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芳共和国 兰芳共和国人口

美媒:旧金山华裔市长李孟贤或接任骆家辉作者:张凤林

南洋华人的悲惨命运及其海外建国运动作者:yang1zhi12

兰芳共和国—华人建立的亚洲首个共和国之简史!作者:yang1zhi12









在西元1777年,美国独立宣言建立共和国之后一年,在南洋西婆罗洲由中国人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兰芳共和国(Lan FangRepublic),前后共存在了110年。兰芳共和国,亦有说是南方共和国,参照西方国家的一些法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创立者为广东梅州人罗芳伯。后来被荷兰人消灭。本文系统介绍了兰芳共和国的建立,历届元首,国家制度以及灭亡的原因,并介绍了兰芳共和国的影响!

湮灭的历史

45年前,历史学家罗香林的重要著作《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于1961年6月在香港出版,国际学术界轰动一时。40年后,这段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历史故事,被一个人重新提起,他就是中国驻印尼大使陈士球。2001年春节,在印尼出生的传记作家张永和为他的新书重返千岛之国,征求修改意见。期间,张永和拜会了陈士球,陈大使告诉他们,客属乡贤罗芳伯曾在婆罗洲东万律建立了一个共和国,值得作家“大书一笔”。这才有了张永和、张开源合著的《罗芳伯传》,2005年在印尼出版。

建国简史—从帮会到企业到国家

在婆罗洲上很早就有华人定居生活,从事贸易的占大多数,他们往往组成自己的公司,以罗芳伯为首的南方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由于荷兰等西方殖民者对南洋的侵略加剧,广东梅县客家人罗芳伯顺应时势和当地华人以及落后民族为保护自己生存权利的要求,于1770年在东南亚西婆罗洲(今加里曼丹西部)成立了“兰芳公司”,1777年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成为“兰芳共和国”。兰芳大统制建立时,第一任总长是陈兰伯, 第二任总长是罗芳伯, 兰芳大统制名称取之于此.

罗芳伯,原名罗芳柏,罗芳伯是后人对他的尊称。生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自幼学文习武为群儿冠”。由他建立的兰芳到底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大企业?抑或是一个帮会?我的答案:三者皆是。最早是帮会,后来是企业,最后是国家。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罗芳伯乡试不第,“乃怀壮游之志”,发扬客家精神,漂洋过海,登上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岛)。到了东万律,罗芳伯最先建立的是兰芳会,一个以保护华人社团为业的组织,其实就是一个帮会,主要的对手是天地会。经过多次交手,天地会灭亡,兰芳会发展壮大。

当时,东万律面临内忧外患,在印度尼西亚的荷兰殖民者联合东印度公司,曾多次向坤甸一带发动武装侵略。罗芳伯和他的伙伴,和当地人一起,协助当地苏丹首领平了土著人的叛乱,得到了首领的嘉奖,将东万律划归罗芳伯管辖。这块地方有10多万人及南北几十公里的产金地,吸附华人数万,土著好几十万,顺理成章地成立了巨大的经济实体———兰芳公司。

公司成立后,罗芳伯一个个收拾了当地四分五裂的各种华人团体、商会、村寨,消灭了所有对手。这时的兰芳公司已经摆脱了先前的帮会性质,正式以一个军队的面目出现了。

根据1990年代明报月刊某期以台独为专题的一篇记载,是时不少广东人前往南洋谋生。由于广东人擅长经商,因此,不少从事贸易的人都很受当地酋长的敬重。当时由于不少欧洲人前往当地骚扰,所以当地有华人社团从广东省招请团练,来到南洋担当类似保鏣的角色,当中势力最大的是南方公司。后来不少酋长都要求南方公司保护他们,所以南方公司当时的老板罗芳伯就在当地成立共和国,并担任国家的大总,总揽国家的保安及各部族之间的协调工作。而各部族的内部事务,仍然由酋长负责。此外,由于罗芳伯得知洋人对清朝仍然非常顾忌,所以在立国之初就立即向清朝称臣,并派员前往北京朝贡。此举果然使洋人大为顾忌,从而停止对当地的骚扰。而另一方面,早期未有加入的部族,看到南方共和国的成功,亦纷纷表示愿意加入成为成员部族。在最高峰时,南方共和国的势力范围占有整个加里曼丹岛。

兰芳共和国以东万津为首都,并将立国之时,西元1777年当年定为兰芳元年。国家元首称大唐总长或是大唐客长,意思是华人作客海外的首长,且「国之大事皆众咨议而行」,以类似于民主选举和禅让的形式传承,前后历任十二位总长。但他向北京派遣使者前去朝贡时,仍然使用的是“兰芳公司”的名义。

兰芳历届元首

罗芳伯任总长19年,于1795年在西加里曼丹病逝,终年58岁。罗芳伯病故后,由江戍伯继任其位。

兰芳国110年历史中,前后共有12位元首。元首的更迭,用的是一种介乎于民主选举和禅让的形式。根据《罗芳伯传》,兰芳的确具有共和国的一些特征:有首都(在东万律),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还分为省、县、乡三级。各级官吏均由民主选举产生,政务的裁决,也由大家来公断。这一条是人们判断兰芳是不是一个国家,以及是不是共和国的关键。

兰芳共和国的制度

政制分司法、军事、财政、经济、教育5部分。

军备方面:开办军械厂,铸造兵器,除军事战略要地派驻少量常备军外,其他地方没有驻军。平时大家各安本业,抽调适龄青年练习射击,一旦有事,就征召这些青年组成军队(很像当今的预备役)。

财政方面:设税收督察官,实施征税来充实国库;征收商人的货物税,并且以出口创收为原则。

经济方面:积极扩充市场;矿产由国家组成公司(现在的说法就是国企),实施统一经营。

教育方面:举办汉文学校,聘请儒士执教,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重点。

司法方面:以天地会纲领为基础(兰芳公司在与天地会进行了艰苦的军事斗争之后,吞并了天地会,所以天地会比较系统完整的纲领也被兰芳吸收),进而修订为普及易行的法规。

兰芳还确定了自己的国旗,规定以各式汉服为国家礼服。

但是,来看东万律丛林中的“罗公芳柏之墓”,墓柱下石刻的《罗公史略》,应是其盖棺之论,其中清楚地写道:

“罗公芳柏,广东省梅县石扇堡人。……定鼎东万律,创建兰芳公司基业。”这“定鼎”一词,微妙地改变了事情的性质,你可以说是定都,也可以说是定总部的所在地。

兰芳共和国的灭亡

兰芳共和国为什么会灭亡?从其立国之始就可以看出来了!它是靠剿灭天地会而成功的,立国之后又臣服于满清,以满清为靠山!这深刻的反映了罗芳伯等人的胸无大志,以及不明世界大势和满清的虚弱本质!

1.灭亡之根源:服清而不敢自立!

按照《罗芳伯传》的说法,当地统治者苏丹与罗芳伯签约割让土地给兰芳自治,幅员辽阔,人口也达到百万之众,地地道道的国家,可为什么这个墓志铭上,偏要称“公司”呢?

其实,像罗芳伯这样的中国移民,在当时社会里叫“天朝弃民”,根本没有社会地位。当时是乾隆年代,中国繁荣昌盛,朝廷威权无处不在。罗芳伯他们不敢称孤道寡,怕犯一个谋逆之罪,自己远离故土倒不要紧,连累身在故国的宗亲友人那才是麻烦。中国人骨子里始终认同祖国,不管走得有多远,都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罗芳伯他们也是一样。反而,他们一直希望能够被清廷接纳为一个地方政府,一来可以光宗耀祖,二来也可以利用祖国这个靠山,抵抗来犯的欧洲人。事实上,清廷虽然从来没有正式承认过兰芳国,但罗芳伯派出的使者至少见到了乾隆的重臣,使得对兰芳觊觎已久的荷兰人有所忌惮,一直不敢造次。直到1886年,见清廷衰败,荷兰才大举进攻兰芳,灭掉了这个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

上面这段文字是一般人对兰芳共和国的认识!可惜他们忘了很多远远弱小于兰芳共和国的国家都敢于称王的事实!

2. 荷兰灭亡兰芳

拥有百万人口,战时可以全民皆兵的兰芳国,败在远道而来的荷兰人手下,据说主要原因是武器太差。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实行什么体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力———经济的实力、科技的实力,以及军事的实力。

后来由于清朝在外交上多次失利,西洋人开始认识到清朝已经衰弱,无力再顾及境外的事,趁着中法战争的爆发,荷兰开始重新部署占领行动。公元1884年,荷兰入侵兰芳共和国,兰芳共和国虽进行了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其残余势力逃至苏门答腊。不过,由于仍害怕清政府作出反应,荷兰并未公开宣称已占领兰芳地区,而是另立了一个傀儡以便进行统治。直到西元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后,荷兰才正式宣布对兰芳地区的占领。兰芳共和国自立国至灭亡,共经历一百多年。

兰芳共和国的余波和影响
逃往苏门答腊的华人一直往西边迁徙,并于马来西亚半岛定居。当中的一位迁徙者的后人最终更成为了东南亚的显赫人物,他就是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罗芳伯在东南亚一带的影响相当深远。现在,东万律还有纪念罗芳伯的“兰芳公学”。在坤甸还有一座纪念罗芳伯的纪念厅和墓园,在厅内挂着一副对联:“百战据河山,揭地掀天,想见当年气概;三章遵约法,经文纬武,犹存故国冠仪”。

作者/来源:1140112301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

犹太人在二次大战被屠杀加速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以至战后以色列国在巴勒斯坦建立。但南洋华侨在过去百多年,以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过中国的革命,孙中山也称『华侨乃革命之母』,二次大战时,南洋华侨也捐献了多少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中国抗日战争,但在战后遭受东南亚各国土著政权的压迫和屠杀时,却得不到母国的有力支持,因此对大都数南洋华人而言,海外建国是唯一的生路。

由于国内党八股的政治原因,一直以来国内电视、电台和报刊等新闻媒体,对南洋华人在战后的悲惨遭遇甚少报导,以至广大的中国人民,特别是解放后成长的那一代,未能真实了解南洋华侨在二次大战后的悲惨命运。除了98年的印尼屠杀华人文章外,在舰船历史论坛上有系统叙述南洋华人的状况的文章不多,而近年在本论坛流传的两篇有关”南洋华人的苦难和海外建国”的帖子各有千秋,但都不够完整。故我特发此文以让十三亿中国人民和广大的海外华人了解南洋华人的处境。由于本人资料有限,故有一部份是转贴其它帖子的资料,但会注明作者或帖主,如无注明的章节则为本人之作品。现本人打算先从【建立「南洋联邦共和国」的重要性】一章说起,再续贴有关南洋各国的华人悲惨遭遇的章节。由于我手头祗有马来西亚、印尼、缅甸、菲律宾、越南和柬埔寨华人的苦难资料,而无寮国、泰国、汶莱等地华人的苦难资料,故请各位网友帮忙补充,以成为一篇完整的「南洋华人的悲惨命运及其海外建国运动」文章,共分七章,并请各位集中在这个帖子讨论南洋华人海外建国的策略。

1. 建立「南洋联邦共和国」的重要性

有人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并后,可使华人人口比例增加,从而改善华人的地位。但马来人和英、美恐怕不易让华人得逞、达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并的目的,而且即使廿年后合并,由于马来人口增长比华人快速,届时华人百份比也不足以构成足够的政治影响力。

马共领袖”陈平”当年所坚持的「主张建立包括新加坡的马来亚独立国家」,就是要增加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百份比,从而增加华人的政治号影响力,才可以保障华人政治权利、人权和财富。这一点”李光耀”也曾尝试过加入马来西亚,但马来人已掌有特权,那会轻易放弃,新加坡终归黯然退出马来西亚。

其实以”李光耀”的声望,如果他不安于小小新加坡的繁荣,在1975年前,他还有另一条路可走,就是在新畿内亚巴布亚建立一个华人国家「南洋联邦共和国」。当时新畿内亚巴布亚还在澳洲托管未独立,西新畿内亚即印尼之西伊里安,印尼在1963年进兵合并了西新畿内亚,1975年又合并东帝汶,澳洲也无可奈何。可知澳洲是由于地大人少,特别在北部人口更少,对印尼长远的威胁是有很大顾虑的。因此当时若”李光耀”向澳洲提出在新畿内亚巴布亚建立一个华人国家「南洋联邦共和国」的计划,以助其对抗印尼,这对澳洲有很长远的战略利益,澳洲是很有可能答应的。如在1975年前越南刚陷共,大批越南难民外逃,其中很多是华人,南北越约有二百万华人、高棉30万、寮国20万,而受印尼压迫的华人也有七百多万,若在1975~1985将此一千多万华人移到新畿内亚巴布亚,立足稳了再俟机伙同马来西亚、澳洲和印尼决战,将印尼瓦解,使印尼剩下东起苏门答腊、爪哇和西至小巽他群岛的帝汶。加里曼丹(南婆罗州)、西里伯斯、摩鹿加群岛则脱离印尼控制,西新畿内亚即印尼之西伊里安则并入华人国家「南洋联邦共和国」。东西新畿内亚巴布亚的土著均在石器时代,以上千个部落形式存在,没有统一国家和语言,故反抗力不大,华人可通过将其教授以农耕技术训练,再给一些简单的农具,再在同为落后的所罗门群岛及加里曼丹(南婆罗州),搭建大量移民村安置他们,特别是加里曼丹(南婆罗州)有大批未开发耕地,利用从东南亚装载华人来新畿内亚的包机,在回程时运送新畿内亚的土著到南婆罗州,花个十年应可移走东西新畿内亚巴布亚的约700万石器时代的土著。届时马来西亚可能也勒令其境内和新并吞的新加坡的印巴人移居南婆罗州。在1985~1995则可移入香港和澳门600多万人(分别在1997及1999政权移交大陆)、及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缅甸的华人,1995~2005则移入迟早要被大陆解放的2300万台湾人,合共5000~6000万华人,配合华人本以拥有之资金和技术和勤奋,再加以发展和整合,一个经济科技实力相当于英、法的华人国家「南洋联邦共和国」,将于2005年在赤道拔地而起,另外由南婆罗州土著、印巴人及新畿内亚土著所组成的南婆罗州联邦、西里伯斯、摩鹿加群岛相继独立。从此以后马来西亚、南婆罗州联邦、西里伯斯、摩鹿加群岛结成联盟和印尼对峙,另外由「南洋联邦共和国」、澳洲、新西兰所组成的南太平洋公约组织则和日本南北对峙,从而大大改變了西太平洋的政治格局,澳洲对这个它一手扶植之华人国家的实力大出意料之外,有点后悔,但已经太迟了。这也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第一次在神州大陆之外成功建立一个强大的海外新中华,即第二个华人国家(新加坡太小,迟早会被马来西亚或印尼并吞的),我将首都命名为”华都”,但这一切已经太迟,时机已过,在新畿内亚的「南洋联邦共和国」恐怕祗能是个梦想。

李光耀的错误是在强求一个不可能达到的国度,一个马、华、印三族平等的马来西亚,更大的错误是在退出马来西亚后,还未认清华人在数十年或百年后最终会被赶出整个马来半岛的可能性,还在把力量集中在建设小小新加坡,沉迷在新加坡的一时繁荣,显示他没有远见。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在1965年退出马来西亚后他就应该着手探讨整个马来半岛华人长远——世世代代的前途,而不是眼前的一两代,如果他花尽一生的精力去建设新加坡,而新加坡迟早会被马来人控制的马来西亚或印尼并吞的,即使新加坡建设得再好,那又有甚幺意义呢?试问一个连食水都要马来西亚供应的国家如何能永远防守,日本进攻新加坡时便清楚揭示了这一点,因此他应该寻求在别的地方建立一个华人国家,这是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因为当时祗有以他的地位和他与英联邦的关系才有可能说服澳洲政府。在1965年时(印尼在1963年进兵合并了西新畿内亚)是很有可能获澳洲答应在新畿内亚巴布亚建立一个华人国家「南洋联邦共和国」的计划。此计划最后是包括解决整个东南亚华人,港澳人民,台湾人民的前途,比起李光耀在小小的新加坡的任何建设计划有雄心壮志得多,有远大眼光得多。在新畿内亚巴布亚建立一个华人国家「南洋联邦共和国」是李光耀那个时代的历史机会,但他没有掌握,为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整个东南亚华人,港澳人民,台湾人民解决前途问题,这是关系到整个东南亚华人的命运,甚至生与死,1969.5.13马来西亚种族暴动的大屠杀及1998年的印尼暴动对华人的大屠杀更清楚揭示了这一点,如果李光耀能在新畿内亚巴布亚建立一个华人国家「南洋联邦共和国」,他将会是海外华人的历史伟人,留芳百世,永垂不朽,今天回顾李光耀的作法,祗觉得他眼光浅窄,不够雄才大略。由于没有在新畿内亚巴布亚建立一个华人国家「南洋联邦共和国」,今后东南亚的华人仍世世代代面对被屠杀的命运,发生类似在巴尔干半岛和非洲的种族屠杀、种族清洗、种族净化行动,仍会在东南亚(针对华人)不断上演,

如果李光耀或其它东南亚有声望的华人政治家当时能有远大的眼光,于1975年前着手建立在新畿内亚的华人国家「南洋联邦共和国」,「南洋联邦共和国」的高速发展会吸走台湾大部份的资金,特别是高科技工业和人材,因为假如有另一个不错的华人国家可供选择,谁愿意在一个国家地位不明朗和投资环境差的台湾投资,那时新加坡、香港和台湾这三条亚洲小龙将会消失。其三地的财富力量和其它东南亚华人的财富力量一同汇聚到新畿内亚,经历旋风三十年的奋斗,使这个拥有5000~6000万人口的华人国家「南洋联邦共和国」,在2005年变成亚太新巨龙,其GNP将远超南韩,气煞高丽棒子,甚至可能超越英法,有资格加入G7,说不定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永久理事国席位扩增时,还可和德、日一道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永久理事国呢!果真如此,就会使那个半死不活的台湾站在联合国门口流口水!「南洋联邦共和国」的发展速度远超明治维新,仅用三十年时间将新畿内亚从石器时代夸上太空时代,人类有史以来从未表演过如此伟大的杰作,其成就将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步天下,千古唱绝。

如果李光耀或其它东南亚有声望的华人政治家真的于1975年前着手建立在新畿内亚的华人国家「南洋联邦共和国」,那幺大陆中国和海外新中华将同时在廿一世纪初崛起,那个半死不活的台湾,资本、人材都给大陆和「南洋联邦共和国」吸光光了,个个台湾人争着叫公司派他去「南洋联邦共和国」的分公司上班,好方便入藉做南洋人,有些台湾公司会认为台湾没有长期抗拒大陆之能力,而「南洋联邦共和国」的市场比较大,业务有较大发展,国家定位明确,是堂堂正正之主权独立国家,便干脆把总公司从台湾搬去「南洋联邦共和国」,到了这地步,2005年即使台湾还未被解放,但也差不多了。

除大陆、港澳、台湾外之亚洲华人人口 28175752 (2001年5月14日统计)
(东南亚合共华人数27681100,港澳合共 6700000,台湾23000000) 三区合共57381100华人

阿富汗 169 世界华侨华人概况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50 世界华侨华人概况
阿曼 80 世界华侨华人概况
巴基斯坦 3600 星洲日报1993.1.25
巴林 48 1996-1997年华人经济年鉴
朝鲜 10000 世界华侨华人概况
东帝汶 10000 宏观报1994.11.15
菲律宾 2200000 1986年报刊
韩国 30000 世界华侨华人概况
柬埔寨 300000 星洲日报1993.11.23
科威特 200 世界华侨华人概况
黎巴嫩 12 1996-1997年华人经济年鉴
老挝 200000 广西侨史文集一辑
蒙古 4000 1983年使馆材料
孟加拉 700 世界华侨华人概况
缅甸 2000000 华商经贸354期
兰芳共和国 兰芳共和国人口
马来西亚 5280000 宏观报1994.11.15
尼泊尔 20348 1996-1997年华人经济年鉴
日本 170000 宏观报1994.11.15
塞埔路斯 720 华人月刊1996.3
斯里兰卡 3500 1996-1997年华人经济年鉴
沙特阿拉伯 45000 星洲日报1993.11.23
泰国 6100000 星洲日报1993.11.23
土耳其 60000 世界华侨华人概况
汶莱 100000 1986年剪报材料
锡金 400 世界华侨华人概况
新加坡 2291100 星洲日报1995.4.3
伊拉克 100 1986年报刊
伊朗 200 星洲日报1993.11.23
以色列 225 1996-1997年华人经济年鉴
印度 135000 世界华侨华人概况
印度尼西亚 7310000 宏观报1994.11.15
约旦 200 星洲日报1993.11.23
越南 1900000 广西侨务侨史文集一辑

马来西亚各族人口比例的演变,(注:1957年及1990年其它土著归入马来人)
1957 1970 1980 1990 成长率1980~85
马来人 3120000 5040000 6350000 10960000 3.1
49.8% 46.6% 47.4% 61.0%
其它土著 1020000 1160000
9.4% 8.7%
华人 2330000 3720000 4440000 5270000 1.8
37.2% 34.3% 33.2% 29.7%
印度人 710000 980000 1590000 1440000 2.1
11.3% 9.1% 8.7% 8.1%
其它族群 110000 50000 260000 90000
1.8% 0.4% 2.1% 0.09%

华人必需占领印尼的Kepulauan Natuna纳士纳岛并将其并入「南洋联邦共和国」

华人在新畿内亚巴布亚立足稳后,再俟机伙同马来西亚、澳洲和印尼决战,将印尼瓦解,使印尼剩下东起苏门答腊、爪哇和西至小巽他群岛的帝汶。加里曼丹(南婆罗州)、西里伯斯、摩鹿加群岛则脱离印尼控制,西新畿内亚即印尼之西伊里安则并入华人国家「南洋联邦共和国」。在支解印尼的过程中,还有一组重要的岛屿华人必需占领和将其并入「南洋联邦共和国」作为一个海外省,就是属于印度尼西亚的KepulauanNatuna纳士纳岛及其周围小岛,因为它的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东南亚的几何中心及东、西马来西亚之间,如果说新加坡是东方直布罗陀的话,那纳士纳岛就是东方的马尔他岛,纳士纳岛本身面积大约一千多平方公里,海岛周围均为深水,如果在此建立一个大型海空军事基地,空军作战半径将覆盖整个马六甲海峡、印尼苏门答腊和爪哇、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西部、整个南沙和西沙,以至泰国南部和越南南部;海军将可扼控南中国海主要航道,控制整个东南亚的政治和军事形势。此外更可作为整个东南亚的海空转运和金融贸易中心,还可作为南沙海上大油田的后勤、补给、钻油/采油平台的维修、原油储存和提炼中心,因此纳士纳岛可发展成一重要国际港口都市和军港。日后和中国在军事及经济上密切合作,中、南两国签定南海联合防卫条约及南海经济合作条约,让中国借用纳士纳岛的军事基地和采油后勤基地,南洋和中国共同抑制美国和印度在东南亚的扩张,为目前的南海形势做关键性部署。这样华人虽然撤离了东南亚和放弃了对东南亚的经济控制权,但仍有部份华人留守东南亚的心脏───纳士纳岛国际港口都市,继续对东南亚的金融经贸运输作出举足轻重的影响。

未来「南洋联邦共和国」的可能所在地新畿内亚和邻近岛屿全图,总面积884,821 sq km 平方公里,几乎等于德国面积356545 sq km 和 法国面积 551602 sq km 的总和908147 sqkm新畿内亚东部和邻近岛屿图,总面积462,840 sq km Population 5,172,033 (July 2002est.) 新畿内亚西部和邻近岛屿图,总面积421,981 sq km Population 1,648.700 (1990)这是在印尼西伊里安Irian Jaya,即西新畿内亚的最高峰Carstensz Pyramid as the Indonesianscall it Puncak Jaya (“Victory Peak”) (海拔4,884metres),也是澳大利西亚即大洋洲最高峰,是赤度地区罕有的终年积雪山峰,在西新畿内亚并入「南洋联邦共和国」版图后,我会将「南洋联邦共和国」国旗插上此峰及将其命名为「光华峰」。想当年郑和七下西洋,在穿越南中国海时,极可能曾在纳士纳岛登陆补充淡水和粮食,说不定经过仔细找寻会发现郑和舰队留下的痕迹。就让我们把这个由纳士纳群岛KepulauanNatuna和邻近的Kepulauan Anambas 及Kepulauan NatunaSelatan群岛合并成的海外省称作郑和省吧!

2. 「南洋联邦共和国」与中国这两个华人国家的外交关系

国际关系本来就是「互相利用和利害冲突」,「道义和正义」根本不存在,国际事务里面实力才是公理,利益就是正义。所以一切必须按国际政治现实中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的原则去办。如果本人作为「南洋联邦共和国」的总理,当然会考虑到「南洋联邦共和国」所处的地缘政治因素和国际处境,基本上本人会采取超然独立,中间偏左,亲中不反美的外交政策;更不会像日本的充当美国在亚洲的反中、反俄急先锋和烂头卒,也不会像澳、纽的惟美国马首是瞻。由于文化渊源的相同,中、南关系中当然会存在一些超政治的民族情感,如在某种程度上类似所谓英国与加拿大、澳洲、纽西兰的关系,所以「南洋联邦共和国」会被美国认为是不太听话及不可靠。由于新畿内亚巴布亚曾为英国属地,而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华人,也曾为大英国协的人民,故「南洋联邦共和国」很可能会成为大英国协的一员,但「南洋联邦共和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超越英国,会取代英国成为大英国协的实际龙头。

由「南洋联邦共和国」、澳洲、新西兰、南太平洋各小国,也许会包括英、法(因其两国在南太平洋还有一些海外省及属地,但美国会被排除在组织外)所组成的南太平洋公约组织会和日本在西太平洋上南北对峙。

南太平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军事组织,简称南约,英文为South Pacific Treaty Organization(SPTO)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军事组织,简称北约,英文为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

「南洋联邦共和国」不会参与如现今英、澳、纽、马、星、的五国协防组织,相信其时此组织应已无存在必要,因为马来西亚(并吞了新加坡和文莱)、南婆罗州联邦、西里伯斯、摩鹿加群岛四国结成联盟和经削弱后的印尼对峙,势均力敌,「南洋联邦共和国」乐得隔山观虎斗,但「南洋联邦共和国」会和澳、纽联合在背后支持该上述四国的联盟和印尼长久对峙。

「南洋联邦共和国」将同时与南北韩保持等距外交,本人在一次官式访问北京后,会再到平壤访问,跟着从陆上跨过三八线访问汉城以示对朝韩平等,如南韩总统请求我协助促成朝鲜半岛的统一,我将会以如下的外交词令回答:「我相信朝鲜半岛的统一将主要是取决于南北韩人民的意愿,南洋愿意担当南北双方沟通的信使角色」。但实际上「南洋联邦共和国」将会以新畿内亚热带盛产丰富的稻米,和朝鲜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朝鲜的松木和菱镁矿等稀有金属,以助缺乏外汇的北朝鲜解决粮荒及让其政权稳固,中国不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朝鲜半岛以构成对东北的威胁,南洋也不希望有一个拥有七千万人口和有相当工业基础之统一的朝鲜半岛和「南洋联邦共和国」在亚太区竞争,故要让高丽棒子长期互相内耗,维持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是合符中、南两国的共同利益。

因为南洋联邦共和国统合了香港、澳门、台湾和东南亚华人在中国的投资,故南洋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国家。为了增加南洋原油输入的来源,在中国收复南沙后,还会和中国联合开发南沙大油田。因此南洋将会和中国在经贸、文化、科技、公务员训练等领域上作广泛及深远的合作,如双方要统一中文翻译外语名词的标准,举例来说,Laser=激光(大陆)或雷射(台湾),中南两国名词必须统一,南洋将会使用简体字、罗马并音和GB码,以让全球华人计算器(计算机)网络消除技术障碍(台湾会在2005年前后被解放,故Big5可排除在外)。由于南洋的公务员骨干是来自香港和新加坡的英式训练的公务员,有着优良的「文官制度」系统,故可向中国提供这套制式和训练,以帮助改良中国的公务员制度。至于各项科技研究的合作,特别是中医中药的科学化分析应用、大型民航机的联合研发(包括俄罗斯和乌克兰)等,但国防科技如核武、导弹、反飞弹防御系统的联合研发会秘密进行。

此外中、南两国应辅导全球海外华人(定居在中、南两国之外的华人)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国际华人总会,总部设在多伦多,因多伦多为目前华人最多的外国城市,在全球各外国大城市设分会,国际华人总会应保持作为一个海外华人的独立组织,而由中、南两国在背后支持并承认其为海外华人的惟一最高组织,负责照顾定居在中、南两国之外的华人(不包括福*摩*萨人即台*独人士)的利益。国际华人总会可收纳个人会员,也可收纳现成的华人个别组织为子会员,订定的守则为不支持在中、南两国的分裂活动,如各成员不得支持民*运、法*轮*功、台独、藏*独、蒙*独、疆*独等反华及反南洋组织。此外南洋也会禁止台独集团的领导层和干部移民「南洋联邦共和国」。

国际华人总会下辖有以下单位:

大学—-暨南大学划归此国际华人总会管理,目前在大陆和台湾各有一所,解放台湾后可考虑合并并搬到南洋或加拿大,并通过网络的远距教学中心,举办各项课程,特别是设立华文课程和颁发证书,此课程主要是针对海外华人的华文教育,让海外华人通过网络、录像带、录音带、课本等教材学习中文。
全球性的华语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网站。
国际华人出版社,出版日报(包括电子版)、周刊、月刊等刊物,并在各大华埠开设书店,出售该社和中、南等地出版的各类书藉。
华人文化康乐服务中心,举办促进维系海外华人感情的文娱活动。
国际华商组织、国际华商银行,以建立海外华人全球性的金融商业网络,中南两国也可利用此商业网络推广出口贸易。
国际华人不动产发展局,协调全球各大城市的唐人街ChinaTown的管理和发展,在有需要的地区,统筹规划和辅导兴建或改建华人居住区。

最后中、南两国政府可选择在适当时机签署中南友好合作条约,维持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往来及维系民族感情的钮带。

以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南洋联邦共和国」外交关系的基石,「南洋联邦共和国」的建立将导至有两个华人国家并存于世上,在联合国安理会永久理事国席位扩增时,由于南洋联邦共和国具有不下于英、法的国力,因此也极可能入闱,于是中、南二国双双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永久理事国。

自此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Mainland China」和「南洋联邦共和国Island China」和「国际华人总会OverseaChina」三个华人国家和团体并存于世。

而「台*独流亡政府Republic of Formosagovernment-in-exile」则可能设在台闽人最多的洛杉矶Los Angel近郊的蒙特利公园市MontrealCity内,以类似国际华人总会的形式存在,并向海外的台*独死忠者发出「福摩萨共和国Republic ofFormosa」护照,并经常举办各种活动以维系其组织。甚至跟「南洋联邦共和国」的敌国印尼及非友善国家如美国、日本勾结,以博取该三国的支持,并和民*运、法*轮*功、台*独、藏*独、蒙*独、疆*独等反华及反南洋组织勾结以互相呼应。另一方面死心不息的台*独流亡政府亦会藉其台*独成员与部份移居南洋的原台藉人士的亲友关系,企图渗透颠覆「南洋联邦共和国」及套取情报,并希望有一天能在南洋联邦共和国部分土地上重新建国;因此「南洋联邦共和国」在防范和教育移居南洋的原台藉人士(台闽人)的工作必须极其严格,并且移居南洋的原台藉人士必须分散全岛和来自东南亚和港澳华人混居,严格禁止台闽人集中聚居在一地。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南洋联邦共和国」和「国际华人总会」三方亦会团结一致与台*独流亡政府作长期斗争对抗。

田普勒的作战计划包括在森林上空撒化学药剂以破坏解放军在森林中的粮食种植基地,也建立546个战略村,把579800多人强迫移入,以防止粮食流入解放军手中。所以英国使用战略村和落叶剂早于美国在越战使用。英国甚至雇用264名婆罗洲达克族人,以猎人头的原始办法,狩猎解放军人头,这是在1952.4伦敦工人日报所刊出的一张皇家海军陆战队手提解放军人头的照片所揭露的。

到1952年底英国在马来亚进行的战争已踏入第四年头了,英国动员了英联邦内很多国家的力量,使用了四倍英军用于在抵抗日军人侵马来亚的兵力,运用了各种海陆空军现代化装备,对抗祗有不及华人抗日军半数即约7500人的解放军。这场耗费巨大,旷日持久的战争不知何时才结束。起先英国不打算很快给予马来亚独立,故非到不得已是不会给予马来亚民主权利。但到了1952年的马来亚,对英国殖民者来说是已到了非不得已的时候了。早在1949年底英国为了避免到了非不得已的时候而措手不及,便已开始出面鼓励支持一些亲英份子组织政党,许多官方委任的立法和行政议会的成员就成了这类政党的骨干。1951年又开始在联合邦内实行阁员制度,把一些次要部门如农林和土地、矿产与交通、教育与生活等部门的职权从英人转到英国人认为可靠的上述以马来人为主的政党领导人手里。至于财政、律政、防务、警政等要害部门仍控制在英人手中。

非马来人的公民权问题是一个敏感问题,在蓝皮书里英国人以牺牲非马来人的公民权来争取马来人支持其殖民统治,所以在马来亚联合邦成立后,祗有五份一华人取得公民权,英国人知道长期不给华人公民权是不行的,不给华人公民权便不能将大多数华人拉到政府这边来,于是便设法取得马来人上层的谅解,将原来的在马来亚居住十五年才有资格申请公民权的期限缩短为十年,公民权解决后便可为未来的全国议会选举准备了必要条件。

1952年二月吉隆坡市议会选举是有指针意义的一次,由拿督”奥恩.加尔法尔”领导的独立党(先前他组织巫统成为主席,后因主张吸纳非马来人成员而被罢免,至今巫统仍为纯马来人组织),有政府的支持又是由马、华、印三族所组成,阵容强大。但不敌”巫统”和”马华”结成的联盟,十二个议席中,联盟得9席,独立党得2席,独立人士得一席。英殖民政府开放选举的目的是以”民主政治”的假象吸引群众,孤立解放军,并不是真的要让马来亚很快获得自治。但既然允许选举就无法完全回避联盟提出的要求往中央一级的选举发展,经过多方争执的结果,最后决定1955.7.27举行部份中央一级的立法议会选举,此次选举联盟提出的口号是获选后在任内和马共和谈结速战争,选举结果是在开放选举的52个立法议会席位中,联盟获得51席,选后英国便让马来人的巫统主席担任首席部长。

联盟为了履行竞选诺言便与马共谈判,马共在1955.6以马来亚民族解放军的名义主动建议和英国政府,就实现马来亚和平、民主与独立问题举行谈判,也愿与马华印联盟和其它主张以谈判方式结速战争的政党会商和平问题,东姑鸭都拉赫曼TengkuAbdul Rahman和陈祯禄Tan ChengLock等人便在北部一个小镇”华玲”与马共的”陈平”举行谈判,但这次谈判在英人的操纵和破坏下于1955.11月底破裂,未能达成协议。

后英国殖民者改变主意给予马来亚自治,1956.1,东姑鸭都拉赫曼率马来亚联合邦代表团与英政府举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同意马来亚联合邦于1957.8.31在英联邦内完全自治与独立,双方同意谈判结束后由英方指派李德宪制调查团RendelCommission就联合邦未来宪制问题拟出报告书,独立后马来亚联合邦仍承认英国有充份权利在联合邦保持”为履行英联邦义务和国际义务所必需的武装力量”,随后马来亚联合邦又同英国签订”外部防御和互助协议。

东姑鸭都拉赫曼在马来亚联合邦独立后,便计划将沙劳越、沙巴和新加坡纳人组成马来西亚,英国也支持以此对抗印度尼西亚,这个野心在1963年得到实现。李光耀起初也很热心此计划,并在1962年在新加坡举行表决,结果大多数赞成加入马来西亚,但后来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对马来西亚的马来人拥有特权的作法难以接受,故在1965年又退出马来西亚。

综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独立过程,英人一直在打压华人,偏袒马来人,其深层的顾虑是不愿马来半岛出现一个华人国家,那怕是华人祗拥有一半的国会席位和掌握一半的国家权力,故便将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分割出去,以减低华人在马来西亚的比例,又限制华人成为公民的资格以减少华人的选民数量,最后做成一个马来人拥有特权的马来西亚,至今华人不能担任重要的部长职位,武装部队和警察的中高级指挥官必定是马来人,马来语定为官方语言,华语、印度之泰米尔语或巴基斯坦的乌尔都语并非官方语言(注:加拿大英语、法语同为官方语言,新加坡英语、华语、马来语、印度之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又立法让马来人子弟入大学有优先权,导至很多华人子弟被迫到台湾或海外上大学,在1969年马来西亚发生马华种族暴动后,更制定对马来人的经济优惠政策,保障马来回教徒在公立大学及政府的工作机会,马来回教徒贷款及争取政府合约也有优待,包括受教育机会和企业股份拥有比例等。至此华人和印巴人已沦为二等公民。

一个国家的税款是由全体人民贡献的,华人较勤奋和经营生意,实际交税较多,但政府开支却严重倾斜到马来族群身上是平等吗?举例来说各族群学生一同考大学入学试,马来人如成绩比不上华人或印巴人,却可以凭借马来人保障名额进入大学,考取公务员的职位时亦然,你认为合理吗?如果这样在加拿大优待英裔,法裔魁北克会马上独立,如果这样优待法裔,全加拿大非法裔都会暴动抗议。

3. 马来西亚华人的悲惨遭遇 A

马来亚殖民地的经济发展靠外来的廉价劳动力,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每年有几十万中国和印度劳工进入马来亚,印度移民多在橡胶园工作,中国移民多在锡矿场或城镇从事各种职业,外来移民使马来亚的人口结构(族群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据1947年人口统计,这一年马来亚的总人口中,马来人占43.3%,华人占44.9%,印度人占10.4%,华人比马来人多一点,华印两族相加超过半数,此情况引起马来人大为关切和恐慌,而英殖民者利用此情况,把自己打扮成马来人的保护者,以此转移马来土著民族主义者的斗争方向和独立目标,从而巩固英国殖民统治。在二次大战前华印两族大多是外侨,没有公民权,所以他们对母国政治的关心甚于对当地政治的关心,因此避免了马来土著民族主义者、印度民族主义者和华人民族主义者之间的尖锐冲突,因而不致形成像印度的强大反殖民主义独立运动。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对马来亚的统治虽祗有三年半,但影响是深远的。日军攻入新加坡岛后在裕廊和武吉智马遭遇英国军官训练和指挥的华人义勇军,被义勇军落花流水地杀了一阵,因而日军在新架坡曾对华人平民进行屠杀,而那些华人义勇军在新加坡沦陷后便转移到马来半岛组成马来亚华人抗日军(即马共前身)继续奋战。而马来土邦的苏丹们态度却有所不同,他们投靠日本,日本跟英国一样保留各土邦的苏丹行政机构,日本顾问取代了英国驻扎官,因而做成英国在战后一度迫使这些墙头草两边倒的苏丹”自动让出权力”的原因。而日本也利用了印度国大党前主席鲍斯(SubhasChandra Bose)在新加坡成立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及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组织印度国民军,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印度人大多参加了此活动,因而在缅北的争夺战中印裔部队同时出现在日军和英军中的怪现象,各位网友你们认为英日相方的印裔部队互相对打是否很过瘾,摩萝差打摩萝差,即阿三打阿三,爽极啦!哈哈哈!后因鲍斯堕机身亡才没有更多的印度人去当日军炮灰。所以太平洋战争期间马来亚基本上祗有华人在抗日,马来人和印度人都投靠日本去了。

中国在抗日奋战,但祖国的军民也知道远在马来亚半岛的中华儿女也同时在抗日奋战吗?1942年底正当马来亚华人抗日军在奋战时(注:1942.6.4中途岛日海军败北),英国战时内阁向伦敦殖民地部和陆军部下达了一项秘密指示,要他们着手制定战后在马来亚恢复与加强殖民统治的计划,1943年底负责该项任务的”马来亚策划组Malayan Planning Unit”在殖民地部助理常务秘书爱德华.贞特EdwardGent的主持下,完成了战后马来亚宪制报告书的起草工作,翌年五月报告书被核准,随后又批准了战后马来亚军事管制基本计划,并将该策划组人员增至289人并陆续派往印度,具体筹划接管事宜。

由于有了各方面的准备,1945.8.15日皇宣布投降当天,东南亚盟军最高统帅蒙巴顿LouisMountbalten上将(英皇乔治之弟爵位为勋爵)便迅速依既定计划宣布成立马来亚军事管制政府,全权负责日军受降事宜。1945.9.2日军在投降书上签字,1945.9.4英军便在马来亚西南部登陆,紧接1945.9.12蒙巴顿亲自抵达新加坡接受日军投降,并宣布马来亚军事管制机构正式设立及其组成名单,完成了英军对马来亚半岛的重新控制。

蒙巴顿亲自指挥英军如此迅速控制马来亚是有原因的:

就在日本投降前夕,胡志明的越盟发动全民暴动夺取全越南很多城市,并于1945.9.2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印尼的苏加诺也在日本投降的第三天,即1945.8.17在一批印尼青年和武装部队(由日军训练和在日军投降后获日军移交武器)宣布印尼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缅甸昂山AungSan(昂山苏姬之父)起初投靠日人,于1940与尼温等三十多人东渡日本接受军训,1942年随由日本人领导的缅甸独立军回国,日本甚至在1943年日军缅北失利后让缅甸宣布独立,巴莫任总统,昂山任国防部长,但昂山极滑头,两头蛇暗中和英国间谍接触,1945.3加入盟军行列,属于1943.8成立之反法西斯自由同盟,日军投降时巴莫和日军逃之夭夭,但昂山却打着缅甸国民军旗帜和胜利者在仰光游行,但反法西斯自由同盟给重返缅甸的英人遭遇到很多麻烦。后昂山获任为缅甸临时自治政府总理,但在一次和六位部长开会时遭集体谋杀,此震惊世界的政治谋杀据说是与昂山一同赴英谈判而不肯签署协议的战前缅甸自治政府总理吴苏所指使的,可能英人认为吴苏不签字是不听话,所以不获续任总理,而昂山却偷偷签字,英人认为其听话便获晋升为总理,因而可能吴苏被夺总理座位心有不甘而动杀机,昂山一生以狡猾投机左摇右摆夺得权力,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还是误了卿卿的性命。

因此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将如何动作,这是蒙巴顿最担心的事,怎能不亲临前线指挥英军迅速行动。

华人抗日军在日本投降第二天接获蒙巴顿命令,要求不要进城接受日军投降,但华人抗日军中央委员会决定对此无理要求不予理会,几天后华人抗日军各支队便接管了大小城镇。事实上在英军抵达前,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早己接管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大部份城镇,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经三年半之战斗己发展至一支拥有15000人的强大武装队伍,进城后收缴警察局的枪枝弹药,成立临时治安委员会,没收敌产、救济难民、逮捕惩办马来人奸细和特务。在此基础上组织人民委员会取代治安委员会行使地方政府职权。在英军重返马来亚时己经成立的州级人民委员会有雪兰莪、北柔佛、南柔佛、丁加奴、新山、马六甲等,这是马来亚的华人最接近掌握政权的一次。

蒙巴顿所担心的事,实际上已部份成为事实,对他来说可庆幸的是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对英军仍以盟军相待,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虽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但并无意建立全马来亚政权和英国军事管制政府抗衡,也没有号召人民立即起来争取独立。虽然如此,蒙巴顿仍然很不放心,若不解除这支15000人的强大部队的武装和取消各地人民委员会,英国殖民政府的统治便没有保证,精心泡制的马来亚宪政新方案也没法出台。

为了制造人民参政的假象,英国军政府组织了「咨询委员会」,邀请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马来亚共产党代表参加这没有实权的组织,其中其它成员多为当局精心挑选的亲英份子、封建贵族和某些社会渣滓,目的是要取代各地的人民委员会。英国殖民者还有更迷惑的一手,就是表彰抗日军功绩,授予有功将士奖章,邀请华人抗日军参加胜利游行,目的是使华人抗日军相信英军仍为盟友,不会忘记华人抗日军贡献,绝不会亏待他们,因而可解甲归田,安心去过平民生活。由于华人抗日军领导层错误判断形势,华人抗日军一般成员在胜利后热切盼望过和平生活,因而自1945.9月起各地的人民委员会先后被英国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不仅如此,马共和华人抗日军领导还在同年十一月十五日正式接受了英国军事管制政府提出的解散华人抗日军的计划。华人抗日军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人”刘尧”在吉隆坡中华大会堂招待各界人士,就抗日军复员一事发表演说:『战争业已结束,抗日任务已完成,华人抗日军已没有存在必要,马来亚已进入民主建设时代,马来亚人民主要是协助英政府建立民主自由的新马来亚,因此解散华人抗日军是应该的』。十二月一日华人抗日军各支队奉中央军委命令正式解散,英国军事管制政府在全马十二个地方举行复员检阅典礼,发给华人抗日军战士每人350元慰劳金,并向抗日有功将士颁赐奖章。英国军事管制委员会在十二月的月报中说:『本月初对华人抗日军的解散工作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抗日军交出的武器大大超出预期的数目』。

3. 马来西亚华人的悲惨遭遇 B

1946.1.6英当局在新加坡市政厅前举行庆祝胜利大游行,蒙巴顿亲自授与华人抗日军将领奖章和授带。这一天英国殖民者个个喜气洋洋,格外兴奋,因为他们是庆祝双重胜利,庆祝抗日胜利,庆祝解散华人抗日军胜利。

战前英国与马来亚各土邦之间的条约,祗是要求英国给与保护,并无把各土邦苏丹的最高裁判权让渡给英国,为了英殖民者建立的战后殖民地新体制,也为了惩罚这些墙头草两边倒,在战时投靠日本的苏丹,英国便强迫九位苏丹在”自愿将统治权全部转给英王乔治六世(GeorgeVI)条约”的文件上签字画押。这样,到1945年底英国政府手里已掌握了九位苏丹签字画押的”自愿将统治权全部转给英王乔治六世(GeorgeVI)条约”取得了直接统治马来亚的新”法律根据”。又收缴了华人抗日军的武器,解散了这支强大的武装部队及由其建立遍及马来亚半岛的地方人民委员会,英国认为建立战后马来亚殖民新秩序时机已成熟,便决定尽快拋出他为马来亚人民泡制的新宪制改革方案即白皮书。

白皮书提出取消战前的的行政组织单位,另组马来亚联邦MalayanUnion,由战前的四个土邦,即雪兰莪、霹雳、森美兰、彭亨,战前马来亚属邦的五个土邦,即柔佛、吉兰打、丁加奴、吉打和玻璃市,另海峡殖民地的两个城市,即槟榔屿和马六甲组成。而新加坡则从马来亚分割出去,单独成了直辖殖民地CrownColony。白皮书规定,马来亚以英王委任的总督为最高的统治者,下设行政和立法两会议局,各土邦和槟榔屿和马六甲两市则设地方议会,各苏丹不再拥有名义上统治者的地位,祗保留宗教方面权力。白皮书答应在马来亚联邦成立后,非马来人可较容易取得公民资格,即如年满十八岁,在1942.2.25前十五年在马来亚或新加坡住满十年即可取得公民权等。

马来亚左翼政党指白皮书:把战前之间接统治变为直接统治,把行政立法大权集中在英王委任的总督,把新加坡从马来亚强行分离出去,将公民分成马来人和非马来人是破坏各民族团结(注:本人认为马来人和非马来人从来、现在及将来都是互相对立,根本不存在甚幺破坏各民族团结),而且祗给公民资格而不给公民权是一场骗局。

保守马来亚上层人士和马来裔人民则不满英国如此粗暴强迫苏丹”自动让出权力”,为此42个马来人组织在拿督奥恩.加尔法尔(DatoOnn Bin Jaafar)的领导下于1946.3组成马来民族统一机构United Malay NationalOrganization,简称巫统,要求保护马来人特权,反对给与非马来人公民权。该组织现今还控制着马来西亚的政权。巫统号召马来人展开抵制活动,四月一日马来亚联邦首任总督贞特主持马来亚联邦成立典礼,九位马来苏丹和英国委任的马来裔议员也都缺席,各地马来人举办哀悼周活动以示抗议。

伦敦派东南亚最高专员麦克唐纳MalcolmMacDonald来马来亚处理马来亚各方的反抗,他来到马来亚后发现反对阵营存有两种不同势力,左派真正目的是结束英国统治,是真正危险所在;而苏丹和巫统祗要求恢复战前保护国地位,他们要求马来人有特权,其矛头并非针对英国,而是反对轻易给非马来人公民资格。麦克唐纳授意放弃「马来亚联邦」的政策,由英殖民政府、马来苏丹和巫统三方代表组成”宪制工作委员会”,重新起草一部新宪法,这个”宪制工作委员会”故意不让左派和非马来人(即华人和印度人)参加。

终于在十二月底制定新宪法,并以蓝皮书形式公布,蓝皮书把马来亚联邦改称马来亚联合邦Federation ofMalaya,新加坡仍分割出去,联合邦有强大的中央政府,由英国委任最高统治者,掌握行政立法大权,祗是不再称为总督而改称高级专员HighCommissioner。各土邦苏丹大体恢复昔日名义上的统治者地位,蓝皮书强调马来人的特权,对非马来人取得公民权规定了比白皮书更为苛刻的条件。

这蓝皮书引起以华人为主的非马来人反对,”全马联合行动委员会”和”马华公会”号召举行罢市、罢课,整个新加坡的动脉骤然停顿,其它马来亚城市也陷于瘫痪状态,但麦克唐纳不理会总休业,坚决成立马来亚联合邦及执行偏袒马来人的新宪法。英国殖民当局将马来人拉到自己一边后,便于1948.6.12突然在霹雳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又在全马来亚半岛实施紧急法令,授意军警任意捕人和杀人的无限权力。于是全国各地的特务,警察、军队大举出动,袭击工会、左翼政党、人民团体社团,搜捕共产党人、民主人士、反英份子,宣布马来亚共产党、马来亚国民党、全马总工会、马来亚华人抗日军退伍军人协会、青年团等党团为非法组织,血腥镇压和屠杀以华人为主的无辜人民,仅六月二十日晚,全马各地就有以华人为主的六百多人被捕,三百多个以华人为主的工会和社团被封。这年年底,已有以华人为主的13341人被关进监牢或被驱逐出境,以华人为主的四百多人被屠杀,主要针对华人的白色恐怖笼罩全马(注:国民党在台湾的二二八镇压是1947)。

英殖民者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目的是企图以突然袭击的办法,先发制人,把以华人为主的反对力量一网打尽。但有很多工会和社团的骨干份子在反白皮书和蓝皮书的斗争中已认清英国迟早会下毒手,在大搜捕前已转移他处,当年的华人抗日军纷纷走回森林中,重新拿起武器进行自卫斗争,并成立以华人为主的马来亚民族解放军,这就是马共武装部队的源起(马共获得的中国武器支援比越共、缅共、泰共和棉共获得的都少得多,几乎没有)。英殖民者把马来亚民族解放军诬蔑为”土匪”,把这场镇压以华人为主的战争描绘成维持治安的”警察行动”。英国殖民当局发动了剿匪月,调动数万正规军,以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等现代化军事装备妄图在一个月内将以华人为主的马来亚民族解放军消灭。在剿匪月结束时,英国保守党议员甘蒙承认在剿匪月英国保安队的伤亡比解放军严重,竟成五与一之比,前殖民大臣在议会大声疾呼:我请求政府把整个马来亚问题看作首要问题,假如我们在马来亚打败仗一切都完蛋。后来新上任的田普勒GeraldTempler高级专员上任后,从东非、斐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地区招募军人,把英殖民地正规军从五、六万扩充到十三万,加上武装警察和保安部队,共46万人,差不多每十五个马来亚居民配一个士兵或警察。

田普勒的作战计划包括在森林上空撒化学药剂以破坏解放军在森林中的粮食种植基地,也建立546个战略村,把579800多人强迫移入,以防止粮食流入解放军手中。所以英国使用战略村和落叶剂早于美国在越战使用。英国甚至雇用264名婆罗洲达克族人,以猎人头的原始办法,狩猎解放军人头,这是在1952.4伦敦工人日报所刊出的一张皇家海军陆战队手提解放军人头的照片所揭露的。

到1952年底英国在马来亚进行的战争已踏入第四年头了,英国动员了英联邦内很多国家的力量,使用了四倍英军用于在抵抗日军人侵马来亚的兵力,运用了各种海陆空军现代化装备,对抗祗有不及华人抗日军半数即约7500人的解放军。这场耗费巨大,旷日持久的战争不知何时才结束。起先英国不打算很快给予马来亚独立,故非到不得已是不会给予马来亚民主权利。但到了1952年的马来亚,对英国殖民者来说是已到了非不得已的时候了。早在1949年底英国为了避免到了非不得已的时候而措手不及,便已开始出面鼓励支持一些亲英份子组织政党,许多官方委任的立法和行政议会的成员就成了这类政党的骨干。1951年又开始在联合邦内实行阁员制度,把一些次要部门如农林和土地、矿产与交通、教育与生活等部门的职权从英人转到英国人认为可靠的上述以马来人为主的政党领导人手里。至于财政、律政、防务、警政等要害部门仍控制在英人手中。

非马来人的公民权问题是一个敏感问题,在蓝皮书里英国人以牺牲非马来人的公民权来争取马来人支持其殖民统治,所以在马来亚联合邦成立后,祗有五份一华人取得公民权,英国人知道长期不给华人公民权是不行的,不给华人公民权便不能将大多数华人拉到政府这边来,于是便设法取得马来人上层的谅解,将原来的在马来亚居住十五年才有资格申请公民权的期限缩短为十年,公民权解决后便可为未来的全国议会选举准备了必要条件。

3. 马来西亚华人的悲惨遭遇 C

1952年二月吉隆坡市议会选举是有指针意义的一次,由拿督”奥恩.加尔法尔”领导的独立党(先前他组织巫统成为主席,后因主张吸纳非马来人成员而被罢免,至今巫统仍为纯马来人组织),有政府的支持又是由马、华、印三族所组成,阵容强大。但不敌”巫统”和”马华”结成的联盟,十二个议席中,联盟得9席,独立党得2席,独立人士得一席。英殖民政府开放选举的目的是以”民主政治”的假象吸引群众,孤立解放军,并不是真的要让马来亚很快获得自治。但既然允许选举就无法完全回避联盟提出的要求往中央一级的选举发展,经过多方争执的结果,最后决定1955.7.27举行部份中央一级的立法议会选举,此次选举联盟提出的口号是获选后在任内和马共和谈结速战争,选举结果是在开放选举的52个立法议会席位中,联盟获得51席,选后英国便让马来人的巫统主席担任首席部长。

联盟为了履行竞选诺言便与马共谈判,马共在1955.6以马来亚民族解放军的名义主动建议和英国政府,就实现马来亚和平、民主与独立问题举行谈判,也愿与马华印联盟和其它主张以谈判方式结速战争的政党会商和平问题,东姑鸭都拉赫曼TengkuAbdul Rahman和陈祯禄Tan ChengLock等人便在北部一个小镇”华玲”与马共的”陈平”举行谈判,但这次谈判在英人的操纵和破坏下于1955.11月底破裂,未能达成协议。

后英国殖民者改变主意给予马来亚自治,1956.1,东姑鸭都拉赫曼率马来亚联合邦代表团与英政府举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同意马来亚联合邦于1957.8.31在英联邦内完全自治与独立,双方同意谈判结束后由英方指派李德宪制调查团RendelCommission就联合邦未来宪制问题拟出报告书,独立后马来亚联合邦仍承认英国有充份权利在联合邦保持”为履行英联邦义务和国际义务所必需的武装力量”,随后马来亚联合邦又同英国签订”外部防御和互助协议。

东姑鸭都拉赫曼在马来亚联合邦独立后,便计划将沙劳越、沙巴和新加坡纳人组成马来西亚,英国也支持以此对抗印度尼西亚,这个野心在1963年得到实现。李光耀起初也很热心此计划,并在1962年在新加坡举行表决,结果大多数赞成加入马来西亚,但后来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对马来西亚的马来人拥有特权的作法难以接受,故在1965年又退出马来西亚。

综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独立过程,英人一直在打压华人,偏袒马来人,其深层的顾虑是不愿马来半岛出现一个华人国家,那怕是华人祗拥有一半的国会席位和掌握一半的国家权力,故便将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分割出去,以减低华人在马来西亚的比例,又限制华人成为公民的资格以减少华人的选民数量,最后做成一个马来人拥有特权的马来西亚,至今华人不能担任重要的部长职位,武装部队和警察的中高级指挥官必定是马来人,马来语定为官方语言,华语、印度之泰米尔语或巴基斯坦的乌尔都语并非官方语言(注:加拿大英语、法语同为官方语言,新加坡英语、华语、马来语、印度之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又立法让马来人子弟入大学有优先权,导至很多华人子弟被迫到台湾或海外上大学,在1969年马来西亚发生马华种族暴动后,更制定对马来人的经济优惠政策,保障马来回教徒在公立大学及政府的工作机会,马来回教徒贷款及争取政府合约也有优待,包括受教育机会和企业股份拥有比例等。至此华人和印巴人已沦为二等公民。

一个国家的税款是由全体人民贡献的,华人较勤奋和经营生意,实际交税较多,但政府开支却严重倾斜到马来族群身上是平等吗?举例来说各族群学生一同考大学入学试,马来人如成绩比不上华人或印巴人,却可以凭借马来人保障名额进入大学,考取公务员的职位时亦然,你认为合理吗?如果这样在加拿大优待英裔,法裔魁北克会马上独立,如果这样优待法裔,全加拿大非法裔都会暴动抗议。

马来西亚独立后更大量批准同为马来人种的印尼人移民马来西亚以增加马来人数量,而新加坡的分离又降低了华人的数量,以至华人比例大幅减少,以下为1976年的马来西亚各族人口数量:

马来半岛
马来人 5423057
华人 3556771
印度巴基斯坦人 1058771
其它 76855

沙捞越
马来人 212038
华人 347327
海达雅克人 347551
陆达雅克人 95696
米兰诺人 53908
其它 62111

沙巴
卡达山人 217506
穆鲁特人 36173
巴查乌人 95484
马来人 44962
华人 160836
其它土人 156749
其它包括印尼人 125809

以下为1980年的新加坡各族人口数量:
马来人 359700
华人 1819600
印度巴基斯坦人 162800
其它 71800

以下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相加的三个主要民族的人口数量,你们可看出各族人口实际的消长:
马来人 6039757
华人 5884534
印度巴基斯坦人 1221571
其它 76855

印尼华人的今天,就是马来西亚华人的明天

马来西亚华人比例从1975年底的33.7%已降至目前2002年的若27%,但华人掌握马来西亚的经济百份比却并没有下降,再过三十年,照此递减速度,华人的人口比例还会进一步下降。但以马哈迪于2002.6.22巫统第五十六届年会的演说:『马哈迪坦承,若不需栽培马来企业家、若不需考虑平衡马来人和非马来人在经济和其它领域发展,大马发展会更快,「我自觉羞耻的是,马来人太懒散,急功近利,性喜挥霍,政府给的特权、优惠和商机,马来人都忙着脱手套现,然后什幺都不作,继续巴结权贵,希望再分到甜头」。他说,华人向马来人买执照、准证和商业合约,开销大,但仍营运成功,得到盈利,为何马来人借贷不还,不断申领援助?马来人不应嫉妒华人经商成就,如果华人撤走,结束生意,政府将无法征到税收,马来人的处境会回到殖民时代。』,我们可以了解华人掌握马来西亚的经济百份比并不会下降,这样发展下去,最后会有什么后果呢?

印尼华人的今天,就是马来西亚华人的明天,印尼华人祗占印尼人口6、7%,却控制了70%以上的印尼经济,结果土著不断迫害,抢略、烧杀和强奸华人,无所不用其极。当马来西亚的华人比例降到一个较低的百份比后,华人选民数也跟着大幅下降,政治实力比现在大为减弱,那时华人掌握马来西亚的经济百份比却不下降,马来土著便会如印尼土著一样,不断迫害,抢略、烧杀和强奸华人,无所不用其极。而且也可过立法以税制的方式,将华人资本转移到马来人手上,瑞典基于社会主义的精神已通过立法,以改变税制的方式使资本家的35%左右的股份,经过未来三十年遂渐转到工会或工人手中。因此马来西亚也可行使这一套方法的,甚至可更激烈、更迅速、更彻底拿走华人绝大部份资本,祗要马来人掌握了国会的绝大多数。百年前华人拿着一条挑杆以近乎奴隶的方式卖猪仔到南洋打工,经过百年奋斗,掌握了南洋的经济,但最后很可能也是拿着一条挑杆离开南洋,今天南洋华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土著们做嫁衣裳,到头来都是一场空。祗是今天的南洋华人大都还沈迷在目前的安乐和富足,没有了解到没有枪杆子和政权保障的财富都是虚幻的,甚至连小命都不保。马来西亚华人若要滚蛋,新加坡华人也会被马来西亚勒令滚蛋的。

【也谈马来华人和马来亚的未来】垂范后昆 发表于 2003-8-25 21:17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33857-3-16.html

我近来一直想告诉大家,我对马来西亚的看法,这一次,贴主已经把该写的都写了,但有一点要补充的是,马来西亚寄托了华人对未来的远大期望,这是因为:随着中华文明的复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随着新加坡广大华人的不断成功,随着马来西亚华人的不断成功,随着巫统以及其它马来人政党种族主义政策的不济,随着国际压力的愈益强大,马来人的蛮横特权势难持久、马来人的话语霸权亦必不再。

届时,新加坡势必重返马来亚,两国合并的必然后果是:取消马来人的特权,所有人种一律平等。在此情形下:
98年总人口:2527万。马来人:1340万,53%。华人:784万,31%。其它人种:403万,16%。

但如果20年以后合并则:总人口:3500万。马来人:2030万,58%。华人:934万,26。6%。其它人种:536万,15。3%。

但由于华人在文化、经济、科技、教育、治国经验、政治话权方面的强力优势,可以想见,应该可望在国家的主流层面得到主要位置,并会对国家的发展规划拥有引导权。

由于马来西亚地多人少,如果未来我国应对有利,则移民马来似应未为奢望,说不定,以后的那一天,我们一觉醒来会摹的发现:世界上竟多了一个华人国家。
但令人惋惜的却是在过去:
1921年马来人占48.8%,华人占35.2%。
1947年马来人占43.5%,华人占44.7%。
1957年马来人占43.03%,华人占44.32%。
若除去新加坡,马来人占495,华人占38%。

由于中国近百年以来积贫积弱,致使我们失掉了自1492年殖民世界狂潮以来的最后一个机会。

历史上,马来群岛上的人们真的就象一盘散沙,根本就没有大家拓合一起的概念,只是到了1969年以后,他们这才在恐怖的5.13大屠杀以后,完全建立了蛮横的大马来人种族主义社会。

69年大选华人放手一博,其能量使素来愚昧的马来人感到恐怖:联盟党在西马选举中得票47.92%,巫统和马华公会的头面人物纷纷落选。这时东马的选举尚未完成,联盟党在联邦议会占有多数的可能已不存在,雪兰我、霹雳、槟榔峪华人较多的三个州马华公会也输给了华人反对党——民主行动党。首都所在的雪兰我州,州政府、州议会已肯定落在华人民主行动党的手里。

结果,马来人急眼了,在英国、美国的支持下,对华人发动了残酷的政变——大屠杀。东马的选举也被无限期的推迟了。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国会、政党停止活动,新闻和出版受到检查。

实际上,在新加坡从马来亚独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华人决不可以自由的得到马来半岛的资源,华人决不可以自由的得到马来半岛的政权,华人决不可以在马来半岛拥有另外一个自己的国家。

1965年的那个早晨,在宣布新马分家的时候,李光耀异常痛悔的为中华民族流下了伤心之泪。就在哪个痛苦的早晨,华人的马来之路就已经注定会是崎岖和漫长的了。

未来,如果马来半岛的华人能够有办法在不被西方霸权和中国大陆的崛起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为自己争取到自由的权利的话,应该说,那将会是他们的一种幸运。
但不管怎么样,这一光明的到来只是时间的问题,让我们为之而期待和祈祷吧!

早期华人与马来西亚的接触(南洋同道堂) A

我们且先从中国古籍中看华人与马来西亚的接触。<<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曾提到都元国,许云樵认为那就是今日丁加奴龙运(Dungun)。<<汉书>>同卷记平帝元始(纪元1-5年)中,王莽辅政,他为了要显耀威德,曾遣使到黄支国去,要该国献生犀牛。<<汉书>>记当时汉译使的路程有云:“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文中的皮宗,有些学者推度为马来半岛南部的PulauPisang。如果上述的推测是正确的话
,那么中国人在汉代就已经到过马来西亚了。

至于最早提到东马的中国载籍,应是唐朝安从事攀绰所着的<<蛮书>>。该书第六卷所记的勃泥,也正是赵汝适<<诸番志>>内的渤泥国。有些学者将渤泥断为Borneo的对音,其地即在东马。不过上述诸书都没有提及
有华人定居在都元,皮宗或渤泥等地。

到了元朝,华人定居在新加坡的记录出现了。汪大渊的<<岛夷志略>>“龙牙门”条述及单马锡(新加坡的旧名)说,可见远在十四世纪便有华人在单马锡居住了。至于马来西亚本土在那段时间里有没有华人居住,有关这方面的记录至今尚未发现.

华人大量南移

无论如何,在十九世纪以前,本邦的华人毕竟为数不多。十九世纪末叶及本世纪初期,才是华人大量移居我国的时期。这些华族先辈,梯山航海,冒险南来,他们绝大部份是赤手空拳而至。可是凭着克勤克俭的精神坚苦奋斗,在充满挑战的陌生环境中挣扎求存。

推动华人南移有三股力量:一为中国国内情势所逼,二为华人本身所具有的冒险精神及善于应变的求生本能,三为南洋物资丰富,土地肥沃及环境利于发展对华人所产生的吸引力。至于华人南移的内在动因乃是中国国内政局不稳定,农村的经济崩溃以及有利的出洋条件等。因为清朝末叶,时有战乱,而中国人口极多,粮食不足,人民应付不了苛捐杂税,这都是逼使华人移居中国国外的重要因素。再加以华南的闽粤两省频临南中国海,地近南洋,因此当两省的人民被上述的情势所逼时,便会远走南洋。其外在动因则起于南洋当地的需要大量劳工,如采矿业及种植橡胶的劳工。不过航运的发达以及南洋殖民地政府的宽待华工等措施也不能不说是促成华人南移的外因素。

十九世纪的我国华族移民大部份属于下两类:第一类是强制劳工移民。这类移民有些是被人强掳售予买主;有些则是受拐骗而后被强迫到南洋来当劳工。此类劳工南来的时期以十九世纪的四十年代中至五十年代为最多。第二类则是契约劳工移民。这类移民多是十九世纪下半期的产物。当初因不受管制,有很多劳工是在受骗之下签署工作契约的,他们所受的待遇几与禽兽无异。1877年,英殖民地政府在新加坡设立华民护卫司,以毕其磷(W.A.Pickering)出任斯职,负责审查契约劳工的入境及其待遇等。从此契约劳工的待遇才稍有改善。到了1914年,英殖民地政府在舆论的压力下终于完全废止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契约劳工制。华族移民从此才免受此种制度之害。

华人的政治活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华人的政治意识与活动有三个倾向,那就是华族新移民的倾向中国,海峡侨生的倾向大英帝国及还有一部分的人倾向马来亚共产党,想藉此推翻殖民地政府。

倾向中国的华族新移民最初是受到保皇党和同盟会等组织以及中国领事的争取,接着又被中国国民党支部所影响以致产生了民族主义思想。海峡侨生都以英籍民自居,在义和拳之乱时,他们曾发出组织自愿军以助英军扑灭义和拳的呼吁。第一次打战期间,他们还曾捐赠喷射机给英国抗敌。不过他们也曾向英政府要求更大的参政权。倾向马来亚共产党的华人则是国际共产党以及印尼共产党人宣扬共产主义的影响所致。他们加入马共,反对英帝国主义。1942年,日本进攻马来半岛及新加坡时期,他们才与英军并肩作战,抵抗日军。

华人政治意识的提高是在第二世界打战时期。在第二此世界打战初期,日军挥师进犯马、新。华人基于保护乡土的观念,一方面与殖民地政府共同负起抵抗日军的任务,另一方面又支持中国的抗日运动。此举导致日军占领马、新之后对两地的华人进行镇压,诸如游街示众,强迫劳动,监禁及杀害等行动皆时有所闻。在日军统治期间,光是被检举而后被杀害的华人,据估计也有数万之众。日军又曾逼迫华人呈献“奉纳金”。此举弄到千千万万的华人家破人亡。

不过这三年多苦难的兆尤次扌沃刑岣吡嘶?说墓?乙馐叮?够?颂迦?到应与其它民族共同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之重要。因此战前上述三种具有不同政治倾向的华人,到了战后,便都把本邦当成自己的祖国,以本国为他们的效忠对象,并积极争取公民权和参加建国事业,以期避免另一次被侵略与掠夺的灾难。这些行动使到战后初期华人的政治运动和马来同胞的政治运动联合汇成了当时马来亚的政治发展主流。

早期华人与马来西亚的接触(南洋同道堂) B

1946年底,华人成立了联合行动委员会,要求与政府商榷草拟宪法之事。接着,为了推广活动,联合行动委员会改称泛马联合行动委员会,同时马来亚中华商会联合会也向英政府呈上备忘录,争取华人在本邦的平等权利。但是在1948年中,因为英殖民政府在马、新两地实行紧急法令,本邦华人的政治发展便立即陷入停顿的状况,当时的华人完全失去了所有的合法政治组织以争取本身的权益。在这种情况之下,英政府遂于稍后成立了各民族联络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是要寻求达致种族和谐的方法。委员会的委员包括当时的华人领袖陈祯禄及李光前等。

1949年2月27日,马华公会成立。这是华人政治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一般华人对马华公会寄予厚望,认为它是在当时情况之下最能维护华人政治权益的组织。在1952年及其后一连串的市议会及地方议会的选举中,马华公会与巫统联手,取得辉煌的胜利。两党遂于1953年8月23日正式成立华巫联盟。稍后,印度国大党也加入联盟。联盟于1955年7月27日的全国大选时赢得52个中的51个立法议会议席。当时马华公会派了十五名候选人,结果全部中选,随后,马华公会对我国宪法的草拟也与巫统等达致协议。于是我国于1957年8月31日宣布独立。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成立马来西亚的问题,曾引起马、印对抗事件。全马来亚的华人以实际行动表现了爱国精神,共御外侮。这事件影响了1964年的国会大选成绩。马华公会在该次选举中所推派的33名候选人,只有六名落选,它共赢得27席。这成绩远比它在1959年的国会选举成绩好。1959年马华公会共派出31名候选人,只有19名中选。

随后由于许多华人对马华公会处理政治、经济及教育等问题感到不满,在失望之余,他们加入民主行动党,民政党及进步党等政党。此举使到这些政党于1969年的全国大选中在西马的华人选区内大有斩获。当时马华公会所派出的33名国会议员候选人,只有13名中选;而在州议会选举中,槟城州的执政权还落入民政党的手里。大选过后不久,发生了五一三种族冲突事件。从此,华人的政治活动就面临更大的挑战了。

东马的华人及海峡殖民地的巴巴

在东马,即砂劳越及沙巴州,华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砂劳越,华人占总人口的三成,是该州人口最多的一族。在沙巴,华人也占了总人口
的五分之一,成为该州的第二大族。

根据史籍,早在十六世纪便有华人定居东马了,不过人数并不多。后来由于砂劳越的白人拉惹(Raja)非常欢迎华人移居砂州,因此华人在砂劳越的人数增加得很快。在三代白人拉惹的统治期间(1841-1947),
华人由一千人迅速增加到14万5千人。

在沙巴州,却要到1881年后华人才大量移入,那也就是在英国皇家公司管辖该州之后。华人大量移居沙巴的原因是该州需要劳工以发展其农业等,因此英国皇家公司便召募华人进入该州工作,于是沙巴州的华人人
口便迅速地增加起来。

东马的华人也和我国其它各地的华人一样,他们不管是务农还事经商,都能刻苦耐劳,勤俭兴家,对东马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苦拼的精神非常得到统治者的赏识,而事实也证明了,无论东马的社会建设或经济发展,华人一路来都是推动的主力之一。

早期华人与马来西亚的接触(南洋同道堂) C

至于海峡侨生,即海峡殖民地的巴巴,他们都是华人的后裔。因为早期本邦的华族妇女很少,于是许多华族男性就只好娶土著或其它东南亚民族的妇女为妻。由于这些嫁给华人的妇女大多数不懂的讲汉语,家庭用语便采用马来话。这种马来话及受马来文化影响的家庭一多起来,便渐渐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巴巴社会”。那些华人的后裔便成了巴巴社会的成员。

在英殖民地政府统治之下的海峡殖民地巴巴,他们大部份都接受英文教育,因此这些巴巴们除了受马来文化的涵化之外,也受英国文化的涵化。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他们在政治上倾向英国,可是对于英国后来采取亲马来人的政策,他们却非常不满。他们认为他们应该与马来人享有相同政治地位与权力才合理。

自二十世纪以来,巴巴社会已逐渐并入其它华人的社会圈里。目前只有马六甲一地尚有巴巴社会的存在,但人数也只剩数千而已。

(转贴)赖观福硕士

华人到马来半岛拓荒,由来已久。但是大批的华人到本地却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事。南来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剖析。一是源头的环境,其二是马来半岛当时的情况。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帝国王义国家,包括英国、法国、荷兰等,挟其科学工艺优势,大力展开猎取资源,开辟市场之掠夺性活动,只求让作为宗祖国的这些西方国家能富强壮大。亚洲的印度(包括现时的巴基斯坦)以及东南亚各国相继沦为殖民地(泰国除外),为了要争取更多的通商机会,包括售卖毒品鸦片,英国必须争取市场以推销其产品。中国1839年林则徐负起禁止鸦片的大任,充公各地英商的鸦片,英国调军舰十八艘,运输船二十亡艘,大举向清帝国进玫。清政府失利,被迫干1842年订立南京条约,清帝国从此步向衰亡之路,内忧外患,同步煎迫。南京条约之后,国内便兴起了太平天国的革命运动,洪秀全领导的革命军于1852年挥师北上直迫避南京,清廷震撼,但天国建都南京之后,内部纷争迭起,自相残杀,刀光血影。在清廷的反功之下,无法招架,最终于1864年,南京陷落,天国覆亡。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几乎全是客人,当时广西和广东的客家人包括四邑的客家人,参加太平天国革命军的人数非常之多,天国覆亡之后,凡曾参加太平军的人,都受到追捕杀害,一时间人人自危,这些人为了保命求存,只好远走他处或是藏匿异境,而找机曹远渡重洋到南洋各地寻觅安身立命之地是出路之一。这些逃亡到南洋的客家人中有不少是与太平军有关的亡命之徒。当然,其中有不少是四邑人。

清王朝被英军击败后,接著又被太平军重挫。许多地区的农村已到了破产的边缘,客家的居处原本就是地少人多,加以时局动荡不安,形势所迫,不少华人离乡背井南来谋生。当时的半岛许多地区如雷州的北部及暗邦,还有霹需的太平和近打河流域,北马玻璃市的加基武吉等,都是锡矿丰富的地带。工业革命之后,欧洲各国都需要锡作为许多金属成品的必需配料,因此当时的锡价很好。四邑人是采锡先驱,他们到荒山野岭开矿采锡,披荆斩棘面对种种危机。锡是有债值的财宝,但它藏于深山,藏于无人烟的森林,必须有大无畏的勇猛坚忍的精神和耐劳的体力才能胜任采矿工作。在十九世纪的中期,除按城、马六甲、新加坡三地所构成的英政府海峡殖民地是由一个有效能的政府来维持社会的法律与秩序外,其他产锡的半岛地区,并没有一个为全体人士共同接受的统治权力,不同的马来酋长与华人采矿者常常为了各自的利益,结为盟友对抗敌对的集团。械斗时有所闻,死伤也是常有的事。因此须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甲必丹、叶亚来、盛明利、丘秀、叶致英、叶观盛,就是在那样的客观环境崛起成为华社的领袖。叶亚来的部队一再战斗,曾尝败绩,但仍不屈不挠,一再奋起,终于取得最后胜利,成为吉隆坡的主人,他曾经拥有过政权、军权和司法权。其他的几位四邑人甲必丹都是胆识过人的勇者,他们左右的追随者地都是同乡。初期的甲必丹也就是华社的领袖,他们本著自己的胆识和才干,一方面采矿致富,同时又能凭著自己力量,维持社会秩序,他们所表现的是拓荒者的大无畏精神,同时又发挥了浓烈乡亲感情,于是许多清贫的四邑乡亲一批批南来定居。回顾历史,从1850年到1900年初,四邑人领导了本地 锡业的开采,尤其是雪兰莪州的锡矿业,并为吉隆坡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换句话说,在半岛尚未出现有效的统治权力的一段时间内,四邑领袖提供武装力量,促进社会安定与秩序,并作为锡矿业之主力,为半岛赚取巨大的财富,为半岛的基本设施奠定了基础。对于半岛的繁荣进步,四邑人有过汗马功劳,这是无庸置疑的。

锡矿业的兴起与四邑人最早领导采矿活动分不开。华人凭著坚强勇敢的精神平定骚乱,维持了矿区的社会稳定,等到英殖民政府统治者到来的时候,一个华人社会已定型,英国人看到华人的勤奋、刻苦耐劳,为了猎取更多的锡矿和各种天然资源,于是便大量征召华人进入本邦,他们肯定华人勤奋的作用,对干半岛的建设,繁荣和进步会带来更多的贡献。回顾英殖民地政府进入半岛前后的一段日子,吉隆坡以及乌鲁雪兰获的矿区一直由四邑人居领导地位,成为带领华人社会并促进社会繁荣的动力。

除了在开发锡矿业和安定社会曾经担负起重任,四邑人也参与了农业活动,按城浮罗山背大部份是四邑人开辟的,成为今日出产优质榴梿的地区,把槟岛部份荒山野岭变成出色的水果生产地。黄陈庆及罗时立为开拓居林和大山脚的先驱,戴春桃协助开辟亚罗士打,他们对于北马的开拓卓有贡献。林启明也因开垦舌兰丹有功而受封甲必丹。

1937年7目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展开全面侵略战争,本邦华人社会奋起参与救难,出钱出力,援助抗日,四邑乡亲除出钱之外,又派人返乡宣传抗日或拿起枪杆,参加英勇的保乡战斗。

从1850年到1950年100年间,马来亚华社是一个侨民社会。“露从今夜白,约是故乡明”,他们身处异国,心怀故乡,希望有朝一日,能衣锦还乡。五十年代,中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马来亚也掀起了独立运动。从1957年独立之后,马来亚华人社会起了根本的变化。打从独立的那一天开始,我们的华人社会已经从侨民社会变成了公民社会,我们的先辈多已作古,今天继起的一代,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国民。我们的先辈来自四邑根在四邑。从1850年到1950年是中国最动荡的年代,是大批四邑人到海外谋生的年代,我们这些华人的后裔也参加马来亚建国的行列,得到安身立命之所。从历史的演变而言,上面所谈的一百年也是珠江流域发生最多历史事件的时期,四邑人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已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我们预见四邑的繁荣进步是指日可待。

我们的先辈凭著坚强、勇猛、奋斗、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成为本邦华人社会先驱,我们这些继起的后人,必须缅怀先辈光荣事迹,作为勉励自己继续前进的座右铭。(《东莞乡情》)

华人移民来菲已有逾千年的历史﹐也建立了庞大的事业基础﹐在菲律宾工商经济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西方的说法﹐菲律宾群岛是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于一五二一年横渡太平洋时所发现的。其实﹐正确的说法﹐麦哲伦祇是来菲的第一个欧洲人。因为早在西班牙来菲以前﹐中国以及亚洲其它国家就和菲律宾有频繁的接触与往来了。这在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史籍上都有记载﹐从考古挖掘所发现的古物中﹐也可以获得证明。

  

  中菲历史关系悠久 唐朝开始已逾千年

  中菲关系真正始于何时﹐历史记载不一﹐考古学家认为中菲最早接触始于新石器时代初期﹐但两国文化及贸易关系的正式建立﹐却始于公元九二八年(即唐朝末期)﹐当时有一艘菲船满载土产抵泊广东。此事说明那时中菲的贸易关系已很密切了。

  另一方面中国商人坐帆船乘北风季节南来﹐携带中国丝绸﹐瓷器来交换热带土产﹐数日后又乘南风季节返国。后来商业繁盛﹐许多华商就开始居留下来﹐以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精神在海外开辟新天地。

  中菲人民接触往来虽然已有千年以上的时间﹐但可惜菲律宾在西班牙来菲以前尚未发展足以记事的文字﹐所以在这方面﹐菲律宾并无历史文献留存。不过中国史书却有不少的记载。

 

  在西班牙统治期间﹐华侨在自一六O三年至一六八六年的八十三年间﹐先后被大屠杀四次﹐血迹斑斑的惨况﹐至今谈起仍令人毛骨悚然。

  第一次大屠杀发生于一六O三年﹐估计华侨被杀者达二万五千人﹐第二次发生于一六三八年﹐受害的也有二万四千人。第三﹐四次发生于一六六二年及一六八六年。最后两次的屠杀﹐被害者虽然较少﹐但为数也在数千人以上﹐而逃难与流离失所者﹐更不计其数。

  尽管统治者对华侨无情的屠杀与迫害﹐坚忍的中国人仍旧在极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但每经一次的屠杀后﹐华侨在菲的人数就骤然减少﹐而菲岛的经济也立即显现不良的后果。

  西班牙时代的华侨人数﹐并无正确的统计数字。据说西人占菲之时﹐在菲岛居留的华侨约一百余人﹐至统治的末期﹐菲人至少有百分十是华侨的后裔。一五九O年﹐岷里拉之华侨约有四千人﹐其它地区也有三千人﹐至一六O二年总数已增至三万三千人﹐后因第一次屠杀而减至八千人。在一八九八年美西战争爆发前﹐据估计华侨有七万人。

  在西班牙人统治菲岛三百余年中﹐西人虽然仇视华侨﹐华侨与菲人的感情却相当融洽。华侨与菲人通婚是受鼓励的﹐侨生子的法律地位更较菲人或华人为高。

  大体上而言﹐在美国统治期间﹐华侨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华侨虽然受到美国移民的种种限制﹐但工商业却能获得充分的保障与发展﹐并在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下﹐获得充分的鼓励与保护﹐华侨在西班牙时代用血汗积成的一点基础﹐到这时才比较稳固。

  自一八九八年美军入菲起的首四年﹐岛国的秩序至为纷乱﹐华侨生命﹑财产也遭受相当损失﹐有的逃难他去。至一九O三年军政时期过后﹐社会转趋安定﹐华侨才纷纷重来。据统计﹐自一八九八年美西战争发生至一九O二年﹐菲岛的华侨人数约三万人﹐至一九O三年﹐华侨人口激增至十万人左右。

  就在这时候﹐美国殖民政府开始注意华侨人口的激增﹐因此引用美国本土限制中国移民的法案限制华侨的移入﹐仅准具有下列三种资格者移民﹕(一)凡属过去(包括西班牙统治时代)在菲岛居留﹐不论劳工或商人﹐或已在菲岛经营商业的华侨眷属子女﹐皆得按照移民律的办法﹐请求入境。(二)凡属华人男女教员或学生和专门技术人员﹐预先获得政府批准许可者﹐皆准入境。(三)中国政府所派出的官员﹐如外交官或商务官及其眷属等。

  菲国华人数约百万 闽籍占居十之八九

  根据专家所作的研究﹐遍处东南亚地区的华人﹐与当地人种混血出生最多的﹐首推泰国﹐其次为菲律宾。根据人类学家所作的这项研究﹐在菲律宾民族中﹐华人血统约占百分之二十﹔以菲律宾现有六千五百万人口来说﹐有华人血统的﹐可能超过一千万人。过去由于华人教育不发达﹐大部份含有华人血统的﹐鲜有机会接受华文教育﹐由于信奉天主教﹐结果变成纯粹的菲律宾人。其中有四分之一含有中国血统的﹐因为接受华文教育而成为华人。所以依照气质和文化的观点来说﹐凡是自认为华人﹐居处华人社会﹐保持华人传统生活习俗﹐加入华人社团﹐在家里和华人社会说华语或中国方言﹐有意让子女接受华文教育﹐以华人为子女选择婚配主要对象﹐保有其成为华人的条件和倾向的华人﹐目前在菲律宾大约有六十万至八十万人﹐其中聚居在大岷尼拉地区(METROMANILA)的﹐约占百分之六十﹐散居其它各地的﹐约占百分之四十。如果加上跟这许多所认定华人标准比较接近﹐或是有间接关系含有中国血统的人﹐放宽认定的尺度﹐目前菲律宾华人的总数﹐应该在一百万人以上。

  在所有菲律宾华人之中﹐不论其已否菲化﹐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属于福建籍﹐其余约百分之十﹐以广东籍和台湾籍为多﹐其它省籍为数无几。台湾籍是因对菲律宾投资事业增加﹐投资人眷属及应聘前来之经营管理或制造技术人员﹐近年来菲人数不少。福建籍华人中﹐以原属泉州府的晋江﹑惠安﹑南安等县最多﹐大部份居住在吕宋岛﹐尤其是大岷尼拉地区﹐所经营的工商业和文教事业﹐也以在大岷尼拉地区的最为发达。原属漳州府龙溪﹑同安﹑海澄等县﹐以及厦门﹑金门的﹐大多数在中部未狮耶地区(VISAYAS)的宿务(CEBU)等地﹐和棉兰佬岛(MINDANAO)各处。菲律宾华人﹐可以说遍布全菲各地。

  华人经济事业庞大 发挥效能造福菲国

  华人在菲律宾百年来的经济发展史上﹐一直扮演着先锋的角色﹐尤其是引进国外的技术﹐资本与生产设备﹐开创初期的农耕与手工业。近年来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华商制造业之发展﹐并累积资金来菲投资发展﹐对提升菲国产业层次﹐成功的协助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再度扮演经济先锋的角色。而当地华商企业长才﹐多能顺应潮流﹐掌握经济脉动﹐发展制造业﹐房地产﹐金融业﹐以及透过证券市场操作﹐收购企业﹐结成大集团﹐扩大对菲经济的影响力与贡献。据香港资本家杂志一九九二年九月份指出﹐菲律宾股票公开上市的工商控股公司四十五家﹐华商为大股东的约有二十家。此外﹐华商即使不透过控股公司组织﹐亦多进行综合性投资﹐关系企业涵盖面极广。据统计全菲五百家最大公司中﹐华商约占三分之一﹐并在纺织及成衣﹑漂染﹑钢铁﹑五金﹑制糖﹑塑料﹑木材加工﹑建筑材料﹑百货及金融等行业占优势。

  

  华人社团不计其数 合力促进华菲友谊

  由于事业发达﹐文化水准高﹐社会结构健全﹐全菲各地华人社团约有二千多个﹐这些社团包括各途商会﹑由二次大战时华侨抗日游击队组成的退伍军人组织﹑青年团体﹑防火会﹑童子军理事会﹑宗亲会﹑同乡会﹑国术会﹑妇女会﹑文艺团体﹑体育团体﹑康乐团体﹑结义社﹑国际性团体如狮子会等﹐几乎包括各行各业的华人。

  菲律宾华人﹐一般来说相处颇为融洽﹐不但个别经营多有所成﹐各种公益事业如慈善﹑公共安全﹑社区福利等﹐也有华人医院和施诊处﹑防火会﹑养老院等机构。文教事业也甚发达﹐规模相当。华文报纸如商报﹑世界日报﹑联合日报﹑菲华时报﹑环球日报﹐均属大型华报﹔华语广播社如正义之声﹑启声广播社等﹐也拥有很多听众﹐另外还有音乐团体﹑票房﹑剧社组织和活动。

  目前全菲共有华文学校一百二十六所﹐分布在岷尼拉四十一所﹐中北吕宋十七所﹐南吕宋九所﹐米骨地区十三所﹐米狮耶地区二十九所﹐棉兰佬十七所。

  菲律宾各华文学校华文教师约三千三百余位﹐华文学生达十万一千六百人﹐学校数目及华文教师及学生人数不算少﹐但目前菲律宾华文教育尤其是学校学生的华文程度却日渐低落﹐关心华文教育发展的人士对于当前学生华文程度的低落﹐咸感焦虑﹐分别撰文提供各种改进方案﹐以为华文学校当局作参考。自校联成立以后﹐商总﹑宗联﹑体总三主要团体联合为校联发起筹款运动﹐获得十分辉煌的成绩﹐华社人士关怀菲华教育的热忱﹐的确令人感佩。

  华人移民菲岛已有千年历史﹐今后必然世世代代生于斯﹐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华人已把菲国当作自己的家园来爱护及支持﹐与菲律宾人民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同甘共苦﹐患难相扶。

美媒:旧金山华裔市长李孟贤或接任骆家辉作者:虚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8509.html

更多阅读

参观梅兰芳纪念馆游记 梅兰芳故居纪念馆

正月十三,晴空万里,阳光灿烂,虽然是立春的第三天,但北京的气温却一下升到了摄氏14度,应朋友的邀请,我到梅兰芳纪念馆(即梅兰芳故居)等处游览了一圈。随着电影《梅兰芳》的放映,到梅兰芳纪念馆参观的游客大幅度增加,来到这座花木扶疏、清幽典

刘兰芳先生评书全集目录 红楼梦评书刘兰芳全集

刘兰芳先生评书全集目录1972年——1978年序号书名格式回数录制场所1海岛女民兵音频鞍山台2闪闪的红星音频鞍山台3战地红缨音频鞍山台4盐民游击队音频鞍山台5矿山风云音频鞍山台6沸腾的群山音频鞍山台1979年——1996年序号书名格式回

声明:《兰芳共和国 兰芳共和国人口》为网友妄徒之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