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水浒·人物篇之鲁智深 水浒人物篇之鲁智深

鲁智深

鲁智深以爽直、豁达、重情义闻名于世。

在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中,真正名副其实、能担得起“好汉”之名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燕青、杨志、阮氏三雄等。这些人最能代表梁山精神,具有好汉本色。有观点认为“最能体现梁山好汉风范的当属鲁智深”,称他为“梁山最佳代表人物”。此论虽系一家之言,却也绝非妄论,而是具有一定的道理。

金圣叹说对鲁智深“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底厚实,体格阔大。”尚南生也认为鲁智深:“以平天下不平为己任,专一舍己救人,则仁也非卤莽也。神禹于一人饥犹己饥之,一夫溺犹己溺之;空则席不暇暖,墨则突不及黔。敢杀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释教言众生未度逝不成佛,皆此意也。”极言鲁智深的“利他”思想。说鲁智深的行为符合大禹、儒家、墨家、基督教、佛教的价值观。这个评价是相当高的,从中可以看出鲁智深身上所具备的一些主要特点。

对于鲁智深,我们可以从一些几个方面进行认识,分析。

一、鲁智深与林冲

梁山好汉并不是人人都像宋江说的“皆为兄弟”,一百零八将的关系也是有亲有疏、有远有近。

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大的方面看,梁山泊头领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机构由三个部分的组成:一是最早上山的原班人马,如无用、阮氏三兄弟等;二是其他山头归属过来的,如二龙山、白虎山、少华山等;三是零星上山的,如徐宁、卢俊义、秦明、呼延灼等降将。从小的方面看,梁山头领五花八门,出身不同、性格各异、好恶有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趣相投、性格相近或命运相似的自然走得近一些,这样,就形成了一些关系较为密切的小团体。这属于正常现象。梁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社会的复杂性同样会在这里得到体现。在宏观上,他们的的意志、思想大致统一,但具体到他们内部,就有了必然的差别,譬如感情的远近、亲疏等。

梁山一百零八将中,鲁智深和林冲的关系最为密切。虽然他们性格差异很大,林冲的温文尔雅,鲁智深则性急暴躁等等。但是他们却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兄弟。他们偶然相遇相识,继而相互欣赏,结成了生死之交。

鲁智深和林冲初识,即显示出了他对朋友的情义。得知林冲妻子被人欺负,立即带人赶往相助,“大踏步抢入庙来”。一个“抢”字,写出了鲁智深当时急切的心情。同时,把他的性格、豪气展示得淋漓尽致。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林冲被陷害,刺配沧州,鲁智深一直悄悄跟随,暗中保护着林冲,使林冲在野猪林免受了公差之害。

“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得你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在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店里歇。······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两个!”

这段话不仅表达出了鲁智深义薄云天之气,而且凸现出了他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林冲被陷害,鲁智深作为一个社会底层人物,无权可依、无势可靠,没有办法对林冲进行实质性的解救,和帮助,而只能“忧得你苦”。对落难的朋友,无法相救,又放心不下。鲁智深只能用自己的方式,那就是一路尾随,暗中保护,使林冲不受到伤害。这种情义,恐怕不是简单的所谓“江湖义气”和一般的朋友之情所能涵盖。这才是真正超凡脱俗的、高洁的友谊!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关系。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一,相互利用关系,如宋江和无用、柴进等;二,亲兄弟关系,如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孙立、孙新等;三,夫妻关系,如张青和孙二娘、王英和扈三娘等;四,主仆关系,如卢俊义和燕青等;五,师徒关系,如林冲和曹正。还有一种,就是利益、安全相依的“盟友”关系,如李忠、周通,这种情况的不在少数。

如此复杂的关系交织在一个团体里,怎么能够形成平等、亲密的兄弟关系呢?况且,每个人上山前的身份、地位的区别。这种区别会使不同身份、不同地位者之间出现一条无形的鸿沟。这条鸿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心灵相通、情感交融的朋友。许多人物及其关系不在一个层面上,是无法从根本上走近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梁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梁山上的兄弟关系,是社会形态在特殊背景下的一种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本无法那么平等,真正如兄弟一般。即使自己口口声声和各位头领称兄道弟,内心里也是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的,绝对不是一视同仁。这一点,从对阵亡将领的态度便可以看得出来。张顺死后,宋江是“哭的昏倒”,“不由我连心透骨苦痛!”,“我必须亲自到湖边,与他吊孝。”然后请灵隐寺的僧人念经超度。而宋万、焦挺、陶宗旺几人战死后,宋江态度又是怎样呢?他只是“见折了三将,心中烦恼,怏怏不乐”。既然同是兄弟,岂能差别如此之大?所以说,“亲如兄弟,情同手足”不过是宋江聚拢、收买人心的一个幌子、一个旗号罢了,当不得真的。

在水泊梁山这个小社会里,鲁智深和林冲可谓相知、想得,真正拥有深刻地、弥足珍贵的友谊。

其实,鲁智深和林冲自林冲被刺配的途中分手后,直到鲁智深从二龙山到梁山后两个人才得以再次相逢。俩人见面时,鲁智深一句“曾知阿嫂信息否?”足以看出他对林冲的感情,他想的是林冲之所想,念的是林冲之所念。鲁智深此问,正是林冲心里最为关心、最为牵念的。真正的友谊,应该正在于此。

人与人相交,尤其朋友之间,需要的就是这种息息相通,在精神上达到默契;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朋友。从古到今,多的是酒肉朋友、相互利用的朋友。情义之友,实在太少了。惟其稀缺,才更让人觉得珍贵,并对之产生怀想之情、渴望之情。

二、鲁智深和女性

梁山诸雄,多数都是独身主义者,终身未娶,武松、李逵等等,包括鲁智深。

鲁智深虽然不近女色,但他的一生中许多次的侠义之举都和女性有关。鲁智深不像李逵、武松,也不像杨雄、卢俊义那样杀女人毫不手软,手段极其残忍。他对女人持的是一种保护态度,对欺负女人的男人毫不客气。

鲁智深一出场救的就是一个女人。

正是为给金家父女出气,他才一怒之下打死了镇关西而离开渭州亡命江湖的。拳打镇关西,是鲁智深人生的一个大的转折。从一个提辖成为被通缉的要犯,进而变成了花和尚,完全改变了鲁智深的人生轨迹。对此,鲁智深没有一丝怨言,也没有任何后悔的表示。

出家做了和尚的鲁智深仍然“不安份”,仍然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从五台山去东京途中夜宿桃花村时,听说小霸王周通要抢刘太公之女,鲁智深又沉不住气了,非要管管这个闲事。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周通,直到“周通折箭为誓”,才了了此事。

还有,鲁智深火烧瓦罐寺,杀崔道成、丘小乙,也和他们奸淫民女有关。

还有,鲁智深和武松到少华山找史进,得知史进由于救王义极其女儿去刺杀贺太守而被抓了关进了华州监牢。鲁智深“起了四更,提了禅杖,带了借刀”,孤身一人“径奔华州去了”。

这件事从表面上看,似乎与鲁智深救女人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史进是因救王玉娇被抓的,这一点和鲁智深的性情有着相通之处。正因为这样,鲁智深才等不到梁山兵马到来便独自去刺杀贺太守了。

众所周知,《水浒传》是一部男人书,女人的戏少得可怜。鲁智深的数次义举却直接或间接的都和女性有关,这就是鲁智深这个人物的值得玩味的地方。梁山好汉中,唯独鲁智深属于这种情况,没有第二人。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鲁智深和女性的几件事,和矮脚虎王英的好色不同,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女性,鲁智深做的是救助,是抱打不平,王英则属于另一种类型。作者这样安排情节,素造这个人物,目的是什么,又想反映什么?这有着很大的思考空间,的确值得思索。

前面我们说了,梁山好汉多数是单身,且不近女色,甚至对女性有着一定的仇视心理。

和梁山人物的这种心理相比,现在的的人则走向了相反的一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谓的“一夜情”、“婚外情”在这个经济飞速发达的时代迅速蔓延、泛滥起来。中国人固守了几千年的那些规矩、信条被冲击得狼狈不堪,荡然无存。难怪有人喟叹:“爱情,天长地久已经成了神话吗?”、“难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美感永远遗失在《诗经》里了吗?”

现实生活中,在许多人身上“一夫一妻”已经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成了理论和法律上的概念。实质上的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以不同的形式在他们身上存在着。他们甚至以此为荣、以此为豪。我不敢肯定“爱”在他们心里占有多大的比重,也许有吧,但不会太多。在他们身上更多的只是“性”。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渴望用有爱而避免肌肤上的交欢,在现代许多人看来会是“有病”。现代人看重的是肌肤的交欢,而不是感情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充实。不知道这是人性向原始的回归,还是一种向动物的倒退?

退一步说,男女相处,偿若两情相悦无其他因素介入倒也罢了。问题是,这样的两情相悦究竟能有多少?更常见的却是另一种情况。对女人而言,她们用青春、用肉体取悦男人,或为了对方钱财,或谋取其他方面的利益,带有明显的目的性。于男人而言,他们用自己的钱,或者掌握的权力诱惑女人,以达到占有对方、满足自己欲望的目的。这种欲望既有生理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如虚荣、炫耀之类。不管怎么说,这样的男女之交,多于感情无关、与爱无涉,属于低级的、浅薄的行为。人终归是一种有思想、有感情的高级动物,时时检点对自己的作为,既是对自己的爱护,也是对对方的尊重。无论男女,相识相交应该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平等、尊重和爱心。失去了这个基本的前提,人与人之间的任何交往便会无丝毫意义可言。同性之间如此,异性之间也是。

回到原题上来,鲁智深对女性的态度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仍有一定的思考和借鉴意义。鲁智深不好色,却不乏怜香惜玉之情;鲁智深不淫邪,却有护花使者之举。在他心里,女人也是人,不像李逵那样对女人有着强烈地排斥心理。处于封建的一个男权社会,对女人能够做到不歧视、不虐待,实属难能可贵。

这也是鲁智深的一个可爱之处吧。

三,鲁智深的佛缘

身为绿林人物,鲁智深一生似乎与佛有着不可分割的缘分。从他出场不久就,到最后杭州坐化,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只不过,鲁智深由最初被迫无奈削发为僧到主动自觉身入佛门,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我们先看他是怎样出家?出家后又是怎样一个情形的?

鲁智深因为打死镇关西,犯下命案被官府通缉逃到代州,遇见了被他救了的金家父女,住在了金老女婿赵员外家。住在赵员外家,也时有公差“打听得紧”,“诚恐有些山高水低”。为了逃避追捕,找个安身的地方。鲁智深这才接受了赵员外的建议,选择了上五台山出家这条路。

闲话水浒·人物篇之鲁智深 水浒人物篇之鲁智深

虽然出了家,但对佛门的“三规”、“无戒”鲁智深则几近“盲区”。把佛家的清规戒律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吃喝拉撒照样随着性子来。言行无忌,全无出家人的样子。以致偷偷下山喝酒,引出了醉打山门,大闹五台山一段。

五台山呆不下去了,这才经长老介绍到了东京大相国寺,接管一片菜园子。

接管菜园子后。鲁智深尽管一身僧人打扮,依然是自然本性,言行由己。整天和一些泼皮闲人一起喝酒、吃肉,佛门的一切似乎都和他没有一点关系。直至结识林冲事发,离开大相国寺。后和杨志一起落草二龙山,做了山大王。

和梁山诸将一起受招安征辽准备回京时,鲁智深对讲了宋江他五台山出家、大相国寺执事以及因救林冲而落草的经历,并谈了自己的一个想法:“已经数载,思念本师,一向不曾参礼。洒家常想师父说,俺虽是杀人放火的性,久后却得正果真身。······,欲往五台山参礼本师,······求问师父前程如何。”

鲁智深在五台山拜见了智真长老,智真长老告诉他:“吾弟子此去,与汝前程永别,正果将临也!与汝四句偈,收取终身受用。”智真长老送给鲁智深的偈语是什么呢?“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宋江兵马班师回朝,歇马六合寺。鲁智深夜里忽听潮声如雷,想起智真长老送给自己的偈语,心中豁然顿悟,拍掌笑道:“‘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活捉了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向寺中僧人要了纸笔,写了一篇颂子,坐在禅椅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就这样离世而去。

鲁智深那篇颂子是这样写的:“平生不修善果,专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所谓颂子,即偈颂,是佛经中的唱颂词。这篇颂子可以说是鲁智深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和总结。但他说的“平生不修善果,专爱杀人放火”一句,我觉得并不确切,也不客观,为什么这样说呢?

先看“平生不修善果”。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为的是救金家父女;大闹桃花村,痛打周通,为的是救刘太公之女;大闹野猪林,为的是救被诬陷受屈的林冲,等等。他的这些行为,都是惩治恶徒,保护弱者和受害者,怎么能说是不修善果呢?

再看“专爱杀人放火”。从鲁智深的一生不难看出,鲁智深除了在两军交战杀人外,行走江湖时从来不乱杀人,更谈不上滥杀无辜了。整部《水浒传》里,鲁智深杀的有名有姓的只有镇关西郑屠、崔道成、丘小乙、邓龙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而且这些人都是作恶多端的恶霸、流氓、悍匪之类。这正是他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的具体表现。

在这个问题上,鲁智深有他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的。他知道哪些人该杀,哪些人不该杀。这一点,连金圣叹评价很高的武松也赶不上他。武松醉打蒋门神,缺少的是是非观;血溅鸳鸯楼,在痛杀陷害他的张都监等人的同时,使十多个无辜的人也命丧他手。李逵尤甚,在江州轮斧子乱砍,杀人无数;在沧州,连知府四岁的小男孩都不放过。鲁智深则不然,他有自己的原则。

鲁智深的一生“初,出于佛门;终,归于佛门”。尽管他人在江湖、心在尘世,对佛门事知之甚少,机制连“圆寂”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然有缘之人是无法避开他命中该去的地方的。“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今日方知我是我”,应该是鲁智深的一种顿悟,一种对佛学真义的一种顿悟。

鲁智深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归宿,圆寂于六合寺,魂归佛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6740.html

更多阅读

正说水浒人物之正说方腊军诸将篇 水浒传征方腊穿龙袍

  《水浒传》里,在江南方腊的手下,也有一群了不起的好汉。这伙人跟着方腊,反出了一片天地,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政权。可惜,最终胳膊拧不过大腿,被北宋王朝镇压。但是即使如此,他们也令童贯、张叔夜、宋江为首的朝廷军马吃尽了苦头:梁山来的一

正说水浒人物之土匪恶霸地痞篇下 水浒中三大恶霸

于文龙绘的黄文炳  说到逼上梁山,宋江也有那么一点被逼的成分在,但和林冲、鲁智深、武松、杨志等人不完全一样,他原本是拒绝了梁山的邀请,一心要在江州(今九江)服刑等待释放回家的。那么宋江又是被什么人逼上梁山的?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

闲谈水浒人物之:李固

闲谈水浒人物之:李固文/夏建宏品读《水浒》,让人不齿,令人心寒,倍感忘恩负义,世事难料的一个人物是谁?当属北京大名府第一等长者、河北三绝、玉麒麟卢俊义家中“为头管家私”的主管李固。他的三大行径,为人唾弃。一是,与卢俊义的夫

声明:《闲话水浒·人物篇之鲁智深 水浒人物篇之鲁智深》为网友一朝山水一朝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