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 押韵表

押韵又作“压韵”。为使声音和谐悦耳,在韵文的相同位置上,配以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叫做押韵。如[唐]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一、二、四句末用了韵母相近的“生、鸣、横”。它们的韵腹、韵尾相同,只是韵头的情况不同(唐时分别念[]、[]、[])这种用在句末押韵的字,通称“韵脚”。用来押韵的字必须韵部*相同或相通,尤其是旧诗的创作。当然也有少数变例。新诗的创作,押韵比较自由, 只取大体和谐一致,一般只求韵尾相同, 不一定要韵腹相同。押韵的格式称为 “韵例” 。韵例有多种: 可以句中押韵,也可以句末押韵, 但一般是句末押韵; 可以句句押韵, 也可以隔句押韵; 可以通篇一韵到底,也可以隔几句一换韵。新诗的韵例更不拘一格。参看“韵”。

十三辙、十八韵及普通话韵母对应关系表

字数:369张清源主编.现代汉语知识辞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第99-101页.
押韵
亦作“压韵”。也称“用韵”、“合辙”。在一定位置上有规则地使用韵部相同或相近的字,形成相同或相近声音的回环往复,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多见于诗歌。许多颂赞、箴铭、哀诔及某些散文(如《老子》),也讲求押韵。一般是句子的最后一个字押韵,这种押韵的字,称“韵脚”。《诗经》中,如果句末为语气词或代词,其韵脚就在这个语气词或代词之前。如《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襄”“详”“长”押韵。又《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明”“裳”押韵,“倒”“召”押韵。因“也”“之”等虚词本身也押韵,于是形成了两字韵脚,称“富韵”。有偶韵和排韵之分。最常见者为偶韵,即隔句押韵,首句或入韵或不入韵。如唐人杜牧《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秦”“津”“人”“邻”“巾”押韵,首句入韵。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亲”“人”押韵,首句不入韵。排韵即句句押韵,如唐人韩偓《寄远》:“眉如半照云如鬟,梧桐叶落敲井干。孤竹亭亭公署寒,微霜凄凄客衣单。想佳人兮云一端,梦魂幽幽关山难。空床展转怀悲酸,铜壶漏尽开金鸾。”《诗经》中有一种遥韵,即隔章押韵。如《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三章末句“于嗟麟兮”押韵。此外,尚有少数一、三句相押,二、四句相押者,以及一、四句相押,二、三句相押者。许多诗,特别是短诗、格律诗,都是一韵到底。有的长诗也如此,如唐代杜甫《佳人》、韩愈《山石》。有的诗中间需要换韵(或称转韵),如唐代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来”“回”押灰韵,“发”“雪”“月”押月韵,接着又换成灰韵、庚韵、青韵等。有的诗每两句一换韵,如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有的三句一换韵,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有的四句一换韵,如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歌以外的韵文,对押韵要求不严,邻韵可通押,韵脚之间的距离及换韵不换韵等都比较自由。诗歌的押韵,因时代和诗体的不同而要求不一。古体诗押韵较宽,邻韵可通押;可押平声韵,亦可押仄声韵;可句句押韵,亦可隔句相押或隔数句相押;换韵不换韵均可;韵脚不避重字。近体诗要求严格,邻韵不得通押;一般只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押韵位置固定,绝句二、四句押韵,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入韵或不入韵;韵脚不得重字。词的押韵可平可仄,但需依谱填词,韵脚的平仄不得改易。曲的押韵亦须遵循曲谱,然入声取消,平上去可通押;一韵到底;韵脚不避同字。各个历史时期的韵文所押韵部有异:上古押上古韵,以《诗经》、《楚辞》的韵部为代表;中古押中古韵,近体诗词及仿古作品一般用平水韵一百零六韵;近古用近古韵,元曲的押韵一般用周德清《中原音韵》十九韵部。
押韵 押韵表
字数:1306
知识来源:马文熙等 编著.古汉语知识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04.第696页.
押韵
押韵是诗歌艺术的重要因素。汉字每字一音,一般皆有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的字用在诗歌的某行句尾,以增强音乐性,使其有回旋迭荡之美,并易读易记,悦耳动听。因押韵的位置通常在句尾,故又称“韵脚”。中国的古体诗和近体律诗都是要求押韵的,但古体诗的韵式是不固定的,如《诗经》中的诗篇有句句用韵的,有隔句用韵的,有首句、次句连韵,隔第三句而再于第四句用韵的。汉魏以后的古体诗,也基本上沿用了这种方式,但以隔句用韵为常。唐以后的近体律诗,在用韵的位置、方式和韵律方面都有规定。绝句是第二、四句押韵,第一、三句不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第一、三、五、七句不押韵。首句也可以押韵,但不做严格规定。在押韵的方式上,古体诗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途换韵,乃至换几次韵;而近体律诗必须一韵到底,不得中途换韵。古体诗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而近体律诗则必须用平声字押韵。古代诗人作诗,押韵出于自然,用韵较宽,唐代以后出现了韵书,押韵需依一定的韵部。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韵是《广韵》。《广韵》是继隋代陆法言等人编撰的《切韵》(已佚)而来。唐初许敬宗等奏议,把切韵206部合并使用。宋代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 韵略》,将206部合并为107韵,这就是通称的所谓“平水韵”。因为“平水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等奏议合并后的韵,故唐人用的实际是平水韵。“平水韵”或称“诗韵”,它包括平声三十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近体律诗只用平声韵,它的韵目分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这是因为平声字多,分为上、下两卷而得名。其韵目排列如下:上平声——一东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 删。下平声——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十蒸 十一龙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十五咸。韵目的东、冬、江、支等是韵的代表字,每一韵都有很多同韵的字,凡同韵的字才可以用来押韵。由此可知近体律诗用韵的规则和严格性。中国古代的词、曲也是押韵的。但词、曲的押韵位置是根据不同的词调、曲调而安排的,有的一句一韵,有的两句一韵,有的三句一韵等等,并不划一。同时,有的用平声韵,有的用仄声韵,有的平仄互押;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换韵等等。从通体看来,词、曲在用韵上是灵活多样的,但对每一首词或曲来说,它的韵位和用韵方式,又是被词调和曲调所严格规定的,不能随意改变的。古人填词,最初完全依照诗韵,并没有单独的词韵。只是用韵较宽,往往把邻近的韵合并为一个韵部。后来戈载加以总结而编撰了一部《词林正韵》,分词韵为十九部(平上去声十四部,入声五部),成为比较通行的词韵,为填词家所遵从。曲,有地方性,北曲主要以当时的大都(北京)之音为主。它的声韵特点是分四声为阳平、阴平、上声和去声,而没有入声。这跟今天的普通话是接近的。它把原来的入声字都分别归并到平、上、去三声中,即所谓“入派三声”。元人周德清根据当时的北曲用韵情况,撰写了《中原音韵》一书,分十九个韵部,反映了当时北曲用韵的情况,也是后来作曲者的重要依据。另外,曲在用韵时与诗、词还有一个不同处,即不避“重韵”(在一首作品中用相同的字押韵),这在诗、词中一般是不容许的。
字数:1341
知识来源:乐黛云,叶朗,倪培耕 主编.世界诗学大辞典.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第654页.押韵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的一种修辞法。又称“压韵”。凡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字,不管韵头是否相同,都算一个“韵”。一 个韵里的字都能“押韵”。如“攻城不怕坚(jian),攻书莫畏难 (nan)。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guan)。”其中“坚”、“难”、“关”押韵。戏曲界习惯上把戏曲唱词中的“韵”叫做“辙”,把“押韵”叫做“合辙”。不同的是,合辙比押韵更宽泛,有些不押韵的字却能合辙。当前,人们作新诗所依据的是黎锦熙等编的《中华新韵》规定的十八韵;戏曲界用的是十三辙。十三辙十八韵同普通话韵母的对照关系是: 普通话的“a”“ia”“ua”韵母为十八韵的第一韵“麻”韵,为十三辙的第一辙“发花”辙;“o”“uo”韵母,为十八韵的第二韵“波”韵,“e”韵母,为十八韵的第 三韵“歌”韵,这两个韵合为十三辙的第二辙“坡梭”辙;“e”“ie”“ue”韵母,为十八韵的第四韵“皆”韵,为十三辙的第三辙“乜斜”辙;“u”韵母,为十八韵的第十韵“模”韵,为十三辙的第四辙“姑苏”辙;“-i[1][i]”韵母,为十八韵的第五韵“支”韵,“er”韵母,为十八韵的第六韵“儿”韵,“i”韵母,为十八韵的第七韵“齐”韵,“u”韵母,为十八韵的第十一韵“鱼”韵,这四个韵合为十三辙的第五辙“一七”辙;“ai”“uai”韵母,为十八韵的第九韵“开”韵,为十三辙的第六辙“怀来”辙;“ei”“uei(-ui)”韵母,为十八韵的第八韵“微”韵,为十三辙的第七辙“灰堆”辙;“ao”“iao”韵母,为十八韵的第十三韵“豪”韵,为十三辙的第八辙“遥条”辙;“ou”“iou(-iu)”韵母为十八韵的第十二韵,“侯”韵,为十三辙的第九辙“油球”辙;“an”“ian”“uan”“xan”韵母,为十八韵的第十四韵“寒”韵,为十三辙的第十辙“言前”辙;“en”“in”“uen(-un)”“un”韵母,为十八韵的第十五韵“痕”韵,为十三辙的第十一辙“人辰”辙;“ang”“iang”“uang”韵母,为十八韵的第十六韵“唐”韵,为十三辙的第十二辙“江阳”辙;“ang”“iang”“uang”韵母,为十八韵的第十六韵“唐”韵,为十三辙的第十二辙;“江阳”辙;“eng”“iang”“ueng”韵母,为十八韵的第十七韵,“庚”韵,“ong”“iong”韵母为十八韵的第十八韵“东”韵,这两个韵合为十三辙的第十三辙“中东”辙。
字数:1021
知识来源:阎景翰 主编.写作艺术大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第363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6867.html

更多阅读

诗的押韵和用典---1组木秀 古诗词用典

押韵是区分诗与文的一个主要依据,用典是诗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谈一点看法。一、诗的押韵今人以为文学中的诗文之别,通常的标准是:有韵者为之诗,无韵者为之文。而古人似乎不这样划分,《文心雕龙》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

英美诗歌的押韵 诗歌押韵的规则分析

英美诗歌的押韵  押韵(rhyme)是指一个音节的读音在以后音节读音中的重复,或是一个单词的最后一个音节或几个音节的读音在以后音节相应位置的读音重复。  从押韵的位置看,押韵主要有头韵(alliteration)、尾韵(end rhyme)和中间韵或腹韵(in

说唱手册 押韵的艺术-多重押韵之王-TheRapper'sHandbook

【Intro】这一章,我将把所有步骤都分解开就像科学家分析人类基因一样各种写词技术都会在各部分单独的,明确的进行阐述,你可以把所有的都阅读一遍,也可 以挑你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学习,有效的帮助你提高押韵技巧【1.Slant Rhyme(缺陷押韵)】说

声明:《押韵 押韵表》为网友蛊惑人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