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去挪威首都奥斯陆采访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期间,我第一次成建制地遭遇用来拍视频的数字单反相机。各路媒体云集的场面中,我从来都是跟电视记者和摄影记者扎堆,很难与文字记者坐到一起。那次唯一觉得新鲜的是在传统的摄像机和照相机之外,我们中间多了一些异类。这些人分明用的是照相机,但他们的照相机一律用非常规的支撑装置武装起来,看着多少有些怪异。我问他们拍图片还是拍视频,答案均为“视频”。他们使用的相机绝大多数都是佳能的5DMark II或者7D。
我配置好自己的数字单反已经是两年半以后的今天。年轻的时候我跟新颖、新锐、新潮就从未亲近过,现在相距肯定愈加遥远,我只要求技术上不彻底落伍就已经心满意足。等我看到著名的新闻杂志《60分钟》已经开始用数字单反拍摄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如果再不赶上,后果将不堪设想,恐怕只有沦为恐龙这一种下场。《60分钟》以老派、固守传统出名。麦克·华莱士2008年退休,那年他90岁。AndyRooney更厉害,2011年退休的时候已经92岁。记得我曾跟着茶党人士的大巴在美国中西部穿行了两天,随车的有一个《60分钟》摄制组。他们告诉我,CBS的那些记者拒绝使用iPod、iPhone听音乐,他们坚持认为用索尼的Walkman听磁带才能获得最佳体验。
我已经越来越满足于价廉,物美倒在其次,手里的设备遵循的是坚定地朝低档普及型走的路线。5D MarkIII刚出来的时候我动过心,6D刚出来的时候我也动过心,目前也还一直关注着两款设备价格的变化(分别为$3299美元和$1899美元),但最终我只利用手头已有的入门级单反600D配置出了一套高清摄像设备---目前这个机身的市价仅为$549美元。佳能提供H.264压缩的MOV视频文件,苹果电脑上的FinalCut Pro X可以直接流畅地播放和剪辑,非常方便。
单反机身最大的好处是已经用过很多年的老镜头全都获得焕发青春的机会。目前我的佳能镜头包括10-22mm($759)、 17-40mm($739)、 70-200mm($629)三款变焦镜头和28mm($449)、50mm($110)两款定焦镜头。我用600D的机身和17-40mm的红圈镜头在纽约和华盛顿拍摄了几段视频(1920X1080,29.97fps),效果还不错。从色彩和明暗的动态范围看,比我一直使用的索尼摄像机NX5U要好。这款摄像机几年前刚上市的价格是$5999美元,目前还卖到$3999。
600D机身提供了3-10倍的数字变焦功能,其中3倍的时候画质几乎没有任何损失。这是因为照相机内APS-C尺寸芯片的优势,这款芯片跟7D和60D完全一样。正常拍摄图片的时候,600D提供的尺寸为5184x 3456。3倍数值变焦相当于裁取了芯片中心的一小块来满足高清视频1920X1080的要求,无需数字放大。下面的视频是在曼哈顿第六大道上仰拍的帝国大厦,我使用了3倍的数字变焦。考虑到APS-C芯片1.6的变倍系数,此时镜头的焦距相当于35mm相机的132mm。
索尼NX5U摄像机使用三块1/3英寸的CCD,三块加起来的面积也只相当于600D内APS-C芯片的1/6。APS-C芯片面积大约为339平方毫米,1/3英寸芯片为17.3平方毫米。相比之下,全画幅的5D Mark III或者6D的芯片面积高达864平方毫米。芯片越大,采光能力越强,大芯片提供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低照度下表现出色。我用ISO6400、光圈F4在新泽西一侧拍摄曼哈顿下城的金融区和中城的帝国大厦一带,中间隔着哈德逊河,曼哈顿建筑在河面的反光清晰可见。虽说可以看到暗区的噪点,但画质基本可用。索尼摄像机无法拍出这种感觉。此时我尤其容易产生买下5D MarkIII或者6D的冲动,它们的全画幅芯片在低照度下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为了克制这种非理性的消费欲望,我经常提醒自己,讲阳光下和明亮的灯光下发生的故事就好,让别人在黑暗中摸索吧。
目前我只用600D拍摄过3、5次,还没有找到机会体验这类相机拍视频的时候在景深控制上的优势。但仅从画面的清晰度、色彩的饱满程度、设备的轻便程度看,我已经不再犹豫,今后将以采用单反拍摄视频为主。最初使用的时候很不习惯,尤其是对焦需要手动这一点。用单反拍照片的人绝大多数已经习惯自动对焦,用传统摄像机拍视频我也以自动对焦为主、手动对焦为辅。用单反拍视频的时候,基本上只能依靠手动对焦。佳能相机的数字放大键可以提供5倍和10倍的推近效果帮助对焦,但从3寸大小的LCD显示屏上看仍然不放心。用广角镜头、小光圈的时候还好,因为景深足够大。如果刻意希望实现浅景深效果,虚焦的风险将明显增加。好在有一群基本上靠义务奉献的电脑高手开发的“魔灯”固件(magiclantern)。用“魔灯”替换佳能600D自带的固件以后,视频拍摄的便利程度和可靠程度得以明显提高,对我帮助特别大的功能包括音频水平显示、聚焦峰值显示、曝光峰值显示和焦距显示。这些数据可以给专业拍摄者提供信心,不至于产生大的偏差。我们无法靠天吃饭,拍摄的时候需要确保焦点清晰、曝光合适、音频正常、色彩还原准确。
单反拍视频的时候,快门速度一般固定在1/60秒或者1/50秒,因此正确的曝光只能通过手动调整光圈和芯片感光度ISO来实现。“魔灯”固件可以让拍摄者方便地微调光圈、ISO以及白平衡参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佳能600D的不足。
与摄像机比较起来,单反最大的软肋之一就是音频录制,其内置的话筒对专业拍摄来说毫无用处。我选择了在单反届口碑最好的RODE枪式话筒($229美元)加上挡风罩(¥39),另外加上一个Beachtek的音频适配器($89)。这款适配器可以同时接纳两套话筒的信号,然后输入单反相机的立体声音频接口。采访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无线话筒,同时也需要用枪式话筒作备份,此时音频适配器非常管用。佳能600D没有耳机监听端口,拍摄的时候也没有音频显示,这种状况对专业采访来说无法容忍。“魔灯”固件至少可以提供录音时的音频显示,所以极有帮助。如果遇到对音频质量要求更高的拍摄,我还可以用手持式数字录音机Tascam($199),等到后期剪辑的时候再和视频同步。
即使一台入门级的佳能单反也可以拍出优质的高清视频,确实激动人心。APS-C芯片的尺寸与35mm电影胶片相当,因此其视觉感受与电影比较接近。不过初学者固然可以轻松享受视频的效果,但进阶用户恐怕需要有扎实的摄影功底,另外还要加上各种附件的帮助,才能发挥单反的各种优势,同时补偿其固有的各种先天不足。用单反的时候手持拍摄几乎不可能,我用的支撑装置包括Manfrotto的三脚架($849)、Manfrotto的单脚架($299)、JOBY微型可变形三脚架($199)和Opteka肩托($59.95)。还要准备足够的电池。拍视频的时候耗电量与拍照 片不在一个数量级,按照单次采访的最大工作量估算,我总共准备了6块电池。单反相机的大尺寸芯片具有的种种优势之外,拍摄致密结构时画面出现模糊的“摩尔纹”(moire)现象、快速摇动机身时画面出现扭曲的“果冻效应”(rollingshutter)等都是拍摄时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