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纪行——普宁寺里看大佛
承德避暑山庄外北部山坡的松涛碧海中,簇拥着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那就是普宁寺。由于寺内有一尊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俗称大佛寺。乾隆二十年,清朝军队平定了新疆准噶尔的叛乱,清政府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清政府依照西藏三摩耶寺的规制修建了这座喇嘛寺,历时四年,于乾隆二十四年竣工。清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普宁”,故称之为“普宁寺”。
普宁寺的山门为五间宽的门殿,单檐歇山式琉璃瓦顶,门内供有木骨泥塑的护法哼哈二将,手持金刚杵,护持佛法左为密执金刚,右为那逻延金刚,像高4米。山门前原有的三座四柱九楼木牌坊已无存,变成了宽阔的广场。
普宁寺背山面水,坐北朝南,顺山坡砌造了不同高度的几层建筑物。全寺规模宏大,占地3万多平米,纵深式对称格局,将汉藏建筑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外八庙中最为完整、壮观的寺庙建筑群。普宁寺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前半部为传统的汉族寺庙建筑形式,有山门、钟鼓楼、碑亭、天王殿、大雄宝殿和配殿。后半部具有藏传佛教寺庙的基本特征。寺里僧侣云集、香火旺盛,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
山门两侧有东西掖门,门里左右各有宝幢一根,院正中坐落碑亭,亭内置御制石碑三座,分别为:普宁寺碑文、平定准格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葛尔后勒铭伊犁之碑。碑的四面分别用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着乾隆皇帝写的碑文。满族石碑在中间,蒙藏在其左前方和右前方,汉族在后。象征着蒙藏是左膀右臂,而汉族,则是其坚强的后盾。碑文分别记述了兴建普宁寺的渊源、清政府平息达瓦齐、阿睦尔撒纳叛乱的始末,统一天山南北的经过,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
碑亭后面的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绿剪边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殿内正中供布袋和尚及护法神韦陀像,两侧为护世四大天王塑像。天王殿前左右为钟、鼓二楼,天王殿东西砌腰墙,辟门。
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上覆黄顶绿边的琉璃瓦,大脊上置一铜制鎏金喇嘛塔。殿内正中供三世佛,两侧则为十八罗汉塑像,殿内墙上绘有彩色佛教壁画,工笔细腻,形象逼真。
东西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原有500罗汉塑像,现仅存200余尊。
寺院后部富丽堂皇的高大楼阁就是大佛所在的大乘之阁,高约37米,全阁构筑奇特,从外面上看,正面六层重檐,背面四层,两侧五层,逐层向内收进。五个攒尖屋顶均铺黄色琉璃瓦,上置五个鎏金铜宝顶,金光闪闪,四角簇拥着中央形成众星拱月,构成一个立体的曼陀罗,这是藏传佛教建筑的特有形式。阁外的层数不同,阁内只有三层,二、三层均为回廊,中间形成一个巨大的空间,供奉着高大的佛像。大乘之阁由24根大木柱支撑着,柱梁相连,斗拱支撑,既结实牢固,又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
大乘之阁内的这座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是西方三圣之一。高22米,腰围15米,用木材120立方米,头重5.4吨,总重量为120吨,是用松、柏、榆、杉、锻五种木材拼结后雕刻而成的,为我国现存最大的木雕佛像。这尊观音菩萨像有有42只手臂,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大佛造型匀称,表面全部饰以金箔,纹饰细腻,绘色绚丽,生动地表现了观世音菩萨的表情和神采。菩萨像站立在一个莲花座上,莲花座高2.22米。菩萨像前分别侍立着两位弟子像,一位叫善财,一位叫龙女,各高14米。
菩萨像头戴金冠,身披袈裟,颈挂念珠,腕套珠圈,神态庄重。在金冠的正中塑有一尊高1.53米的坐像,金冠的上面站着一尊立佛像,立佛高1.4米。据说,坐佛和立佛都是观世音的先师无量光佛,放在头顶是为了表示对先师的尊敬。观音菩萨的师傅像刻有三只眼睛,据说可以洞察过去、现在和未来。菩萨本身的两手向前合十,其余的40只手左右上举,每只手上都拿着法器,且都有一只眼睛。
转发一张[360图片 ](大殿内不准拍照,偷着盲拍的3张,只有上边那张能凑合用。)
普宁寺木雕大佛内部中空,由一木构架支承着全部身躯和四十二只手臂。构架分四层。每层都有数量不同的承重边柱。第一层8.5米,相当于大佛的下肢部位;第二层高2.5米,相当于大佛的腰部;第三层高4米,相当于大佛的胸部,大佛的四十二只手臂就全是卯固在这层的边柱上;第四层高约7米,是大佛头部。四层木构架外安装木站板和雕刻衣纹的水板。在大佛内的所有木柱,都深植于地基下3.6米,使整个结构异常坚
固,二百多年了不变形。
大乘之阁的东西北三面对称地构筑了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及四座不同颜色的喇嘛塔,布局巧妙灵活,造型优美。这些建筑依山就势,体现了喇嘛教的宇宙观,具有浓厚的喇嘛教色彩,构成一组藏式风格建筑。
参考资料:
①普宁寺_360百科
②普宁寺导游词_360问答
版权声明:
允许转载和使用照片。但是,您转载和使用图片时,请注明本文作者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