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租房子(一) 新加坡一日游](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50940t01f6864841fbf26fe8.jpg)
来新加坡之前原本只在网上预订了三天的酒店房间,是因为想到落地之后的第二天格格就可以顺利入学,除了需要去办理体检手续及到移民厅领取正式的学生准证以外她就可以正常上课了。然后我就有时间给各个房屋中介代理人电话沟通租房事宜了。 酒店定在格格学校的附近,还记得那天晚上出了海关搭车到达酒店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酒店左边是一家不大的水果铺,每面摊位上都摆满了大粒的榴莲和芒果,旁边冰柜里还冰冻着很多椰子,卖水果的大叔正拿着长长的大刀在认真的切榴莲。而一家印度餐厅则位于酒店的右侧,还有很多客人在吃宵夜,很多人都点了咖喱饭,直接用右手一点一点地直接搅拌好然后抓着吃。我倒是不以为然,格格却一直皱着眉头自顾自地唠叨着:“脏不脏啊?脏不脏啊?”其实在印度人心目中,右手的非常干净的,左手则不洁净。尽管是这样,我们还是坚定不移地从餐厅隔壁的seven-eleven买了一桶泡面和一个面包返回酒店房间。因为无论是味道特别的榴莲还是口感浓重的咖喱饭,我们暂时都还不能接受,只好回去吃平时最熟悉的东西了。 初来一个月最深刻的感觉就是每天事情都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心情也不得不马上跟着做出调整,当感觉自己不能掌控时再加上外面一场接一场的大雨,就会觉得真的是好孤胆、好困难。因为对之前为格格申请的学校并不满意,只好重新为她再申请学校。接下来的几天,只能带她一所一所的去看学校综合了解情况及参加各个学校的面试和考试。每一天都面临不同的变化和选择,接着就要靠自己做出判断并考虑解决办法。再回想那几天,好像每天晚上都不能睡足四个小时,总是在考虑第二天,我们应该怎么办? 尽管是困难,只要勇敢面对,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直到11月8号格格顺利被一所比较好的学校录取,开始上课时,我的心才稍微放松一些。后来从各个学校的入学测试结果才知道,她的分数排名很高,用英文测试的数学成绩几乎是满分,语言的成绩虽然不及当地学生,但在国际学生的英文测试排名中基本上都属于最好的成绩之一。这个时候,我才想到不得不开始租房子了。 新加坡的房屋分为:组屋、公寓、排屋和私有住宅。组屋在价格上是最便宜的,只有新加坡公民可以购买,永久居民只能购买二手组屋,在购买组屋的过程中是可以享受到新加坡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政府的经济补贴的,所以很多当地普通公民的第一选择都是希望先获得政府的补贴购买组屋。但是组屋的特点是没有小区围栏,没有公共门禁系统,住户的比率按照新加坡的四个种族分配要平均,即:一栋楼里的新加坡华人、印度人、马来人和混种人的入住比率要大体一致。组屋的社区范围里除了最简易的休息桌椅和一些最基本的儿童游乐设施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公寓是我们在新加坡最喜欢的房屋类型。和国内的比较完善的社区公寓有一点像,但入住条件要好很多,也比组屋要贵,因为购买公寓是享受不到政府的经济住房补贴的,完全要靠自己的经济实力去买。他们卖给住户的公寓房屋基本上全部是精装修的房屋,装修的非常漂亮精致,主要还是为了避免住户二次装修带来的噪音干扰。社区至少有两道以上的二十四小时的门禁系统和非常多的监控和拍照装置。如果没有门卡基本上是无法进入的。公寓小区一般都拥有免费的网球场、篮球场、健身房及供小区居民聚会用的公共大厅和露天烧烤空间。公共大厅和烧烤区需要去物业约时间,比如一家人想要在周六开一个庆祝party,他们需要去约时间段,可以约到晚上六点到八点,因为另一家人有可能八点到十点还有一个生日party要开。最特别的是新加坡的每个公寓社区里,除了供居民行走的小道和大片的草坪外基本上全部都被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露天泳池沾满了。每个泳池都被细致地划分为婴幼儿区、儿童区和成人区。泳池的地面都被涂上深深浅浅的蓝色,看上去清爽又漂亮。泳池的周围摆放着很多阳伞、躺椅及小桌子,周末很多人会舒服地躺在椅子上看书或听音乐。欧美国家的居民则更喜欢全身涂满美黑产品只穿着很少的泳衣晒太阳。而我则最喜欢清晨五点就起床去游泳,六点钟回来冲澡后清清爽爽地去准备早餐。 排屋和私有住宅建筑风格上都有点类似国内的联排别墅或私人别墅,但面积上要小一些,院子里的空间基本上放置一辆私家车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空间了(位于东海岸的豪华别墅除外)。它们的产权基本上都有九十九年。房屋的主人基本上都是想出租一间主人房或是一层客房。 根据个人的情况和女儿的意愿仔细考虑后,我们决定选择同别人一起合租公寓。一是因为安全上的考虑,虽然新加坡是一个相对非常安全的国家,但是因为有小朋友的缘故,我还是愿意为她选择一个规划更为完善的教育环境。二是女儿很喜欢游泳,这样也方便我们每天锻炼身体。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还从未尝试过与别人合租房屋呢,虽然生活习惯上会有不同,但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生活经历啊。 这样一套大大的公寓房间里,竟然住着三个地方的人,我和女儿睡主人房,房间内有自己独立的洗手间和洗浴间,隔壁住着一位香港人,过来新加坡的分公司从事运动市场的广告推广。最外间的则是一位新加坡女士,每天工作到很晚才回来。因为我们过来最早,选择了隐私保护最好也最大的主人房,新加坡人也有自己独立的洗手间和洗浴间。香港人搬来的最晚,就只能从房间出来去最外间的公共洗手间和淋浴间了。 房东对新加坡人和香港人都比较放心,因为她们基本从不在家吃饭,唯一担心的就是我会不会把中国人喜欢煎炒食物的习惯带到这里来,而弄脏了他整套的既时尚漂亮又打扫的一尘不染的西式开放式厨房。在得知我不善于烹饪的消息后房主夫妇似乎笑容稍微舒展一些,接着又反复叮嘱我“只能小煮”,就是煮点面啦、煮点奶啦之类的。反正在国内我大部分时间也就只是吃蔬菜水果,在这里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吧! 我暗暗思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