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维和:小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原创 2015-07-10 谢维和人民教育民小编说
德国19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曾说到:“我们战场上的胜利,早在小学的课桌上就已经被决定了。”对于个体来说,小学阶段的教育也为个人成长打上了一层难以磨灭的底色。
而我们当下,相对于高等教育研究的热闹非凡,学者们对小学教育的研究显然不够。因此,我们不难发问:当学者们扎推于对大学的研究时,是否可以回头看看小学教育的这块基石应该如何打造?
谢维和:清华大学副校长
中外教育智慧和研究让我看到了小学教育的深远价值在我从事小学研究的这些年里,时常有人问我:你是一个著名大学的校长,何以要研究小学教育?它究竟有什么特别的价值?起初,我常常无言以对。因为,实事求是地说,我对小学的研究,只是过去对高中研究的一种专业性延伸,而并非小学价值的引领。然而,命运之神克罗托似乎为我做出了“安排”。首先是中国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感受到了小学的魅力。当人们还在佩服西方学者分析人们几十年前接受小学教育时老师的操行评语与他们今天的性格特征之间的联系,进而得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时,我发现中国的老百姓早已概括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格言。
其次,叶圣陶先生的精彩人生也使我对小学教育感到了一种神奇。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叶圣陶先生关于教育的诸多精辟和深刻的见解,在个人教育阅历方面的归因上,我们只是看到了他早年直接从事小学教师的教育实践。
当然,维果茨基的弟子赞可夫先生在其专著《论小学教学》中的研究也给我提供了路径。他关于小学教育“入门性”的论述,以及通过“直接的完整性”这个观点,对小学教学的特点及其与中学教学的不同进行的分析,的确给我极大的启发。而我也只是在他这个观点的启发下,提炼了关于小学教学的“顶灯”理论,进而真正深切地认识到小学教育的价值。
当代的丹麦学者克努兹·伊列雷斯在《我们如何学习》一书中关于小学教育的研究与观点,特别是他对于儿童期学习的总体特征的描述,以及从学习的角度将儿童期定义为一个通过“延长了的构建过程的宽广频谱”,“整合并与复杂的物质、人际和社会环境整体进行关联”的儿童与外部世界建立起广泛联系的生命阶段,则是给予了我直接的学术支持和帮助。因为他的论述和研究框架实际上已经非常清晰地揭示了小学教育的深远价值。我的学习习惯和发展基础基本上是小学教育奠基的
回想我自己的求学生涯,小学教育也扮演着非常特别的角色。在上大学之前,我真正接受过的6年正规学校教育中,只有在江西师范学院附小的五年教育是比较系统和规范的,也是印象最深的。我至今仍然记得当时教我的数学课梁平老师、语文课龙铃辉老师,还有一位我比较害怕的江老师。可以说,后来的学习习惯和发展基础,基本上是小学教育奠定的。我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当年的小学教育,我的人生会是怎样。
在我与小学的缘分中,最直接和切近的还要算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她怀揣着“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使命,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小学的教育规律,思考着小学主题教学的模式,揭示出小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并将这些核心素养作为小学生发展的“底子”,进而构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
正如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所说的那样:“今天我们给孩子们什么样的底子,决定着给孩子未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这里,我似乎看到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内涵,叶圣陶先生教育人生的基础,以及赞可夫关于小学教育“入门性”理论和克努兹“关联”概念的拓展。我蓦然想到,清华附小不就是这样一盏“顶灯”吗!她通过核心素养的“打底”、“1+X课程”的整合和直接完整性的教学,照亮了孩子人生发展的道路和未来的远景。而这也正是对小学价值最生动的说明。
尽管我关于小学教育的研究尚未结束,许多新鲜的经验和理论仍然在营养和启发着我,但我对小学教育的价值已有一个比较自信的认识,即:一个人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一个国家和社会教育发展中的特色与风格,都能够在这个人或国家的小学教育中找到它们的胚胎和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