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列竖式计算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基础是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基础的,可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同”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何使学生从整数乘法列竖式计算过渡到小数乘法的列竖式,理解好计算的算理显得非常重要。

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列竖式计算

一、要帮助学生复习“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在教学中我首先给出几组口算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1)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2)一个乘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或缩小它们倍数的乘积倍。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口头计算出2.4×4,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然后再计算出1.5×0.3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二、规范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2.4×14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能算出正确的结果,但有的学生在列竖式时,把14与2.4的整数部分对齐了,多数学生写对了,可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2.4扩大10倍,计算的是24乘14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倍。也就是在积的末位数出一位,点上小数点。后来学生在计算象12.7×23、5.2×0.64等题时,都能正确列出竖式进行计算了

三、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两个乘数一共有3位小数,那么积肯定是3位小数。

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同学认为: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如果积的末尾有0,那积就不是三位小数,如0.25×0.4的积本来是0.100,但因小数末尾的零可以省略,便得到积为0.1,于是就出现了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不一定是三位小数的情况。

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意见,我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提醒同学们在判断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如计算0.25×0.4时,我们先用25×4=100,然后看乘数当中一共有3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3位点————上小数点,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虽然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部分末尾的0省略,但省略不等于没有。所以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三位小数

总之,在本节课,自己感受最成功的是,充分利用旧知,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不足的是学生作业正确率不太高,计算性错误屡错屡犯。在以后还得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分析能力的培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7095.html

更多阅读

乘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乘法教学反思受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影响,学生习惯用加减法来理解计算事物,对抽象的乘法口诀的来历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对口诀的熟记上就更加难了。然而,乘法口诀的熟练与否是学生乘法计算和乘法应用题的基础,所以我认为乘法口诀的教学是

《水乡歌》教学反思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水乡歌》教学反思《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有3节,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了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朗朗上口。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反思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梁荣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它是在学生学过加、减法笔算和初步认识小数含义和数位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也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整节课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一定的

自由作文,不是“自由”作文——习作八教学反思

自由作文,不是“自由”作文习作八教学反思本学期的最后一次习作,不限定习作内容的自主、自由作文。教材对习作内容、方法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提示。到了中高年级,几乎每册教材都安排一次自主式习作,看似雷同,其实变化很大,学生随着年龄的

声明:《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列竖式计算》为网友天道酬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