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一家时尚刊物上读到这样一篇文章——《总是活着,耐不耐烦?》针对下个世纪人的寿命普遍延长这个现象,提出质疑。一个人在他七十岁的时候和在他一百五十岁的时候过的是同样一种日子,不能读书看报,不能洗衣做饭,不能生儿育女,不能参加社会活动,那么这种生命的简单延长到底有没有意义?
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活着没意思。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一深刻的命题一再被普通人随口提起,而不再仅仅是哲学家们研究的事情,它已经是忙碌而空虚的现代人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
这其实是工业时代的一种通病。机器代替了人力,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作中解放出来。使人有了更多的闲暇时光,炒股、买房、侃生意经,然后就是空虚地对着余下的大把日子发呆。可一样的生命,不同的人感受也不同,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类:有意思与没意思。
年轻人大抵觉得做什么都有意思。想尝尽世上的美食,饮尽世间的美酒,阅尽世上的千山万水,品尽世间的百味。大学毕业,奔着找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奔着找个好爱人,有了好爱人,奔着生个胖儿子,有了胖儿子,奔着升职、加薪、买房买车,然后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自己做老板。心中总有梦想,总是一副不怕输的样子摩拳擦掌地在为自己的未来打拼。
老年人大抵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吃饭,牙口不好,吃什么都不香。睡觉,觉特别少,很少能一觉睡到天亮。这时候只有逗逗孙子笑,抱着孙子出去遛弯,才有点意思。但也只是几年的光景,转眼孙子长大了,上小学了,知识“渊博”了,言语中开始瞧不起这个爷爷了,有意思就又变成了没意思。这个没意思后面埋伏着无数个没意思,一直铺向夕阳映照下的墓地。
可年轻人的有意思也不是永远的。有时,偶尔也会觉得没意思。卡拉OK喊够了,迪士高蹦够了,保龄球打够了,酒吧泡够了,年轻的生命里也会出现短暂的无聊和空虚。但多半仍坚信有意思的事情正在不远处向自己招手,于是又迫不及待地沿着时间的河流向下一个快乐的驿站漂去。
老年人的没意思有时也会变成有意思。比如白天与邻居大婶一起到老年大学学学烹饪,夜晚与老伴到广场扭扭秧歌,忙完家务坐下来看一会年轻时一直想看却没有时间看的书,戴上老花镜动笔写写回忆录。甚至赶赶新潮,学点电脑和英文,都会对生命的质量有个不小的提升,在沉闷的晚年生活中激起几圈欣喜的涟漪。
其实,人的有意思与没意思是依据人的心情而定的,不分年龄和性别。一个人的心情好,看什么都觉得有意思,一个人的心情不好,看什么都没意思,反过来,一个人看什么都有意思,自然心情好,一个人看什么都没意思,自然心情不好。
也有人认为,有意思与没意思要看你具不具备这样一些“硬件”。比如金钱,比如健康,比如权力,比如美貌。如果具备了这样一些“硬件”,那你不管活多大岁数,都有意思,反之,即使仅活几年,也是来世上受苦,白投胎一回。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认为人最终是要死的,所以觉得活着没意思,终日被悲观厌世的情绪所笼罩,即使发了财也担心会被盗贼盯上而整日惴惴不安。另一种人认为有那么多人都死了,自己却还活着,觉得活着真好,看见一朵云飘过来也觉得很美。
一般说来,有童心的人总觉得活着有意思。他们总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活着的乐趣。在水洗过一样清亮的眸子里,一片树叶、一只蝴蝶都能引来无数惊喜,一个乞丐一个农夫都能扯出几丝情愁。
上大学时,一个同学特别喜欢吃一个菜——炒土豆丝,百吃不厌,执著且专一,只要食堂里有这个菜,任凭大师傅还炒出什么色、香、味俱佳的美味来,她的选择始终如一,其忠贞程度简直可以和古时候的烈女相比。我们称她为“土豆丝公主”。看她每次吃得那么香甜的样子,你一定不会怀疑她的生活质量。
的确,不管你对吃还是对穿有一种热爱,都能燃起你对生命的热情。有时,热爱生活能从喜欢养绿海龟开始,你信吗?
能把生活中的没意思蜕变成有意思,在有意思中透视到没意思的人,是生活的智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8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