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中的显赫人物。人们对他一生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书画作品了解甚多,特别是他的那幅“难得糊涂”的书法条幅,很多人将它挂在自家的墙壁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可是如果你仔细的研究他的养生之道,或许对我们更有启发。板桥先生一生活了七十多岁,他的养生之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读书养生。板桥认为,读书“将以开心明理,内有养而外有济也”。好的书如同良药,善读者不仅可以医愚,更能够启迪心智,慰籍心灵。他把“易象、诗、书、春秋、礼、乐”这些书籍看做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每天手握书卷,沉浸其中,摒弃杂念,则可以抱元守一,虽没有刻意以治病健身为目的,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其调和阴阳、修身养性的作用已然发生。
三绝养生。板桥的诗书画被人们成为“三绝”。他的三绝中有真气、真意、真趣。他作为一个怪人,常在嬉笑怒骂之中写诗作画,极具洒脱风流之致,但他的许多诗文却写得简淡、清和、自然。他自创的“六分半书”更是不拘一格、惊世骇俗,常给人以乱石铺街或闪电裂空的意象,表现出率真坦白的 灵魂。他的画以兰竹石为主,“画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移之石,作千秋不变之人”。正是由于笔墨丹青的陶冶和滋养,他才有豁达、淡然的心境,才能历尽坎坷而宠辱不惊。
交友养生。古代没有像今天这么发达的媒体可以供人消遣,古代文人除了埋头书卷之外,交友则是最好的休闲方式了。朋友之间的清谈能相互倾诉、去除孤独,忘却忧愁,使人心旷神怡。板桥重友情,他认为朋友有可交可不交者,有不可不交者。前者随缘、淡然处之:“今日好,为弟兄,明日便成陌路”。后者则感情甚笃,堪为挚友。板桥归隐后靠卖字画为生,他卖画订有润例,就是说多少钱一副字画应该是明码标价,但对挚友常分文不收,而对自己看不上的达官贵人则千金而不卖。“山僧爱我画,画竹满其欲,落年饷我脆萝卜”。
饮食养生。板桥的厨房中挂着这样一幅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粗茶淡饭,反映出一个人简朴自然的本色。相传板桥嗜食狗肉,但更为板桥津津乐道的还是谷菽果蔬之类清淡、自然新鲜之味。他的饮食结构以素为主,但不避荤腥。饮食清淡、回归自然,无疑都是合乎养生之道的。他有一首诗诗这样写的:“南阳菊水多耆旧,此是延年一种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这首诗如今读来仍然满口盈香。
不计得失。此又是郑板桥养生长寿一术。他一生当中,为人处事,不为名利,不计得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曾经写过两条著名的字幅,即“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这两条字幅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也是他一生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板桥仕途维艰,贫困潦倒,难免也有彷徨歧路、失望悲观之时。但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他始终坚信:“丈夫得志会有时,人生意气何终极。扬州四月嫩晴天,且买樱笋鲥鱼相啖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养生的重要作用,是任何滋补药物也不能替代的。
孔子曰:“仁者寿”。板桥60岁生日时,曾作《六十自寿》长联,妙趣横生,于不经意间道出养生真谛。“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