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机缘参访了几处真正修行的佛教道场,浙江临安东天目山昭明寺、江苏苏州西园戒幢律寺、江苏扬州高旻禅寺。在同是佛教、宣传佛法这一个大原则下,每个寺院都有着自己的家风、修行体系和建筑风格,如有机缘,日夜熏修,道心必长,净业日增。。。
(一)浙江临安东天目山昭明寺,处灵山圣地之中,是佛教护法韦陀菩萨的道场,那里是真正修行和发心做义工的一个好去处,每天凌晨2点半起床,晚上9点半熄灯,以净空老法师之净土修行方法贯穿整个生活,道场终年念佛不断,24小时都是佛号声,在道场处处可闻佛号与净老法师讲道之音。寺庙一切所需(建材、生活物资)都由山脚下靠人力背上山去,行程大约上山一个半小时,所以需要大量的义工菩萨,如果有想修苦行的可以去昭明寺.如果想上山修行也需要爬上去,因为一般汽车只能到达半山腰(五里亭).
现此道场正值兴建之中,若有发心同修愿做义工和愿资助道场者可联系:东天目山昭明寺接待室电话:0571-63797378
相关连接:
昭明网http://www.dtmszms.org/
东天目山昭明禅寺,罕见的念佛道场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9550af0100erro.html
东天目山念佛--极乐家园:http://hi.baidu.com/762841999/blog/item/71ecf02790574106908f9dea.html
[附]:栾爱业的分享
平时很少去寺庙,想象中的寺庙是清规戒律,不食人间烟火,去了之后才发现寺庙是活泼泼的,寺庙里有清净、有文化的传承(有的寺庙有养生、武术等课),现在有的会有禅修,夏令营(广东韶关东华寺、河北柏林禅寺)等。11月份参加了一个月的三摩地明心工作坊,最后十天老师主要是带我们到寺庙修行。
人间天堂——昭明寺之行
18号晚上上课的时候,何老师说寺庙环境清幽、众善聚集、又有法布施,是很好的道场,让你身心清静,甚至可以让你灵魂上觉醒,第二天的安排是去昭明寺。
第二天早上6点集合的时候,外面在下雨,于是改为大礼拜和静坐。吃完早饭后天晴,在大家的提议下,何老师同意带我们去杭州东天目山的昭明寺。
经过几次转车,最后一趟中巴把我们载到一个小山村,下车后我们徒步去下苑(昭明寺在下面的一个接待站,有大殿、食堂、住宿的地方)。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向前延伸,郁郁青山,潺潺流水,竹林、红枫、叶子金黄的银杏树。路上碰到阿公、阿婆忍不住地和他们打招呼。房前屋后、路边见缝插针地种了些菜,地头有浇水浇粪用的桶。村民分散居住,一个村子绵延了几里地。不见高墙大院,只有很简单的半人高的透漏围墙,有的甚至没有围墙,完全敞开。一户人家的屋门大敞,里面堆满了刚收获的红薯,皮面泛着白粉的老南瓜,我们不禁进门去看,屋里也没人。沿途村民日常所用,多取自自然材料:陶缸、竹篱、石墙、竹制品……。村民房子四周或多或少会种一些花——桂花、正在开花的枇杷、正在开放的菊花、暗红色不张扬的鸡冠花……。村里有一个公共的小广场,一长条空地上铺着地砖,有娱乐设施,四周种了些花木,所选花木酝酿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有人家在晒一种类似白菜的叶菜,问当地人打听,是做腌菜用的,冬天吃。村子整体给人的感觉是自然、开放和淳朴。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昭明寺下院。进寺院前,老师讲了一些入寺的规矩。以前去的是旅游景点的寺庙,这是第一次正式地有老师引领着稍微明白地进寺院。进去后先拜佛。每个佛像上贴了解释牌,在这里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大雄宝殿,为什么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阿弥陀佛有什么含义,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韦陀菩萨……,是做什么的。拜过佛后我们去接待室,那里摆了很多书,可以免费结缘。11点是这里的过斋(用餐)时间,我们到达时间是1点多,用餐时间已过,但餐厅门口外一张桌子上有茶水供应。我们做在餐厅门口对面的长椅上休息了一下。餐厅里正对门口的墙壁上贴了三德六味,是佛陀写给厨房人员的教导。三德是清净、柔软和如是也,六味是淡咸甘辛酸苦。以三德六味做出的饭入佛体,进菩萨口,畅四肢百骸,滋养身力、心力,做饭的人功德无量。
2点多的时候,我们沿石阶上山去上院。3点多快到五里亭(昭明寺物资在这个地方转运上山)的时候,途经一棵榕树下的一间小屋。在这里我们一直逗留到天黑。这里的逗留让我们结了一些善缘。
这间小屋住了两个师兄(在寺院里,同修的人不管老少皆称师兄),其中一个是来自南京的72岁的阿婆,为了戒掉自己身上的习气,她来到这里。她很会做活,是她修缮了这间小屋,开辟了一片菜地。菜养的很好,四周用篱笆围起。小屋外面搭了个换衣服存放东西的小棚子,用木板钉的,外面为防雨裹了一层塑料布。棚子虽小,但收拾的很利索:四面有架子或者扯了绳子,可以挂或者放东西,中间的地方空出来,行、坐方便。见我们饿了,一个师兄打电话给五里亭值班的一个师兄——胡师兄,给我们送来了一些红薯、胡萝卜、煮豆子豆干和笋干。于是我们跟胡师兄结缘。他浑身洋溢着谦和,发自肺腑地分享了他学佛的心得和改变。并向我们推荐了一些经典的书。
天黑后,我们上山,夜晚上山的感觉比白天要好,夜晚寂静,在你看不见路的情况下,你需要全神贯注的来走路。到山顶的时候,听不到人声喧闹,也没有灯火闪耀,只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和佛号声,以为大家都休息了。进门后,才见有行人,仿佛走在天街,大家穿梭来穿梭去,但很少讲话。因提前有联系,尽管到山顶已经是七点多,还是被人引到斋堂用斋。因寺院用餐时间结束,我们在厨房进餐。厨房里很整洁,一些饮水的杯子集中放在一张小的几案上在门口。有工作人员在清洗东西。一个年长的一团和气的阿婆把饭端给我们。
吃完饭去接待室挂单。男女分坐两排,接待人员很和气的给我们讲了来这边的规矩:上课、斋舍、寮房(住宿的地方)、发心做义工…。讲完后我们带着神圣感去寮房,寮房很大,两边是三层的通铺,可以容纳上百人;被褥叠得很整齐,中间走道上有架子,可以摆放行李等用品。先登记,接着寮长讲了一些规矩:洗漱、起床时间、止语…,完了后安排床位,我们住上面的第三层床铺。一切很有秩序。此时8点多,很多人在上晚课还没回来,寮房里主要是我们一行人,但是有人来教我们叠袜子。她说各位菩萨,接下来呢我教大家叠袜子,平时的时候如果大家把东西收拾的整整齐齐的就有清净的环境,也有清净的心。9点下晚课,寮房里一下回来很多人。又有人开始教叠被子,边教边说,被子呢无偿的供给大家盖,给大家温暖,这是什么呢,这是菩萨啊。临睡前,有人来说明天早上哪里哪里需要人,需要几个,哪位菩萨愿意发心去帮忙。一起同行的明玉报名明天早上剥蒜,我报名去洗菜。
早上2点半有人喊起床(早课3点开始,6点吃早斋)。我跟两位师兄去备菜间。一进门,洗手、换围裙、戴帽子,有组长安排你做什么,并进行指导。我被安排剪一种帮像白菜、叶子像油菜的一种绿叶菜上的黑斑。组长过来指点,病斑剪掉,黄了的叶子还可以再吃要留着,她说这些菜从生产到这里不容易,是四方善众供奉的,要珍惜,这也是惜福。剪掉的部分放到一个盘子里。站在备菜间,感受着这里。两边是放东西的架子,中间两排工作台,收拾的很整齐。屋内没有污浊的味道,而是弥漫着一股清气。很多人在投入的削土豆皮、洗土豆、切南瓜…,各司其职、各安其事。组长不时过来指导和检查。想到,千百年来人间风俗不知更迭了多少次,深山寺院中的传统却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一直站到6点多,跟着大家去吃饭。穿过厨房,里面有人在不停的忙碌着,速度很快却又有条不紊。备菜间的人是第一批到达斋舍的,里面有十几张桌子,每个桌子可以做八、九个人。大家排好队,有人引导你坐下。大家坐好后,开始念十声阿弥陀佛,感恩那些为餐桌上的食物付出的众生。桌上有烤土豆、切糕、地瓜粥、姜糖水、萝卜咸菜、白菜咸菜、甜面酱、腐乳和醋,简单却又精致,五味俱全。还未等吃完,有人引导大家念十声阿弥陀佛,表示用斋结束。人们陆陆续续离开,碗里还有饭,就留在那里继续吃完。
吃完早饭回寮房,有工作人员在宣布上午需要做的事情,并在找义工。菜库急缺剥蒜的人,于是去菜库剥蒜。菜库里面陈列了很多的架子,架子上的框里装满了耐储存的菜。有着好奇本性的我问负责菜库的大姐为什么要剥蒜,寺院里好像不吃蒜。大姐说是腌了治感冒的。向大姐请教了腌蒜的方法(蒜先用水泡过,可以去蒜味并好剥皮,一桶蒜倒三碗糖一碗盐,腌半个月)。
因为早上十点多要下山,只剥了一会儿就去观音殿和天王殿请书了。在观音殿里,恰逢胡师兄也来,他不断的拿给我们他向我们推荐过的书。这似乎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
因为要买一个播放器,去了一趟弥陀村的财务室。弥陀村里,见有老人在挑小米,有一些大缸,晒着一些洋姜,还有一些宿舍,后来知道这是寺院提供给老人住的地方,老人在这里可以安度晚年,类似于敬老院。
10点多的时候,大家集合下山,下山的路上遇见很多人在背山,所谓的背山是把山下的一些物资背上山来,有木柴、菜、米,还有石板……。这些人多半都是四方来这里的义工,自愿来做这些活,背山是一件很重的活,但大家面带喜色,而且表现出非凡的毅力。
途经下院,赶上吃斋的时间,留下来吃了一顿斋饭。一进去,有人引导你坐下,发碗,发包子,倒汤,来的晚,汤不够,每个人平均分了一点,又去拿了暖瓶每人倒了一些热水。
很虔敬地吃了一个包子,馅儿里有香菇、芹菜、白菜、粉丝,很清淡,汤是豆腐汤。吃完饭,看着对面墙下贴着的三德六味,感觉这一次是来受教育的。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个世界,生生不息,循环往复,是因为有大道撑起。什么是大道,归根结蒂是博爱、仁慈、秩序、谦卑、忍耐……。大道滋养了万物,万物又反过来回报大道。寺院遵循着大道的原则,向八方众生开放,免费提供一切方便,以法布施给众生注入一股精神的力量,以慈悲、秩序、戒律来教会众生做事情。众生在这里灵魂被滋养后,内在的善被激发出来,又自愿的做一些事情,在离开这里之后,又把这里获得的精神带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这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现在很多人有在做社区,而寺庙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模型。寺院用佛陀的精神真谛(因果、三德六味等)给众生内在注入一股力量,用慈悲来对待众生,又用一套秩序和规矩来管理众生。寺院人声鼎沸却又很有秩序很清静,来来去去的人发自内心的祥和安乐。寺庙的管理是最高的管理,寺庙慈悲、感恩、忏悔的原则处理关系是最高的处理方法。人的生命无非两件事,一个向内看,认识你自己,觉察你自己;一个向外看,学会和万物合和,一起来相处共事,这些在寺庙中都有。(以上仅代表个人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