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记
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虎丘距离苏州城大约七八里,山上没有高耸的岩石、幽深的沟壑,唯独因为靠近苏州城,所以吹箫击鼓的楼船,没有一天见不到。凡是明月之夜,花开之晨、飞雪之夕,游人纷纷攘攘,来往如织,而中秋之夜景况最盛。
②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每到这一天,全城家家户户都关上了门,联袂来到虎丘。……在地上摆开座席,起初,歌唱的人有成千上百,声音好像群聚的飞蚊,无法分辨是谁的歌声。后来,众人分成几群,竟然相互比赛歌声,高雅的,平庸的,各种歌喉都一一呈现,这样,声音漂亮的、难听的自然就能分辨清楚。不久,摇手跺脚继续唱的,只是数十人而已;再过一会儿,明月浮在当空,石头泛出白练般的微光,所有平庸的歌声,都寂然消失,跟着一起唱的,才三四人;响着的是一支箫、一寸竹管的声音,一个人缓缓地打着拍板歌唱,乐器和歌喉一起发声,声音清澈响亮,听者似乎觉得自己也飘飘欲仙了。等到夜深时,明月偏西,地上的树影就像水中的荇藻一样纵横凌乱,唱歌的人就连箫和拍板也不用了;一人登场歌唱,四周的人凝神屏息,歌声好像极细的发丝,响彻云霄,每吐出一个字,几乎要用一刻钟的时间,飞鸟听了也在空中徘徊,不忍离去,壮士听了为之流下眼泪。
③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山名)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虎丘山上,剑泉深不可测,岩壁如同刀削一样平滑陡峭。千顷云面前是一片平地,就像是一张书桌,那是天池等山的顶部,山峦和沟壑都在展现自己的美丽,这里是最适合招待客人的地方。只是过了中午就日光直射,不能久坐。文昌阁也是值得观赏的地方,到了晚上,树影婆娑尤其值得一看。而北面是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只有常熟的虞山还可望见一个小黑点。平远堂废弃已久,我和江进之商量想办法修复它,想把韦庄、白居易等供奉在堂内;可是不久我生了病,就向皇上请求回归故乡,恐怕进之对修复平远堂的兴致也没有了吧。山川的兴废,的确要有时机啊!
④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于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差役)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我在吴做官两年,六次登上虎丘。最后与江进之、方之公一起登山,月亮很晚才出现在石崖上。唱 歌的人听说县令来了,都避开了。我对进之说:“太过分了,做官的蛮不讲理,差役的没有教养!以后我不做官了,如果有人看到我来了就不在这石上听曲,我就像今晚的月亮!”如今我有幸能解除官职,成为吴地的客人了。虎丘的月亮,不知还记得我说过的话吗?
【译后】“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此句的意思大概是,如果县令来了,人们就避开了,那么县令应就像那晚出的月亮,迟一点再来,让百姓可以尽兴赏月。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