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叽溜》一文中,曾提到叽溜喜欢停落在杨树上,今在《扬州日报》上,见到圈内网友陈永平的散文《湖上杨柳》,顿时想到了与杨柳树相伴的洋辣子。
洋辣子,又称八角毛,学名刺毛虫,系刺蛾的幼虫。我国常见的洋辣子有黄及绿两种幼虫。被洋辣子螫伤了在皮肤科称之为刺毛虫皮炎。引起刺毛虫皮炎的另一种方式是毒(刺)毛污染其它物品,如晒洗的衣服、被褥、尿布,当人再接触这些粘有毒毛的物品时,可间接引起皮肤损害。刺毛虫叫“辣子”可以理解,本不是舶来品,又何以加上个“洋”字,抑或是它有漂亮的外表,比较“洋气”所故。
洋辣子,生活在树林、草地上,长约6公分左右,背部都有美丽的花纹,并笠立着八撮对称的毒刺,边上还有两行一撮撮的毒刺,除头尾外,肚子中间有若干元宝形的凹陷,洋辣子利用身体的收缩在树叶上蠕动,再依靠中间这种元宝形的凹陷吸附在树叶上而不至于掉下来。
洋辣子喜欢栖息在梧桐、榆树、大叶子杨,特别是杨柳树上,天生以造福于人类的绿叶为美食,真是可恨之极。初夏,树木刚迎来枝繁叶嫩、生机盎然的时候,洋辣子也纷纷登场了,不知不觉地侵入到绿叶上,开始了免费的大餐,看那原本翠绿欲滴的树叶一下子片片都成了薄纱网。全无了“烟柳隋堤一望收”、“月落桂柳”的诗情画意。
由卵、幼虫、蛹及成虫,组成了洋辣子的生长过程。洋辣子一年两代,6、7月份各一次,10月份开始结茧过冬,来年5—6月就从茧中钻出来羽化成刺蛾,刺蛾产卵变成幼虫,即洋辣子。洋辣子的茧小小的,比小鸽蛋还要小得多,壳坚硬表面有花纹,常常牢牢地附着在树丫上,因为我从小就吃过洋辣子的苦,故每当看到茧,总要找来砖头之类的来敲烂它,以图个快活。
我们单位有几位经常喜欢垂钓,行走在树荫下,洋辣子或其毒毛掉落在身上是常事,可见必要的保护还是必需的。洋辣子掉在人身上,其众多的刺毛接触皮肤后可断折,毛腔内的毒液注入皮内,可引起皮肤剧烈瘙痒与疼痛,有时痛得像火烧一样,被螫伤的皮肤中心可有小丘疹,痒痛症状可持续数小时或更久。我记得被洋辣子螫伤最重的一次,要数刚下放农村第二年的夏天,我赤膊骑在牛背上,因为不了解牛的习性,惹激得牛在树丛中乱窜,几圈兜下来,我浑身都被洋辣子蜇伤了,痒痛得半夜里都睡不好觉。农村中常有“龊刮佬”做龌龊事,捉些洋辣子,抖擞些刺毛洒在晒在外面女社员的短裤上,当其沐浴更衣时,那痛痒的嘶叫不绝于耳,除引来背后的窃笑,更多的是彻底的骂街。也有将洋辣子毛抹在人家马桶圈盖上的,痛痒效果与招惹痛骂的程度是一样的。然洋辣子的毒液是碱性的,根据酸碱平衡原理,在被洋辣子螫伤————后,应当涂上酸性物质,如稀盐酸、食醋才是。但过去都习惯用肥皂水洗,现在看来是错误的。吃抗组胺药物,涂红花油、皮炎平之类都有疗效。记得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胶布反复粘毒毛,也有将洋辣子弄死,用其腹内液体涂患处也很管用。
民间也有称那种比较张扬、泼辣、不好惹的女性为“洋辣子”。在亲朋好友、街坊邻里、城市农村里都能见到这种性格鲜明的洋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