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5日 05:13:55分享人:死亡辶霊来源:互联网20
加入WTO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从1986年我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后,便开始了与世界大国漫长的复关谈判过程。1995年关贸总协定改组变更为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复关谈判转为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并批准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入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经济总量将持续快速增长 1、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保持在7%至12%之间 2001年我国GDP总额95933亿元,折11600亿美元,人均890美元,年增长7、3%(三大产业分别为2、8%,8、7%,7、4%)。入世后与入世前比较,影响我国GDP总额的新生因素是:经济全球化、自由化、市场化。其中,影响我国GDP下降因素是:美日欧经济不振,发展速度只有1——2%,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我国关税大幅度减让,从22%降至17%,进口税收减少。影响我国GDP上升因素是:大量外资流入,加上中国丰富的劳动力,将促进经济发展;我国产值基数小,有发展潜力,需要高速度;我国部分地区和部门已经有高速度先例,如北京11%,佳木斯13%,信息业28%,信息对经济贡献率30%。 2、全国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状况将长期存在 总供给包括国内产品加进口产品,将是大增趋势;总需求包括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加出口需求。将是小增趋势。入世后这个供大于求的态势将长期存在。 3、国际收支将在动态平衡中年增长10%左右 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5079亿美元。其中出口2661亿美元,年增长6、8%;进口2436美亿元,年增长8、2%;顺差225亿美元。利用外资594亿美元,年增长15%;外汇储备2122亿美元,年增长28%。入世后的挑战是:我国近几年贸易顺差下降,自1998年至2001年顺差分别为434亿美元,292亿美元,246亿美元,225亿美元。入世后的机遇是:我国关税税率高于发达国家,有利于出口,实现顺差增长;而且万一当出现较大逆差引起收支失衡时,我国还可以申请保障条款或提高关税。 4、财政收入在动态平衡中年增长10%左右 2001年我国财政收入总额16371亿元,年增长17%;财政支出总额1871亿元,赤字2000亿元,发行国债2000亿元。1998年以来共发行国债5100亿元。2000年发行国债1500亿元。影响我国财政收入上升因素是:GDP上升促进税收上升;影响我国财政收入下降因素是:关税减少,其他税不长。对策:当财政赤字时,可增发国债。 5、劳动者就业率保持在90%至97%之间 2001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6180万人,失业率3、3%。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说,入世后每年会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但是,技术含量低的部门就业会受到冲击。专家估计,入世初期失业率将为7%。影响我国就业上升因素是:外资流入增加,劳务出口或来料加工增加;影响我国就业下降因素是:外企冲击内企,引起我国企业失业增加;对策是:建立失业保险,实行企业兼并重组。 6、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年增长在4%至10%之间 2001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7、5万亿元,年增长12%;消费信贷余额6500亿元,比1997年增加37倍;居民收入年增长率,城镇为8、2%,农村为4%;居民消费年增长率,城镇为11%,农村为7%。入世后的影响是:供大于求,物价下降,等量收入情况下消费水平上升1倍;但因物价下降,使农民收入上升困难。对策是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低保标准,深圳319元,佳木斯117元。 二、中国经济结构逐渐优化升级 1、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 2001年我国三次产业的劳动力产业结构为:4:2:4;发达国家三次产业的劳动力产业结构为:1:2:7。我国入世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商品和劳动力将受强烈冲击,而第三产业不受冲击且受鼓励支持。因此,有利于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发达国家现在三次产业的劳动力产业结构,就是我国未来优化的产业结构方向。产业结构的指标应当是劳动力数量,而不应是产值数量,因为农业如果严重自然灾害欠收也会使所占比重下降,但不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产权结构——非公有产权所占比重上升 产权包括物权、资本权、股权、债权、知识产权等。入世后机遇是:外国的资本、商品、企业进入中国;中国国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股份经济大发展,国有企业股份化,都使中国非公有产权所占比重上升。现在非公有产权所占比重为40%;十年之内会上升为60%以上,因为非公有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挑战是:公有干部职工将受冲击,工资低、失业。对策是:下海转业。 3、地区结构——西部地区资源利用率迅速上升 入世后机遇是:外资进入西部,使资源从闲置变为可利用,由低利用率变为高利用率。由目前10%上升为30%。入世后挑战是:西部基础条件差,经济效益低,外商不愿进入。对策:改善投资环境。 4、城乡结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上升 入世后机遇是:发达国家人口城镇化水平高,己达到70%以上,这个示范效应能加速中国城镇化步伐,在20年内使我国城镇化水平由30%上升为70%以上。入世后挑战是:资金短缺。对策:发展小城镇,农民进城务工,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城镇化。 5、企业结构——跨国公司所占比重上升 入世后机遇是:进入中国的大都是跨国公司,提供技术、商品、资本,中国出劳动力,建立分支机构。使我国企业中跨国公司所占比重上升,由目前的20%上升为70%以上。入世后挑战是:缺乏经验,缺乏竞争力,重复引进,自相残杀。对策:引、联、挂、靠外资企业,互利共盈。 三、中国市场体系将迅速发育成熟 1、消费资料市场规模扩大、质量提高 (1)规模扩大:市场化程度已达90%以上。机遇是学习外国超市经验,完善市场。挑战是扫荡一切街头马路市场,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2)质量提高:机遇是外国优质商品进入中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挑战是我国产品合格率只有46%,面临更新换代。 2、生产资料市场商品增多、价格下降 (1)商品增多:市场化程度已达80%以上。机遇是进出口大量增加,新商品增多。挑战是冲击国内市场,如汽车、机械、粮油等。 (2)价格下降:机遇是企业生产成本降低。挑战是企业销售收入降低。汽车售价较低,低价10万元,但办证交费10元。 3、技术信息市场扩大进口,走向成熟 (1)扩大进口:市场化程度已达70%以上。机遇是引进技术信息比自研自制花钱少,时间短。挑战是冲击传统落后技术信息,大量淘汰,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2)走向成熟:知识产权保护,过去不懂,侵犯别国知识产权,复制光牒;现在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法规。 4、金融证券市场更加开放、更加规范 (1)机遇是:市场化己达到10%。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股票分为A股和B股,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企业可以到外国市场推销债券,银行可以吸收外国资本,保险业可以引进外资、外企。使我国金融国际化、全球化。 (2)挑战是:国内银行、股市、保险业受到冲击。要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 5、劳动力市场人力流动、人才重用 (1)机遇是:市场化己达到65%。入世后加速劳动力和人才流动,农民进城,小城市人才进大城市,国内人才出国留学、经商、创业、投资。 (2)挑战是:劳动者素质低,流动量小;人才外流,回国较少。我国公派出国25万留学生,回国8万占1/3,留外17万占2/3。 (3)对策:提高劳动人口素质,加大培训力度;扩大高等院校和研究生招生规模。 6、房地产市场全面放开、规范经营 (1)现状是:市场化己达到40%。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2)机遇是: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国民待遇;国家取消47项税费,投入1700亿元建经济适用房,房价平均每平方米2000元至20000元,房地产市场火热。 (3)挑战是:个人买房资金不足,贷款双方信誉不规范;房价猛升,易引发通货膨胀。 (4)对策是:加强宏观调控。 四、中国竞争实力将迈向新的台阶 1、应变力增强 抓住新技术革命浪潮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如美欧对中国反倾销指控;相互实国民待遇。 2、创造力增强 一要实行体制创新,既有中国特色,又要符合国际规则。二要科技创新,印度电脑技术发展很快。 3、吸引力增强 国门大开,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按照国际WTO规则,公平竞争,互惠互利,取长补短,求同存异。21世纪是中国世纪,世贸需要中国大市场,中国也需要走向世界大市场。强国规律是:由进口大国生产大国,走向出口大国投资大国。 4、凝聚力增强 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强国富民,振兴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发挥台、港、澳作用,建立大中华经济区,优势互补。 5、幅射力增强 走向世界,影响全球。我国已取得联合国的政治绿卡,又取得世贸组织的经济绿卡,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系世界银行。入世后,通过谈判和投票,维护权利,影响全局。中国GDP总额今年居世界第6位,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发表调研报告,预测中国2020年内可居第4位,2030年内可居第2位。(实际上2010年已达到第2位) 五、结束语:佳木斯人如何对待WTO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无论你喜欢还是讨厌,欢迎还是反对,这个潮流必然会到来,而且会不断前进。我国入世已成定局,必须正视它、接纳它、承认它。面对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地对待它。我用两幅对联诗表明我的想法,与大家共勉:一幅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佳木斯从1985到1995年十年,经济发展速度一直比全国低;而自1998年后至今经济发展速度比全国高3个百分点。佳木斯从1992到1999年连续8年工业亏损,位居全省第10位;今年扭亏增盈,年增长16%,GDP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31%,总体效益位居全省第2位。可见,佳木斯过去虽然落后,但经过努力会在竞争中取胜领先的。另一幅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方面,佳木斯存在很多困难,遇到很多挫折,找不到出路,也缺少正确的思路,有些人甚至悲观失望。另一方面,必须看到佳木斯存在很多有利条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2倍。城乡面貌大变,高楼林立,物资丰富,买方市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9平方米。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充分利用入世的良好机遇,迎接外商竞争的挑战,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把佳木斯建设成为美丽、富饶、文明的东方第一城。(此文发表于 2002、2、1 至2002、12、2佳木斯市委党校市直培训班、经济班、市人大班、团校班、县处班、中青班。署名王振岳。)入世对我国税收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税收及税制带来很大影响,直接影响关税总水平,影响进口商品价格水平。我国现行税制与WTO运行机制相比较,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入世要求我国尽快进行增值税改革,加快调整与完善涉外税法,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吸引外资,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服务。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我们来说,入世是挑战,但也是机遇。要使我国的税制尽快适应入世的要求,就必须认真分析入世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我国的税制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吸引外资,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服务。 一、加入WTO对我国税收的影响 (一)直接影响关税总水平,影响进口商品价格水平,从而刺激进口商品消费,在某些行业影响本国的国内生产。 近几年,我国关税平均税率水平逐年降低,1992年底从42、5%降至39、9%;1996年4月又降至23%;现在已降至15、3%;但即使15、3%的关税税率水平与世界平均关税水平相比仍偏高,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仍是有可能和有必要的。关税下降在相当程度上将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尤其是原来高关税进口商品的价格。这些产品正是过去我们认为应当适当限制消费的产品,降低关税的结果将会扩大进口产品的内需,这是贸易自由化的必然结果。这种影响既能刺激国内相同行业奋起竞争,也能在短期内使国内有些行业陷入困境。 应当说这种影响的范围取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与主要国家的谈判结果。当然,利用幼稚产业保护等条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不利影响。不过,总的方向是国内消费者将用相对便宜的价格享受国际名牌产品。 (二)国民待遇原则要求,在调整国内现行税收政策的基础上,合理处理对外资企业的优惠问题。 国民待遇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基石,是世界各国在经贸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国际惯例和准则。如果说一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对其国内经济产生影响的话,最主要的就是因实施国民待遇所产生的相应问题。国民待遇是指在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缔约国间,任何成员国的国民在工业产权保护方面,其他成员国应享受该国法律现在或将来给予其本国国民的各种便利,不仅在权利、而且在内容方面以提供互惠为条件。在税收上,国民待遇要求对进口产品在国内税收上应不高于、在优惠待遇上不低于相同的国内产品的要求,即对进口的产品除征收关税外,其他一切国内税费都应是一致的。根据这个要求,我国现行税制在有些方面已经做到,有些则要求进一步改革,主要表现在: 1、在增值税方面,从1994年起在货物贸易领域,内外资企业已经统一适用新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条例。我国已取消并规范了大部分减免税规定,但我国的进口增值税由海关代征,长期以来与关税同步减免。这种因征收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增值税税赋的差异,是与税收国民待遇原则相悖的,故应进一步研究改进。 2、在所得税方面,现行内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的做法是不符合国民待遇原则的。税收国民待遇原则要求支付扣除无差别,因此,应该制定内外资企业统一适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坏帐准备提取、费用列支标准、税收优惠等涉及税基调整方法,进一步规范、加快两税合并步伐。 3、关于国民待遇原则与我国现行对外资企业的优惠问题。坚持国民待遇原则似乎要求取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使它与国内企业有相同的税赋,但实际上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完全的国民待遇。许多发达国家也普遍存在涉外税收优惠,而应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现行涉外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清理和整顿。整顿优惠的形式、程度、重点,应从企业经济性质、资金来源、地区特殊性质为主的优惠模式,转变为以产业政策为重点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以个别区域优惠为辅;税收优惠的方式应由直接优惠,转向以加速折旧、费用支出等间接优惠为主。 (三)在税赋总水平和税制结构方面,为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同时满足经济转换时期财政收入方面的需要,也将有一些结构性调整。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两个比重”(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我国政府的财政状况尤其是中央财政的状况极其困难,此时作为中央关税水平的大幅度下降,对财政是严重的挑战。仅从我国现行财政经济情况的实际来看,实际税赋总水平的降低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因此,由于关税水平下降产生的财政收入下降,应该有相应的补偿。在不断强化税收征管的前提下,进行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也是有必要的,这也许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必须进行的。如果使国民待遇进一步落实,就需要在税种设计上进行统筹安排,取消一些已经过时的,但因法律程序问题仍对外商投资企业适应的税种,如车船使用税等。同时,也要将目前只适应于国内企业的一些税种同样适应于外资企业,如耕地占有税等。 同时,在税制体系的总体设计方面,也将较多地考虑到国际一般做法。中国真正成为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一员,其税制应具有国际可比性,如增值税应进一步完善,要采用国际惯用的消费型增值税。所得税的比重会提高,尤其是个人所得税的地位要加强。税收征管程序要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要进一步增强。 二、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及应对措施 (一)当前我国应从七个方面加紧实施税制改革,以迎接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挑战 1、逐步提高宏观税赋水平。目前发达国家的税收总水平即税收总额占GDP的比重一般为30%到40%,西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更是超过了50%;发展中国家一般为10%到20%,而我国仅为11%左右。另一方面,我国纳税人的负担偏重,这主要表现在税外负担上。下一步应通过实施税费改革解决这个问题。 2、逐步对税制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目前在我国存在直接税所得税比重太小,间接税流转税比重太大的问题。直接税中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之和,只占税收总额的16、2%;而间接税中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四项税收之和,则占税收总额的70%以上;出口退税还要冲减很大一块财政收入。流转税比重过大会影响到国家调控经济的力度,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和成熟的国家一般主要通过直接税来调节经济,因此,必须对税制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3、尽快完善增值税。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实行增值税,虽然我国也实行了增值税,但在与国际接轨方面尚不完善。现行增值税制也不利于国产品与进口产品竞争,因为我国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对本国部分产品重复征税。且尚未在商品劳务交易环节下全面征收,导致进口产品税收比本国产品的实际税收低。因此,入世后就要求尽快进行增值税改革。 4、所得税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并与国际接轨。目前在我国并存着对内、对外两套所得税制,这与国际惯例极不吻合,应尽快将二者合而为一,以实现公平税赋,合理竞争。企业所得税税率也应根据国内外经济变化情况加以合理调整。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而我国还一直保持着33%的基本税率,因此应考虑下调。从表面上看,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后可能会减少税收收入,但是降税有利于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扩大和发展生产。因此,从长远看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不一定会减少税收。个人所得税也需与国际接轨,申报方式和科目之间的税赋都需要改革或调整。现有税制中所得税比重过小,影响了本国产品的成本结构,下一步应逐步提高所得税的主要地位。 5、尽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开征社会保障税。目前的社会保障费征收形式还很不规范,在管理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6、进一步降低关税。目前世界各国关税都呈下降趋势,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税率在3%左右,发展中国家为14%左右,WTO成员国为6%左右。尽管我国关税一降再降,但目前仍高达15、3%,比现在WTO成员国平均关税高1、5倍。我国将从2002年1月1日起,履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2002年关税减让义务,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12%。 7、需关注国际税收一体化问题。经济全球化将不可避免地使税收向全球化或一体化方向迈进,具体表现在:各国税收种类、税目、税率、政策和征收管理制度等税收制度,进一步趋向一致;区域性的税收协调在日益强化;国家之间的税收合作将通过签订税收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而加强,甚至有可能建立起国际性的税收组织,以便协调各国的税制和税收政策,追查偷漏税行为。我国的税制不与国际接轨不行,但一下子完全接轨也不现实,分步实施逐步接轨是正确的做法。 (二)调整与完善我国涉外税法 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及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须对现行的涉外税法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吸引外资。 1、宏观措施:建立统一的税收法律体系 我国进行的税制改革,最终目标就是要建立统一的税收法律体系,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并同国际上通行的国民待遇标准接轨。从我国税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来看,要达到这个目标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首先,按国际规范改革了流转税,将适用于内资企业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直接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使内外资企业在流转税征收上享受同等的待遇。其次,在个人所得税征收上,外国人员己不再享受各种个人所得税的优惠,统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征收。最后,在企业所得税征收上,逐步提高内资企业的待遇,将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的33%的优惠税率适用于所有内资企业,再将15%的低税率适用于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等等。因此,目前考虑制定内外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以代替内外有别的企业所得税双轨制,从根本上解决内外企业的不公平税收问题及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可以说条件已经基本完备。但只有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的制定公布和实施,再加上已经统一适用于内外资企业的其它税收法规,一个统一的税收法律体系宣告建立。 2、微观措施:实行特定优惠税收政策作为统一税制的补充 内外税制统一虽然十分必要,但由于我国现阶段尚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起始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距,急需投入大量资金。因此,选用税收优惠吸引外资在一定时期内仍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对此,我们认为在统一税制的基础上,对外资从全面优惠的税收政策转向特定的优惠税收政策,即根据我国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计划,侧重从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方面给予外国纳税人特定的税收优惠。这种政策,有利于解决统一的税收法律制度规范性、一般性,同客观经济条件的差异性、特殊性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纠正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引导外资向我国急需发展的瓶颈产业和高科技领域倾斜。 3、配套措施 (1)在国际双边税收协定谈判中,继续坚持订立税收减让抵免条款,使我国的税收优惠收到实效。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国家为避免双重征税实行的抵免制,纳税人并未从我国税收优惠中得到好处。因此,我国为使投资者真正受益,使税收优惠收到实效,在国际双边税收协定谈判中,均坚持订立税收减让抵免条款。减让抵免是免除制(即对本国居民来源于国外所得和位于国外的财产免予征税)与抵免制之间的妥协。它不像免除制那样有损资本输出国的税收利益,也不像抵免制那样对纳税人没有什么实惠。正因为减让抵免对资本输出国的利益要远远少于抵免制,所以它并未被发达国家普遍接受。因此,为了使我国以牺牲国家税收为代价而换取外资流入为宗旨的税收优惠政策收到实效,在国际双边税收协定谈判中,应继续坚持订立税收减让条款,使涉外税收优惠真正成为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的一种手段。 (2)在税收方面逐步解决外商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同时,应逐步放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种种限制,使其所享受的待遇标准与国内企业趋于平衡。从我国外资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来看,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方面,给予外商投资企业诸多高于国内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突出表现在税收上的全面优惠。另一方面,又对外商投资企业施加诸多限制,使其在某些方面所享受的待遇低于国民待遇,这主要表现在外资投向、产品销售方向、审批管理以及本地化要求等方面施加的限制。如果我们只注意解决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视而不见其低于国民待遇的问题,则无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高层次外资;不利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公平竞争法则的贯彻实施。因此,我们应当根据我国外资政策调整目标以及适用国际通行做法的要求,在我国外资法中明确适用国民待遇原则,给予外商以国民待遇。当然,国民待遇原则的全面贯彻和体现,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工作,涉及的因素众多,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目前来看,在逐步解决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的同时,亟待着手的工作是,对现行法律中有关外商投资企业施加的各种低于国民待遇的限制性规定进行清理,同时根据国际惯例对国民待遇的实施范围重新作出相应的合理限制,并充分利用有关国际条约、协定中,对国民待遇原则实施中的例外规定、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规定、以及过渡期安排等内容,有针对性地使外商投资企业所享受的待遇标准与国内企业趋于平衡,从总体上使国民待遇原则得以全面贯彻。 总之,对现行涉外税法的调整和完善,应在统一内外税法以公平税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现实状况及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出发,实现涉外税收从全面优惠政策向以产业和技术为重点的特定优惠政策的转变,同时辅以其它手段和配套改革措施,使我国的税法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 (此文发表于2002、3、15 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一期,哈尔滨。署名任会福、盖锐、王振岳。)当代西方经济思潮 西方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美、欧、日本等国。西方经济思潮发展经历300多年,主要代表人物有三个人,即亚当斯密、凯恩斯、萨缪尔森,代表三个经济思潮时代。 一、市场自由放任思潮 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是18世纪英国亚当斯密(1723——1790),著作《国富论》;新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英国马歇尔(1842——1924),著作《经济学原理》;货币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20世纪美国弗里德曼,1967年发表《货币政策作用》。他们主张经济自由放任,用价格“看不见的手”调节供求关系。认为政府调节是多余的、无用的、有害的。主要理论是: 1、价格供求理论 (1)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表现为货币购买,与价格成反比;供给是有生产能力的供应,表现为商品售卖,与价格成正比;价格是买卖商品的货币量。 (2)供求相等时,形成均衡价格;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刺激供给,抑制需求,实现供求平衡;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刺激需求,抑制供给,实现供求平衡。 (3)市场货币量增加时,商品价格上升,刺激供给,抑制需求,实现供求平衡;市场货币量减少时,价格下降,刺激需求,抑制供给,实现供求平衡。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二者是反比关系,弹性值为负数;生活必需品如粮食、房屋、衣物等,需求价格弹性小;享受品如汽车、飞机票等,需求价格弹性大。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价格变动;二者是正比关系,弹性值为正数;农业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小;工业产品价格弹性大。 2、消费行为理论 (1)效用是人们得到物质和文化消费后的自我满足感。基数效用是用1、2、3、4、5表示的效用数量。序数效用是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表示的效用顺序。 (2)总效用是人们得到物质和文化消费后的满足程度。平均效用=总效用/消费品数量;边际效用=总效用增量/消费品增量。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人们连续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消费品所获得的效用,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4)消费者均衡指消费者消费一定量的消费品后,获得自我期望的幸福感觉。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消费一定量的消费品后,获得超过自我期望的幸福感觉,自我感觉出现了剩余;或者指消费者获得一定的幸福感觉,所用的消费量低于自我预期的消费量,自我感觉出现了剩余。 3、生产行为理论 (1)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投资者的资本、地主的土地、企业家的才能。 (2)总成本=劳动者工资+耗费资本+土地租金+企业家利润;平均成本=总成本/总产量;边际成本=总成本增量/总产量增量。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产品边际成本有递减趋势。 (3)总产量(总收益)=总成本+总利润;平均产量(平均收益)=总产量(总收益)/某生产要素数量;边际产量(边际收益)=总产量增量(总收益增量)/某生产要素增量。 (4)边际产量(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随着生产中生产要素量的增加,开始时边际产量(边际收益)递增或稳定,之后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量所获得的产值或收益,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5)规模经济规律,是指当企业生产要素量不断增加引起企业规模逐渐扩大过程中,边际产量(边际收益)开始时递增,然后是稳定,最后是递减的趋势。因此,企业规模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应当根据产业性质不同选择适当的规模。 (6)利润:正常利润是企业家的才能支出应获得的报酬,是算作成本一部分的。超额利润是企业由于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本生产率、企业家才能生产率,因而获得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高额利润,属于生产成本之外的企业盈利。垄断利润是由于企业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进行贱买贵卖获得的剥削收入。 4、市场形态理论 (1)完全竞争市场。特点是某行业或某产品的买卖中,有许多卖者和许多买者,自由竞争形成市场价格,无政府干预,无垄断组织。这是理想的现实不存在的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特点是在某地区的某行业或某产品的买卖中,被一个垄断组织独占控制,即有一个卖者面对所有买者,或者有一个买者面对所有卖者。凭借垄断地位,实行垄断高价或垄断低价,赚取垄断利润。如某一城市的供水、供电、供热。 (3)垄断竞争市场。特点是在某地区的某行业或某产品的买卖中,既有自由竞争又有垄断的市场。即市场中有许多卖者和许多买者,但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型号、品牌、商标、价格等存在差别。这样,每种产品都是唯一的,因而存在一定的垄断:但各种产品又可以互相替代,因而存在一定的竞争。 (4)寡头垄断市场。特点是在某地区的某行业或某产品的买卖中,被几个垄断组织独占控制,各垄断组织联合起来,共同控制市场。 5、收入分配理论 (1)工资。是企业劳动力的价格,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力应获得的的劳动报酬。 (2)利息。是企业借入资本的价格,是资本所有者借出资本应获得的报酬。 (3)股息。是企业自有资本的价格,是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应获得的报酬。 (4)地租。是企业占用土地的价格,是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应获得的报酬。 (5)利润。是企业家经营才能的价格,是企业家付出经营才能应获得的报酬。 二、政府宏观调控思潮 凯恩斯(1883——1946)英国剑桥大学,宏观经济调控的创始者,著作有《就业利息货币论》。1929——1933年,资本主义大危机,生产过剩,需求不足,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古典经济学理论失灵,无法挽救资本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张消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危难之中,产生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宏观调控,政府干预经济,美国罗斯福上台实行新政,取得成功。凯恩斯主义在全世界传播。后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罗宾逊(女)英国教授,正宗凯恩斯学派,主张政府调控,福利主义、收入均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要点是: 1、充分就业理论 (1)失业的种类:一是流动性失业,即转迁工作岗位,属正常失业;二是自愿失业,即拒绝现有工资和劳动条件,有业不就,属正常失业;三是非自愿失业,即愿意就业但因客观原因找不到工作,属不正常失业。 (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不等于所有劳动者都就业,而是指消灭了非自愿失业即不正常失业的就业状态。 (3)反失业政策:一是扩大需求,包括扩大消费需求、扩大投资需求、扩大出口需求。二是控制人口和劳动力数量,提高人口和劳动力质量,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通货膨胀理论 (1)通胀率。是指本年比上年物价上升的比率。通胀率=物价上升额/上年物价。通胀率10%以下为正常,不用采取措施;通胀率10%至100%为不正常,需要采取措施;通胀率100%以上为恶性,需要采取强硬措施。 (2)通胀原因:一是需求拉动,求大于供时价格上升;二是成本推动,成本升时价格也升;三是多发货币,货币流通量超过必要量时价格上升。 (3)反通胀政策: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即多收入少支出,多存款少放款,降低社会需求。 (4)失业与通胀的关系:二者此消彼长,即失业率低时通胀率高,失业率高时通胀率低;反过来,通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胀率低时失业率高。为了保证低失业率,应采取适度高通胀率。 3、赤字财政理论 凯恩斯指出:财政政策应该为实行充分就业服务。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该增加财政支出,减少政府税收,财政赤字是正常的必要的。必须放弃财政收支平衡的旧信条,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出现赤字后,弥补的办法是发行国债。 4、经济均衡理论 (1)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出口需求 (2)总供给=消费供给+投资供给+政府收入+进口供给 (3)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通货膨胀,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货紧缩,出现失业,政府应采取膨胀性财政货币政策。 5、经济周期理论 (1)经济周期含义:即再生产周期、波浪式发展、经济波动。国民经济周期性上升与下降的现象。 (2)周期特点:每十年一个周期,上升、高峰、下降、低谷。 (3)原因:投资乘数与收入加速数相互推动,导致高峰和低谷。投资乘数=收入增量/投资增量。加速系数=投资增量/收入增量。投资增,收入倍增,投资倍增,导致高峰;然后投资降,收入倍降,投资倍降,进入低谷。 (4)反周期政策:高峰时,采取紧缩政策;低谷时,采取膨胀政策。 三、主流经济学思潮 新凯恩斯主义主流学派,新古典综合派。代表人物萨缪尔森(1915——),美国教授,著作《经济学》,1948年出版,至今已23版。综合各类学派观点之长处,形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合一的完整经济学巨著。 1、综合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资源有限性与欲望无限性,要求微观上合理配置资源,宏观上合理利用资源。 (2)生产必要性与生产可能性,受资源有限性约,生产可能线有边界。 (3)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可以互相替代,互相促进。 (4)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二者是研究经济学的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彼此促进。 2、综合国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主张国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发展国有股与私有股融合的 股份制企业公司。认为当代发达国家经济制度,既不是纯私有资本主义,也不是纯公有社会主义,而是二者融合的第三条道路。 3、综合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 主张微观经济由市场价格调节,是第一位的;宏观经济由政府计划调节,是第二位的。计划调节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为膨胀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均衡性政策。 4、综合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率=本年比去年增长值/去年产值。 (2)凯恩斯经济增长模型:投资=储蓄。当居民储蓄都被用于投资时,实现经济均衡增长。 (3)萨缪尔森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率=资本增长率X权数+劳动增长率X权数+技术增长率X权数 (5)经济发展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由农业经济升为工业经济,再升为信息经济。 5、综合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 (1)规模经济:因采用一定经济规模而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 (2)内在经济。是指由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规模合理而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反之,内在不经济是指由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规模不合理而获得很低的经济收益。 (3)外在经济。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整个行业生产规模合理而使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反之,内在不经济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整个行业生产规模不合理而使企业获得很低的经济收益 (4)规模收益先增后减规律:一般来说,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开始收益递增,之后收益稳定,最后收益递减。 (5)适度规模。适度规模是指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的企业规模。即收益递增和稳定时的企业规模。 6、综合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 (1)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收入分配中,按人们投入生产要素的多少取得相应的报酬。投入劳动,取得工资;投入自有资本,取得股息;投入借贷资本,取得利息;投入土地,取得租金;投入企业家才能,取得利润。 (2)分配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突出效率,多投入多取得;再分配兼顾公平,加强社会保障,防止两极分化。 7、综合边际效用与均衡经济 (1)萨缪尔森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2)边际效用:是指最后增加的一个单位物品具有的效果。 (3)边际效用先增后减规律:一般来说,随着人们使用某种物品次数或数量不断增加,开始时效用递增,之后效用稳定,最后效用递减。 (4)均衡效用,是指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利益效用最大化,使人们的主观愿望不断得到满足。 (5)均衡价格,是指供求平衡时的价格。 (6)均衡经济,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此文发表于2002、4、8佳木斯市委党校县处班、中青班。署名王振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江泽民同志在“3、31”讲话中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正承担着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所以说,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按照江泽民同志讲话精神,我国发展新思路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首先,调整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通过实行这个基本经济制度,逐步消除了由于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造成的羁绊,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我国人民生活基本摆脱了贫困,并由温饱逐步过渡为小康水平。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的总结,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继续深化对其含义的认识,使之不断完善。 第二,改变发展方式。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由过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为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注重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加强环境生态的保护和建设;注重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实现人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最优状态。加速人的全面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增长、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第三,全面对外开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总之,通过上述各方面努力,实现我国经济总量、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战略目标。(此文发表于2002、6、22佳木斯日报。署名王振岳。)发展要有新思路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5月31日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要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经济建设和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了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改变过去旧的发展思路,实施现在新的发展思路。 一、经济发展模式的新思路 1、由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模式 (1)由外延为主的扩大再生产转变为内含为主的扩大再生产。由单纯依靠增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数量实现扩大再生产,转变为主要依靠推进科技进步、增强劳动者素质、提高资本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扩大再生产。 (2)由高消耗、低产出状态转变为低消耗、高产出状态,提高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3)由追求产量和产值转变为追求质量和效益,提高产品优质率和资本利润率。 2、由物质经济模式转变为知识经济模式 (1)主导经济形态:由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 (2)主导生产要素:由土地和资本,转变为知识。 (3)主导生产工具:由人畜和机器,转变为电子计算机。 (4)主导产业形式: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 (5)主导效率标准:由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转变为知识生产率。 (6)主导竞争优势:由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转变为知识技术密集。 (7)主导劳动群体:由农民和工人,转变为知识分子。 (8)主导财富源泉:由农业和工业,转变为信息业。 3、由非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 (1)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三个阶段 A、原始式发展:原始式发展是指人类古代时期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资源的农业经济。其表现是:手工劳动,生产力落后,经济增长缓慢;人口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资源、环境、生态基本维持原始状态。 B、非持续发展:非持续发展是指人类近代和现代时期破坏自然环境、毁灭自然资源的工业经济。其表现是:机器化大生产,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高度增长;人口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资源、环境、生态基本处于严重污染和破坏的恶劣状态。 C、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在当代和未来保护净化自然环境、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的信息经济。其表现是:自动化生产,科学技术迅速提高,经济适度增长;人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资源、环境、生态基本处于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良好状态。这是全人类今后为之共同奋斗的最理想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最终目标。 (2)可持续发展三项内容: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是大起大落,时断时续,而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生态可持续发展,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自然生态得到合理保护,永续利用,保持生态平衡。三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制度公平,保障人权。 (3)可持续发展三个里程碑:一是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人类环境宣言》,提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保持地球不仅成为现在适合人类生活的场所,而且将来也适合子孙后代居住。”二是1992年6月联和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环境与发展宣言》.三是2002年6月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主题是“人、星球、繁荣。”会议发表《可持续发展承诺》。 二、经济发展布局的新思路 1、由东富西贫发展布局转变为东西协调发展布局 (1)生产力地区布局的一般规律。传统生产力地区布局是由自然资源决定的,如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重工业发展较快,水利资源丰富的地区交通运输业和渔业比较发达。现代生产力地区布局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除自然资源外,还包括经济水平、交通条件、通讯条件、技术水平、人口状况、生态环境、民族风情、文化程度、政治制度等因素。 (2)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现状。目前,我国东部沿海11个省市比较发达,有京、津、沪、辽、冀、鲁、苏、浙、闽、粤、琼,人均GDP10000元;中部8个省相对较差,有黑、吉、晋、豫、鄂、湘、赣、皖,人均GDP6000元;西部12个省市区最落后,有陕、甘、宁、青、新、藏、滇、黔、川、重、桂、蒙,人均GDP4000元。 (3)西部大开发的领域及其意义。西部大开发的主要领域是:水电、煤电、石油、天然气、交通、电信、教育、科技、旅游、环保、服务。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在于:开发利用西部资源,繁荣西部经济,提高西部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同时,扩大国内需求,利用东部剩余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由城乡二元化布局转变为人口城镇化布局 我国建国50年,走的是城乡分割二元结购的道路,现代城市与传统农村并存,先进工业与落后农业并存。以牺牲农民利益搞工业化,农业落后又制约工业化进程,形成恶性循环。日本人口城镇化道路值得借鉴:日本195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37%,1954年后城市经济恢复,农村人口大量进城,政府采取支持政策,发放农民离农补助金。1961年至1980年实施国民收入两个倍增计划,平均每年农民进城40万人左右。20年经济实现现代化,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口实现城市化,达到76%。 中国现有城市6000个,小城镇60000个,但城市化水平只有35%,落后日本50年。我国城镇化的基本方针应当是: (1)加速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农用劳动力数量,减少农民所占比例。 (2)鼓励农民离农进城,从事非农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放开城镇户籍,扩大城镇人口所占比例。 (3)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集镇发展为小城市,小城市发展为大中城市。 (4)大中城市发挥其吸引和辐射作用,成为本地区经济中心,带动农村实现现代化。 三、经济发展方略的新思路 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破除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扬长避短,实现跨越式发展。 1、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两步并作一步走 世界上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现在已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国目前工业化程度居世界第62位,还处于工业化过程当中。按传统道路走、中国要到2049年实现工业化,成为工业国,然后再起步迈向信息化。但是,当前信息化浪潮己经到来,而且我国经过近3年努力,已完成发达国家用15年达到的信息化水平,我国信息化程度已居世界第55位,超过了工业化程度的位次。所以按经济发展方略的新思路,我国必须现在就要搞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两化同时进行,两步并作一步走,大约在2021年基本实现工业化,之后再继续努力实现信息化。 2、以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的是首先发展农业即第一产业,然后发展工业即第二产业,最后发展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并使一:二:三结构上升为三:二:一结构。我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提供充足的高层次的服务,以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一:二:三结构上升为三:二:一结构。 3、以科技发展带动农业、工业、国防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 传统发展思路认为,科技现代化是与农业、工业、国防三个现代化并列的,并且是排在最后的,这是一种误解。新的发展思路认为,科技现代化在四个现代化中是起主导、统帅、决定作用的,所谓现代农业、工业、国防,是用最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标志。因此,要走一条以科技发展带动农业、工业、国防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道路。 4、以扩大需求带动供给增长,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过去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供给短缺是主要矛盾。因此,发展经济的主导方针是增加生产,扩大供给,抑制需求。自1998年以来,我国针对社会供给不断增长,社会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提出扩大需求的方针。其中,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消费和投资,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外需包括扩大外贸出口。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此今后还要继续坚持以扩大需求带动供给增长,实现国民经济良性运行的方针。 (此文发表于2002、7、4佳木斯市委党校县处班、中青班。署名王振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9557.html
更多阅读
悲凉的炎夏——2014年年中宏观经济形势概述(连载)作者:蛮族勇士提交日期:2014-07-0709:55 杂序 首先说明,本文共有三章。第一章、四面楚歌,以数据论述宏观经济的惨烈现状;第二章、困兽犹斗,讲述中央的应对并分析为何无效;第三章、黑
国际收支平衡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有许多良好的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会导致外汇的供给平衡,财政收支平衡,商品的供给平衡,货币的供给平衡,贸易的进出口量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会使得经济处于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状态。在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增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经济增长状况始终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
加入WTO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从1986年我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后,便开始了与世界大国漫长的复关谈判过程。1995年关贸总协定改组变更为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复关谈判转为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2001年11
2011年即将结束,在各种官方年度数据发布之前(通常会在次年2月前后陆续发布),似有必要对中国当前宏观经济的热点作一粗略概览和预估,笔者拟就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与外汇占款、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不动产税等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