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年底做盘点,有一个人的名字肯定不会被落下,那就是侯兴祖。不是演员,却常在电视上露面;没有进过专门的演艺学院,却有自成派别的表演模式;简历中不见影视剧集代表作,却有粉丝一大堆,自称“猕猴”,并组建了自己的圈子,每天晚上在讨论完侯兴祖之后才能入睡,甚至有网友要颁给他金马奖。
侯兴祖这个名字肯定比不上“侯总”的称谓来得响亮,每天接近午夜,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各大卫视频道的电视购物节目中,唾沫横飞、撕心裂肺地向大家叫卖着“腕表中的劳斯莱斯”以及“八心八箭”,与此同时,大批“猕猴”猫在电视机前,仔细揣摩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侯式语录,期待预期中的狂笑,但他们绝不会自掏腰包去买下这些东西。
侯总的走红,就好像是前年的柯楠组合、去年的芙蓉姐姐、今年的杨二老师,本来是个绿叶,却意外红得比红花还红,甚至忘了他们的真实身份,因此,我们有必要像认识一个娱乐明星一样,来认识这位被动进入娱乐圈的话题人物。
侯总今年29岁
“侯总”真是“总”,首先他的身份是某手表品牌的总经理、创世纪(亚洲)有限公司的CEO,今年只有29岁。有关他在电视购物行业的口碑要从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说起——2001年,在开台才一年多的台湾东森购物台上做了一档推荐节目,侯兴祖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卖出了1000只手表!近年来,随着台湾经济不景气,侯兴祖带公司整体迁移到上海,为此还放弃了与东森电视台8年的天价合同。
来到了内地的广阔天地,侯总更像是一个“总理”,什么都管,从研发到客服,甚至连采购都要亲自跟单,站柜台卖东西自然也少不了他——公司员工从他开会时的激情迸发中看到了侯总的娱乐潜力,推他到台前叫卖,这下终端的销售环节侯总也插上了一脚。
也是苦孩子出身
侯总上电视,油头粉面,一身行头是绝对的“标配”:身上一套KENZO西装两万不到,衬衫的价格是2000多,鞋子是LV的,6000出头,钱包公文包统统都是LV的。侯总为了购置这些真名牌,而且是最新款,每年要回台湾省两次,平均费用要在15万元左右。不过,可千万别被侯总的一身皮囊所蒙蔽,侯总也是苦孩子出身:侯兴祖从小由外婆带大,只念到初中毕业,16岁就跟着装修队做水电工,后来又改做销售,还和人合开过瓦斯公司。20岁后,侯兴祖做起了地产销售,后来因为结识了一家卖手表和珠宝的公司老板,从销售经理一直做到了今天这个职位。
身价不让吴宗宪
网友总结的侯总的最典型表情是“一番大吼大叫之后,把梳得苍蝇站上去都得拄拐杖的小分头悲愤无比地别到一边去,摆出一张臭脸,气乎乎的样子,然后手一挥,一拍桌子,好像别人抢了他的东西一样。”这是侯兴祖在电视购物节目中让人印象最深的一个招牌动作,买他的东西就好像抢他的钱一样,令其痛心疾首。紧接着他还会使劲敲着桌子,一句一顿地用爆破音艰难地喊出:“只要998元,破盘价998元!”
侯总的自身条件绝对有做娱乐明星的潜质,一米八的大个头,有一副被青岛网友称作“台巴子”标准模样的脸,而他的哥哥侯向祖则比他要帅上许多倍,还曾出镜在《星愿》中演过角色。因此当别人称他为娱乐明星时,侯总总是表现得很不屑,进而会忿忿地说:“刘德华的经纪公司曾找过我,但因为角色不合适被我拒绝了。”潜台词很清楚,但是明眼人也都明白,即使侯总真与刘德华对戏,娱乐圈也只不过是从此多了一个如花而已。
还好,侯总另辟蹊径,借由电视购物打开了他通往娱乐红人的康庄大道,被盛赞“胜过金·凯瑞,赶超周星驰,压倒赵本山”,甚至被封为“史上最牛广告人”,目前身价已经飙升至每集10万元人民币,跟台湾综艺一哥吴宗宪不相上下。
“我推销的是激情”
电视购物在内地一直备受争议,关于电视购物产品的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侯总推销的“腕表之皇”当然也引起了网友的质疑。
不过侯总却不这么认为,他有几句名言广为传诵,并成为某些销售公司员工的座右铭:“我不是最牛广告人,我是用生命在经营品牌的人。”“我推销的产品叫激情,激情是来自对产品的了解和信任。”“娱乐我可以,但不要娱乐我的品牌。”显然,侯总是以他的身体语言在行销商品,但大众照单全收的往往是他的“副产品”。正如专家评论所说:侯总开辟了大陆电视购物的崭新模式,他让消费者在快乐开心之余,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侯总的叫卖法,可以叫“娱乐购物”,是终端零售业的最高境界。
娱乐时代的“嚎客帝国”
撕心裂肺也是一种标识,在全民娱乐时代,只要有标识,就有了火的可能。
比如,二百五是杨二的标识,同样也是芙蓉姐姐的标识,前不久,两人在一个前卫时装发布会上火星碰地球,上演了二百五业界的盛宴。
与侯总一样,拥有嚎叫标识的,还有教英语的李阳、深夜接热线的万峰以及说球的黄健翔,虽然他们各有各的志向,但在全民娱乐时代,他们给大众留下印象的惟一途径,便是嚎叫。但是侯总显然与上述几位“嚎客”不同,那几位本身从事的职业,并不引起人们的反感,而侯总呢,在电视上叫卖,不管是卖镶钻的手表还是塑身的内衣,都是令人厌倦的职业,但侯总,硬是把这个工作搞得激情四溢,这可真应了那句话——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虽然知道998买不了镶钻的手表,但我在深更半夜经常按捺不住,手指大动,忍不住想拨打热线,买一块侯总的表。”某位与我一样上夜班的外地同行,在博客里这样写。因为侯总占据了各大卫视的深夜档,上夜班的报刊编辑,首当其冲成为侯总的“伯乐”,最近我看到,连《了望东方周刊》都发了侯总的专访,可见,侯总的热度已经到了一定的级别。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有理不在声高,但侯总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这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嗓门大真 的很重要。
——《青岛早报》2007年12月2日10版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