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就是上帝”是否口号“左”了一些?倘若病人是“上帝”,你信奉的“上帝”生病了,你要收钱吗?病人多了,上帝也就多了,你信奉的是哪一个“上帝”?
在国外看病,叫“看医生”,没听说“病人就是上帝”。我在奥地利研修时,体会 是:医生的权利、威信极高,真正体现了医生的价值和社会地位。
欧洲各个国家也有看医生难的现象,慢性病预约2~3个月,若看个牙医,补牙、镶牙预约时间都在半年以上。
在发达国家,急症病员的救护是立体交叉的,地面、空中,水上。救护车的数量、应急能力、以及在公路行使中其他车辆的避让是有目共睹的。
我体会:“看医生”是病人看医生的所作所为,看医生的心地是否善良。
每个人都会生病,包括医生本人,“改善医患关系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种形式,更不是简单的表面现象,也不是仅仅喊两声口号,说一声“你好”、“谢谢”。
有人提出说:“谢谢病人”,为何要“谢谢”呢?这可能是我们做错了某些事情,想通过“谢谢”达到病人和家属谅解的目的。
即便是“微笑服务”在医疗行业中也不能推广,医疗、护理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是与生命打交道、与死神搏击、抗争;需要的是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精湛的技术,而并非仅仅靠笑脸向迎,来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赖。
试想:在看病时、在查体、在手术、在下病危通知书、甚至在病人呼吸即将停止时,你还能微笑吗?
男医生始终对女病人微笑,结果可能是:1、你的作风不正派;2、是站在旁边的丈夫会攥紧拳头,你等着挨揍-------。
其实,广大人民群众是尊重信赖医护人员的,不论何时,每当灾难(战争、自然灾害)发生时,救援人员的身后总是紧跟着“白衣天使”。
有人提出:把“实惠让给病人”,是什么实惠?是在超市买东西吗?医生能说:欢迎您下次再来吗?
在就诊时,医生坐的是靠背椅,病人“享受”的是独凳实惠,有些病人年近古稀,有些病人瘫痪、行动不便,我们可否换位思考,当病人进门时你搀扶一下、把靠背椅让给病人,或者都坐椅子,而不是“独凳”,这也是医院主管所该重视的实际问题。
营造和谐的社会,改善医患关系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从事神经外科工作近30年,在带习年轻医生时,经常告诫学生:
“节约病人的每一滴血,比节约一滴水更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