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及中国养生保健学说认为,人体阴阳失调是各种不适和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之一。
[《易经》阳: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永恒运动的,都属于阳。阴:凡是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冷的、相对静止的,都属于阴。]阴阳与人体气血关系: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这里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推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这里的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密不可分。气足血自行,气滞血淤,都是强调气和血的紧密关系。阴阳产生于宇宙中日、月的运动。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头为阳,脚为阴,肚脐上方为阳,下部为阴……阴和阳都是相对而言的)如果阴阳能够平衡,那么人的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人的气色就会非常好。
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和病症,而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即阴)证。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调,其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或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正常水平,故出现虚证。阴不足,阳正常则阴虚生内热;阳不足,阴正常则阳虚生外寒;阴阳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不足,则虚寒、虚热并见或阴阳两虚。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阴阳两虚”证。阴阳在养生保健上的应用:阴阳是养生保健的总纲。身体各种不适虽然很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从部位看,不在表(阳)就在里(阴);从性质看:非热(阳)即寒证(阴);从发展看:不是实证(阳)就是虚证(阴)。总之,阴阳可以概括各种不适的属性。养生保健的总原则为“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这也是养生保健的基本出发点。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日常,我们可以用医疗器械及保健用品或是日常饮食的阴阳之正,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滋阴潜阳,滋阴助阳,使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平衡的失调会影响脏腑功能紊乱,如果有一个脏器受损,其他的脏器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体平衡的失调。因此我们重养生保健时,必须要注意身体的整体调整和养护;还要注意尽早清理体内不利因素,调节平衡、补充营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绝对的真理。
这里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和抗病能力,而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当病邪作用于人体,正气奋力抗邪,引起邪正相争,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平衡或使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的身体不适及病理变化;若正气强盛,邪气消退,则各种不适及病证很快趋于好转、痊愈。若正气虚弱,邪气强盛,则疾病日趋严重,甚至恶化、衰亡。
![浅谈人体的阴阳平衡 (上) 阴阳师平衡](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45246t01e4e73d94cf2196c6.jpg)
阴阳平衡的四大特点: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 容颜发光。阴阳平衡的三大表现:生命活力强、生理功能好、心理承受力强、具体就是能吃、能睡、气色好,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应急能力强,对不良情况适应能力好;耐受疲劳强,抵抗一般疾病能力好。
阴阳平衡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动态的。这种平衡需要呵护,一旦养生不慎,就很容易导致阴阳失衡而危害健康。阴阳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人体的老化:随着我们身体功能的不断增强和完善,成年以后,体内的阴阳基本上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如此也维持了我们身体的健康。到了晚年,由于新细胞生成的速度越来越慢,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同时开始逐渐地衰退,这会导致阴阳失衡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身体的疲劳感和各种疾病也随之而产生。这就是人体成长和衰老的自然规律,假如我们能够维持体内阴阳平衡,就可以延缓衰老、常保健康。七情的影响:七情包括喜、怒、哀、乐、悲、恐、惊,中医认为七情分属于五脏,为五脏所主。一个人情绪的剧烈变化会对阴阳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阴阳的失衡,使体内的气血无法进行正常的运转,气血功能也随之而出现紊乱。
根据《黄帝内经》中的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一旦其中一情出现问题,会连带着使整个人体的气血、脏腑和阴阳出现失调的状况,引起各种疾病。
六气的影响:六气包括风、寒、暑、湿、燥、火,从四季的气候来看,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其中还包括自然界的各种复杂变化。正常的六气是不会导致阴阳失衡,但当气候出现异常的变化时,六气随之发生异常,出现太过或者是不及的情况,此时,它就会对人体的阴阳造成影响,导致阴阳失衡,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此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温室效应加剧、大气污染、绿化面积减少、电子产品污染、食物污染、噪音污染等,这些也都会严重破坏我们体内的 阴阳平衡。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上午养阳、下午养阴”,“白天养阳,晚上养阴”都是相对的平衡养生原理。也是让我们顺应自然、更好维护人本阴阳平衡,如果逆自然而行,就会破坏人体的阴阳平衡。动生阳,静养阴也是规律,如果总喜欢晚上动,那么也是逆自然规律,破坏人体阴阳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