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介绍了易经干卦的首爻——潜龙勿用,今天介绍干卦的次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幼龙原先潜藏于深渊,戒急用忍,在不受干预的环境下,健康地成长。待积累起足够的力量之后,自知不会轻易被加害的情况下,才爬上地面。这是龙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见龙在田。
「见」在这里是「现」的意思,与「潜」的意思刚刚相反,潜的目的就是要不现。所以「现」是一种进步,显示成长已踏入一个新的阶段,头角已可为人所见。
但为何龙选择见之在田呢?易经成于周初,当时中国尚是以农立国,田是从事生产的地方,乃民生社禝所系。龙出现在田间,表示龙从渊出地面后,首要的工作是要关心社禝民生。
所以,在这个第二阶段,还不可以见龙在野,因为野外是打仗的地方。坤卦的第六爻是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可见龙出现于田间好过出现于野外。
龙非牛,不会在田里从事耕种活动;龙的强项是呼风唤雨,只要呼唤得恰当,就可以风调雨顺,这是人民最渴求的,是丰收的最佳保障。
龙为国家人民工作,若要成效大,就不会停留在牛的水平;直接去耕田,虽会有人得益,但得益的人不会多。龙要缔造的是一个有利于广大人民生活的「环境」——风调雨顺。所以,一个好的领袖,不会单靠派发免费午餐去造福人民,而会缔造一个环境,让人民都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去追求幸福。这样,人民就不会觉得自己成了社会的依赖者,往后非要靠政客来打救不可。人民期望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去生活,这样生活才有意义,人才有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
至于「利见大人」一词,很多注者都把它解释为,龙在成长的第二阶段,尚需要大人扶持。大人包括权势较大,德行较高的人。如能得到这样的「贵人相助」,以后发展的路就会更为顺利。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以龙的本性,是不应会去寻求大人扶持的。即使是作为大夫身份的屈原,他也觉得「送往劳来」,靠「游大人以成名」,有损尊严,龙又怎会肯做这种不光彩的事?
所以,我把「利见大人」的「大人」,理解为大众,即广大人民群众。龙在田里所作的事,其产生的利益,最终都得在人民身上显现出来,才能称之为「利见大人」。这种解法,与小象传「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的说法相符。
此外,干卦的第五爻,其实也是以「利见大人」作结语的。其时,「飞龙在天」,已成九五之尊,又何需去见一般注者所说的那种「大人」?因此,我认为把大人理解为大众与社禝,可能更为恰当。大禹能登上王位,就是因为治水的利益能见于大众。中国历代新朝,能登上龙位者,大都得先「利见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