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的名小吃几乎都有其来历故事。这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殊构成。民族的文化厚重正是在普通百姓衣食住行中浸淫开来。
镇江肴肉也不例外。肴肉的“肴”字就是由于传说的来历,使读音不同于普遍的美酒佳肴的肴,而是发这个字的古音肴(xiao)。
但它的发音还不是因古而来,而是因故事而来。镇江肴肉的故事也如大多数小吃一样,起始于民间的巷陌。传说是在三百年前,一对夫妻买回几只猪蹄,准备晚几天再食用,因怕天热变质,就放在缸里,用盐腌制。粗心的妻子错把制作鞭炮的硝当盐放进了缸里。待发现放错时,打开腌缸,猪蹄非但没肴变质,且红白相间,肉质结实。普通百姓人家不舍得扔掉,便用清水多次清洗,然后放置锅中,配上佐料,猛火热攻,想以此来去掉硝毒。这一程序成就了一道特殊的名吃“镇江肴肉”。因其硝字用作食品不耐看,便叫肴肉。仍发xiao音。
到镇江,自然是要品尝这镇江肴肉的。选了一家老菜馆,找了一处洁净的安静的桌旁,遗憾的是,当和服务员之间沟通这道菜肴字如何读(xiao)时,服务员说不出所以然,只是说,从来都这么叫的。从哪里来,她大概是不知道的。
"
端上来的镇江肴肉置放在一个条形的白色瓷盘子里,也是一样切成条形的,果真是白中透红。白的是皮质和胶液的固化物,红的是瘦肉。看着是玲珑剔透的,宛如一件水晶工艺品。虽然是一道凉菜,可入口即温润的感觉,真正是肥而不腻,香而不厌。在镇江,吃镇江肴肉是要配上一小盘子镇江香醋的。镇江香醋也是天下一绝。它在醋酸中有一股醇香,使肥腻的食物在口中变清淡,使清淡的食物又有了醇厚。这镇江香醋配镇江肴肉也是绝配,以镇江肴肉肥瘦相间,酥软相伴,在香醋的风味中尽显绵厚香醇的口感,稍带清淡爽口的美妙。
其实,东北有一道菜,与镇江肴肉极为相似,只是用料工艺不同。东北的这道菜叫猪头焖子,取材也恰似和镇江肴肉相左,用的不是下肢的蹄膀,而是猪脑袋。东北人向有喜爱食猪肉的习惯,吃法也千奇百怪。而每年正月的二月二吃猪头肉也是重要的民间习俗。一般的习惯吃法是烀猪头,大铁锅把个猪头烀得滚瓜烂熟。凉后切成规则的长条状入盘,也是一道凉菜。再加工一下是和黄瓜拍成块一起凉拌,也是肥腻清淡相配。猪头焖子则是大火烀熟后,用镇江肴肉后期相同的一道工序,即用沉重物把猪头压制起来,使之皮肉冻相间相伴,口感及味道又有不同。
即便是现在加工镇江肴肉,也依然使用传统的硝,目的是使蹄膀颜色白而洁净,肉质结实而有更好的口感。所以,肴字在这里读xiao,就是取硝的谐音,可何况,古字应用时,原本也读(xiao)的,中国奇特的汉字现象,在这里发挥了奇妙的作用。
品尝镇江肴肉选择老菜馆是没错的,因为这等菜馆不仅加工时手艺传统,肴肉正宗,还有适宜吃肴肉的环境。吃镇江肴肉需要古朴典雅的环境,最好是在光线稍喑一些的角落,二三个朋友,轻声细语,慢嚼细咽,镇江香醋弥漫的醇香,加上镇江肴肉不冷不热、不软不硬、不腻不淡的美妙,真的是品一盘肴肉,得半日轻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