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热”中的冷思考 莫言热引发冷思考

作者:张召忠

正当全球闹轰轰地大裁军的时候,在中国城乡的街头巷尾却掀起了一股“军事热”,花花绿绿的报刊杂志封面格外抢眼,坦克、飞机、大炮、航母与香车和美女的玉照一起打扮着萧条的书市和破破烂烂的书摊,让人颇有一股刚柔相济、风马牛不相及之感。知道行情的国内人士,大概了解这是一股正在兴起的“军事热”,大写手和一流炒家们在培育着似懂非懂的新一代“兵器谜”,而痴迷于兵器的人们又在用力烘托着一个没有基础、缺乏内涵的书报市场,“军事热”的泡沫就此被不断地酿造和膨胀。不知情的外国人,比如初来乍到的外国游客,或者新近刚刚到任的外国驻华武官,要是到书摊、书市上转悠一圈,非给他们吓坏了不可,我想他们发回国内的第一份报告可能就是:“中国正在扩军备战,全民正在大搞军备竞赛,战争似有一触即发之势”。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全民国防观提高的一个重要表征?人民关心国防、关心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种图腾?科学普及事业的高度发达?还是一种社会虚无主义、超现实主义、唯利是图及恐高(恐惧高技术)主义的大显露?

一、“军事热”是怎样兴起来的?

一说到军事问题,通常习惯用的词有这么几个:国防热,军事热,战争热,兵器热,凡是迷恋这些问题的人,大家就称他们为XX谜,如兵器谜、军事迷等。所以,当你看到“军事热”这个词的时候,肯定很生份,好像满大街都在卖军火似的,几乎无报不涉军事,涉军事无不涉兵器。不管什么报刊杂志,无论什么文章内容,编辑、记者们总喜欢配上几张不三不四、不着边际的武器装备图片,搞得到处杀气腾腾,火药味极浓。这股“军事热”是什么时候兴起来的呢?对此,我没有做过详细考证,但凭着我自己的从业经验来判断,大致经历了这么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之前。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之前的历史相当长,最远可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此间,世界及中国都发生了数千次大规模战争,武器装备也从冷兵器、热兵器发展到核武器和信息化武器,装备、战争和战略都发生了一系列根本的革命性变化。但是,回顾这些历史,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那么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尽管有那么多令人激动的时刻和重大变革,但关于武器装备、战争、军事方面的文章、图片、图书却少得可怜,撰稿的作者基本上局限于专职研究人员,业余作者极少,即便是有些人对兵器、作战感兴趣,也只是喜欢阅读、收藏和供聊天吹牛时有点谈资而已。国家为了进行科学普及,曾拨专款长期资助出版了一系列科普读物,其中坚持下来的有《兵器知识》、《舰船知识》和《航空知识》等杂志。在报纸方面,可能只有《解放军报》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在此之前的军报并没有开辟专刊、专栏专门刊载武器装备的文章,只是在科技栏目中有所涉及,文章并不是很多。其他公开发行的报纸很少涉及军事内容,更谈不上介绍武器装备这样专门的知识。电视、广播在此之前虽然有一些军事方面的节目,但没有专门介绍武器装备的栏目,更没有对正在进行中的重大事件和战争进行现场评述的节目。

第二阶段,1991年海湾战争至1998年“沙漠惊雷”行动。1990年开始的海湾危机和1991年的海湾战争,历时半年之久、数十个国家参加、真刀真枪地较量、陆、海、空三军全面参战,外加电子战、航天侦察和核、生、化武器的威胁,使这场战后以来最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具有极大的神秘感,因此对军事爱好者来说更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海湾战争期间,在新闻宣传方面,一开始的几天内,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基本上用较大篇幅进行了现况报道,但没有对战况进行军事评述。一场突如其来的现代化战争,一下子打破了人们对战争、军事的那种神秘感,人们期望透过各种媒体去了解和掌握现代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虽然除在当天的少量新闻中有所披露外,老百姓基本上搞不清楚谁参战了,打得怎么样,用什么武器装备作战,战争中有哪些特点和规律,与二次世界大战相比有哪些不同等等。海湾战争前后的那段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热闹的一个转型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车臣战争,波黑战争,华约集团分崩离析,美国出兵巴拿马、索马里和海地等等,这一系列战争和突发事件给军事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吸引了大量军事爱好者。

第三阶段,1998年“沙漠惊雷”行动以后。1998年2月,美国纠集英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数十艘舰船、数百架飞机云集波斯湾,对伊拉克进行威胁和恐吓,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当时,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向战争发生的最前沿派出了一批勇敢而年轻的记者,他们是中国军事新闻事业的开拓者,是第一批战地电视新闻记者。习惯于看转播外国人拍摄的战地新闻的中国观众,突然能够看到海事卫星转播的中央台记者的战地采访,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轰动。当时,中央台还准备了一个大举措,就是伊拉克、美国、北京三地记者、专家、主持人现场直播,这在中国电视历史上也是第一次,直播非常成功,军事专家进入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室,这是中国新闻改革的一大步,反映了对专家学者的高度信任。中央电视台的这一系列大手笔、大运作,对各新闻媒体是一个巨大的促进。于是,关于危机、冲突和战争题材的报道、评论、武器装备等一下子就火了起来,特别是到了中国使馆被炸之后,军事题材报道的火爆程度达到历史最高点。这说明人们的关注点集中在重大事件、现代战争和国家安全问题上了。很快,一个空前的“军事热”迅速兴起,各媒体异军突起,许多军事报刊、军事杂志开始创刊,老的一些报刊杂志也开辟军事专题、专版、专栏、副刊、周刊、特刊等,国防和军事出版单位积极组织军事图书的出版,各省市电台、电视台纷纷效仿,也设置了军事栏目……一时间,中国居然出现了洛阳纸贵的繁荣景象,无论是军事类、时事政治类还是生活类、娱乐类媒体都开始炒作军事题材。就在千军万马热炒军事的过程中,横刺里杀出一支劲旅,不少专业性网站又加入了军事题材的炒作热潮,使本来就非常热闹的“军火市场”更加热闹非凡。

二、为什么会兴起“军事热”?

“军事热”已经成为当前的一种社会现象,所以认真探究其兴起的缘由,有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上面三个阶段,是我根据个人参与军事理论研究和报道工作的体会总结归纳出来的,只是一孔之见,大家不必认真追究,只是为了分析问题方便而已。根据上面的三个阶段,我个人认为,“军事热”的兴起,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的原因:

关心国防,关注军事,心系国家安危

据我多年观察,关心国防、热爱军事的受众大致有三类人构成:一类是中年人和老年人。他们有的受过战争的洗礼,有的有过军旅生活的亲身经历,有的一直从事军工生产或军事科研,有的虽未曾有过此类经历,但对军队和军事装备很感兴趣。他们希望透过军事图书、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节目,抚摸军事的脉搏,追忆流逝的军中岁月。另一类是广大的青、少年群体,特别是中学生、大学生和工厂、企事业单位及社会上的年轻人。这些人最大的特点是精力充沛,喜欢猎奇,求知欲强烈,追求现代、新潮和时髦。由于国防和军事秘而不宣、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事件较多,加之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发展更给军队增添了不少神秘感,所以许多年轻人抱着密海探幽的极大兴趣,加入到军事爱好者的行列之中。这些人和中老年人不同,他们以猎奇为主,鉴赏力较差,许多人只是出于兴趣和爱好,所以欣赏军事的层次普遍较低。

最后一类是最“酷”的一族,即“军事发烧友”。这是一个奇怪的群体,年龄有老有少,职业有军有民有学有工。他们是军事作品的铁杆儿读者,有些人现在已经加入到军事炒作的热潮中来,成为酿造军事泡沫的积极分子。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对国防和军事都达到痴迷的程度,在这方面花费颇多,用时很长,如痴如醉,长此以往,那种执著劲儿令人非常感动。这些人当中有许多人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相当专业的程度,《兵器知识》杂志社的编辑中就有一些毛遂自荐的军事谜。有一位参谋长告诉我,他们部队搞演习,一时间找不到外军某些类型武器装备的图片和资料,结果他的军事谜儿子帮了部队的大忙。我经常被一些军事谜死缠烂打,他们问的问题一般都很高深,很难回答,很难对付。

“军事热”中的冷思考 莫言热引发冷思考

现代传播技术的广泛使用和市场竞争机制的运行

在90年代以前,特别是80年代以前,没有人上网查阅资料,广播、电视中看到点国际新闻也十分有限,专门的研究人员主要是通过特许订购的国外期刊来研究外军武器装备和军事问题,而外国的期刊当然是用外文印刷的,所以,在中国的研究机构中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曾经出现过一种很特殊的职业,叫做外军研究、情报研究、资料翻译等。基本的流程是这样的:外文资料如果人家是1月份出版,我们2-3月份才能看到,翻译和情报人员经过筛选后有选择地翻译、编译和综述,然后提交内部资料和报刊发表。如果是刊物,出版周期很长,至少三个月,如果是1月份的新闻,最早的发表时间就只能延长到6-7月份。90年代以后,因特网的出现,使信息传递近乎实时,如果是在网上发表文章,几个小时就可发表出去。另外,扫描、复印、印刷等设备的使用,都大大提高了文字处理和存储能力,使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加工、出版的周期大大缩短。信息技术的这些巨大变化,以及市场竞争机制的确立,加剧了媒体之间的竞争,如何争取读者是关乎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大计。

在和平时期,国民的国防意识淡漠,国家安全观念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军队的地位也因此而有所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所出现的“军事热”应该说是件大好事。这种“军事热”现象对提高国民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有利,对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有利,对提高公民的军事文化素质有利,对年轻一代放眼世界、争夺21世纪的制高点有利,对净化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免受不健康文艺作品的腐蚀和侵袭有利,对密切军民关系有利……既然是件大好事,社会各界应该积极支持和维护这种“军事热”,多生产一些健康的精神食粮献给这些军事读者、热心观众和听众,使这支队伍逐步扩大和发展。应该看到,“军事热”的最高热点不会持续很久,现在的军事读者的水平和鉴赏能力已经提高,更希望读到一些品味更高、更有水平和观点的作品。所以,军事文化作品在打假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以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奉献给读者和观众,只有这样,才能将这种“军事热”维持下去。

三、面对“军事热”为何要冷思考?

“军事热”对于唤起民众的国防意识,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密切军民之间的关系,培养军队后备人才,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主流是好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应该看到,任何事务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绝对的热,也没有绝对的冷。热是件好事,但热总得有个温度,太热了可能会熔化,如果化为乌有还有什么用?太冷了当然更不好,所以我想与大家共同探索一下关于“军事热”的热度问题。从辩证法来看,有“军事热”必然就有“军事冷”,不可能永远热下去。如何正确地利用这种热能,使之产生某种对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利的效能应该是我们考虑的重点。

“军事热”中的两种反常现象

据我观察,在席卷全国的“军事热”中长期存在着一个很反常的现象:许多“军事发烧友”反而对国防、军队和安全表现冷漠。从整个社会来看,近年来出现了多种热。歌星、影星、球星的追随者们由于种种热而形成各种各样的追星族,他们对自己所追之星了如指掌,但对科学家、军事家、高技术等军事常识确一无所知或所知甚少。许多军事迷则不同,他们对于军事装备和现代兵器的名称和战术技术性能如数家珍,侃侃而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兴趣和爱好。但是,你如果问他是否愿意参军或考军校,他可能立刻告诉你那不是他的志向,他不愿当个“傻大兵”;你如果问他军事战略、国际局势、国防和国家安全,甚至国民的责任和义务等层次高一点的问题,他可能表现的一无所知或所知甚少;有些一掷千金的经理和老板虽然也是军事迷,你如果问他可否为军队现代化建设、高技术装备的发展和进行国防教育捐款,他可能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他更关心的是经济效益,他认为他和他的企业与你动员他所捐助的国防、国家安全等事业没有多少联系,因为国防不会给他带来多大经济实惠。这说明,我们的“军事热”是在“玩儿军事”,这样火爆的“军火市场”,可能会培养出一批兵器方面的“侃哥、侃爷”,但却很难培养出一大批热爱国防、献身国防事业的爱国主义者。

恶性炒作贻害无穷

上面提到的反常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吗,究竟是什么原因?我感到恶性炒作是一大祸源。国防和军事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题材,战争是一种杀人的学问,武器装备是科学技术的物化产物,这些东西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可能像台湾来的张惠妹和我们大陆自己产的还珠格格等窈窕淑女那样成为被炒作的对象。很奇怪,“军事热”中许多的热度确实是被炒作出来的。

书商是炒作的主要源泉。书商为什么要炒作?最主要的是繁荣图书市场,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服务,这是一个最大的宗旨,我相信出版社和编辑部都会为这样的宗旨而工作。其次,可能有个利益牵引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发行量,就是怎样多赚钱的问题。怎样才能多赚钱呢?只有火爆。可怎样才能火爆呢?找名人写名篇,或以名人之名搭配杂乱之物,达到混水摸鱼的效果。我所认识的名人中很少有人愿意为炒作而作文的,我自己就曾经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5552.html

更多阅读

冷看“莫言热” 如何看待莫言热

作者:彩虹飞编者按:莫言获奖,我们诚然应该高兴,应该庆贺。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获奖而以下失去了理智,我们不应该被炒作左右,而应该静下来思考我们的文学的发展方向。作者的分析和建议,值得我们参考。土生土长的山东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度

莫言作品的一般解读 莫言获奖作品

行者按:莫言获奖了,国人都高兴,我也高兴。却又发现自己竟然只看过他的《红高粱》,还是因电影而后看的小说。当时好象觉得他的叙事风格不大合乎自己的阅读口味,因之阻碍了此后的阅读。做为自诩喜欢看小说的人,竟然很少了解这样一位中国当代

莫言的爷爷和莫言 贾平凹和莫言

莫言的爷爷和莫言莫言的爷爷管嵩峰〔1895--1978〕,忠厚老实、勤俭持家、聪明灵巧的农民,与小说《大风》中的爷爷相近;爷爷一生务农,会木匠手艺,种田是一把好手。夏夜,胶河平静地流淌,爷爷和莫言坐在胶河南岸的河堤上纳凉;爷爷不识字,记忆力

《蛙》的解析——解读莫言的《蛙》 蛙 莫言 小说

莫言的《蛙》是一部很独特的长篇小说,首先它是以书信的形式来叙述的,全书以剧作家“我”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通信的方式,讲述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有关“姑姑”的故事。此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书中的人物的名字都是以人体的器官命名的,这

解读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莫言蛙的解读

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他成功地创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被侮辱、被损害、被遗忘的“黑孩”形象。作品从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被生产队长派遣跟小石匠到滞洪闸上去做小工写起。这个小男孩就是被称为黑孩的小瘦猴。黑

声明:《“军事热”中的冷思考 莫言热引发冷思考》为网友闲蛋小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