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在看我换了新MBA以后,公司一位同事也去买了一台MBA过来。不过他对于重新学习OSX感到比较困难,加上他工作中的一些软件依然只能在Win下运行,因此他最终选择了在他的MBA上加装了一个Win7。虽然是双系统结构,但看起来他完全没有打算使用OSX的意思,以至于这台MBA成了一台“超极本”。我曾经劝他试着学习一下OSX,但最终因为他觉得重头学一个系统操作“太麻烦”而未果。
我实际也经历过从头开始学习一个新操作系统操作的历程,而且也的确不是很顺畅。除了一开始连续看视频看教程掌握了一些根本操作外,有很多东西的确是光靠看学不会的,还得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比如一开始,我和其他所有PC-Mac用户一样 无法忍受Ctrl键和Command在使用习惯上的不同,特别是当你同时拥有两台不同操作系统的超轻薄笔记本后,这种简直令人神经分裂的体验简直是要命。Ctrl+C和Command+C几乎每次都要让我搞错...
还有在升级OS X10.9之前(现在已经没有这个问题了),苹果软件标题栏只固定在Dock屏幕上而不会出现在第二块显示器上的特性也让我很抓狂。我通常把笔记本屏幕作为Dock主屏幕,所有软件app的标题栏都显示在笔记本屏幕上。但实际在办公中,我更多操作特别是PS操作都是在外界的显示屏上完成的。当你想要按个滤镜菜单时...咦?怎么没有菜单栏?
另外,苹果和PC之间在软件上的一些本身差异也让我觉得无语。前面博客所说的ACDseePro问题且不去说它,但为什么OSX有iMovie、iPhoto、GarageBand这样无比强大的自带软件,却没有一个类似Windows画图这样简单的涂鸦程序?为什么计算器app做的那么好看却不能像Win7那样记录每一部输入的加数?(每个月做报销的时候我都要头痛一下)。还有,我一直以为苹果的程序都很稳定可靠,但用了以后才知道原来OSX下的程序也是有突然死机和崩溃的...
当然,换用Mac BookAir和OS X之后的快乐也同样丰富:

从硬件角度来看,虽然没有Retina屏幕但MBA的显示效果还是蛮不错,最关键的是这个轻薄的机器电池能力实在太强大太强大了。连续12个小时的不插电工作我虽然没有体验过,但至少应对每周一的“会海”时我完全不用在进会议室前考虑是否要带电源的问题;键盘虽然轻薄,但打字手感依然舒适,完全不影响我在它身上运指如飞,在极短的时间里码出大段大段的文字。而自动点亮的键盘背光和并不需要按动Fn键就能发挥作用的各种硬件控制按键看起来也很人性化。
软件方面,内置的日历和邮件系统即使在没有升级OS X10.9之前就非常好用,界面也非常精致美观,让人一看就觉得赏心悦目。Finder在加装了XtraFinder插件后,体验和我习惯的Windows资源管理器并没有多少差别,相反苹果的文件目录系统和更为直接简便的软件安装、删除方式,让我拥有了一个更为整洁和井井有条的系统。加装的第三方软件,虽然在游戏方面做的比较薄弱,但我日常工作中要应用的主要软件基本都齐全(有Mac版本或同等的替代软件,比如替代ACDseePro的XnViewMP)。当然,这的确是需要我付出一些学习和尝试的代价,但总体来说这些付出是值得的。比如我以前会在Win7的写字板里写这篇博客的草稿,但现在我会因为OSX的文本编辑app不够简洁而索性直接使用“印象笔记”——它能随时保存与同步我的笔记,不光在笔记本也能在iPhone上观看。这虽然并非是苹果的独占软件(印象笔记特性之一就是跨平台应用),但这种因为系统改变而带来的新软件应用感觉还真是不错!
总之,尽管的确需要付出一定的学习和适应成本,但从WindowsPC向Mac OSX的转移并没有我原先预想的那样困难,而且随着使用的逐渐熟练,我会从中越来越体会到各种学习带来的乐趣。当然,我并不同意所谓Mac OSX就要比Win7更好更先进的论调,反过来也一样。坦率的说,从应用面广泛角度来看的确还是Windows系统更出色一些,但苹果也有它自己在安全、简洁、人性化方面的特长。当两大操作系统已经经历了那么多年的发展和相互学习之后依然能够并存,这本身就证明了它们各自有各自的长处,并不会有明显的高下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