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绾 章邯

卢绾(前256年—前194年),根据司马迁的说法他是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与刘邦是同乡好友,且和刘邦同一天生日,儿时与刘邦一起读书。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刘邦建立汉朝,被封为燕王(今北京)。汉十一年(前196年)同陈豨叛乱,卢绾携及家人奔走匈奴。惠帝元年(前194年),卢绾死于匈奴,享年63岁。

刘邦打天下的核心班底主要是丰沛之地的那帮人,因此汉初丰、沛之间出了六十多个“侯”,其中一个异姓王,这个王就是卢绾。

尽管《史记》和《汉书》都为他立了传,卢绾在中国历史上却没有名气。因为在刘邦的诸多开国功臣中卢绾的功绩好像不太好拿到台面上。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卢绾的亲戚与刘邦之父交好。卢绾与刘邦同里,两人同日生,出生的时候乡民曾持羊酒祝贺两家。二人长大后为同学,又相敬爱。乡里因为两家的友情,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持羊酒贺之。刘邦为平民的时候,因为吃官司而躲躲藏藏,卢绾常常追随。

后来刘邦起兵于沛,卢绾以宾客的身份相随。刘邦被封为汉王而入汉中,卢绾被任命为将军,并常常担任侍中,留在刘邦的身边。后在楚汉战争中,卢绾官至太尉,封长安侯。由于卢绾与刘邦的关系,他得以出入刘邦的卧内。他的衣被、饮食、赏赐,都是群臣莫敢相望的。虽然萧何、曹参等能够因为才能过人、忠于职事而得到刘邦的礼遇,但若轮到亲密的关系和被宠信的程度,都无法比得上卢绾,甚至卢绾可以自由出入皇宫。

可以说刘邦和卢绾一直到卢绾被封为燕王之前,一直是形影不离。《汉书》说:“大厦之材非一木之才,帝王之功非一人之功。”刘邦从壮年立志、交豪杰、上芒砀山、当沛公、汉王、汉皇,他的每一个进步,都有卢绾伴随的足迹。

根据司马迁的说法,卢绾与刘邦应该是发小,充其量是异性好兄弟,但根据刘邦针对卢绾发的那道诏书中,有“爱之如子”这四个字。这又该解释呢?第一个可能就是刘邦与卢绾还不是同龄人。第二个可能就是刘邦与卢绾的身份不是平等的,换句话说应该是一种主奴关系。

秦汉之际的那些人物传记,司马迁是根据什么写的?刘知几在《史通·杂说上》说:“刘氏初兴,书唯陆贾而已。子长述楚汉之事,专据此书。”刘知几认为楚汉八年间的事,司马迁全靠陆贾的《楚汉春秋》。

司马迁与刘邦相距四世凡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的史料来源就清楚了。一、秦汉之际的英雄豪杰,太史公有的取材于陆贾的《楚汉春秋》。二、高祖及丰、沛的功臣的生平,有的采自当地的“遗老”所记忆的民间附会。

司马迁听来的传说还多,例如说刘邦的母亲与“蛟龙”交媾,“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乡人的这说法是想说明刘邦非凡胎,是“龙种”。

对于刘邦这样的人物能够成为万民的主宰,当时的人们是无法理解和解释的。人们分析、解释当时当地的人事,总是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固有观念来出发,其实这也就是历史的局限性。因此民间百姓往往把鬼神文化的观念作为他们的理论武器。这才有了刘邦等人的龙种之说,尽管是违背常识的。

这种说法无疑也为统治者乐得其成,并从中提炼出君权神授的理论,成为巩固统治的意识形态。更不要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初时代,就是到了二十世纪的时候不也是如此吗?君不记得当朝太祖登基之后,民间不也是出现了多种神秘的附会吗?到了今天人们还是在津津乐道,诸如8341等等。

太史公去丰、沛作过实地采访,他在《樊郦滕灌列传》中说:“我去过丰沛,询问过当地的遗老,也看过萧、曹、樊哙、滕公的故居,并了解他们的生平。听到的真奇异啊!……我与樊他广有交往,他与我谈起高祖及功臣们兴起时的情况,就是这么讲的。”

这里必须交待刘邦的“家世”与“身世”。

刘邦的家庭出身,《史记》没讲,是农民还是市民都没明示,只有暗示,因此给后人留下了任意发挥的广阔空间,学术界普遍认为刘邦出身低微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的争议。其中日本学者司马辽太郎将刘邦说成一字不识的农民、盗贼和流氓头子即是一例(不过太极端了,史记与汉书的记载充分驳斥了这种说法)。因此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太史公是不明白而不讲,还是明白而不讲?这的确是个问题。

《汉书-高帝本纪》说:“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

汉代的大学者刘向说:“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徙大梁,都于丰。(迁都大梁,建都于丰邑)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

根据这段记载,刘邦的祖父是“丰公”。“丰公”是什么意思?战国时期,各国的官名是不一致的。

秦灭楚前,楚地人称县令为“公”。“公”不是尊称,是官名。故刘邦当沛令后称为“沛公”,夏候婴当滕令称为“滕公”,项羽还被楚怀王封为“鲁公”。汉兴以后,县的行政长官就不称作“公”了。万户以上的称为“县令”,万户以下的称为“县长”。(《汉书-百官公卿表》)

据刘氏族谱载:刘邦的祖父名荣,字仁浩,号丰公。“公富有百万,好善乐施,有恩于人,及至资财施尽。”葬于江西宁都。现在情况基本清楚了,按逻辑应当是这样:

秦灭魏以前,魏王遣刘荣父子携巨资到丰邑建陪都。(此说容后考证)都城建好后,刘荣主事,遂为“丰公”。公元前225年秦灭魏,于是刘荣散尽资财,为避秦祸而只身或带了些舍人逃到了江西宁都,逝于兹并葬于兹。

“丰公”公元前225年许出走后,刘府从此破败,舍人陆续散去,于是刘氏隐姓埋名,改姓为“金”,并从丰邑的中阳里迁到了沛县。

太史公百年之后可能没采访到刘邦祖上的这些隐事,倒是听到了“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之类乡民编的“神话”。他可能连刘邦尊太公为太上皇的那道诏书都没有看到。故《史记》上只有太上皇而没有祖父刘荣,甚至连刘清也没提。

此事窖藏之深,以致刘邦封的荆王刘贾、吕后封的琅邪王刘泽,《史记》皆称不知出于刘氏哪一支。

刘晓晖先生在《刘邦近祖何时从魏国大梁徒迁丰邑》一文中详加考证,刘氏大致是公元前235年左右迁丰的,刘邦这年21岁。

古今之人皆以三代世居之地为“祖籍”,刘邦的祖籍应是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刘邦于公元前235年许随祖父和父亲迁至丰邑,至公元前209年47岁举兵,他在丰、沛住了26年。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里记载,刘邦封的一百四十多位诸侯中,有22位是刘邦的“舍人”!

“舍人”一词只现身于秦、汉的古籍中。根据古籍中列举的实例,这“舍人”是指“派有职事的门客”。如李斯为吕不韦的“舍人”,是指他食宿都在吕府,并在吕府做事。因此“舍人”的确切身份就是后世说的“家人”。

大户人家可以有很多“舍人”,舍人的总管是“家令”。“家令”就是后世说的“管家”。如晁错就当过太子家的“家令”,景帝继位后他就当上了御史大夫。

刘府究竟有多少舍人,无考。秦灭亡魏国后,刘家散尽家财,舍人散去后各为生计,例如22位舍人中的樊哙就沦为狗屠。这些舍人虽然离开了刘府,仍在丰、沛一带谋生。15年后刘邦47岁时聚义芒砀山,就有12位昔日的舍人应“少东家”召唤上了山。

16年后刘邦立为沛公,又有10位或更多舍人归于其麾下。

陈胜举事只有吴广一个帮手,刘邦举事至少有22个家人性的贴心帮手,这些舍人后来都成了将军,皆有军功而封为侯。萧何、曹参、周苛、周昌、吕泽、吕释之等尚不计在内。

刘邦在丰、沛是有势力的,他被父老们举为沛公,或与这身世有关。

丰、沛间只出了卢绾这个异姓王。卢绾陪上陪下地随刘邦搞串联,交豪杰,他的真实身份可能是昔日的“家令”。家令不忍离刘家,陪着护着“少东家”是完全可能的。故“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避匿,(躲避官吏)卢绾常随出入上下。”

公元前205年8月刘邦出汉中时,卢绾己是三公之一的太尉!太尉掌管全国兵权,韩信为大将,地位在卢绾之下。韩信的大将军印,当由卢绾颁发。

卢绾受封较早,还定三秦时的-205年11月左右,“绾封为长安侯,长安,故咸阳也。”所以前201年1月以后封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诸侯中没有他的名字。

需要说明的是,卢绾亦与刘邦一样,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但并无可称道的显赫战例和军功,应该说是所谓“因人成事者”是也。

实际上,卢绾曾经单独带兵打过仗。

一次是公元前204年8月,刘邦“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佐彭越烧楚积聚,复击破楚军燕郭西,攻下睢阳、外黄十七城。”。但是这个功劳,可信度不高,如果有的话,主要还是刘贾取得的。只要看记录刘贾战功的《荆燕世家》就可以得出结论。《项羽本纪》提及此事,就只出刘贾一人,而不及卢绾。第二次是杀项羽后的公元前202年1月,刘邦北上东阿谷城葬项羽去了,楚地皆降,唯有临江王共敖不降,劝降无效后,刘邦遣卢绾和刘贾去平定。

刘邦当皇帝后,他仍是汉皇朝的第一任太尉。

高祖平定天下之后,在诸侯中不是刘姓而被封王的共有七个人。由于卢绾是刘邦最亲信的人,刘邦一直想提拔卢绾为王,但怕群臣不满,一直没开口。

公元前202年7月,燕王臧荼反,刘邦亲征,9月平叛,臧荼被虏,燕王的位置空出来了。于是刘邦下诏书,请群臣议一议,择一个有功者为燕王。

群臣早知道刘邦欲立卢绾,于是都说:“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于是9月卢绾被立为燕王。

刘邦最重义,早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特别是卢绾几十年忠心耿耿的追随左右结下的革命之谊不能忘。这应该是他力撑卢绾当王的最主要原因。

汉王刘邦五年,也就是他作皇帝的那一年,他封了他童年时代的伙伴卢绾做了燕王,自此之后,王爵便不再对外开放,成为了刘氏一族的专利。而卢绾,也就是汉高祖封的最后一个王,然而也是最宠幸的一个王。

刘邦暮年,担心武将功高镇主,日后与刘盈为难,于是变着法子收拾他们,把从臧荼到英布六七个诸侯王意义剪除,最后剩下了长沙王吴芮和燕王卢绾.

汉高祖十一年(前194年)秋天,陈豨在代地造反。这在当时可是个大事。陈豨是宛朐(今山东曹县附近)人,也是刘邦的开国功臣。陈希在当年是坚守汉中的主要将领,当刘邦东征项羽时,根据地关中有太子和萧何治理,而当时还有北方未有征服的三秦将领章平是个巨大的威胁。陈希便是刘邦留下来镇守老巢的名将。高祖七年冬天,韩王反叛,逃入匈奴。刘邦封陈豨为列侯,以赵国相国的身份率领督统赵国、代国的边防部队,统管这一带戍卫军队。

陈稀年轻时,时常称赞羡慕魏公子信陵君,喜欢结客养士。到领兵守卫边塞期间,广为招揽收养宾客。陈稀用以对待宾客的礼节,如同平民间的交往,总是谦卑待人。

当他被委以重任后,这种爱好仍然是没有更改的。不过在张敖在时,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可能觉得陈希有乃父张耳之风,所以二人倒也相安无事。而到了刘如意来时,周昌主持赵国政务。周昌却看不惯陈希的这种作为。

“豨常告归过赵,赵相周昌见豨宾客随之者千馀乘,邯郸官舍皆满。”周昌觉得这种情况是个不好的苗头,再加上陈希多年带兵在外,恐怕会生一些事端出来。于是当陈希回到代国时,周昌便连夜向刘邦报告了这个情况,引起了刘邦的高度重视。因为张敖事件就是个先例,就因为张耳的那些门客的煽动,刘邦就差点做了刀下冤魂,所以刘邦对臣下养门客这种事情也有点提防了。于是刘邦便命人调查陈希在代地的宾客的财产情况和其它一些不法事件,都牵连到了陈希。于是陈希感到有些紧张,便派人跟王黄、曼丘臣等人联络。

汉十年七月,刘邦的父亲死了,刘邦通知陈希回来参加太上皇的葬礼。但君臣之间已经有了嫌隙,陈希称病不敢回来。这时逃入匈奴的韩王信派王黄来游说陈希,于是陈希就自称为代王,与王黄等人一起造起了刘邦的反。

刘邦亲自带兵征讨。当时,还有一个人,带兵攻打代国的东北部。他就是刘邦最亲密的童年伙伴,现在的燕王卢绾。不仅如此,卢绾还派使者张胜出使匈奴破坏陈希与匈奴结盟。使得陈希对他极为不爽。

如果是刘邦与卢绾一块把这场仗打完,一齐灭掉了陈希的话,也许就没有后来那些事发生了。偏偏这个时候南方的英布也造起反来,这个人还非得刘邦亲征不可。于是北方战场就留樊哙、周勃等人带兵处理了。

汉十二年冬,樊哙的兵斩杀了陈希。陈希的一个副将投降了。然后这个降将向汉朝报告了一个秘密:燕王卢绾曾经派他的部下范齐与陈希通谋。

这是怎么回事呢?

刘邦御驾亲征,陈豨自然不是对手,情急之下只好派手下王黄去向匈奴求救。为了打乱陈豨联合匈奴的计划,燕王卢绾也派手下张胜出使匈奴,声称陈豨等人的部队已溃不成军,想以此来影响匈奴的出兵计划。张胜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物,善于独立思考。这样就很可怕。张胜抵达匈奴以后,恰逢被驱逐出境的前燕王的儿子臧衍,臧的一席话改变了张胜的命运,也改变了卢绾的命运。

张胜说:“你在燕国被尊重的原因,在于熟悉匈奴事务。燕国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在于诸侯屡有反叛,连年用兵不能安定。如今你为了燕国想赶紧消灭陈稀等人,陈稀等人灭亡以后,接着也就轮到燕国,你们也就要做俘虏了。你为什么不让燕王暂且放过陈稀,而同匈奴联合呢?事情留有余地,能够长久地统治燕国,如果有汉朝征讨的紧急情况,就能凭藉这种背景保全国家。”张胜认为说的对,就擅自叫匈奴兵攻打燕国。燕王卢绾怀疑张胜结交匈奴谋反,上书奏请族灭张胜。张胜回来报告,详细说明这样做的原因。卢绾醒悟,就弄虚作假判处了另外的人,开脱张胜和他的家属,使他们得以成为匈奴的间谍。又暗中派范齐到陈稀的驻地,想要让反叛朝廷的战祸长期地接连不断。

汉朝斩杀了陈稀,他的副将投降,说燕王卢绾派范齐到陈稀驻地通告计谋。皇帝派使者召见卢绾,卢绾推托生病。皇帝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趟尧前往迎接卢绾,藉机向燕王身边的人对证。卢绾更加恐惧,关门躲藏,对他最信任的近臣说:“不是刘姓而为王的,衹有我和长沙王了。去年朝廷族灭淮阴侯,杀了彭越,都是吕后的计谋。如今皇帝病了,大权托付给吕后。吕后妇道人家,专想寻找事端诛杀异姓王和大功臣。”于是推说有病不起身。他的近臣都逃避躲藏起来。他说的话多有泄露,辟阳侯听到了,回到京城详细报告皇帝,皇帝更加恼怒.又收得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张胜流亡在匈奴,充当燕国的使者。于是皇帝说:“卢绾果真反了!”

派樊啥讨伐燕王卢绾。卢绾带着他的全部宫人家属、数千骑兵,驻扎长城下等待、观望,希望皇帝病愈,妄想在刘邦面前负荆请罪,率领他的家人在长城下等待着皇帝病好一点,再跟他亲自解释。可惜,不久之后,刘邦死了,汉朝的开国皇帝撒手人寰,卢绾回归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

高祖去世,卢绾就带领他的部下逃入匈奴,匈奴封他做东胡卢王.卢绾受蛮夷欺凌掠夺,经常想着再回汉朝。过了一年多,死在匈奴。

卢绾 章邯

仅从“情义”而言,卢绾似无可厚非。而从“法理”而言,卢绾则有通敌谋反之罪。刘邦亦将面临“情”与“法”的抉择!

蒯通(彻)曾劝韩信反,刘邦抓来,大怒欲烹之。经蒯通一席自辩,刘邦也就放人了。这说明,“谋反”并非罪不可赦,刘邦还是讲情讲理的。凭他俩三十年的交情,根据刘邦的德性,素重情义的刘邦或许会以“情有可原”而谅之。

刘邦两次请他来京,卢绾不来,自己把事情弄僵了!经过是这样:

一、第二年,即汉十二年7月,淮南王英布反,理由是“欲为帝耳!”刘邦又亲征,中箭,回沛县住了约20日,11月才回长安。此间,他命樊哙追杀逃于匈奴的陈豨,斩之。陈豨的副将投降后,举报卢绾曾派范齐来陈豨处,“通计谋于豨所。”

刘邦回来得知这消息后,由于不知通些什么谋,于是“高祖使使召卢绾,绾称病。”卢绾称病不来,刘邦当然不高兴,更要问清楚。

二、于是刘邦派御史大夫赵尧和郎中令审食其去迎卢绾,这是一个相当高规格的汉使团,说明刘邦己对此事相当重视了。

殊不知,“绾愈恐,闭匿。”竟闭门躲了起来。

赵尧和审食其当然不敢对卢绾动粗,只好找他的左右谈话。(因验问左右。)

卢绾尝“谓其幸臣曰:‘非刘氏而王者,独我与长沙王耳。往年春,汉族淮阴,夏,诛彭越,皆吕后计。今上病,属任吕后,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乃遂称病不行。”这些话,虽然是对吕后的不满,但亦对刘邦现在的权威性有了质疑。

“辟阳侯(审食其)闻之,归具报上,上益怒。又得匈奴降者,降者言张胜亡在匈奴,为燕使(是以燕国使者的身份)。于是上曰:‘卢绾果反矣!’使樊哙击燕。”

十五年后,卢绾的妻和子,回归长安。适逢吕后病,不能见。他们住在“燕邸”,(燕王住邸)准备置酒迎吕后,吕后竟去世了,终未能见。卢绾妻后来病死于长安。十五年了,燕邸依存,吕后也算厚道。

到了景帝六年,卢绾的孙子卢他之,以“东胡王”降汉,景帝封为“亚谷侯”。

卢绾属于沛丰元老,当卢绾有了"燕王"的头衔的时候,既属于"沛丰圈",又属于"诸侯帮",与诸侯们猩猩相惜了.可以这样认为,登上诸侯的台阶,加入诸侯的等级,他便属于"诸侯阶级",看待问题的立场变了,处理事情的态度变了.于是,刘邦废掉韩信,他心怀抵触;刘邦迁调韩王信,他坐卧不宁;刘邦征讨陈稀,他按兵不动,甚至阳奉阴违,里通外国,终于留下了致命把柄,最后导致君臣反目.要知道,除了卢绾以外,沛丰圈所有弟兄都是一心剪除其他诸侯的----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仍然是过去的沛丰弟兄,仅仅因为一侯一王,态度反差竟天壤之别.

同样是刘邦的臣子,只是由于卢绾从"侯爵"上升到"诸侯王",大哥也不大哥,弟兄也不弟兄了.真有意思,从侯到王这么一点变化,就这样把卢绾的立场决定了,想改变也不可能.都是功名富贵惹的祸。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三月中旬,离刘邦去世还有一个月时间,刘邦拖着重病之身将朝廷重臣和他的老婆吕后聚集在一起,杀掉了一匹白马,对天盟誓。这就是在汉朝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白马之盟。

白马之盟共有两个内容,第一,( 对大臣们发誓)国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汉帝国存在,大臣们及其子孙就永远有酒喝有肉吃)。第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也就是说,非皇族成员不得封王,如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

刘邦的这一招非常高明,他是把跟自己在一起反秦和楚汉之争的那些同甘共苦的布衣将相们及其子孙的命运和汉帝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让他们为维持刘氏统治而无怨无悔地奋斗。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白马之盟的两个内容构成了一个整体,汉帝国对功臣诸侯们的厚待既是对其过去功劳的报酬,又是实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基础,后者则是刘邦白马之盟的最终目的。

白马之盟由此而成为汉帝国(包括东汉)的尚方宝剑,任何对汉帝国有想法的人都要在这柄剑下思量再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8606.html

更多阅读

秦始皇兵马俑一日游攻略 兵马俑旅游攻略

秦始皇兵马俑一日游攻略——简介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亟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

董翳 司马欣

董翳(?—前204年),秦朝都尉,春秋晋国太史董狐后裔。陈胜起兵后辅佐章邯作战,而后投降楚军,获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北),后来在成皋被汉军击败,死于汜水之畔。秦二世二年冬,陈胜部将周文(又名周章)等人率兵十万人逼近秦都咸阳。章邯建议二

大汉风云录——寒星说汉史170 和刘邦同年同日生的人 大汉刘邦

卢绾是丰邑人,和刘邦是同乡。卢绾的父亲和刘邦的父亲非常要好,等到生儿子时,刘邦和卢绾又是同日而生。乡亲们抬着羊酒去两家祝贺,等到刘邦、卢绾长大了,在一块读书,又非常要好。乡亲们见这两家父辈非常要好,儿子同日出生,长大后又很要好,再

2、项羽坑杀秦兵 项羽坑杀

2、项羽坑杀秦兵却说项羽自从收服章邯,平定河北,一路向西南进发,再次来到黄河边,有赵将司马卬攻下河内郡,在黄河边迎接项羽;南渡黄河,又有赵将瑕丘人申阳,平定河南郡,等候楚军。项羽大喜,一一收归麾下。来到新安,蓦闻秦兵有谋变迹象,顿时,又惹动

贾谊《过秦论》原文+翻译 贾谊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原文: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修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于是山东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

声明:《卢绾 章邯》为网友寂寞的花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