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山,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自幼习筝,先后师从赵曼琴先生、李婉芬教授。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曾获“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古筝第一名。
现执教于中国音乐学院。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秘书长,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全国考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管古筝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青年演奏家艺术团副团长。
在古筝演奏方面,王中山先生举重若轻的弹奏技巧、飘逸洒脱的表演风采令人为之侧目,在古筝技法开拓方面,他创造性地运用了轮指技法、率先使用左手内戴四个义甲的形式进行演奏,丰富和增强了古筝双手演奏技能;开发和发展了多指摇和左手摇指,令古筝面貌为之一新,
王中山先生被誉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古筝艺术家之一,迄今保持有中国古筝演奏家个人独奏音乐会最高的纪录。
王中山古筝曲1
《岳飞》16:01,古筝协奏曲,张殿英曲,王中山订筝谱
岳飞,字鹏举(公元一一零三年至一一四二年)。河南相州汤阴人。南宋抗金的主要将领;当时金兵大举南犯,面对阴谋屈辱求和的贵国贼秦桧,岳飞坚决主战,他联合各地的抗全力量,组成了有名的「岳家军」,十数年间,战无不胜,屡败敌人。眼看就要收复宋朝旧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但却被奸臣秦桧所害,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于风波亭(今杭州小车桥一带)。临刑前,岳飞留下了「前仆后继,还我河山」的遗言。岳飞的事迹被历代人民所传颂,他那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此曲在演奏技巧上有新的突破;右手长摇和左手「轮指」同时进行,形成二部歌唱效果,相互退让,各不干扰,听来别有一番新意。
《春到湘江》6:19,宁保生曲,王中山改编
这原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笛子独奏曲,曲调优美抒情,充满活力。乐曲描绘了春回大地、百花盛开、湘江奔流不息、渔米之乡一派欢腾的景象,表达了人民热爱家园,心向祖国的美好心愿。在这首乐曲中,改编者充分发挥了古筝双手弹奏的技能,丰富和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
《渔舟唱晚》4:26,娄树华传谱
此曲原为十三弦古制筝曲,据说系娄树华于一九三八年根据古谱《归去来》的片断为素材,依据十三弦筝的特点加以发展变化而成的古典风格作品;并引用唐诗《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为标题,描绘夕阳西下,金波万顷的湖面上,若干艘渔船上的渔民愉快的劳动情绪,最后通过荡桨归舟于欸乃声中刻划出唱晚的情致。
《战台风》5:55,王昌元曲
乐曲创作于一九六五年,是作者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而作。全曲共分五段:(一)劳动场面;(二)台风袭击;(三)与台风搏斗;(四)雨过天晴;(五)欢腾的码头,作者发展了浙江筝派传统的技法创新地运用了(扫摇四点)、(双食点)、(密摇)、(扣摇)及(刮奏)等,反映了码头工人英勇果敢的与台风搏斗,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
《溟山》8:13,王中山曲
这是一首王中山先生在读大学四年级时,采用湘西地方音乐素材,运用较为前卫的创作手法写成的一首新作品。乐曲描述了一座幽远、神秘的大山,四季之中种种多彩的变化。本曲在演奏技法上有新的突破,尤其是在乐曲中段左手快速弹奏技术淋漓尽致的发挥,是以往传统筝曲所无法比拟的。
《双声恨》5:33,广东音乐,王中山改编,张福全配器
《双声恨》又名《声声恨》及《双星恨》,据云最早由伍日生演奏而传开、此曲不见载于丘鹤俦一九一七年出版之『弦歇必读』,但却收录于同一作者一九二八年出版之『琴学精华』,并列为雅乐新谱,故此曲大抵作于二十年代。乐曲旋律幽怨,似声声诉恨,又有谓此曲乃叹述银河双星七夕相逢之恨怨。明张红桥、大江东,词有「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句,则折恨乃声声玉漏,时留短促,此亦另一意境。全曲主调为乙反线,中后段短暂转为正线再转回乙反线,未段以趋快段收结。此尾声段取材自民间乐曲,即潮乐中《杀雄鸡》。
王中山古筝曲2
《暗香》5:07,王中山曲
有感于宋朝诗人王安石咏梅之诗句而创作。「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运用古筝特有的音韵,对梅花在严冬群芳纷谢时,独自凌寒开放,报导将至的春讯这种倔强的风骨进行了细致的刻划,全曲充满孤独而又高洁的气息。
《高山流水》5:53,浙江民间乐曲
此曲音韵古朴典雅,借景抒情。它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组成。前半部运用相隔两个八度带按滑的「大撮」和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来描绘高山的雄伟气势。乐曲后半部分,在按滑的同时,大量而连续地使用上下行的刮奏手法,表现了流水的不同形态;细流涓涓,清澈见底;大河滔滔,奔腾澎湃。让听者有身临其境,耳闻其声之感。虽如此,此曲盖重在抒情述志,非徒以模拟自然景物取胜也。
《望月》5:53,赵曼琴曲,王中山配箫谱
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之诗意而创作此曲。「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乎赠,还寝梦佳期。」作者在创作中运用了潮州筝曲的音调、曲式,并融入了北方筝曲的节奏及技巧,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及梦中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的情景。
王中山古筝曲3:
《汉江韵》《汉江韵》5:03,乔全文、任清志曲,王中山编配
乐曲主要取才于「河南曲子」中的《汉江》、《书韵》两个曲牌,故名《汉江韵》。它表达出人们对早春到来的喜悦和欢乐心情,其粗犷奔放的音调是中原儿女率直朴实性格的真实写照。此曲经过和声、节奏、支声、复调的处理,使原曲的风格和韵味得到了进一步的渲染和发挥。
《采茶曲》4:35,赵曼琴编曲
根据江西民歌改编而成。乐曲以轻快、流畅的旋律描绘了祖国秀丽的大好河山,以及采茶姑娘载歌载舞地采茶时的欢乐情景。是作者七十年代大量运用指序技法创作的一首代表性作品。在这首作品中左右手无名指的频繁使用,标志着古筝常规的大、中、食指交替演奏的程序,被创造性地突破。
《樱花》7:21,日本歌曲,赵曼琴移植
《樱花》是一首驰名世界的日本歌曲,用都节调式写成;赵曼琴运用多种变奏手法将之移植成为筝曲,内容描绘了樱花盛开时节,富士山秀丽的景色及游人们愉快的心情,为听众展现了一幅日本民族的风俗画,揭示了其温柔善良、粗犷勇悍的多重性格。
王中山古筝曲4:
《月儿高》12:10,古曲,王中山改编
此曲是一首流传悠久的乐曲,相传为唐明皇游月宫闻记之音。由南北曲的曲牌《月儿高》、《桂枝香》、《解三酲》、《玉抱肚》、《金络索》、《画眉序》、《红绣鞋》等组成。乐谱最早收录于一八一四年蒙人荣斋所编的《弦索备考》中,是合奏谱;其后华秋苹又将之收入他的《琵琶谱》中,把原有的曲牌名称改换成《海岛冰轮》、《银蟾吐彩》等写景的小标题;在琵琶曲的基础上改编成的古筝、琵琶二重奏,在曲意表达上又有了新的拓展,有若风清月白的晚上,使人联想起飘飘欲仙的优美舞姿。
《秦桑曲》5:45,周延甲曲,黄晓飞配器
此曲的乐意来自李白的乐府诗《春诗》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之句。乐曲描写一个女子怀念远方的亲人和盼望早日团聚的急切心情。作者长期居于秦筝的祖地西安,深谙当地的民间音乐,此曲即根据陕西地方戏曲「碗碗腔」音乐加以创新发展而来,古意盎然而富有新声。
《和番》4:05,河南民间乐曲
乐曲内容取材于戏曲故事《二度梅》。描写的是唐代吏部尚书陈日升之女陈杏元,受奸臣卢杞陷害,被迫前往北国和番的情景。乐曲运用了河南筝所特有的小颤、游摇及缓缓而起的下滑音等技法,形象地描写了陈杏元和番途中凄切、愤懑的心情。作品深沉、内在、感人至深,在河南派古筝中影响较大。
王中山古筝曲5:
《彝族舞曲》7:45,王惠然曲,王中山改编
乐曲是根据同名琵琶曲移植、改编的。描绘了彝族山寨如诗如画的风景,溶溶的月色、青年男女的情歌及热烈欢腾的晚会。改编为筝曲后,其和声、织体更为丰富,多弦乐器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此曲运用了演奏难度很高的摇勾、走位三指摇等手法,并首次使用了古筝前所未有的轮指与弹轮技巧,丰富和增加了乐曲的感染力。
《打虎上山》2:48,赵曼琴改编
根据京剧过场音乐改编而成。乐曲以急速有力的节奏表现了英雄穿林海、跨雪原,不畏艰险,打虎上山的情景。在这首乐曲中,作者使用了自己所首创的弦长音、多指按弦、快速指序等技巧,使这首作品成为现代筝曲中高难度技巧之集大成曲目。作品不足三分钟,但其艺术的独创性却在中国筝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黄河魂》11:17,赵曼琴曲,黄晓飞配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文化的摇篮。她曾以浩瀚博大的胸怀孕育了无数的炎黄子孙;也曾用那粗犷、暴戾的手臂给黄河儿女带来过沉重的灾难;同时又锻炼铸成了龙的传人不畏强暴与大自然抗争的英雄胆魄。作品以古朴苍劲、雄浑激越的音韵和粗犷奔放、磅礴宽宏的气势,从历史的高度展示了黄河这种深刻复杂的意蕴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