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不厌百回读_介子平 百科全书 旧书

一次至外埠亲戚家小住,走时也未携带几本耐读的书,致使整日的闲暇如坐针毡,如芒有背,“释书便觉心无着”,于是顺手翻出几本旧语文课本闲读起来,那是亲戚家孩子的初中用书。与二十年前我的那些课本相比,其所选篇目多已变化,但我还是不自觉地找出自己曾学过的那几篇,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事过境迁,马齿徒增,自己的社会阅历在尝得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后,又多了一页,于是,同一篇目,回头再审,理解感受还是不一样的,此即孙宝瑄《忘山庐日记》所云“以新眼读旧书,旧书皆新书也;以旧眼谈新书,新书亦旧书也”。那些经典之作、大家名篇,并未因时移俗易、东海扬尘而不合时宜,方枘圆凿,一个段落竟能耗时半个下午,且越咀嚼越有味道。于是我想起了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的告诫。

特立独行的东坡居士屡遭谪迁,流放之地蛮荒凄苦,文明未开,士族少读书人少,书籍自然也不多,于是遇到如我童年之时、如我至亲戚住所之时的缺书情景,便很不以为然了。贬黄州时,据冯梦龙《古今谭概》云:“东坡在玉堂,一日读《阿房宫赋》,凡数遍,每一遍讫,即再三赏叹,至夜分犹不寐。”他在《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中曰:“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字大纸厚,甚可喜也。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阅读对于读书人而言,何其当紧,为此林语堂分析道:“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就时间空间而言,简直就被监禁于周遭的环境中。他的生活完全公式化,他只限于和几个朋友接触,只看到他生活环境中发生的事情,他无法逃脱这个监狱。但当他拿起一本书,他立刻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到另一个国家,或另一个时代,讨论一个从未想过的问题。”不仅反复的读,且反复的抄。宋人陈鹤《西塘集耆旧续集》记载有东坡三抄《汉书》的掌故:“偶一日(朱司农)谒至,典谒已通名,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业已通名。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且云:‘适了些日课,失去探知。’坐定,他语毕,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钞《汉书》。’公曰:‘以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钞邪?’东坡曰:‘不然。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钞矣。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他晚年再贬儋州,偶得柳子厚文,于是反复研读,敲骨吸髓,竟总结出了“八面受敌”读书法。

恕我寡闻少识,我所读过的不多的几本书中,留下深刻印象者,寥若晨星,屈指可数,而在目前国内年出书逾三十万个品种的情形下,予人记忆者,又何尝不是九牛一毛,微乎其微。“读书破万卷”的关键在于一个“破”字,“破”是读书的深度,“万卷”是广度。阅读时的分析、联想至关重要,前者得益于授业先生、解惑之师,后者讨巧于咬文嚼字,切磋琢磨。而在无博览之便,百无聊赖之时,每段文字都有可能被条分缕析,沿波讨源。精彩者,汲取养份,禀承其成,劣质者,举一反三,反躬自省。如今,摊楮开砚、掭笔蘸墨前,每每需闭目凝神片刻,为的是捕风到一适宜的语境。《过秦论》的政论文语境,《鸿门宴》的叙事体语境,《桃花源记》的四六文语境,《岳阳楼记》的记游体语境,以及《荷塘月色》的现代散文语境、《记念刘和珍君》的杂文语境、杨朔秦牧式的语境、老舍孙犁式的语境,无非这么几种,而时下的王朔式、董桥式、琼瑶式、河殇式、余秋雨式语境,我是学也学不来的。每种语境的成型均在三翻五次、反反复复间。苏东坡当年作文之前,有翻看《史记》的习惯,其旨也在觅得某种语境。大气磅礴、慷慨恢宏的苏家诗文,与直率果敢、傲岸孤愤的太史公言之间的那种承接贯联、纠缠萦绕是有迹可寻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与“补读平生未见书”(包世臣语)、“每为天下非常事,已少人间未见书”(罗瘿公寿梁启超联)、“恨不能读尽天下书”(顾颉刚语)、“走遍天下路,读尽世上书”(田家英语)之入世得意显然不同,“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之句,由一位因时常找不到书看而手足无措的智者长者总结归纳,可谓意味深长,趣在话外,可谓金玉良言,至理之极。它的精粹高妙之处更在于将一个负面现象加以了正面阐述。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创新庵,不若修古庙;读生书,不若温旧业。”也是这个意思。读尽天下书者,显然受到了“一事不知儒者耻”的影响,旧书百回读者,有着“君子有所不知”的实际。

当年姚鼐欲辞官归里,临行前翁方纲请其留下几句话,姚曰:“诸君皆欲读人间未见书,某则愿读人间所常见书耳。”此言颇具东坡语意。读人间所常见书的好处还在于可深入机理,专于一道,钱穆先生在其《素书楼余溲》中便说:“《论语新解》则尽可读,读后有解有不解,须隔一时再读,则所解自增。”

苏轼曰“旧书不厌百回读”,清人王懿荣据此添写道“旧书不厌百回读,嘉树新成十亩阴”。看来,这位大学士至少在字面上也是赞成这一说法的。李敖曾向钱穆请教治学方法,钱穆云:“读书并没有具体方法,要多读书、以古书原文为底子为主,免受他人成见的约束。书要看第一流的,一遍又一遍读。与其十本书读一遍,不如一本书读十遍。”青年陈寅恪曾拜谒历史学家夏曾佑。夏曰:“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此事让陈寅恪大为惊讶,中国的文字浩如烟海,即使穷尽一生的精力,也绝不可能读得过来,所谓“书读完了”,究竟从何说起?直至陈先生晚年才省悟:古籍尽管浩如烟海,不知凡几,但追根溯源,品而思之,不过数十种而已。若以此推断,素常所读,皆为不出数十种之旧论,尽管其以新书新著的面目花样出现,厌与不厌,你已百回旧读矣。

旧书不厌百回读_介子平 百科全书 旧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7279.html

更多阅读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理解 食不厌精 烩不厌细

今天读《论语》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段。看了书上的解释,觉得孔子对饮食的要求太高了。又觉得解释似乎并不妥当,于是到网上搜罗,发现对这一段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还是倾向于下面这篇文章的观点:食物不能只是满足于精细,

韩寒三论 胡锡进

【案】韩寒发表三论,引起广泛关注。反驳和赞誉两端对立,后者以《环球时报》为戴表——但也有赞誉者跟它观点对立。正反反正,只说明韩寒文章写的相当不赖:人们可以作任何角度的解读。老夫认为,两端对立者只看三论结论,头脑简单,思维直线,捡到

小学五年级语文小报内容:和好书交朋友。

办小报要点:1,条理清楚。2,有字有画。3,内容不枯燥。 资料: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 阅读

爽滑Q弹百吃不厌~~~~百搭百变的牛奶布丁简单做 懒人布丁

生日蛋糕一般都是蛋糕夹奶油,但如果在蛋糕和奶油中加入清凉爽滑Q弹的牛奶布丁,会让吃到蛋糕的人惊喜的叫出来,而且配方灵活,简单好做,任何的液体都可以做成布丁,让蛋糕锦上添花,当然,单吃也是很棒的甜品哦。我习惯做的布丁,就是简单的液体

声明:《旧书不厌百回读_介子平 百科全书 旧书》为网友相囹亽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