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精校解析版全国Ⅰ卷 2016全国卷2语文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皇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SPAN>老子>的年代》)

1.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士,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答案】B

【解析】“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中的“其”代指“先秦诸子学术思想”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

B.《皇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皇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皇帝书》。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答案】D

【解析】引用的应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批评的句子才是“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

【答案】C

【解析】“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错,属于因果颠倒。另外“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说法也不当,原文为“可认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答案】A

【解析】登:考上,考中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②即非值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②说马文升正直敢言,③说马文升对太子的教育严格要求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答案】D

【解析】“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大盗因听说马文升在那里居住,就离开了,说明他的威望很高。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⑵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答案】(1)(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年高德劭,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向背。(耆硕:qíshuò,年高德劭;推心:以诚相待;望:相望,看得上,比得上。一词1分,句意2分)

(2)(文升)在家闲居时,无事不曾进州城。说到当时政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时事:当时政事;辄:总是;颦蹙:皱着眉头。一词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相貌奇异很有气力。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刚正不阿,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失殆尽。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 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皇帝都完全接纳。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接纳之。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开,皇帝答应了。文升在家居住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他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厉,同“砺”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行事坚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答案】①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2分)②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3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2分)②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2分)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2分)

【全诗赏析】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如今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我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平之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谓为“悲壮”近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平静,极不安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初下列名篇名句中看空缺部分。(6分)

⑴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⑵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檐牙高啄;____________,勾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⑶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答案:①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②廊腰缦回各抱地势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每空1分,错一字则该句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默写不但考查考生记忆的准确性,也考查其书写的准确性。因此要特别注意哪些易错字,如“灼”“缦”“缪”。另外,从今年新课标卷的名句考查看,选取的句子并非都是那些平时老师强调最多的句子,只要大纲要求默写的内容,均在命题考查之列。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⑾、四⑿两题中选定期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嗯,你信吗?”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哎呦,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说到:

“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

“见鬼去吧!”

“谁要搜你的身子!”

“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吧!”

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力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退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了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开门的是他女儿,十五六岁光景。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

“带回来什么没有?”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小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说到,“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的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沈根发译,有删改)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里诺说影子是有独立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

B.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

C.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

D.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了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

E.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

【答案】AE(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解析】B项“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错,是为了掩饰自己;D项“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错,警察知道他的真实目的;C项“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不完全正确,后半句是表达对他这幻术的厌烦。

⑵“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技艺的高超;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每点2分)

【解析】“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这一题目,新颖引人,“喂自己的影子吃饭”,是事件。而中心语是“人”。“影子”作为艺人表演的凭借物,在文中不但起着线索的作用,还对表现人物高超的技艺以及艰难生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通过艺人的表演,以及别人对他的态度,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⑶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②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③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回答此题,可以参考人物在文中的表现,以及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概括。如“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茫然失神的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等。

⑷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②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凄凉孤独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的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⑥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小说前半部分写马里诺的表演,后半部分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一方面反映了下层民众艰难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升华了小说的主题,揭露社会的冷酷,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回答此题,既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又要联系小说的主题来思考。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再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名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军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

相关链接

①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百度百科)

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体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录》)

③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都是(5分)

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

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

C.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

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

【答案】CD

【解析】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⑵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二战”中立下赫赫军功: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地面空袭警报系统,组建飞虎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②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写有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又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机袭击仰光的时间。(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回答此题,首先要理清这篇传记的基本思路,与传主的事迹。文章先写陈纳德受邀来到中国,再写七·七事变后,他决定留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再写珍珠港事件后,他指挥飞虎队重创日军,又写了仰光空战、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的赫赫战绩。据此,进行整合即可。

⑶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七七事变”后立即决定留在中国支援抗战,即使国务院发布命令也不撤回;②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克服了重重困难,招募志愿者来华参战;③真诚正直,善良友爱:主动要求国民政府停发津贴,得到陈香梅的爱情,飞虎队队员每年组织悼念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虽然,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中,没有欣赏人物形象的这一考点,但在很多题目中,涉及到对人物形象——传主形象的分析与概括。这一题,侧重于对人物品质的概括。回答此类题目,需要梳理主要事件、思考文中细节、关注传主与各方面的关系。

⑷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①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期间,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②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战争;③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一个退休上尉晋升为将军,事业达到辉煌的顶峰;④率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协同作战,生死与共,结下深厚的友谊;⑤收到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⑥和中国女子陈香梅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这一题属于探究性题目,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是要注意的是,回答时决不可脱离文本。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陈纳德对中国抗战的认识以及作出的巨大贡献,二是中国人民以及政府对他的深厚感情。不要忽视相关链接中的有关信息。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答案】B

【解析】

振振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多用为贬义。

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此处恰当。

电光火石: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出手先制。此处应为“豁然开朗”。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句中为“几家”,显然不合语境。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郎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B项,搭配不当,“调控……行为”不当。C项,暗换主语,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显然是“作者”,但从结构看却成了“一泓清潭,汩汩流水,郎朗歌声”。D项,成分残缺,应在“形象”后面加“的现象”。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D.④⑥⑤①③②

【答案】C

【解析】④⑤总括,且紧承上文,②①为因果关系,②①与⑥③并列。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 ,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 。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因此,

【答案】①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②才能被植物吸收③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每处2分)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以及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①具有总领作用,引起下文,②是前一句的结果,而整段文字的内容是“水和植物的关系”,因此应该填入水溶解上述物质后给植物生长的作用,③具有总结性,是总结句。应根据上文的意思,归纳出水和植物的关系。

17.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


2013年高考语文精校解析版(全国Ⅰ卷) 2016全国卷2语文解析

【答案】中国环境标志(俗称“十环”),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2分)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3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题属于图文转换题中的徽标类图形,回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搞清楚标识的组成部分,再结合徽标的题目,探求其主题,揭示其蕴含的寓意。表达上要条理清晰,语言通顺。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涉及到三个人:商人,老工匠,年轻工匠;还有三人围绕的中心之物是宝石。从理论上说,三个人有三个角度,但本材料在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这里赞扬的是年轻工匠,赞扬的是他的“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因此,立意的重点应放在勇气上。不过,在赞美勇气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老工匠”和“宝石”的象征意义。

可以这么看:年轻工匠是勇气的象征,他们敢打敢拼,能抛弃顾虑,做事敢于对事不对人,不论在社会变革的道路上还是在各行各业里,这样的人才能用于创新,有创新才能有发展。老工匠是经验,老资格的象征,他们有正面的作用,他们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甚至人事关系丰富,遇到事情能恰当处理,容易使团队关系和谐;但是他们身上的不足也是明显的,他们畏首畏尾,做事缩手缩脚,怕得罪这个得罪那个,顾虑重重。宝石的象征意义特别重要,它价值高昂的象征;我们在处理小事时无需过多顾虑,但涉及到大事就难以应对了。不如,最近的热点问题。新一届政府上台,政府的招待问题,官员的腐败问题,食品安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土地占用问题,房地产调控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宝石,敢切割就能为子孙后代带来更美的宝石,不敢切割,只能是混沌一片。当然,宝石的象征意义远不止这些,大到企业、团体的发展,小到个人创业,个人前途、发展等。

所以我们了解了这些象征意义,便可以打开我们的思维空间,写出立意更高,思想更深的作文。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如下立意:

1、抛开顾虑,勇往直前。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可以写记叙文,叙述你的经历;也可以写写论文,可以选择历史上的政治改革先锋,科技创新先锋,个人创业先锋,卓尔不群的文人典范等。议论时最好有一些对比。

2、经验与勇气。

可以写童话故事,不过有些幼稚。可以写记叙文,叙述你的经历。可以写小说,需要有一点的文学修养。可以写议论文,采用层进结构,表明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可以二者兼顾,也可以将二者看成正反面。关键是注意事例的选择和议论的展开,注意过渡的巧妙。

3、勇气真的可嘉吗

采用逆向思维,从反面着手,通过例证,证明勇气往往和鲁莽、冲动融为一体,一定要将勇气中的消极因素排除方能成大器。可以写记叙文,要把握好细节。可以写议论文,不过负面事例不容易举,要提前想好;最好是采用对比论证,在批判的同时让我们认识什么是正确。总之,在写作时不能只写经验和勇气的一面,不能忘记了“宝石”的含义,切记。

2、

3、

二、

(一)4、A(登:考上,考中)

5、B(②说马文升正直敢言,③说马文升对太子的教育严格要求)

6、D(非不去,而是到了钧州又离开了)

7、(1)(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年高德劭,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埋怨。(耆硕:qíshuò,年高德劭;推心:以诚相待;望:埋怨,怨恨。一词1分,句意2分)

(2)(文升)在家闲居时,无事不曾进州城。说到当时政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时事:当时政事;辄:总是;颦蹙:皱着眉头。一词1分,句意2分)

(二)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2分)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3分)

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2分)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2分)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2分)

【全诗赏析】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如今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我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平之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谓为“悲壮”近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平静,极不安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

(三)10、(1)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2)廊腰缦回各抱地势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三、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B项“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错,是为了掩饰自己;D项“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错,警察知道他的真实目的;C项“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不完全正确,后半句是表达对他这幻术的厌烦。)

(2)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技艺的高超;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每点2分)

(3)①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②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招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③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每点2分)

(4)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②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凄凉孤独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的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⑥小说通过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每点2分)

四、12、(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错,5月来华,卢沟桥事变后决定留华;E项“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错,他为中国,也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量;B项不全正确,“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不仅是修跑道,还有搭救飞行员,传送情报等)

(2)①“二战”中立下赫赫军功: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地面空袭警报系统,组建飞虎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②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写有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又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机袭击仰光的时间。(每点3分)

(3)①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七七事变”后立即决定留在中国支援抗战,即使美国国务院发布命令也不撤回;②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克服了重重困难,招募志愿者来华参战;③真诚正直,善良友爱:主动要求国民政府停发津贴,得到陈香梅的爱情,飞虎队队员每年组织悼念活动。(每点2分)

(4)①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期间,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②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③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一个退休上尉晋升为将军,事业达到辉煌的顶峰;④率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协同作战,生死与共,结下深厚的友谊;⑤受到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⑥和中国女子陈香梅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每点2分)

五、13、B(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强词夺理,贬义词,并不表示理由充分。语义环境不当。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电光火石:是指,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出手先制。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平分秋色:秋色,秋天景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这里不止两家,故错。)

14、A(B项搭配不当,“调控”不能接“行为”,应为“制约”;C项逻辑混乱,“都…”承前省略不当,应在“都”前加“他”;D项搭配不当,“出现”后无宾语中心语,故在句末加“的情况”)

15、C(④⑤总括,且紧承上文,②①为因果关系,②①与⑥③并列。)

16、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才能被植物吸收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

17、中国环境标志(俗称“十环”),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2分)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3分)

六、18、作文解析:

该材料的核心句为“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句子,出题人意在强调“勇气”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该材料的核心立意应为“经验与勇气”,偏重于“勇气”,学生可在“经验”与“勇气”中找到契合点作文,或者单方面谈在困难面前“勇气”的重要性。

不佳立意:从“许多有经验的工匠都不敢尝试”入手,谈应该大胆创新,大胆尝试;从“商人”的角度入手,谈他信任新人,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从“年轻工匠的师傅”的角度入手,谈看待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实质等。

素材:

初生牛犊不怕虎——中国谚语

危险面前测勇气——欧洲谚语

临危不怯就等于在战场上赢得了一半胜利——普劳图斯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倘若有了勇气,人类其它的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丘吉尔

【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相貌奇异很有气力。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刚正不阿(“风裁”有多个意项,从上下文看,此意最佳)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失殆尽。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皇帝都完全接纳。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接纳之。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开,皇帝答应了。文升在家居住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他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厉,同“砺”。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行事坚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9143.html

更多阅读

2013年高考试题分类解析之“语病题”汇总 wps分类汇总操作方法

2013年高考试题分类解析之“语病题”汇总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病辨析(精校详解无误版)1.(大纲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赛事安全,成为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卷I 答案 2011新课标全国卷语文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语 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

2013年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备考:易错字音

摘要:2013年高考在即,小编整理了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新东方网高考频道。【A】1.挨紧 āi 2.挨饿受冻 ái 3.白皑皑ái 4.狭隘ài 5.不谙水性ān6.熬菜 āo 7.煎熬 áo 8.鏖战áo 9.拗断ǎo 10.拗口ào【B】1

声明:《2013年高考语文精校解析版全国Ⅰ卷 2016全国卷2语文解析》为网友就这么颓废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