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无尽空间 自然奇观
重读苏轼的这首《前赤壁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乘舟游览黄州城外赤鼻矶,遥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孙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作〈赤壁赋〉,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明月一轮映于波平浪静的江面,送爽的清风徐徐吹来,茫茫白露布满大江,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主客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着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朋友突然觉得人生如寄,人的生命短暂,转瞬即逝,但是景物却能长存,觉得有些悲凉。但是,他告诉朋友,如果从变的角度来说,世间万物,都是瞬间之事,从不变得角度来说,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不用去想太多的事情,只是在有生之涯,尽享清风明月就可以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更多阅读
《论语》之义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中矣。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 孔子说:“吃粗饭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义的事、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没意义。” 【读解】孔子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杨伯峻: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有点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钱穆:先生说:“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师了。择其善的从之,不善的便改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述而第十五章。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1、疏食(si 嗣)---粗粮。2、肱(gong 公)由肩至肘的部位。泛指胳膊。3、枕(zhen诊)---枕着。4、乐(luo
7-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7-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言麸子凿[集解]郑曰:“人无有是行于我,我独有之也。”程树德:《刘氏正义》云: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 羽旄之美
凡音之起①,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②,及干戚羽旄③,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④,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①以下为《礼记·乐记》文。《正义》引皇甫侃的话说:此章“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