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玩一种叫“打尜”的游戏,因玩耍时要脑体并用、手疾眼快,还要有以目丈量的能力和敢于要价的胆量,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所以深受小伙伴喜欢、所以至今仍念念不忘。
尜是一种由耐击打的木头削成,长与小朋友手掌相似,中间有鸡蛋那么粗,两端削得尖尖,与“尜”的字形十分相似。好使的尜在将其平放在地上后,用木条向下击打一端,应该跳起来挺高。在游戏时,当尜被木条打得离开地面,蹦到最高处时,再用木条横着击打整个尜身,将其打向指定方向,距离越远越好。此后,就要看游戏者的脑力和眼力了,击打者可以根据尜飞出的远近要一个数,以尺为单位,而我们手中所持的木条正好是一尺长。
打尕者要出一个数后,比如说要30尺,如果对方或第三方、第四方认为差不多,就认可了,此次打出来的数便作为成绩,与上下轮的成绩相加,待几轮下来后看输赢。如果其中有一个对手不认可这个数,大家就得从尜最初所在的横线开始,一尺一尺地往前量。如果所要的数字超过实际数,这一轮打出的成绩就被取消了。如果所要的数低于实际距离,则成绩有效。
打尜要手眼配合好,才能打出最远的距离。要有很好的目测能力才能在讨价还价时不吃亏。如需要丈量,还要有跪倒爬起的体力。
打尜不分四季,冬夏皆宜,每当听到木条打在尜体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时,小朋友就会兴奋不已。当尜在空中翻着跟斗飞行,飞得很远很远的时候,真是其乐无穷。
打尜需要技巧,能不能把尜从地上打得蹦起来,起来后能不能一下子将其打中,当它飞到很远的地方后,能不能估计出与起点的距离,都是能耐。
现在的孩子恐怕再也享受不到玩这种原始玩具的快乐了,不仅没有时间,连块能打尜的地方都没有。小区里、马路边,到处都停着汽车,一棍子打出去,非落到谁家的车上不可,随后便会引来一场纠纷。
其实我们小时候有时也会将尜打在邻家的玻璃上,但那时候邻居都认识,不是老张家大婶就是老王家大姨,惹事后她们也会破马张飞地把我们骂一顿,但最后玻璃却由她自己换,而我们明天还可以接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