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用自http://womei01.bokee.com/viewdiary.11850580.html,其内容基本是欧盟项目书里写的,所以我就直接copy过来了。这些消息应该对国内的一些优秀年轻学者有帮助。根据欧盟的规定,中国属于associatecountry,所以中国的科研人员也是可以申请玛丽居里项目的。国内现在基本知道德国洪堡和法国CNRS比较多些,其实玛丽居里项目的待遇应该算是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博士后待遇了(比KAUST还要多一些,自己算吧),而且在欧盟内声望非常prestigious,对将来在欧盟甚至米国找教职是很有帮助的。总体来说,项目的竞争还 是很夸张的,CNS和PRL之类的有帮助,但不是决定因素。主要还是看个人综合实力以及客座大学或研究所的实力。但有一点对中国比较好,一个大的居里项目(不包括IIF之类)里包括了很多合作单位,一般来说你不能全是牛的研究单位(瑞士联邦理工,剑桥,啥的),你必须要有一两个“落后地区”。IBM实验室最近申请一个居里项目就拉上了立陶宛,而中国也勉强算是“科研落后地区”吧。。。。所以现在很多欧洲的大项目都开始瞄准中国的合作者了。大家不用客气,都来赚欧盟的钱吧。
以下为引用:
近年来,随着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日益崛起,作为最早实现工业化的欧洲在面对美国和日本的竞争的同时,还日益面临来自亚洲的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了提升科技竞争力,保持在高端领域的优势,欧盟近年来开始大力最佳科技投入,以赶上美日在科技方面的高投入。具体到人才的竞争上,就是至2002年起设立了玛丽•居里行动计划。这一行动计划的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优秀年轻学者来欧洲工作、创业,安家落户。玛丽•居里学者分内部学者和国际学者两大类,前者是资助身在欧洲内的优秀学者去欧盟内别的国家从事科研,后者又分为派出(outgoing)和引进(incoming)两类,前者是资助身在欧盟的年轻学者赴第三世界国家的优秀研究机构和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后者是资助来自第三世界的优秀年轻学者来欧盟工作。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欧盟的科技竞争力,同时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科研合作。玛丽•居里行动计划的最大特点,至少是我感觉到的最大特点,是其资助的强度之高。一般为期两年的资助额,派出型国际学者平均可达27万欧元,引进型学者强度要低些,可能因为第三世界本来的工资水平就低的缘故,但资助强度仍可达到平均18万欧元以上,也即每年9万多欧元,其中规定的工资薪酬额,在英国是5.2万欧元一年,其它还有名目繁多的安家费、每月差旅费、家庭补贴等等,远远超过一般的访问学者、博士后、访问科学家或其它普通的合同制科研工作的薪酬水平。可以说,这是目前中国年轻学者所能获得的等级最高的客座科研工作职位。从以往几届的情况看,凡是获得玛丽•居里行动计划资助的学者,今后的仕途算是一路畅通了。不过,正是由于上述特点,申报过程的竞争之激烈也就可想而知了。
玛丽•居里学者申报的成功与否,不光取决于申报者的资历和所设计的科研项目的水平,还取决于接受单位(hostinstitute)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基础,指导科学家的资历和水平。可以说,这是研究者、指导科学家、接受单位和科研项目的综合。今年申报玛丽?居里引进型国际学者的总共有670项(人),其评审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审,对每个项目的每一项指标进行评估。只有每项指标得分值都超过最低控制分的项目,才能进入下一轮,否则即遭淘汰。共有347项通过第一轮评审关。第二轮评审也称全面评审,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项目的每一指标进行打分,然后统计总分。最后评审委员会对所有项目的总分进行排队,根据预算资助总额计算可能的资助项目数,然后定出A、B、C、D等档次的总分值。列入A档的项目就是评审通过的项目,如没意外(如申请人后来又主动放弃,或无法达成合同),最终将如期获得资助。B档也称为预备档,当列入A档的项目因各种原因退出时,B档的项目以次替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