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央视春晚因内容的低俗和大量的广告置入遭到了国人的愤慨和声讨,其中最遭国人怒骂的是央视的见钱眼开和赵本山的小品《捐款》。其实,还有一个低劣庸俗的小品逃离了人们的注意,那就是姜昆、戴志诚、赵津生合说的群口相声《和谁说相声》。这个相声本来是在央视春晚三审中被拿掉的,这件事曾在各大媒体报导过,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又让这个劣等小品最终登上了2010年央视春晚。
《和谁说相声》首先以姜昆的拜年开头,然后姜昆说他不满意戴志诚,要求在虎年换新人。他模仿单田芳、韩乔生、袁隆平的语气和声音,引出新搭档赵津生。赵津生以二愣子形象出场,顿时笑翻全场,而他张口就来的影视剧台词和网络流行语,也引来叫好声一片。最后,姜昆认为赵津生是新新人类,又舍不得戴志诚老搭档的基础,便决定两个都搭档。不料,戴志诚和赵津生一拍即合,踢开姜昆,姜昆“换人”最终的结果是,把自己换掉了。央视三审时撤掉这个节目的原因是,这个相声没有脱离姜昆之前的相声套路,而且单就3位相声演员勾心斗角、唇枪舌剑的主题,被认为格调不高,现实意义不强。其实,姜昆《和谁说相声》的缺点还不止这些,它还具有很严重的四宗罪过。
《和谁说相声》的第一大罪过是贬低科学家不懂艺术。在这个相声中,姜昆模仿袁隆平的声音说:“我不懂艺术,但是我知道,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姜昆说这句话,要么是出于无知,要么就是艺人对于科学家的人为的羞辱。殊不知,袁隆平先生不仅是世界级的科学家和水稻杂交之父,而且还精通音乐和文学。袁隆平先生的小提琴拉得非常优美,不仅会拉中国的《秋水伊人》和《黄河大合唱》等,而且连外国的《梦幻曲》、《蓝色的多瑙河》和舒伯特的《小夜曲》都拉得非常娴熟。这一精深的音乐艺术造,恐怕连靠卖艺为生的姜昆也望尘莫及吧。不独袁隆平懂得艺术,中国和世界级的大科学家都非常精通艺术。爱因斯坦不但提出了相对论,而且小提琴拉得很好。美国航空学大师F·马林纳除了研究航空和火箭,还是一位画家。对我国原子弹氢弹作出重大贡献的汪德熙教授,不仅是一位钢琴家,有很高的音乐水平,而且还会调钢琴。同济大学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诗写得非常好,他的诗集《簾青集》在我国诗歌界享有很好的赞誉。我国的火箭之父钱学森更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杰出代表。他从小就喜欢文学艺术。他在北京师大附中念高中时读的是理科,但他学过水彩画,拉过小提琴,写过小品。读大学期间,他参加过交通大学的管乐队,吹小号。大学毕业前夕,即1935年2月,他在《浙江青年》杂志上发表《音乐和音乐的内容》一文,讲的是如何欣赏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回国后在繁忙的科技研究之余,钱老还经常与中国书画界和文学界的朋友交往,甚至还亲自给《文艺研究》和《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编辑们写信探讨文艺创作的规律问题。研究火箭的钱学森在谈及中国的对联时这样说: “最容易的是对联,这在旧中国是文人思维的基本功。”他举了三副对联,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比一个思维跨度大。最简单的是:“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复杂一点儿的是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对联。毛泽东的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周恩来的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思维跨度最大的是相传清代名儒纪晓岚与江船武夫的对联。武夫上联:“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这是拿古人鲁肃和樊桧的谐音说文不如武。纪晓岚的下联是:“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这是拿古人狄青与萧何的谐音说武不如文。钱学森在谈话中竟然能将这些对联信手拈来,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科技大师的文艺造诣,绝非姜昆阁下所能比的。因此,姜昆在该相声中说袁隆平不懂艺术,不是出于孤陋寡闻,就是对科学家的极大偏见。
《和谁说相声》的第二大罪过是相貌歧视。正如吴祚来先生指陈赵本山小品《捐款》是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和羞辱一样,姜昆小品《和谁说相声》也涉嫌对相貌不扬的人的歧视。当姜昆期待的相声新人赵津生上场时,姜昆与戴志诚这样对话:
姜昆,新人?我看着他有点吓人。
戴,你至于这么胆小吗?
姜,他是干什么的?
戴,这不袁教授给你介绍的
姜,你怎么看出来了
戴,跟水稻沾边,水货啊
姜,你怎么说人家的呢,刚一见面就说人家水货,你这......他还真像水货,他为什么长这样啊
戴,长这样怎么啦,这你就脱离时代了,现在h1n1病毒都能变异,人长这样 不稀奇,这说明当今世界动物的种类在一天天减少,而人的种类在一天天增加,你这位朋友,就是最好的证明啊。您说,对吗?
这种对相貌不扬的人的歧视,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听起来都不舒服。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在美国演出时为什么被撵下台,就是因为这小品涉嫌歧视残疾人。在当下的中国,歧视无所不在,什么疾病歧 视、学历歧视、地域歧视、职业歧视等,如果表演的小品是批判这些侵犯人权的歧视现象等,倒不失为一部好的作品。但姜昆的《和谁说相声》显然没有批评社会歧视的意思,倒是带头搞起相貌歧视,这种羞辱公民显然是这个相声的罪过之一,理应受到批判。
《和谁说相声》的第三宗罪是剽窃热播剧《潜伏》中的台词。《和谁说相声》没有什么新奇的搞笑之处,仅有的几个抖响的包袱全是借用了热播剧《潜伏》中的台词,比如:
赵,嘿嘿这儿有两根金条,你能告诉我,哪根是高尚的,哪根是龌龊的?
姜,哎哟,叫什么来着?这人
戴,谢若林
姜,谢若林
戴,没错,倒卖情报那个
姜,对对对
戴,可这位朋友,你要来了我就得离开
赵,我用我爸爸同事的一句话,来回答你,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戴,可我这位置你能占领的了吗?
赵,我用我爸爸同事的一句话,来回答你,如果你一枪打不死我,我又活过来了,咱俩还做生意,只要价格公道。
靠抄袭《潜伏》中的经典台词来搞笑,说明姜昆同志已经黔驴技穷,中国的相声也已经走到末路了。在香港,内地的相声小品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连三级片都不如。姜昆的《和谁说相声》堕落到剽窃的份儿上,就更让世人小觑了。
《和谁说相声》的第四宗罪是姜昆同志的自我吹嘘。在相声中,姜昆说他与李文华和唐杰中一起合说了许多好相声,而跟戴志诚在一起合作,却没有说出好的相声。这一方面吹嘘自己年轻时说过好相声,另一方面把自己年老后说不出好相声的原因推到戴志诚身上。然后,又模仿单田芳和韩乔生的声音,对自己的相声造诣继续吹嘘,并提出要换一个相声搭档,来使自己的相声艺术永葆青春。这是在相声作品中明目张胆地自我吹嘘和为自己做广告,而且名不副实。事实上,姜昆说的相声,没有一部能超过马季的《五官争功》的,即使他大肆吹嘘的《掉老虎洞》也是如此。当一个艺人自我吹嘘的时候,他的心智就已经衰竭了,而他的艺术生命也就离终结不远了。
《和谁说相声》的结局是戴志诚的深厚的相声基础与陈津生的新新艺术的结合,本想换人的姜昆自己被人换掉了。在现实中,《和谁说相声》看来也应该是姜昆的“天鹅歌”了。中国的相声要想振兴,以姜昆为代表的老一代必须下课!
2010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