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执教《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原创/仇立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3课。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我在教案设计和课堂执教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一、化繁就简,明确学习任务,突出重点目标
本课的学习目标,就教师用书中主要列出了四条:①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③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④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除此之外,确定了一个隐性学习目标,即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解作者对事物的静态与动态的描写方法。
我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安排三个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感知,落实通读课文、识字解词、理清脉络的学习目标;第二课时主要是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在读悟中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对事物的静态与动态描写;第三课时归纳延伸,引导学生在归纳中升华情感,在延伸中体会作者描写方法。
这样不仅对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描述有了清晰的感悟:时间有变化,前为傍晚,后为早晨;气氛有变化,前为静寂,后为热闹;景色有变化,前为静景,后为动景;心情有变化,前为喜爱,后为留恋;描写的景物有变化,前者着重描写大榕树,后者着重描写众鸟。写榕树,是为写众鸟设下伏笔;写众鸟,是为验证大榕树确实是鸟的天堂。而且感受了作者通过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描写能使文章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更准确,更感动读者,并引导学生将这一方法尝试着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获取。
二、重点品悟,发挥学生主体,突破教学难点
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针对重点,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朗读乃至美读的能力。
而学习难点的突破,也即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主要是在“以读促讲”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读悟。如,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句时,引导学生抓住“颤动”一词重点感悟,体会到榕树的颜色绿得发亮,绿得耀眼,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充满活力,从而体会出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另外,渗透写作方法。其一,作文时用词应注意准确、生动,突出特点。其二,学习观察及描写顺序,如,作者写大榕树是由远到近,而近看时则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如,描写鸟时是由总体到个体。其三,是对事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总之,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读书、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交流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课堂里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书声朗朗,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意见,各抒己见。若长此以往,则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得到审美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