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发现幸福,感受幸福,学会感恩,在写作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2、学习议论文纵向展开议论的一般方法,学会纵向展开议论。
•学习重点学习议论文纵向展开议论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议论文纵向展开议论的思路结构。
一、知识概述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问题一: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证的?这几个方面是什么关系?如果把它们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
读书人是幸福人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辛,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鱼虫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和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人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得智慧和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一个有机会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论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第一段:读书人是幸福人
第二段:阐述阅读能增加人的经历和经验
第三段:证明读书更能感化与陶冶人的精神。
第四段:指出读书能使人向善避恶,变得情趣高雅,心灵纯净而富有正义感。
•第五段:呼应开头,收束全文。
纵向结构模式一
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个人到他人到社会等,不能随意调换顺序。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首先……其次……然后”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问题二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证的?这几个方面是什么关系?
专心致志方能成功--读《弈秋》有感
读罢《孟子·弈秋》颇有感触。二人学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其结果可想而知。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看似简单实质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否则一无所成。
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有一次在进行提炼镭元素的研究时,她的同学在她身后垒起十多张椅子她竟毫不觉察。做事到如此专心的地步,令人称叹。可以说,居里夫人的成功也许有许多因素,但专心致志不能不说是她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写作诗文有许多是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思考成熟的。南宋著名学问家朱熹治学要求自己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要求自己“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这里“三上”“三到”“三此主义”,都有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一心一意,集中精力,也就是专心致志。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们没有此种专心致志的品德,能成为大学问家吗?
也许我们大家都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钓鱼时,一会儿捉蟋蟀,一会儿种蝴蝶,最后连一条鱼都有没有钓到。其实,这个故事同《孟子·弈秋》阐明了同样的道理:做事如果不专心致志,将一无所成。
那么,怎样才能专心致志呢?我以为,首先要热爱这项事业。非此,无动力,更谈不上专心致志。运动员在训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跌打滚爬,几多汗水几多伤。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炽热的爱,是很难一心一意做到底的,更谈不上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其次,还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贝多芬成了音乐家后,失去了听觉,但他却“扼住命运的咽喉”,锲而不舍,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创作,被誉为一代“乐圣”。如果没有此种对音乐和旋律的专心致志,也许早已躺在安乐椅上坐享其成了。
今天,我们所置身的世界五彩斑斓,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诱惑颇多,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热爱这项事业,都有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唯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论点:专心致志,方能成功
专心致志助居里夫人成功
专心致志助人成为大学问家。
反面论证不专心致志将一事无成。
热爱这项事业
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
引论(提出论点和论题)
分论点—回答是什么?
本论分论点—回答为什么?
分论点—回答怎么办?
结论(照应全文)
问题三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证的?这几个方面是什么关系?
给爱一点空间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孩问她的母亲:“怎样才能使爱天长地久?怎样留住爱人的心?”母亲无语,她默默地弯腰,从沙地上捧起一捧沙子。她双手平摊,沙粒在她的掌中稳稳而立,一滴也未漏出。突然,母亲双手紧握,用力挤压掌中的沙子,许多沙粒从她的指缝间滑落。当她再次向女儿摊开手掌时,掌中的沙粒已所剩无几了。她望着惊讶又疑惑的女儿,说:“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个自由的空间,过多的爱和压力会使爱窒息”。
听完这个故事,我沉思良久。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方式却各有千秋。不能否认有些爱的方式只能给你爱的人带来禁锢和伤害。
报纸上曾经多次报道过“巨型婴儿”的故事。一对夫妇中年得子,异常兴奋。对孩子千娇万宠,一直让他睡在摇篮里,不管孩子实际年龄是多少,还把他像婴儿一样呵护着。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夫妇俩的生命,当警察走进他们的家时,被一个躺在巨型摇篮里的“巨型婴儿”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已是青年的“婴儿”。他既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自己吃饭,自理能力为零,不知如何走完剩下的大半人生。夫妇俩爱孩子,这无可厚非,但他们如此溺爱他,却毁了他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孩子如同美丽的鲜花,把他们放在温室中培养,虽然避过了风雨,却使他们越发娇嫩,不小心受到一丁点伤害,就谢了。而真正经历过风雨的野玫瑰,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昂首屹立,常开不败,绚丽多姿。那么,深爱着孩子的父母呵,何不给孩子一个空间,一次机会,让他们自由的穿越风雨,展翅九天?
据说,鹰都在悬崖上筑巢,巢中先铺一些荆棘,然后再铺大量的柔软的干草,以免伤到小鹰。当小鹰慢慢长大后,老鹰就渐渐拿去干草,小鹰自然受不了刺痛,都退到巢边,这是老鹰就把她的孩子们推下山崖,迫使它们自己飞起来。求生的欲望使小鹰们扑腾着起飞,从而学会了飞翔。我们难道能说鹰妈妈不爱小鹰吗?不!她是爱孩子的。正是因为爱,才不得不用这种方式让它们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尽早自立,展翅九万里,一跃上青天。
有人曾说:“自由是爱的空气,禁锢会使爱窒息,赐予是爱的雨水,泛滥会把爱淹没。”不要用热烈的心炙烤鲜花,因为这样它会凋谢,不要强加给琴弦一个它不能承受的力道,因为这样它会断掉。给爱一点空间,让你爱的人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
中心论点:爱需要空间和自由
“巨型婴儿”故事
被父母毁掉一生
无原则溺爱,没给孩子成长空间
和自由,反成为禁锢和伤害。
老鹰训练小鹰飞翔
纵向结构模式三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课堂练习以¡°要钻牛角尖¡±为题,编写纵向议论的提纲。
•钻牛角尖精神的本质:实事求是、大胆怀疑、科学严谨、刨根究底、坚持不懈等。
模式一中心论点:钻牛角尖,使生活更美
学习要钻牛角尖,持怀疑态度,得思索之乐。
工作要钻牛角尖,端严谨态度,获收获之喜。
生活要钻牛角尖,用细微谨慎,品生活之美。
•中心论点:要有收获,就要先钻牛角尖
在学习中,面对不懂的问题要钻牛角尖,学习成绩才能节节高。
在工作中,面对不足的地方要钻牛角尖,才 能走向事业的辉煌。
在生活中,面对某些习以为常要钻牛角尖,才不会被谎言蒙蔽双眼。
模式二(1)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
(2)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
(3)“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4)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
模式三引论:“推敲”由来
三鹿奶粉事件,
几乎每年发生的桥梁坍塌事件
公司倒闭,祸及无数婴儿及家庭
车毁人亡,国家财产蒙受损失。
缺乏钻牛角尖精神,不认真把质量关。
如何钻牛角尖
纵向议论思维方式
•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由因及果-----预测事物发展方向
•由果探因-----提示问题根源
•由难思解-----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注意事项
•1.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先后顺序有内在的逻辑,不能随意变动。要对议论的层次内容有明显的认识,了解它 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由浅入深、是不是由小到大或者由表及里。
•2.层进式结构的几个分论点间并非并列关系,而应体现出思维的推进意识。
•3.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层进结构时,并非平均使用笔墨,而应根据文章观点的需要有所侧重,灵活运用。
五、思考练习:
弯腰、购物、应聘三者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你听了下面两个故事,你就会说,这三者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从前有甲、乙两个人,乙是甲的门徒。有一次,两人要到远方去,出城的时候,甲看到地上有一块马蹄铁,就对乙说:“你把它捡起来吧。”乙心想:这东西有什么用呢?于是就装作没听见,不捡。这时,甲捡起了马蹄铁,走过一个铁匠铺时,他把马蹄铁作为一块废铁,卖给了铁匠,卖了三文钱。后来,经过一个水果店时,甲用三文钱买了十八颗樱桃,然后继续朝前走。前面是荒郊野地。后来,甲看到乙走得很口渴,于是,甲就从袖子里掉下一颗樱桃,乙看到地上有樱桃就弯下腰去捡。走了一段路,甲又掉下一颗樱桃,乙又弯下腰去捡,总共有十八樱桃掉在地上,乙弯了十八次腰。
这个故事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
1.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师傅要你做;你却装作没听到,到头来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2.有些事情如果及时做好,以后就会省却很多麻烦,即使是小事也不能忽视,要认真做好:甲本来只要弯一次腰,现在却弯了18次腰。
3.教育别人的良好办法不在于言语,而在于行动:要你捡马蹄铁,你不肯弯腰,现在甲没说,乙也不得不弯18次腰。
4.做事情要考虑得远一点:不要看马蹄铁现在没用,但在关键时刻,它的作用就会很明显地体现出来。
如果要你以“马蹄铁与樱桃的启示”为题,以上面这段文字为开头,你准备接下去谈什么问题?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角来谈?
1 .学习方面,如果有些知识你及时弄懂了,就会省却不少麻烦。
2.考虑问题要周到。才能把事情完成得更出色,学习也是如此。
3.说考虑问题要远一点,废旧的马蹄铁与樱桃似乎毫无关系,但关键的时候,彼此之间却会让你感到有明显的联系。所以,要长远地看待问题,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
4.在教育人时,实践和具体的行动有时比言语更重要,所谓身体力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许多劳动模范都是靠默默无闻的工作和精神影响别人。
爱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大家都从最底层干起。不久,爱若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提升,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却像被人遗忘了一样,还在最底层。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用人不公。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他忽然有了个主意。“布若先生,”总经理说,“请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布若很快地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接了车土豆卖。“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布若又跑去,回来说有十袋。“价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市上。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吧,你可以看爱若是怎么做的。”说完叫来爱若对他说:“爱若先生,请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爱若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十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筐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爱若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样品,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这则故事又说明了什么?请大家考虑一下。
1.办事要仔细,考虑要周到。
2办事不能死板,要有前瞻性,如果没有前瞻性,办事就会很被动,别人说什么,他就得做什么。
六、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是不断拥有与寻找的过程。不曾拥有,你会努力去寻找;失去拥有,你又会四处去追寻;有时,拼命寻找,你却失去了原来的拥有;有时,你苦寻不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有这样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吗?请以“拥有与寻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