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额图
老早就想写一篇如何扩大内需的文章。刚才用“如何扩大内需”搜了一下,浏览了十多篇稿子,老索不禁无语!中国贫困的不单是无业低收入阶层,还有经济学。
我看了2008年5月政府公布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也就是四万亿工程。“这十项促进经济增长措施主要是扩大投资,同时兼顾刺激国内消费”。其实中国三十年多来的经济增长一直是投资推动和出口拉动的,消费拉动属自然增长,没有政策引导,不能“拉动”增长。扩大内需大概就是在美国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四万亿工程提出来的。是啊!出口受阻,产能过剩,扩大内需势所必然。如果不是危机来临,也许决策者想不到扩大内需这茬儿?!中国的经济学家们想到了吗?
扩大内需这个课题和任务,是商务部或发改委负责我不得而知。我看了2012年9月1日发布的《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这个规划中提出了18个国内贸易发展的重点工程,没有一个是搞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也没有一个是促进旅游经济的项目;对服务业发展,讲得很细,“发展特色餐饮、民族餐饮、早餐、快餐和送餐服务······促进洗染、沐浴、美发美容、人像摄影、再生资源回收、修理与维护等服务网点合理布局······”,好像中国这方面的发展还是不够好;提到企业发展,和我记忆中的二十年前的提法基本一致,“积极培育大型企业···大力扶持中小企业···鼓励实施品牌战略”。
我又搜了百度文库,看了几篇类似论述文章,扩大内需的基本思想仍然是粗略的,缺乏具体化措施,中心思路还是投资促消费。
找到一篇有代表性观点的文章,“2013,扩大内需从哪里扩?”,其中引述了一些核心观点,比如:“应通过调整收入分配体系与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将国家财富向民间转移”,“适当加大政府用于居民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救助等消费支出,提高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和其他公共社会支出占GDP比重,增加居民实际消费支出”,“重点是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老索的感觉是,专家们几乎不约而同地盯上了国家手中的钱和富人兜里的钱,把这些钱搞了福利或分给穷人就可以扩大内需。作者引述了经济工作会议上的一句话,“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可受访的专家却没有一个人谈及“培育”这个主题。花钱谁不会啊!咨询专家做什么?!
在产业结构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扩大投资,只会固化产能过剩的现状,带来短时间内的需求兴旺;投资结束,经济构成还是老样子,可把老底花光了,无力再战,不是什么好办法。政府政策应该是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建言献策制订出来的。从以上的重要文件中,我们看不出关于扩大内需的总体思路和长远打算,甚至缺乏有深度的战略举措。中国的经济学为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贡献了什么?
大概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为政府进献了“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措施。“前几个月看到中国政府要搞‘城镇化’,老索的感觉可以用‘大惊失色’来形容”(《化腐败为动力,寓创新于企业,构建企业化知识化社会》2013年10月11日)。改革开放几十年了,各个部门各个学科大量引入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方法,甚至思维理念,带来了中国各个方面的突飞猛进,唯独中国的经济学,没看到有什么理论突破;给政府的建言献策中仍然带着计划经济时代偏爱投资和直接控制的手段去搞经济,而另一些人把西方的所谓宏观调控,这些本是西方经济学皮毛的东西,却向政府大力推荐,导致一些结构性问题迁延甚久,积重难返,同时资金流的调控把一些企业整个半死,和直接管控没什么两样;搞房地产带动经济大概也是中国经济学家的杰作吧!这个就不多说了。
到底什么是扩大内需的最根本办法呢?老索自己并不是经济学家,只是爱琢磨而已。至少在老索的眼里,中国遍地都是黄金,中国扩大内需的路有千条,办法多得是,几乎不需要瓜分政府手中的钱!留下政府手中的钱去攻尖端科技搞国防强军是王道,补贴穷人是正道!
西方经济学有所谓“庸俗”的一面,叠床架屋式的理论比比皆是,但实用的理论和实践也很多。美国政府竞选的时候两党为什么都把增加就业做为自己的目标?因为西方经济学早已经搞清楚了,增加就业是扩大内需的最有效最公平的途径,不单单为了讨好选民那么简单。扩张信用借贷消费是战后美国刺激消费屡试不爽的有效手段,信用卡和住房贷款都属此类消费。增加政府支出也是扩大消费的好手段,三十年代英国人凯恩斯给自己政府提出来,人家不理,去了美国,被美国看中,成了主流经济学,可是美国人把这招用滥了,导致今天国债如山的局面。
第三条中国政府也用得差不多滥了,增加就业和扩张信用这两条,在政府有关扩大内需的公开文件中没有看到。是政府忘记了,还是经济学家们忘记了?
扩大就业是增加内需的根本出路。但是扩大就业不是把人都塞进政府里,非生产性就业只能增加社会成本,不增加消费总量。只有企业规模扩大了,企业数目增加了,有效就业才能增加,社会消费才能扩大。所以老索提出构建企业化社会,鼓励和扶持企业创新,促进企业往大向上发展,是民族复兴的基本战略。企业不赚钱就活不了,所以多一个不亏钱的企业,就是多一个增长点。中国现在据说有八百万企业,98%是小企业。如果小企业再增加20%,内需相应扩大20%不成问题。在所有改革措施中,只有扶植企业发展这条措施可以恒久不变;只有企业队伍壮大,中国才可以与西方一较高低;美国虽然欠债,但它的企业健在,它的生产与创新能力仍然保持着,美国才不会轰然倒塌,“廋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句话比喻美国的现状,是比较贴切的;离开了强大的企业支撑,美帝国的军力是无本之木,不能长久,这也是美国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构建企业化社会似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扩大内需的现实需要似乎拉不上关系。老索以为不然。中国政府手中最大的权力是什么?财权、人权、军权?都不是。中国政府拥有整个政府机构,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动,这是他最大的权力,可称作机构处置权。其它权力都依附其上,是派生权力。这些权力共同构成政权。解决政权中的问题,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动用政府的机构处置权。机构变了,官人不得不动,目的往往可以轻松达到。只要利益导向的信号是明确的,机构变动缩解,政府职能分流和社会化,干部二次下海(或下基层政府任职),不会有太大阻力,甚至比九十年代的下海活动更彻底。毕竟时代不同了,继续贪污偷生,还是去做老板,谁都能想得开。有时候,舍不得孩子,确实套不住狼。扩大中央集权,分化省级政权,增强县市政府,用新机制推动社会结构改造,构建企业化社会,只要高层决心大,这条路也许可以走得很快。听说现在乡和居委会也是一级政府。如果大部分劳动力进了企业,这层组织就没有必要了,会给国家省好多钱。在基层,企业的组织影响力比一般机构要大得多,有效得多,市长县长集合企业领导开个会,事情常常就解决了。所以在这一层应该由企业和原有基层组织主导就可以了。
扩张信用提前消费,在中国好像推广不开,也许与诚信有关,也许与收入稳定性差有关。但是由政府主导,制订指向性金融扶持政策,向企业扩张信用,保证中国企业获得充裕发展资金,这是政府可以做的。民间信贷的狂野发展,不正说明企业发展资金严重短缺吗?经济是骨头和肉组成的有机体,基础投资好比是加速骨头生长。把投向基础建设或福利性投资的一部分,拿来投向民营银行,投资向企业倾斜,让钱生钱,也是让经济长肉、让内需扩大的一条路啊!金融扶持不能总向大企业高科技倾斜,小额贷款是世界各国证明的催生企业增加就业的最有效办法,不知中国做的怎么样。集资骗钱跑路这是犯法,但民间信贷这条路不能封死,国家要做的是出章程,使之规范化,鼓励创建民间信托银行,把大款们的钱引导向信托机构,不要胡花乱整买进口汽车。资本市场分层次,服务不同对象,企业不能只有上市发股票圈钱一条路可走!美国在金融领域的成功经验完全可以拿来。中国经济模式能否走下去走得远的决定性因素,除了创新之外,还有一条,就是金融改革能否成功,金融行业能否和实体经济一样成功。
中国各地搞产业园区,似乎是一条发展经济的路子。有无条件引进外资的地方都在搞产业园区,所以产业园区遍地开花。许多产业园区基本是拆了东墙补西墙,赔本赚吆喝,最多赚几个零花钱,这是地方政府GDP偏好的结果,也是地方权力恶性膨胀的一个例子。许多园区虽然有企业进驻,但没有分工协作,不成规模,浪费土地资源和基础投资。广东没那么多奢华的产业园区,他的厂房哪儿都有,他们能够把打火机做到极致,举世无敌,靠得是精细高效的分工协作,把成本降到不能再低。内地有资源能源各种优势,但搞制造业就是搞不过沿海,原因显然不在有没有产业园区上。只要社会企业化环境好,企业发展是自带动力的,政府不插手它也能发展得很好。开办园区还是中央政府统一规划、从严把关比较好。如果内地地方政府把搞产业园区的钱拿来扶助现有企业,产值收益应该会更好,就业也会更多。
中国人的脑子天生就是搞企业的料。任何一个企业,在精明人的领导下,只要资金充裕,想搞多大就能搞多大。李嘉诚就是个例子。美国政府扶持经济的办法,在用了近百年搞成了一个完善的企业化制度之后,剩下的事就是为企业筹钱。美国扶持自己的企业是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操作的,政府运用军事外交各种手段把外资吸引驱赶到美国来,使美国成为真正世界头号吸引外资的大国。美国的大公司是用资金堆出来的,当然能赚大钱做百强。一旦离开政府全力维护打造的资本市场,没有几个公司能活很久的,苹果那样拥资百亿的公司有几个?!所以我说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看似搞得好,其实那是表象,是皮毛,底蕴还是完备的企业化制度和强有力的国家战略。中美对抗,谁能吸引外资最多,打赢金融战,谁才能笑到最后。没人来送钱,自己还想发财,只能窝里斗斗而已,扩大内需的潜力是有限的。
搞社保能扩大内需吗?有些专家说话好像不用脑子。社保基金收集上来,是推迟了消费,不是扩大了消费。社保资金必须再投向资本市场生钱才能支付未来支出。如果投资结构不变,社保资金的使用必然陷入投资促消费的低效循环,甚至血本无归也有可能。所以社保基金规模要视资金宽裕程度而定,步子太快会有副作用;同时社保基金必须统一控制在政府指定的机构手中,地方政府不能插手(这是针对中国国情说的)。美国的社保基金大多投在了有保障的债券比如美国国债上。解决低收入以及养老问题,不能单靠社保,必须多条腿走路。
如《化腐败为动力,寓创新于企业》一文所说,政府职能优化分流,向社会购买服务,可以创造出成千上万个企业,既化解了腐败问题,又增加了政府税收,同时提高了政府效率,减少了抱怨,何乐而不为呢?中国政府曾经一心想当大管家,做了许多费力不讨好的事,导致百姓“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应该考虑个办法消除百姓怨恨才对!
扩大内需的另一个办法是扶植新行业。基础投资带动效应短暂,企业化过程比较漫长,扶植新行业是可行办法。九十年代后期计算机行业迅速成长,把美国带出了自八十年代以来的滞胀困境,还发了笔大财,这是典型的例子。中国有了庞大的太阳能生产能力,目标却是国外市场。如果政府能够排除内部部门之见,从战略高度予以扶持,比如在西部建设太阳能电站,甚至给农民家家装上太阳能热水和发电,企业有了广大的新市场,农牧民少搂草环境改善了,家用电器增加了,政府几十亿治理空气污染的钱也就省了,这是不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如果政府资金所限,社保和这个比,哪个应当先做?
扶植新行业,并不是只有技术突破一条路。一些国外已经成熟、但中国还没有发展起来、起动成本巨大的行业,中国政府可以利用掌握的庞大社会资源,创办核心或领头羊企业,造就新的行业。政府除了收税卖地、以及通过职能社会化增加收入之外,通过组建新行业新企业来赚钱是一举多得、有战略意义的举措。比如大型游轮行业,中国政府完全可以牵头甚至主导组建几个大型游轮企业,给产能过剩的中国造船业找活干,运用政府影响力和有关国家商定航线,企业搞成之后,放市场卖掉,一个新型行业因此可能就产生或启动了。中国想做事的人很多,苦于上升的机会太少。国家通过选拔手段,就象用心选拔干部一样选拔企业家,坚持十年培养二百个红顶CEO,比培养二百个厅局长成本肯定要低,收效却大得多!政府要赚钱,必须先种钱,把蛋糕做大,而不应与民争利,寅吃卯粮,否则就是没出息。美联储买卖债券,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做生意赚钱,很不地道。
中国政府体制的现存问题其实是中央集权严重不足,是名不符实的中央集权。实行大部制是个好开头,是中央加强集权的有效措施。如何有效发挥中央集权后的权力?我以为,每个大部成立一个企业局,专施筹办大型企业,买卖企业,扶植新行业,集权后的威力就可以充分发挥了,“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打造新行业新企业,谁能说这不是最有效的扩大内需的办法?!本来吗,如果按照老索的设想优化政府体制,消弱地方集权之后,政府今后依重的是大企业大公司,为方便与企业联系,应该有这样一个机构。既然已经是集权体制而且已经搞了几千年,那就在今人的手里把集权体制做到最好,发挥到极致,给食顽不化、人云亦云的激进派知识分子看看,更不必理会外人自己露着腚却说别人衣服长短的酸葡萄言论!
据说政府有一支城管队伍,很生猛,不受人欢迎。城管的工作大概是维护城市纪律,工作对像大概主要是不守法的小商小账。我相信,如果中国推广城镇化,城镇无业居民会更多,无证小商小贩也会增加,这个矛盾对立会更趋激烈。能不能化对立为和谐,运用输导而不是封堵的办法管理城市?小商小贩大都属低收入贫困人群,对他们来说,办证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能不能办证不收钱呢?小贩的餐具不卫生,能不能制作专用小贩车辆,配备水电,合理划定经营地段(别把他们圈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创造卫生和经营条件,低价租给他们使用?运用城管,不,小脚侦缉队员就可以,来监管他们的卫生?美国大城市街上照样有小贩的车辆,我们的居民区常有卖冰激凌的车放着音乐驶来驶去,这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更是一部分人生存的需要。让这些人群多一些收入,政府补贴负担就轻一些,有限资金就能用在刀刃上;就是一种人性关怀,就是社会的一种文明进步,显示的是社会的宽容和政府的人本精神。我以为,城管尽管有其必要性,却为民所诟病,根本原因还在于地方政府的施政理念远没有适应人本社会的要求,老想着管控,而不是输导,是封建官僚主义的现实版。具体到执行中,恐怕只要是破衣滥衫的小贩就会受到更严厉的监管,于是矛盾就激化了。这同时暴露出地方权力太大、已至滥用、达到非常危险的地步。
在中国现有行业中,扩大旅游业可能是最现实最迅捷的扩大内需的途径。也许有人说,老索你错了,中国到处都是旅游景点,中国旅游业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老样子了!可是从新闻中屡屡曝光的旅游宰客现象,我看出,中国的旅游业远没有走上大道,没有发挥出旅游经济扩大内需的巨大威力来。大部分人出游的目的是享受放松,体验优美,增长见识,追求一种美的历程和记忆;安全、卫生、便捷、舒适、经济适中是其基本要求。中国的旅游业仍然停留在景点的水平上,没有把地方人文、经济、高科技、城市景观、特色景点、探险历奇等有机地规划在一起,设计出完整的旅游产品。新闻暴露出的恶劣现象正是旅游产品化不足的问题。开发旅游产品,只有走公司化经营的路子,引进西方先进成熟的管理方法体系,规范人员行为和景区管理,包括增设安全救护措施等,打造完整的旅游品牌。政府及景区所有人的非公司行为必须从景区撤除,转化为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分享利益。城市餐饮旅店等服务业要由服务本地居民和差旅行人向服务游客方便游客的方向转变,提供标准化服务,适应季节性大流量的客流模式。城市居民的言行必须加以引导和规范,政府机构、警察等必须全力打造地方形象,维护旅游品牌,全力创造特色文化。塑造旅游品牌,打造旅游经济,用旅游城市的标准去打造每一个城市,是改变城市和民众面貌、增加居民收入和社会消费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甚至是一个现代秘诀(老索自造的),一用就灵。一个清洁文明的城市,即使没什么景点,人们也会停车驻足,在街边徜徉,吃饭加油,买纪念品,留下钱走了,这就是旅游经济----给本地带来纯现金收入。我们经常带着孩子们去美国的小镇开车走走。小镇没有什么景观,但整洁安静,人们对我们特别礼貌。可是看到小镇农业工业凋敝,我们常感慨小镇居民靠什么活!享受短途旅游的满足之后回到家,一算帐,花了二百刀,得!答案就在这里:美国的小镇居民也称得上是经济学家啊----当然不是中国式经济学家!
中国游客在美国人均消费一万多刀。每年出国旅游加上采购的总花销,恐怕有数百亿美元,而且呈上升势头。这对扩大别国内需贡献是不小的!如果中国游客的钱更多地花在国内而不是国外,内需是不是扩大了?!答案是显然的。
教育文化产业是另一个可以扩大内需的行业,媒体娱乐行业除外。在《如何铲除祸害千年的“官本位”文化》中,老索声称,“中国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培养学生的目标不明确。如果中国教育的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老索提出要广泛建设图书馆,使图书馆网络化,使知识传播实体化。这里我还要加上,开放办学,鼓励社会办学,大力扶持民办各类学校和专业技术学校,公私学校学生同等待遇。举办的办法是,政府以股分形式参与学校创建,学校接受国家教育机构考评监督;不论公私学校,政府分年龄段设立能力标准化测试,达标继续办学,不达标要整改;学校坚持灵活办法的方针,兼顾教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录取标准做相应改革。我们的目标是要创立和美国一样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单长知识,还要学本领;不仅拓宽知识,还要强壮身体。只要选择这个方向,打开这条通道,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就找到了一个新突破口,需求带动效应是全方位的。图书馆与校舍建设,体育用品教学设备化学药品书籍等大量采购并常态化,为学校服务的各类从业人员增加,这些都将构成新的需求,带来教育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家长们就不必为了让孩子躲避海量作业而让孩子从小出国留学,这一大笔钱就花在了国内,内需是不是扩大了?!如果出国学习每年家长得生掏三万到五万美元,如果本地孩子的新体制学校缺钱,让孩子家长每年捐助一万人民币,你说家长愿意吗?中国人和世界其它地方的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为了孩子舍得下血本。中国梦,对大部分中国家庭来说,就是孩子的梦,就是把大人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梦想变成真,而这不正与我们民族复兴之梦的最关键最根本的部分----“造就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摘自习总《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相吻合吗?!发展教育文化产业不需要追求或保障产业利润,却可以扩大内需,而且与我们民族复兴的目标一致,政府何乐而不为呢?!
前面说中国遍地是黄金。我这里举几个例子。有报道说最近的北京马拉松赛事上,人们成排向墙上撒尿,好像在揶揄洋人素质问题。其实,这是明摆的一个商机。美国有公司经营移动厕所,哪里需要,打个电话,公司就把厕所放到指定位置,所以看不到尿墙的问题。人们尿急找不到北京的厕所,只能就地方便,洋人也一样。这只能说明国内服务意识落后,不懂得如何通过提供服务来赚钱。有人在长城上撒尿,放几个移动厕所不就解决问题了吗?黄金荣在旧上海不就是干这行发迹的吗?!提马桶坐公车者更是对社会服务意识低下的嘲讽!信不信,只要政府决心走城市旅游化的道路,第一个提供移动厕所服务的公司肯定赚钱。还有城市环境和餐馆卫生问题,有问题的地方必然有商机。把这个问题交给一个公司去解决,雇上街道妇女,人手一个手机,看到问题只管拍照上传专门网站,公司只管发放罚款通知单,过期不缴,网站公布餐馆名单,提醒游客市民;对好的餐馆也要拍照,利用网站打分推荐。我估计这个网站一定会很火。我们这些人在美国出游,经常会上网找网友推荐的好餐馆好旅店。中国如果把这件事规范化系统化,变成服务行业质量评估的标准体系,那就变成中国特色了,世人也会向中国学的。解决本土特有的问题,土办法最管用,但是利用网络暴光别人情色照片揭露腐败达到反腐的目的,这就做过头了。即使罪犯也有隐私权,也需要保护;骂人是侵犯别人尊严,不能因为骂的是贪官就不加约束惩处。让谎言丑行在网络上泛滥,损害的其实是政府的权威和尊严。最近中国政府搞的清理网络的行动是必要的。建设法制社会,重塑道德规范,政府要学诸葛治蜀的办法。
增加居民收入可以扩大内需,增加进口抑制国内物价同样也可以扩大内需。中国的巨额外汇到底怎么用?继续买美国国债、还是在海外进行生产性投资?中美两个大国,谁想搞死对方都不可能,只有合作一条路可走。美国破产了,中国巨额外汇血本无归,不合算,死嗑终久不是办法,不如帮他自立更生。高科技美国不卖,这和中国不卖东风21打航母的导弹一个道理。中国可以把买国债的钱,转而投向美国的农牧业,与大公司签证长期供货合同,供应中国肉粮。中国的目标是自己成为制造业大国之后,把美国变成农业大国,成为中国的粮油基地。反正钱并没有流出美国,公司赚了钱还会把钱投向债券,美国国债还会有人买,中国就可以逐步脱身了。这大概是消化手中巨额国债的唯一有效办法。中国还可以投资第三世界国家的土地,种粮种油,运回国内,扩大食物来源,压低中国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人们就可以消费更高级的物品。继续让美国保持科技大国的地位,其实是件好事,费力花钱的事情美国人愿意干就让他干好了。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到了该整合的时候了。高投入低产出的产业园区要限制,要重点发展城市经济带,利用现有工业基础,进一步降低宏观经济成本,增设专项工业技术创新扶持基金,提高产出率和利润率。美国经济庞大,其实纽约、芝加哥、西海岸三个大城市经济区是其产值和利润的主要贡献体,南方经济基本是吃饭经济。城市经济带或经济群的产出和消费能力是巨大的,其快速增长的秘密在于,依托中心企业和行业,会产生众多附属中小企业,企业多产值增长就快;协作单位之间靠汽车一天之内就可以把什么事都办了,流通成本低,生产易扩张,节约了时间;物流活跃,必然带来资金流通更加活跃,资金循环速度必然快于一般单个城市经济体;一亿元生产资本,如果在其它地方乘数效应是四倍,在城市经济带可能就是八倍十倍;不进步的企业很快会被自然淘汰,结构会在动态中得到优化,用不着政府操心,这在沿海发达经济区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一阶段,向美国学习的东西恐怕会更多,但内地首先向沿海学习,仍然不过时。
经济学中,并不存在某一条规律或窍门,专门解决扩大内需的问题。扩大内需是经济手段加政策手段、宏观调控加微观整合、中央加地方、综合性长期性、软硬结合的国家级工程,扩大内需所要解决的问题,既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问题,也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要克服的障碍,因而研究解决这个综合性问题就必然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就事论事。通过构建企业化社会,扩大企业总量和规模,增加就业,仍然是老索主张的扩大内需最根本的途径。巧妙使用中国的外汇,有助于扩大内需,减少损失;把中央集权做到最好,把中国企业搞到最强,内需自然扩大,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水到渠成的事。
索额图于北美
二零一三年十月廿四日
扩大内需的根本办法是什么? 扩大内需的措施
更多阅读
心肌梗塞的症状是什么? 心肌梗塞症状是什么
心肌梗塞的症状是什么?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收日致数周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的心绞痛加重(恶型心绞痛)为最突出。其症状为: 1、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
是戒烟最好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中药戒烟最好的方法
是戒烟最好最快的方法是什么?——简介常吸烟的人突然戒烟就会出现烦躁不安、头昏头痛、失眠忧虑、咳嗽多汗、心率下降、食欲或体重增加等一系列的不适感。所以为了减少吸烟对自己和家人的危害,请尽量少抽烟或者去戒烟。是戒烟最好最
冰箱不制冷的原因是什么? 新飞冰箱不制冷的原因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遇到过家里的冰箱不制冷了,但其真正的原因都不是分了解,下面我就为大家综合的简单介绍几种原因,帮您更好的解析冰箱不制冷的原因是什么?——步骤/方法冰箱不制冷的原因是什么? 1、冰箱不制冷的原因 首先:电冰箱温控器是
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佛家讲人活着的意义
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简介徐朋飞谈人生的意义。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如果非要给它加一个意义,那就是不断的付出爱。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方法/步骤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1、意义一:不断的成长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小
戴戒指的含义是什么?教你几种戴戒指的含义 女生戴戒指的手指含义
戴戒指的含义是什么?教你几种戴戒指的含义——简介戒指戴在不同的手指有不同的含义,戒指戴在右手和左手都有不同的意义。戴戒指的含义是什么?教你几种戴戒指的含义——方法/步骤戴戒指的含义是什么?教你几种戴戒指的含义 1、戴戒指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