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玄武门事变”之成因 玄武门

探秘“玄武门事变”之成因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一早,长安城内,刀光剑影,血流满地。秦王李世民在尉迟恭、程知节、侯君集、长孙无忌等人的协助下,趁其兄太子李建成、其弟齐王李元吉上朝之机,发动宫庭政变,杀死了李建成与李元吉以及他们的所有儿子。随后,李世民派尉迟恭领兵直入太极殿,启奏唐高祖李渊,说:“太子和齐王举兵作乱,秦王将他们杀了,恐惊动陛下,特派臣来此守卫。”李渊无奈地接受了既成事实,改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并下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由于这场宫庭政变发生在宫城的北门-玄武门,故史称“玄武门事变”或“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唐高祖李渊禅位,为太上皇;李世民登基,史称唐太宗,自此开始了长达二十三年的“贞观之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李世民冒着天大的风险,发动这场手足相残的“玄武门事变”呢?个中原因,值得后人探究和深思。

李世民,唐高祖李渊之次子。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十二月出生于武功(今属陕西)。李世民四岁时,李渊在歧州(今陕西凤翔)见到一位会相面的书生,书生看过李世民后,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二十岁左右,必能济世安民。”可书生随后却不知所踪,李渊疑为神人,故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名。《旧唐书》这样记载:“太宗幼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时人莫能测也。”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李世民随父亲到太原参加镇压甄翟儿领导的农民军,使之军事才能得到锻炼。次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李世民随父赴任。

斯时,大隋王朝已是烽烟四起,危在旦夕。穷途末路的隋炀帝也很担心李渊会造反,故李渊同样危机四伏。而此时的李世民正在仗义疏财,结交侠客义士,赢得不少有识之士的归附和效力。时任晋阳(太原)县令的刘文静和晋阳宫(隋炀帝在太原的行宫)副监的裴寂都与李世民有很深的交情,他们和李世民一道,多方劝说李渊尽快起事,甚至不惜让李渊醉卧晋阳宫,由张、尹二美人侍寝(二人为隋炀帝留守嫔妃,后成为李渊宠妃)的办法,逼李渊造反。隋大业十三年五月,李世民协助李渊除掉了隋炀帝派来监视的副留守,公开起兵了。

太原起兵后,李世民被封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然而,李渊出师不久就遇到隋将宋老生的抵抗,由于连绵大雨,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李渊想退回晋阳再作打算,李世民以痛哭————陈述利害,终使李渊改变退兵计划。在攻打宋老生的战斗中,李世民身先士卒,血染战袍,率众击溃宋老生。

李渊率军东进,又遇到隋将屈突通的顽强抵抗。在内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李世民力排众议,提出主力绕过屈突通,直接拿下长安,屈突通不战自溃的大胆设想;李渊再次听从了李世民的建议,直接进攻长安。李世民一路收编地方武装,队伍发展到十余万人,并与事先造反,已占领关中大片土地的平阳公主部队会师,很快攻下了长安。李渊先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半年后自立为帝,建国号为唐,改元为武德。李世民被任命为尚书令,封为秦王。从此以后,李世民就以秦王的身份,活动于政治舞台,叱咤于陇西关东。

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到武德六年,历时六年的战争,消灭了薛举、薛仁杲、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割据势力,大唐王朝终于统一了中国。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作为主帅,战功卓著,特别是在虎牢关与窦建德部展开的彻底扭转战局的大决战,更成就了李世民善用奇兵的美名。作为主帅,得心应手地灵活运用战略战术,是超凡军事胆略和军事才能的充分体现,这使他的威望和地位日益提高。他不但掌握了朝廷的主要军队,还结交和搜罗了大量人才,武将有尉迟恭、秦叔宝、程知节、徐世勣、李靖等,文人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就这样,以李世民为核心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

太子李建成对位高权重的李世民非常妒忌,十分担心李世民会争夺皇太子之位。因为早在晋阳起兵时,李渊就曾许诺李世民,事成后,立其为太子。攻下长安后,李渊曾打算立世民为世子,因世民固辞而止。《资治通鉴》记载:“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李建成在担心被取代的情况下与四弟李元吉结盟,利用李渊晚年有很多宠妃的关系,由与他关系亲密的张婕妤和尹德妃出面,经常在李渊面前夸赞自己,而诋毁李世民,离间其父子关系,籍此除掉李世民。这一招果然奏效,李渊深陷其圈套,因此动了牺牲李世民的心机。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一天夜里,太子召世民东宫饮酒,世民饮后忽觉腹痛,由淮安王李神通扶还西宫,呕血数升,方免一死。

此后,李建成联合李元吉,加紧了除掉李世民的步伐,首先他们以金钱拉拢尉迟恭,以金帛引诱段志玄,利用君命调开程知节,并驱逐谋士房玄龄和杜如晦出秦王府。

正好突厥此时进犯中原,李建成上奏李渊,请求派李元吉挂帅迎敌。李渊同意后,李元吉随即提出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和秦府右三统军秦叔宝与他同行,并调秦王帐下精兵充实自己的部队,企图先剪除李世民的兵权和羽翼,然后再除掉他。形势已是千钧一发,秦王府诸将坐卧不安,日夜劝秦王动手除掉二王,李世民尚在犹豫中。

恰巧这时一星象的出现,触发了玄武门事变。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初三两日,太白金星白昼重复划过长安,据星象书说,这是政权更迭的征兆。《资治通鉴》记载:“己未,太白复经天,傅奕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上以其状授世民。”就是说,李渊接到傅奕的密奏后,认为是李世民要谋反。于是,将密奏交给李世民,其用意是让他自裁。李世民立即进宫回应,说:“儿臣对于兄弟没有丝毫辜负,今日有人想杀儿臣,似是为王世充、窦建德诸贼报仇。儿臣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同时也密奏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之事。李渊听之愕然,决定次日早朝参奏鞫问。张婕妤窃知后,立即派人通知李建成,让其及早准备。

在星象事件的触发和诸将的劝说下,李世民终于下了利用次日早朝发动政变的决心。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一早,李世民便在都城玄武门发动了文章开头说到的“玄武门事变”。由于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有准备,于是双方发生了混战,混战中李建成、李元吉被杀,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事变终获成功。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即位,时年二十九岁,史称唐太宗。次年正月,改元为贞观。

探秘“玄武门事变”之成因 玄武门

“玄武门事变”之所以发生,与李渊晚年宠幸后宫,听信宠妃和太子的谗言,放弃对秦王的信任有很大关系。如何正确使用功高震主的能臣,是最高统治者高明的御人之术,可惜李渊不具备这样的素质,以至造成手足相残的历史悲剧。对李世民而言,在你死我活的皇权争夺战中,除非有一方像三代时的吴太伯,逃至荆蛮,放弃一切,否则,也找不到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毋庸置疑,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最辉煌的一页;反之,假如没有“玄武门之变”,任由平庸的李建成继承大位,也许中国历史只是多了一位庸君或昏君,而不会发出什么光彩;诚如是,亦非百姓之福。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老婆原是一片天(家庭亲情共七篇)

二. 隋末唐初风流故事之红拂女夜奔(随感杂谈一共七十三篇)

三. 为大唐初创建立奇功的奇女子(随感杂谈二共八十一篇)

四. 史上唯一比箭招亲的开国皇帝(随感杂谈三共八十一篇)

五. 历史上经历桃花劫最多的皇后(随感杂谈四共七十二篇)

六. 广西漫游记(旅行图文共十六篇)

七. 京冀津之行(旅行图文共十三篇)

八. 初夏鄂赣游(旅行图文共十八篇)

九. 金秋北疆行(旅行图文共二十三篇)

十. 贵州风情录(旅行图文共十五篇)

十一.新西行漫记(旅行图文共二十篇)

十二.寻找消失的徽州(旅行图文共十一篇)

十三.走进西藏(旅行图文共八篇)

十四.滇西旅行散记(旅行图文共十三篇)

十五.家乡寻踪(图说家乡共十二篇)

十六.影像深圳(图说深圳共二十九篇)

十七.文革二三事(往事记忆共十一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6142.html

更多阅读

玄武门之变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秦王、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

TVB连续剧《决战玄武门》_Wallace tvb经典连续剧

【中 文 名 称】决战玄武门【英 文 名 称】The Foundation【年 代】1984【类 型】古装、武侠【导 演】王天林【主 要 演 员】黄日华 苗侨伟 翁美玲 汤镇业 景黛音 欧阳震华 惠天赐【集 数】共12集  “决战玄武门”由80年代五虎将

《智者无敌》的真实历史 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

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曾有一批日本革命志士站到了中国人民一边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成为中共党员的日籍情报人员中西功就是突出代表。他在隐蔽战线做出了中央称道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贡献,为了信仰,舍生忘死和临危慷慨凛然的气概连敌手也为之

父辈的职责-------沉痛的《激变玄武门》4 沉痛悼念图片

玄武门事变之所以引人关注,引人抽肠,引人飞绪,我想,绝不单单是因为李世民杀了他的亲兄弟。玄武门之变造成的后世影响,至今依然更仆难终。都将近1400年了,玄武门事变仍然让我们有些人,心无定所,心存芥蒂。一提起玄武门之变,有些人便说的头头是

声明:《探秘“玄武门事变”之成因 玄武门》为网友东方求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