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吃黄山臭鳜鱼——石氏求食14
入夏去了一趟江苏,在途径扬州时,陪同的朋友老俞点了一道菜,说是尝尝“腐败鱼”。我一听以为是价格较高的鱼吧?一看菜单是“臭鳜鱼”,连连摇头,吃过臭豆腐,还没有吃过臭鱼,能好吃吗?老俞说,和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一吃,果不其然,这臭鳜鱼还真的使我大开眼界,吃得津津有味。
回到北京,同儿子谈起。儿子说臭鳜鱼不是扬州菜,正宗的是安徽的徽菜。北京有许多徽菜馆呢,哪天我们一起尝尝。
听儿子一说,赶紧上网查,果然臭鳜鱼以黄山臭鳜鱼为正宗。原来它的出现也不过百十年间的事。
具体到黄山臭鳜鱼的来历却有许多说法:“臭鳜鱼”又称“腌鲜鳜鱼”、“臭实鲜”,原名实为“屯溪鳜鱼”,屯溪就是黄山的一个区了。而“腌鲜”,在徽州土话中就是臭的意思。
一种说法是:当年某徽商坐船回家探亲,因为路远天热,携带的鳜鱼未保存好发臭了。贤惠的妻子舍不得丢掉,用浓油赤酱处理了一下,没想到歪打正着,发臭的鳜鱼竟然味道好极了。于是,徽商借此推广,臭鳜鱼竟成了徽州招牌菜;
另一个传说是:早年徽商远行,沿途放排,打鱼为食。为防止鳜鱼时间久了,易生异味,便以盐抹之,翻来覆去,千里之外鱼仍未变色,形正而味浓,滚油爆炒,具有特色的臭香扑鼻诱人,成了一道名菜。
更有一个具体的说法是上百年前,臭鳜鱼产生在黄山西南麓的小村落扁担铺。有一年,徽州府调来了个姓苗的知府,他嗜鱼成性,食不离鱼,且爱吃活蹦乱跳的鲜鳜鱼。这可就难坏了手下的衙役们。因为徽州境内重峦叠嶂,水流湍急,难产大鱼,吃鳜鱼都要从贵池、铜陵等沿江地区靠肩挑运进,往返一趟要六七天时间。由于当时没有保鲜设备,鱼一腐烂就只好丢弃。所有,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呢。
有一次,负责给苗知府运送鳜鱼的衙役王小二雇了八个挑夫到江边去收购了活鳜鱼,然后赶紧往回赶,可是天公不作美,上路后天气热了起来,鳜鱼在桶中开始窒息。不巧又遇雨路阻在扁担铺住店后,王小二打开桶盖看看,不少鱼已经窒息而死了,散发出一股臭味。王小二情急生智,忙叫挑夫把鱼刮鳞剔腮,剖肚剔肠,然后在鱼身上抹上一层食盐杀杀臭味。为试鳜鱼“腌鲜”的味道如何,王小二提出几条大鳜鱼叫扁担铺一饭店厨师煎烧。厨师放了佐料红烧后,大家试着尝了尝。真是不吃不知道,吃了吓一跳。大家认为虽与鲜鳜鱼味道相差很大,却别有一番风味。
王小二心中大喜,因其的兄长王老大是府前街一家名餐馆的厨师。王小二一到徽州府,没有忙着去衙门复命,而是将臭鳜鱼全部交给了王老大。王老大如法炮制,又拉出来一条“徽菜珍品风味鳜鱼应市,本店免费品尝”的横幅。于是,应者云集,吃过鱼的,都连连道好。问王家兄弟是用什么神奇的佐料烧制的,王家兄弟笑而不答。这时,王小二才从府前街端了一锅“风味鳜鱼”送到苗知府的餐桌上,苗知府顾不了多问,张口一尝,道:“风味鳜鱼,名不虚传!”
原来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肉质又醇厚入味,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苗知府吃了还想吃,不再向王小二追问要吃鲜鳜鱼的事了。臭鳜鱼由此声名远扬,一跃而登上徽菜谱。自此以后,王小二也不干公差,“下海”了,和王老大开了一家“风味鳜鱼馆”,不久就腰缠万贯,成富翁啦!
故事说的挺好听,其实就是一个歪打正着的事,和中国的许多名菜一样,都有着“巧合”的实践而已。还是有机会亲自品尝吧!
隔周,儿子真来接我们去吃徽菜了。去的地点就是宣武区天宁寺西里的“华亭湖”。饭店外面打着“中国徽菜健康餐厅”的招牌,里面有一条横幅是“总书记家乡菜”。对,总书记是安徽绩溪的原籍呀。
这里的菜式里就有一道“总书记菜”,那就是一份泡发的萝卜干及其他干菜加肥肉片炒的菜,很朴实,只是有点儿辣。其他如“土鸡汤泡炒米”、“蒌蒿炒腊肉”、“炸臭豆腐”都不错。当然最诱人的还是“臭鳜鱼”。
点了一份大份的臭鳜鱼,味道比扬州吃的更是地道,再加上“正宗”的名牌诱惑,吃起来更是美滋美味了。不过价格也可观,188元一份,不知是北京的成本高,还是名气大的原由了?五个人点了四菜一汤,只有这臭鳜鱼没有打包,全部报销。尤其就着臭鳜鱼下饭更是对路。看见臭鳜鱼的受欢迎的程度了吧。
此外,给个小贴士:在徽菜馆点一壶安徽名茶“六安瓜片”,真是恰到好处呀!
黄山臭鳜鱼
土鸡汤泡炒米
总书记家乡菜
黄山土馄饨
蒌蒿炒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