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 杨蓉娅,女将军的大爱之路 五渔村爱之路

■ 学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我们是医生,遇到了有困难的患者就应该伸手拉一把。

当兵就要当个好兵,当医生就要当好医生。

作为人大代表,要为选民说真话。

杨蓉娅少将,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全军皮肤病诊疗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蓉娅,女将军的大爱之路

“作为女性,要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作为人大代表,要为选民说真话。”

“作为军人,要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作为军医,要把患者放在第一位。”

“作为导师,要尽其所能,倾其所有。”

“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我亏欠家庭的太多太多。”

第一次采访军人,记者来之前感觉还有些忐忑,她应该是位非常威严矜持的首长,而面前的杨蓉娅,面对诸多荣誉和光环,言语间满是平静和淡然。

这是怎样的一位女军人,与她的一番对话不禁令记者多了几分好奇和臆测。

人生之爱:用自己的力量减轻别人的病痛

“我多想自己就是一名神通广大的医生,可以治好自己和亲人的病”,幼年时的杨蓉娅,面对自己和家人的病痛暗自埋下理想的种子。

1957年冬天,杨蓉娅出生在山西吕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读小学时,不幸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齿骨的疼痛,曾经使她一度不能下床,险些辍学,父母身体也不太好,在那个物质和药品都极度匮乏的年代,家人的身心饱受折磨。

童年的病痛经历,极大的影响了她今后的人生走向,她默默许下心愿,“要用自己的力量减轻别人的病痛”。

1978年春天,刚刚恢复的高考给了杨蓉娅实现梦想的机会。填高考志愿时,她雀跃着、奔跑着,冲进教室一口气全填写了医学院。功夫不负有心人,杨蓉娅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兰州医学院。

“依稀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杨蓉娅真切地向记者描述着当年第一次踏进大学校园的心情:“就像鸟儿飞向了蓝天、就像鱼儿俯冲入大海,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殿堂。”

以每学期“三好学生”、每学年全优的成绩结束了5年的大学生活。

为了真正实现“治病救人”的梦想,杨蓉娅从硕士到博士,甚至到国外深造,求知路上洒满了汗水和泪水。

杨蓉娅赴美国求学时,女儿只有11个月大,“一天深夜,我正在翻译一篇文章,丈夫打来电话兴奋地说,女儿会叫妈妈了!当我在大洋彼岸听到女儿的第一声呼唤时,分不清是太幸福还是太激动,竟一时之间哽咽的说不出一个字”,杨蓉娅湿润着眼眶在回忆里徜徉。

在美国的学习充实、繁忙、辛苦而愉快,来不及多看一眼校园的风景,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舍不得用,只想把一袋袋沉甸甸的“知识谷穗”全部装进口袋带回自己的祖国。

两年学习转眼已满,杨蓉娅婉言谢绝导师的一再挽留,谢绝美国优厚的物质待遇、舒适的科研环境,毅然回到祖国,回到北京军区总医院皮肤科,此时,踏上久违的土地,她感觉自己的身心特别的踏实。

她依然是一名军人,依然是一名医生。

事业之爱:学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学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把学科建设成一流的专科中心是杨蓉娅最高的人生追求。

1995年,自美国学成归国后,杨蓉娅带领当时隶属于医院门诊部的皮肤组,仅有的“两间房,三条枪”(即两间诊室,三名医生),开始走上打造一流专科中心的艰难路程。

“整整三天,我坐在办公室粒米难进,满脑子想着科室的发展规划、发展走向”,杨蓉娅告诉记者,最终确定从充实和壮大专科人才队伍入手,制定人才引进、培养、提高的阶梯计划,逐步将重点放在打造一流的技术团队上。

说做就做,外表柔弱的杨蓉娅,其实骨子里透着一股永远不服输的倔强。

一开始,没有科研经费,杨蓉娅仅凭着对专业、对事业的一股子热情,自己凑钱买科研所用照相机、摄相机、各种医疗工具等等,相对于每月48.5元的工资来说,这在当时可都是名符其实的奢侈品,而她此时连一件像样的玩具都没给女儿买过。

“当时唯一的感觉就是时间不够用,整个人像上了发条一样拼命和时间赛跑”,杨蓉娅回忆着当初白手起家时的种种艰难,“当时恨不能一天工作48小时。”

漫长、艰辛、磨炼,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多少次过度疲劳晕倒在工作岗位,多少个绝望而来欢颜而返的患者,科室建设不断扩大、发展,逐渐走上正轨,医、教、研各方面呈直线式快速发展。

当科室逐渐走上正轨,杨蓉娅这个时候才心痛地想起女儿,小小年纪的她却远在西安的奶奶家,坐上接女儿的火车,真的是归心似箭,她想象着与女儿见面时的激动场面,但是,在见到她的那一刻,女儿却紧张的抓着奶奶的衣角,胆怯的躲在奶奶身后,做着拒绝的手势,“不要这个阿姨”,让杨蓉娅鼻子一酸,强忍着打转的眼泪,却转身而泣。

长时间的隔膜,这次使她没能带走女儿。回到北京,她伤心了好一阵子。

已经快到上幼儿园的年纪,如果再不带回来,肯定耽误她今后的学业,再加上思女心切,时过不久,她又踏上接女的行程。这次,杨蓉娅改变了方法,慢慢和她接触,陪她玩耍,讲故事,尽管女儿对她消除了陌生,但是,还是带不走,当又一次离开亲爱的女儿,那一瞬间,她惭愧地感觉到“亏欠女儿的太多太多了。”

第三次回西安,杨蓉娅又和女儿待了好长时间,女儿终于接纳了她,但是,她又离不开爷爷奶奶,没有办法,只有让奶奶陪着去北京,可是,在上车的时候,女儿还是看到躲在车下送行的爷爷,稚嫩的哭叫在撕裂着杨蓉娅的心。

几经周折,杨蓉娅刚尝到母女重聚的喜悦,奶奶就突然有事赶回西安,当天,女儿突然患病住进医院,丈夫在外地搞科研、自己工作要照常进行、和女儿久别的隔膜还未消尽,女儿在治疗中完全不配合,哭闹着要找奶奶,杨蓉娅心痛、心急,口腔起疮、嘴唇起泡,背地里暗自流泪,在女儿面前还要耐心着、微笑着、照顾着,医院里还要坚强地支撑着带领大家发展科室。

“两个都是孩子,哪一个也割舍不下,只能咬紧牙关坚持、不断坚持”,窗外的树叶沙沙作响,杨蓉娅咬了咬嘴唇,咽下了即将溢出的泪水。

就这样,把科室当作孩子一样呵呼的杨蓉娅,硬是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小皮肤科发展壮大成为今天拥有160余人的全军皮肤病诊治中心、皮肤激光美容整形中心、医院“五五三”工程重点发展学科。

杨蓉娅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天,一直工作到深夜,疲倦之情难以掩饰,但在谈到科室的发展与规划时,记者又看到了一个在事业中肆意挥洒汗水的知识女性。

“皮肤科向来不被社会上所重视,老百姓也认为皮肤病不是什么能致命的大毛病”,杨蓉娅告诉记者,“其实不然,皮肤是反映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人体的消化、代谢、内分泌、免疫、职业病等都在皮肤上有所表现,皮肤的变化不仅是内脏器官病变的直接反映,又能严重威胁到内脏各器官。因此,当一名合格的皮肤科医生并不容易,为了对复杂的皮肤病症进行诊断,需要皮肤科医生具有扎实的内、外科知识及病理基础”,杨蓉娅对皮肤病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2000年的一天,杨蓉娅的皮肤科收治了一个女患者小云(化名),她至今都清晰的记得第一次看到小云的情景,从头到脚70%以上皮肤起斑、溃烂、高烧不退、眼神呆滞,经过仔细查体及各项化验检查,小云已经全身脏器“发霉”,杨蓉娅还从皮损组织病理中发现了一种形态特殊的致病菌,经过对大量相关医学资料的检索,她敏锐地意识到,“小云病情的复杂性非同一般,国内外没有治愈先例,但是她才19岁啊,人生的路才刚刚开始,我不允许自己眼睁睁看着她被死神带走,我一定要救她”,记者看着杨蓉娅清丽的脸庞暗思,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女军医。

杨蓉娅迅速组织成立了科研救治小组,带领全组人员全力以赴抢救小云。

自小云11岁患上“怪病”起,父母带着她四处奔走、辗转求医,双双下岗、辞职,为了给女儿治病卖房、借钱,但所到医院医生无一不是摇头叹气、束手无策,眼看着女儿命悬一线,经媒体好心人指点,小云父母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杨蓉娅的皮肤科。

了解到小云的真实情况,杨蓉娅和科室全体人员一致决定小云的医疗费全免,并捐钱捐物、发动社会力量募集共15万元左右救助金,一笔笔“热腾腾”的捐款送到小云父母手上,小云的父母当即泪如泉涌,跪哭在地,嘴里一遍遍喊着“好人、恩人”。

由于无人照看,女儿每天在医院“陪伴”杨蓉娅值班、查房、照顾病人,并且小小年纪特别富有爱心,看到妈妈和阿姨们为小姐姐捐钱,自己瞒着妈妈,悄悄把攒下来的58.95元零花钱尽数捐给小云的父母,这件事是很久之后,杨蓉娅送女儿上学,无意中看到学校贴的小云父母的表扬信,才得知女儿善举,杨蓉娅非常欣慰地吻了一下年仅9岁的女儿,在女儿耳边轻轻地说“我的女儿长大了”。

最初的治疗小云并不配合,长期患病使她自闭、严重抑郁、拒绝与所有医护人员交流,即使杨蓉娅作为主治医生,小云和她也一星期最多不超过5句话。稍能下地走路,小云便时常坐在窗边发呆、眼神飘忽,杨蓉娅心惊之下,更加强了和小云的沟通,即便小云一天也不一定回答她一句话。

7个月的废寝忘食,7个月的艰辛救治,7个月的汗水与劳动,小云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身体也逐渐恢复,半年多的时间,杨蓉娅第一次看到了小云的年轻漂亮的笑脸,是那般的灿烂和天真。出院那天,小云和父母对着所有送行的医护人员眼泪纵横、长跪不起。现在的小云已经是一名出色的律师,并结婚生子,幸福的享受着生命的绽放。

在小云痊愈出院后,杨蓉娅继续带领攻关小组研究,她知道这是一个世界难题,是国内外罕见病例,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她志在做出最新研究和解决方法,以供国内外其他医生在碰到类似的患者可以及时求助。

杨蓉娅带领研究小组在前期完成临床医学观察、数据整理分析、菌种分离鉴定、DNA测序、动物实验及临床治疗观察等多项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又完成了超微结构观察、混合细胞培养、基因芯片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

医学研究永无止境,杨蓉娅白天在临床一线出诊、做手术,晚上回家还要加班加点研究课题,真是吃不香,睡不稳。当时,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一家5口挤在48平米的房子里,杨蓉娅每晚不知不觉工作到快天亮时,就在门口通道上撑开钢丝床凑合着打个盹。

当时,杨蓉娅负责的科室没有专项科研经费,就把科室每月20%的奖金留作课题经费。在研究最紧张、最困难的阶段,杨蓉娅索性就在科室走廊的沙发上过夜,她曾经两个月没有走出过医院的大门,没有回过两分钟就能走到的家,更无暇顾及正在读小学的孩子。紧张而超负荷的工作及压力,使她患上疲劳综合征,住进了病房。

她带着科室的同志们,经过夜以继日的观察、研究,用了4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多项系列研究,发现并建立了国际罕见、国内首见的新菌种“阿萨希丝孢酵母”菌株。这一发现为国家菌种库增添了一项新菌种,她们的研究成果也于2004年获得了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填补了我国皮肤医学治疗领域的空白。

“这个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的确来之不易,需要很长时间静下心来、潜心研究,脚踏实地去钻研”,为了攻下这个难关,杨蓉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付出了超乎常人的毅力、努力和艰辛。

2010年7月,因工作成绩突出,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授予她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当所有闪光灯汇集于一个焦点的瞬间,其背后都是千万倍的辛苦、心酸与磨砺。

医患之爱:患者永远是第一位

从医二十多年来,无论身份如何变换,杨蓉娅一直坚持工作在临床一线,从未改变。

无论工作多忙,杨蓉娅都要坚持每周出两次专家门诊、查房、做几台小手术或亲自操作激光治疗。为了让每一位患者满意,她经常把本该正点结束的门诊拖后二、三个小时,看着求医心切的患者,做事麻利、快言快语的她总是格外的耐心细致。

2009年初,杨蓉娅被查出患上癌症,她一边与疾病顽强抗争,一边不顾化疗的痛苦,每天坚持在病床上指导诊疗及科室的工作。病情刚刚稳定,她就不顾家人和同事的反对,一如既往地投入到高强度的工作中,完全忘记了自我、忘记了病痛,她这样对记者解释:“患者满怀希望找我看病,我却因为自己而耽误他们,他们在病痛中多失望啊。”

在杨蓉娅心里,患者永远是第一位。

采访前夕,见证科室成长的杨蓉娅的同事告诉记者,“和杨教授共事二十多年,她对患者永远都是和和气气、耐心精心,从来没有看到过有患者和杨蓉娅吵架、告状的,医院也从来没接到过任何一个患者的投诉。”

2008年,美容整形中心收治了一位特殊的病人,19岁的孙丽(化名)由于一岁那年鼻尖长出花生大小的血管瘤,在当地医院进行同位素照射治疗后鼻子逐渐破溃,最后形成了鼻尖明显凹陷,几乎没有鼻头,鼻翼两侧形成明显瘢痕的畸形鼻。为了给女儿一个正常的生活、完善的人生,孙丽父母倾其所有,千里迢迢从内蒙古赶到北京求医,并在一位媒体工作的好心人介绍下找到了杨蓉娅。她带领自己的团队,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造鼻工程宣告成功,孙丽的鼻子“种”活了!

经历了四次手术的女孩,面对镜子中的自己,终于露出了如花般的笑容。而令孙丽全家最为感动的是,看到孙家举步维艰的家境,科室为他们减免了手术费用,让一家人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

杨蓉娅已经记不清给过多少个给患者雪中送炭的无偿帮助,而这样的事情,在她看来,不需要记着,更不值得宣扬,她告诉记者:“每一个患者都在不同程度地经历着病痛,还要承受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已经承受了生活之不幸,我们是医生,碰到经济上非常困难的患者,遇到了就应该伸手拉一把,怎么能够视而不见,这也是我们科室共同做的决定,谁也没有看的太重”。

杨蓉娅常常对科室的医护人员说:“我们能用自己所学,为患者解除病痛,给他们一个完整的生命,是人生最大的欣慰和喜悦。”

看到多数老年人到医院看病,都是老伴陪着或独自前来,经过了解很多老人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也没人照顾,杨蓉娅便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利用休息时间为老人们上门服务、检查治疗、送药换药,陪老人聊天谈心,时间长了,老人们都把她们当作干女儿一样看待。

在一个春节,为了感谢长期的治疗、陪伴、看护,一位儿子陪着年迈的母亲,给杨蓉娅送去半扇猪肉,她大吃一惊,委婉的一再谢绝,“我既是军人,又是医生,治病救人、为民服务是我的本份,也是我的职责。”

采访间隙,杨蓉娅的同事告诉记者,在皮肤科还流传着这样一件趣事,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大爷,常常很早就来排队挂杨蓉娅的号,事实上他的病早已痊愈,别人奇怪打听,老大爷乐呵呵地说,来一次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来看看我闺女,说上几句话”。

谈起跟病人的沟通,杨蓉娅意味深长地说:“作为医生不仅要药到病除,还要话到病除。其实有不少的患者并不能百分之百地治愈,但是如果病人跟你接触以后,几句贴心的话、几个关切的眼神,患者就会感觉到心理上有了依靠,有了信心,治疗过程中,他就会给予最大的配合,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好医生,最起码的标准。”

师生之爱:严格要求学生只求助铁成钢

采访过程中,恰好有杨教授带的研究生向她请示工作上的问题,记者看到她像一位母亲一样,在耐心指导她的学生。

“我也是从初时的懵懂一路走来,我知道他们的辛苦和不易”,杨蓉娅这样对记者说。“因而我们要依靠专家传帮带培养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善于培养人才,还要会用人,什么样的人勤奋、聪明,有发展前途,就要为他铺路”。

由于自己在专业发展上走了不少弯路和艰辛的路,杨蓉娅认为,在医疗实践中不断拓宽知识面,医技综合素质才能迅速得到提高。一次,科室接诊了一位老年银屑病患者,30余年,严重剥脱性皮炎,全身皮肤潮红、大片脱屑,渗液、遍布脓疱,伴持续高热40多天,肺部感染、肝脾肿大,胸腹水,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入院即报病危。

杨蓉娅说:“疑难病例的抢救过程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我带着全科医生认真进行抢救,针对其病情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以控制各种体征稳定为前提,逐步实施抗免疫、抗真菌感染及免疫调节等治疗方案。经过2个多月精心治疗,患者最终康复痊愈”。

在救治过程中,每天无论多晚,杨蓉娅都会组织大家坐下来对当天的救治情况进行讨论、总结,督促年轻医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同时,还经常请院外知名专家教授来科室会诊或讲学,每次都尽量让年轻医生全程参与,现场学习取经。

她经常对年轻的皮肤科医生说:“当皮肤科医生很辛苦,其中的滋味只有我们自己能够体会,我们需要下很大的决心、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们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技能,还要把握皮肤病与临床各科相关疾病间的关系,成为既‘精专科’又‘通全科’的人才。我们应该从前辈那里学习经验,而有经验的医生也应该多多帮助年青一代迅速成材。”

社会之爱:人大代表就要力护百姓权益

历数各种职务和荣誉,杨蓉娅拥有太多的头衔,她却对记者说:“我最看重的还是‘全国人大代表’这个称呼,让我可以替战友、替老百姓说实话、办实事,这几个字让我骄傲一生,受益不尽。”

杨蓉娅连续当选为第八、九、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深有体会地说:“我有幸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广泛接触和了解自己所置身的社会,有了对百姓生活的深刻体察,对国家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质的升华。说句心里话,如果不当代表,那些革命老区的贫困群众、伤残的老军人、患网瘾的青少年,也许永远走不进我的视野。而现在这些群体我看到了,还为他们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不也是为和谐社会尽一己之力吗?”

正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一个柔弱女子面前更显其威严和神圣。

在一次下基层调研期间,正值寒冬腊月,杨蓉娅由于长期劳累突发高烧、浑身冒汗,但为了及时拿到第一手调查资料,只简单吃了几片随身带的感冒胶囊,强压着病情。

火车上、部队里,整整四天,极度虚弱的杨蓉娅马不停地的跑了六个部队,走访了几十个官兵进行调研。

18年来,作为一名连续四届的全国人大代表,杨蓉娅行程4万余公里,深入部队及基层医疗单位调研,倾听医患心声,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和议案160余件,积极为军队及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言献策,为促进军队及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曾经有一对夫妇找到杨蓉娅,说他们被某大医院诊断患了性病,治疗了很久也没有好转。杨蓉娅检查后,发现他们患的只是一般的皮肤病,再看看某大医院给他们开的2万多元的中药,竟然是喂牲口的饲料!看着这些被“黑心”广告牵着鼻子走的患者,杨蓉娅真是又气又急。

杨蓉娅不无忧虑地说,经常有患者拿着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小广告问她,这些医院是否能治好他的病。

杨蓉娅说,当前一些医疗、医药广告随意夸大疗效,甚至出现虚假广告,误导患者,给老百姓带来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损害。“在有的国家,医疗、医药是不允许做广告的。”杨蓉娅以她多年的留学经验告诉记者,“应在大众传媒上坚决抵制各类虚假医疗医药广告,更多地增加公益性广告”。

杨蓉娅曾在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议案,建议在法条中增加“专家对该药品的功效完成论证后,方可发给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内容。

“医疗医药关系到人的生命,必须高度重视”,让“黑广告”、“黑诊所”得到清理,让医疗市场回归纯净,一直是杨蓉娅的心愿。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向国家谏言献策,杨蓉娅除了自己所在的领域,竟然还涉及到其他多达十几个领域。

特别是,关于加强各类广告牌管理的建议、关于加大公共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力度的建议、关于强化对法院审判监督,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建议、关于设立“海洋节”的建议、关于加强对下岗职工再就业法律保障的建议、关于稳定高素质人才需强化激励机制的建议、关于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需研究解决无主病人救治问题的建议、关于建议全国人大将<信息法>列入十年立法规划的建议、关于加快出台“科普法”的建议、关于制定“旅游法”等建议,以及关于“制定房地产物业法”、“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制定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法”、“建立科技资源保护共享法”等等建议与议案,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各种日常工作繁忙如杨蓉娅此般,还对社会、对人民如此的殚精竭虑,这是怎样的一份无边大爱?

记者手记:

走出军区总医院东院,杨蓉娅真实亲切的音容笑貌仍然在记者面前放映,她带给记者的整体感觉就是百合,就象玫瑰。

对于千千万万个患者来说,她是医中百合,大家是那么爱戴她,喜欢她,这位白衣天使,犹如一蔟娇美的百合花,它花色艳丽丰富,花形典雅大方,花朵皎洁无疵、晶莹雅致、清香宜人。

一路走来,她已经到了少将、人大代表,“三八”红旗手,副院长、诊疗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展现出的是一种隐藏于坚韧中的绝代风华,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同事关心照顾,对事业一腔热忱,她就是军中的铿锵玫瑰。

她把自己最热烈的爱都奉献给了患者,奉献给医务工作,奉献给了社会。

现实中,温婉、清雅,浅浅的微笑,她依然像邻家大姐一样真实亲切。

她所在的诊疗中心,区别于地方医院的是整洁、温馨,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态度都是和蔼,都是那么笑意盈盈,三三两两的,安静有序,有和患者在交谈的,有给患者作引导的。

记者第一次走进军区医院,刚走入大厅感觉到这里的很温暖,一位医生带记者走向杨蓉娅教授的办公室,一路走过,还没见到她的人,却到处都能感受到她的气场所在。

少许,见到杨蓉娅本人,采访中她也一样会有情感的起伏,却一直是那么浅浅的笑,似乎叙述的是别人的艰辛和汗水。

末了,她深吸一口气,告诉记者:“我是军人,做任何事都要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良心,把自己奉献给需要我的地方。”

还是浅浅的笑。

没有记者想象中的居高临下、威仪严肃,一切的名利荣誉在她面前都是那么淡淡的。

这就是女将军,淡泊如斯。

〓专家简介〓

杨蓉娅,毕业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皮肤性病学专业。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生导 师。担任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皮肤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医疗美容整形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卫生政策分会理事、《实用皮肤病学杂志》主编、《生物医学美容》副主编,《中国真菌学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实用老年医学杂志》《中国美容医学》《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华北国防医药》《感染、炎症、修复》等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首届“中华五洲女子科技奖”获得者;“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作为学科带头人,所带领的科室荣立集体三等功3次。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二”重点课题、“十一五”课题等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主编、参编专业医学书籍20余部,获军队、地科技及医疗成果奖13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8054.html

更多阅读

美容学校-DIY光疗甲,漂亮MM的最爱 你好漂亮美容院

美容学校-DIY光疗甲,漂亮MM的最爱——简介学美甲的MM对光疗甲一定不会陌生,光疗甲虽然漂亮,相对来说也比较复杂,同样也是漂亮MM的最爱。去美甲店做一次,动不动就得好几百。美容学校-DIY光疗甲,漂亮MM的最爱——方法/步骤美容学校-DIY光

青楼女将军梁红玉之死 梁红玉之死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青楼出身的女将军——梁红玉。其实,梁红玉这个名字,是后人说书讲古的附会,正史里,只粗略地记载她叫“梁氏”。梁氏在妓院里摸爬滚打,见过大世面,可以说阅人无数。安排自己的终身大事,果然是好眼力!她把“红绣球”果断地抛给

韩国 玻璃之城,梦开始的地方 玻璃之城

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你,心中是否有这样一座“玻璃之城”?任外面风吹雨打,在心中的城堡里永远如沐暖阳。背景音乐:张国荣 玻璃之情济州岛的玻璃之城主题公园(Glass Castle)就是这样一个圆梦之地,这座以玻璃为主题的公园里,一切都是玻璃

声明:《旧文 杨蓉娅,女将军的大爱之路 五渔村爱之路》为网友巨蟹座会闪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