了一股香气,是青葱和胡椒的香气。一口小砂锅,氤氲着热热的汤味,在他的面前荡漾开来。一双月光一样的眸子,一点点地,把小小作坊的每一个角落都照亮了。 是碧云,水一般漫过来的声音:“不许再胡闹了,起来吃点东西吧!” 心,就像屋檐下的冰凌,顿时被融化成春水了。 “碧云,你包的小馄饨真好吃。”阿多呆呆地看着她说。 “那你就多吃点啊。”碧云坐在阿多对面,双手托腮,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她轻轻地笑了。 “我要天天吃你包的馄饨。”阿多得寸进尺地说。 “吃成一个饭桶啊?”碧云突然沉下脸说。 阿多茫然地看着碧云。 碧云抿嘴一笑,说:“若是饭桶,就更做不出好壶了,是么?” 阿多的脸涨红了,说:“我不是饭桶!” 碧云说:“不是饭桶,就做一把好壶给我看看。” 碧云的话像重锤一般,在阿多的心头敲打着。 阿多痴痴地看着她,说:“碧云,你坐在那里,就像一把好壶。” 碧云唾了他一口:“油嘴滑舌!有本事,自己做把好壶出来啊!” 说完,碧云站起来,头也不回地走了。 心头的那柄重锤,又狠狠地敲击起来。仿佛有一扇门,迟疑地闪开一条缝,透进一缕光亮,那光亮如烈焰,熊熊地炙烤着他,让周身的血脉贲张。 手,像着了魔似的,突然有感觉了。 突然他像一头冲出囚笼的猛兽一样扑向泥凳。双手抓起一团泥,高高举起,又重重地砸向泥凳。脑子里,有一柄硕大的壶,呼之欲出。那壶,似碧云的曲腰,圆脸,那双十指尖尖的手,托着美人的粉腮;那水银一样的目光,照亮了作坊的每一个角落。 “碧壶。是的,碧壶。”阿多喃喃地说。 七 袁壶又登场了。 是最新的款式,碧壶。大红袍泥,宽口,弯流舒展似粉颈;壶体丰腴。让人赞叹的是那壶柄,似少女细腰,盈盈一握,玉润珠圆,怎么看都觉得窈窕可爱。 原来,袁壶王春心未泯呢,如此佳构,若非艳遇,何以春心萌发,造一柄红颜之壶呢?那衰弱的老迈之身,是怀旧,还是怀春呢? 世道变,袁壶亦变呢,这老东西,遇上狐狸精了? 壶界的议论,如春日飞絮,纷纷扬扬,似有若无,但全都飞进袁朴生耳朵里了。 阿多终于缓过劲来了。袁壶又渡过了一个难关,但跟以前比,阿多却不是那么容易驾驭了。对于袁壶,他突然变得兴趣不大。他想做自己的式样。他那碧壶,分明是对碧云的相思之作,壶确实做得素肌玉骨,气韵淋漓。但风格已经脱离了袁壶,在袁朴生看来,壶中显露出的一份滋媚,暗示着阿多从未展现过的性情。那份风骚与执拗,与当年的莫水蓉何其相似啊。 他有一份莫名的担心。往后,他要小心翼翼地对待阿多了。 是的,阿多说话声音硬气了,走路跟以前也不一样了,脚步生风,虎势腾腾。 有一天,阿多从窑场回来,脸红红的,浑身一股酒气。袁朴生说,你怎么喝酒了,和谁一起喝的?阿多舌头有点大,含混地说出一串名字,其中居然有西门寿。袁朴生吓了一跳。说以后不许在外面喝酒!要喝也在家里喝。阿多朝他看了看,居然没有称是。 阿多也觉得,自己跟过去不一样了。袁家靠他养着呢,他就是袁壶呢。他喜欢穿补丁少一点的衣服,喜欢喝那种纯酽的米酒,喜欢看漂亮的姑娘走路。阿多觉得,原来男人长大了,想要的东西是蛮多的。 有一天他路过龙吟客栈的时候,水仙姨娘就站在门口看着他。他就低低地唤了她一声姨娘。水仙亲热地拉着他的手,要他进屋里坐坐。他犹豫着,心里打鼓。袁伯早先嘱咐过他的,不要到龙吟客栈去。他问为什么?袁伯总是说,你还小,有些事情,你不懂的。但他心里知道,水仙姨娘待他是好的,逢年过节,总是私下里托人给他捎点好吃的,大冷的冬天,还给他送过棉袄。 阿多还是跟着水仙进屋了。他一点也不知道,这个平常的下午对他有多么重要。原来水仙姨娘早就盼着他来呢,她反复地说,阿多你是大人了,有些事情该让你知道了。后来,她从一个油漆剥落的柜子深处取出一个布包,确切地说,是一件水红的戏袍,打开它,阿多看到的是一个镶了银边的镜框,一个泛了黄的迟暮美人,在镜框里安静地朝他笑着。水仙姨娘在一边幽幽地说:“磕头吧,阿多,这就是你娘。” 阿多不由自主地跪下了。耳边是水仙姨娘游丝一样的声音。这声音要把他带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那些模糊的年代,人事,纠葛,悲欢,与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强加给他,说所有这些都与他的前世今生有关?他有一种本能的反感。他只想知道,照片上的这个漂亮女人,真的是他亲生的娘吗? 后来水仙姨娘说要带他去一个地方。阿多有点耳鸣。恍惚间,他跟着水仙姨娘出了龙吟客栈的后门,沿着狭窄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9997.html
更多阅读
韩笔:(见组前请电话联系确定地址和开机日期)30集现代电视剧《一飞冲天》7月初深圳拍摄。演员统筹:张寅、王韬【30集现代电视剧《一飞冲天》7月初深圳拍摄。演员统筹:张寅、王韬】剧组筹备中
导视:(解说词)天份,勤奋,缘分,让他与古筝结缘今生;(同期声)王中山:一下我找到了自己的好像久违的一种声音,我灵魂深处的一个东西。(解说词)南阳盆地走出来的音乐才子,致力于推动传统音乐的发展;(同期声)王中山:我自小学古筝那天开始起,就一直是在河南民
王薇薇(Vera Wang,1949年6月27日-),美国时装设计师,她以设计婚纱而著称。王薇薇的礼服打破了旧式婚纱的繁复和华丽,以简约、时尚、现代的设计在美国时尚界拥有了自己的地位,她的设计在好莱坞可谓趋之若鹜。王薇薇的父亲王澄清毕业于燕京大学
一把新出炉的紫砂壶是没有光泽的,也不能直接用来泡茶,因此对新紫砂壶保养开始使用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行家叫做“开壶”。 开壶后一把壶最好只泡一种茶。开壶的方法多样,不拘一格。但是一般来说开壶有两种常用的方法。下面一一来介绍(
传统美与现代美的塑造者——著名工笔女画家王润的艺术追求2008年国庆前夕,我在京城华威桥东侧的一栋公寓内见到了慕名已久的著名画家王润女士。高雅的气质,潇洒的身姿,大方的言谈和举止……尽管此前对她及其作品有过较多的关注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