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谈奇幻文学 孔庆东谈64

孔庆东谈奇幻文学 孔庆东谈64


孔庆东谈奇幻文学

2006年12月23日,新浪“第四届原创文学大奖赛·奇幻武侠奖”在京启动,诸多文艺评论家、奇幻文学作家代表和读书类媒体记者汇集一堂,就当下通过网络如火如荼发展起来的中国本土奇幻文学做了探讨。

那到底什么是玄幻小说?什么是奇幻小说?奇幻和玄幻小说中的“侠”的概念,和传统武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和相同的地方?“北大醉侠”孔庆东谈了他近年来在此问题上的思考。

以下为孔庆东在本次会议上的发言。

孔庆东:

这个问题其实我没有想好。虽然近年来在思考,一直没有把思路整理清楚,所以仓促地上阵来谈这个问题。

我们过去做学问,都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在某一个时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现在都是在媒体的组织下进行各种文化活动、进行学术研究,媒体参与进来,带来了很多研究的活力、思想的活力。但是同时出现了几十年前我们曾遇到的同样的问题——有一个市场需求,所谓的民众需要,民众需要知道什么事情,文化人有义务来加以理论上的阐释。但这个需求,有时候和学术研究的内在理路不能完全吻合。我们经常是在已知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去论证很多事情,也可能这就是现在的中国特色,也可能是世界文化、大众文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我觉得我们应该怀着这样一种自我反省,清醒地来面对新出现的很多事情,有时候我们可能是匆匆忙忙先得出阶段性的结论,然后再不断修正它。拿奇幻文学来说,是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开始浮出水面,出现在中国各大媒体上,各大网站在这方面也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工作。在我看来,媒体的工作是多方面的,有炒作性的,有破坏性的,也有建设性的,像新浪搞的奇幻武侠奖我觉得属于建设性的工作,所以我愿意参加这样的工作。

至于什么是奇幻,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出现了这些被命名为奇幻类的文学作品,它有什么问题,在向哪个方向发展,我想这可能不是我和韩云波教授能主导的。一部文学史告诉我们,学者往往都是“事后诸葛亮”,学者事先的指导多数是错误的。这并不是说学者不努力、不聪明,不是这样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有太多未知因素掩藏着,这些因素不为我们所知,圣贤也不能够事先准确预料历史的发展。

我只是想对大家已经感受到的一些问题谈一些感想,我希望在这些感想中慢慢地、自然地形成奇幻文学的概念。我们如果一开始去给它加以规定,恐怕会胶柱鼓瑟。以前金庸、粱羽生、古龙他们写武侠小说的时候,他们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在创作一种叫做“港台新武侠”的东西。只是当年有一场武术比赛,比赛之后报纸为了它的销路,就怂恿年轻的编辑说你写一个武侠小说吧。他就写了一个《龙虎斗京华》,作者觉得原来的名字不好听,就叫一个好听的名字“梁羽生”吧。这段历史是这样发生的,并不是有人策划搞一个港台新武侠出来。我们最近说的大陆新武侠也是这样,就是一些年轻人在那儿乱写,写来写去写成了气侯,然后学者的任务是及时加以总结、命名,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大陆新武侠”。

我想西方的奇幻的东西也是这样,乍看起来很乱,在我们传统的武侠队伍里面突然来了一批可以骑着扫把上天的东西,这个东西和中国文化是有很大距离的,是格格不入的,甚至有人说它是“空穴来风”,说你这个根基在哪里?从哪到哪啊?粱羽生也好、古龙也好,都没有这样的。古龙那么奇怪的东西,但一看就是在中国土壤上生长起来的一片树,树种不同,但都是在中国的土壤上生长起来的。

我们目前遇到的情况是,突然从哈利波特那里拔了一根枝条就插到中国的土壤上了,它就要长起来,我们能不能接受这个东西,我们怎么面对它。我在几年前就发表过意见,对奇幻文学也好,玄幻小说也好,应该抱着容纳的、平和的心态,应该是一种“不喜亦不惧”的心态。首先不要特别高兴,就是说中国与国际接轨的心态,只要有一个跟西方沾上边的东西大家就容易高兴——好了,我们中国终于有了西方的某种东西了。不应该高兴,但也不要害怕,说:这个东西不正宗,把中国的武侠毁掉了,搞得不伦不类。我觉得也不要这样,因为中国向来是处于海纳百川的变化过程中,中国文化永远在演变,中国文化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它能够吞纳一切外来的文化,这已经被这几千年的文明所证明,今后能不能这样呢?虽然不可知,但是我们起码不能说中华文化以后再不能消化外来文化了,我们现在遇到的外来文化就会把我们打倒了,我不相信我们的孩子看了哈利波特以后就不喜欢金庸、粱羽生了,未来不会这样的。

而金庸、粱羽生跟他们的前 人比,仍然也吸纳了很多东西,包括西方的东西。如果没有几十年的我们对西方心理学的接受,金庸的人物塑造不可能达到那个深度,它只不过用的非常自然了。读了金庸的小说就知道,这是三十年代以前的人写不出来的,这一定是受了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教育,读了大量的西方文学、哲学、心理学之后的人,受了五四运动影响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小说来。武侠小说的发展,也有这样一个过程。

而这个过程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混乱的,在旧派武侠那里,在还珠楼主、王度庐那里也是比较混沌的,到了金庸、粱羽生时代给它集大成,才变得清晰起来。现在我们说的奇幻文学作品,我认为它就是刚刚处在一个萌芽、混沌的阶段,好象中国刚刚接受佛教的时候,刚刚产生一批佛教文学作品,讲一些因果报应、跟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但它还没有很好的消化,我认为它不是邪门歪道,它是新生事物,目前中国的新生事物。

但是它可能处在比较幼稚的阶段,使我们很难断定哪部作品现在是奇幻文学的代表作,是王牌之作。金庸从《书剑恩仇录》开始,写了好几部作品,一直到1958年推出《射雕英雄传》,它一举奠定了港台新武侠的形象,给中国武侠小说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因为从《书剑恩仇录》到《射雕英雄传》,把中国的侠的精神描写得淋漓尽致,现在这个奇幻文学作品,我觉得还是在形式上比较炫人耳目,它还没有真正把一种新时代的精神展现出来,因为文学作品最后要看你展示的是什么精神,如果在这个关口上度过了,就是初步完成了中国化、本土化,否则它就不能成立。

但我相信这个过程不会像我们吸收佛教那样需要一千年的时间,我觉得用不了那么长的时间。就像我们以前谈大陆新武侠一样,新的一代人成长起来了,这一代人所接受的知识是崭新的,就是80后的这一代作家,他们接受了一些崭新的知识,他们的知识结构跟我们不一样,不能用50后、60后的思想去想他们、批评他们,只能说他们写的东西我们看不大懂,或者说沉潜不下去,这里产生一种叫中国奇幻的东西,或者叫“中华玄幻”。

回顾我们的历史,中国的文学史是不是缺少这类作品呢?并不缺少。因为我也研究过科幻小说,中国想象类的、幻想类的、超现实类的作品,渊源也是很久远的。你看看《列子》,那里面写的,很多玄幻。还有《山海经》,那里面也有很多玄幻,一直到《唐传奇》里,这类作品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一翼,但不是主流。中国文学基本上现实主义为主流,儒家为主体的主流是很重要的。但中国文化从来就是多元的,一直到武侠小说,一直到金庸的小说里面都有这类奇幻的因素。

金庸的小说早期连载的时候,里面就有很多怪力乱神的东西,后来金庸在十年修改中把它们都删掉了。比如写两个动物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后来金庸觉得这不符合现实主义,他自己总有进入正统的思想,觉得属于怪力乱神,金庸就把这些删掉了。其实我觉得那些东西很好,删得挺可惜的。金庸每次对他的小说进行修改,从主观上说表现了一个大艺术家严肃要求自己的高境界,但每次删改其实都删掉了一些精华的东西、非常可爱的东西,一些真的有活生生创造力的东西。比如他能写出一只蛤蟆和一条蛇大战,他觉得这个东西不科学,所以把它删掉了。其实我觉得是受了学者的害,所以我主张作家不要听学者的,听学者的没什么好处。听我们学者的批评,这个不好、那个不科学、某处删掉,某处还要再改,改来改去就平庸了,跟我们读者的想象力一样了,那就是好的文学作品吗?

现在的奇幻文学,恰好就是要把怪力乱神拿出来,这样讲是不是说过去反对怪力乱神就是错误的呢?不能这么看,要看文学和国家的关系,要看这个民族和国家发展到哪个阶段。金庸的作品,港台新武侠产生在冷战时期,冷战时期中国人的意识形态问题是第一位的,意识形态尖锐对立,所以那个时候需要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华文化的形象。用这个形象来整合中国的文化、整合中国人。

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世界各地的华人搞不清楚我的政治立场应该摆在那里,我应该向着共产党还是偏向国民党?搞不清楚。他内心有痛苦,但看了金庸的小说就豁然开朗了,不管我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民进党,原来我和萧峰、郭靖都是一伙的,我们都是中国人。所以金庸的小说在那个时候起了这样一个海峡两岸政府都起不到的作用,金庸小说发挥了国家文学的功能。

而现在不是那样的时代了,现在这个时代不再需要有金庸这样的人出来号召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大国俱乐部”的时代了,我们现在混在几个列强之间跟人家同桌打牌了,虽然说老输。但是毕竟情况不一样了,我们现在不是当贫下中农的头的时代了,所以在这个时代孩子们写出了这样的作品。这些作品尽管刚开始看上去有毛病,比较粗糙,但我觉得整体上表现出了一个很大的胃口。我现在不能断定它的发展趋向,我只能说,希望它是一次新的中国文学对西方文学的整合。

我们讲中西文学整合的时候,以往更多强调在精英文学方面的整合。有那么多读者,年年问,咱们中国什么时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啊?老问这种幼稚的问题,因为他们不知道诺贝尔文学奖后面的政治操作,不知道诺贝尔文学奖其实是政治奖、比政治奖还要讲政治的政治奖。我们看看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里面唯一一个懂汉语的马悦然先生就知道了,他是世界上的大右派,他每年到中国来就是找反共作品来了。你的作品如果不反共,不反中国,想混个诺贝尔文学奖是不可能的,我们中国善良的人民是不懂得文学背后的政治的,老盼着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不知道得那个有什么好处。

我们总是把眼光放在精英文学上,其实文学发展的战略很像毛泽东的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混乱不要紧,文学的改革往往是从大众文学、通俗文学开始的。现在奇幻文学有很多这样那样的名字,这都没有100多年前混乱,那时候才混乱呢。晚清杂志给各种小说加了百种以上的命名,比如说带“情”字的小说就非常多,有冤情小说,奇情小说,惨情小说,孽情小说,就是在“情”字前面加一个字,这样的小说特别特别多。后来我们把它统一整合起来,叫做言情小说。言情小说当年是分了那么多,当时如果有几个学者出来给它搞一个固定的命名,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文学没有发展到那一步。只有发展到五四的时候,形势成熟了,然后才能由学者加以清晰的理论总结。

我想,现在我们企图命名为“中国玄幻”、“中国奇幻”的文学作品,也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我很少对这类作品提出批评的意见,我很少说他们不好。从我个人兴趣讲,我可能更愿意读老的武侠作品,但是从一个学者的工作角度出发,我对这类作品充满了期待。我相信中国文化有吸收改造能力,在不远的将来,我希望作品里面充满了中国符号。不再是这儿一个魔法学校,那儿弄一个烧火棍乱划,而是一看这个和列子有关系,那个跟还珠楼主有关系。还珠楼主作品里也有很多奇幻的东西,还珠楼主想出了很多现在美国都发明不出来的超级武器,我们可以叫“高能量的激光武器”。这完全可以跟奇幻文学结合起来,最后一定要有本土文化的色彩。有了本土文化的色彩,有了中国的符号,才算真正生根开花,而且作品的核心思想还是要弘扬人性的某种精神,才不至于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异域风光的展示。我希望用不了几年,再来谈奇幻武侠作品的时候,会出现一套系统的说法,供大家讨论批评。今天就说这么多。谢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4354.html

更多阅读

专题学习:孔庆东“文本细读”鲁迅《伤逝》一

孔庆东“文本细读”鲁迅《伤逝》孔庆东,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超越雅俗》、《谁主沉浮》等专著。曾在电视台和大专院校讲授金庸小说,广受欢迎,人称“北大醉侠”。他语言驾驭出色,文章不仅生

孔庆东的杂文艺术 孔庆东是谁的狗

在朝鲜骑摩托孔庆东的杂文艺术柴芳昕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是我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学者严家炎先生的博士,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以“北大醉侠”“北大的马克·吐温”之称而享誉文坛,近年来,随着

声明:《孔庆东谈奇幻文学 孔庆东谈64》为网友壞少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