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PO倾盆暴雨式的重启,市场的供大于求的局面进一步恶化,20多年来的中国股市固化运行格局已被彻底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剧烈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用孔子的话来说,叫做“礼崩乐坏”。
1.上证指数从大盘“风向标”,变成了“弃儿”。
自2000年以来,随着央企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大量上市,占有中国股市75%市值的上证指数,一直是中国股市的“风向标”。上证指数的涨跌,决定着沪深股市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只要加强对上证指数的技术分析,基本上可以踏准中国股市的节奏。
但是,从2013年起,由于政府调结构、转方式的新政策取向,货币政策的从紧,以及市场严重的供大于求,市场的有识之士采取了“踢开上证指数闹革命”、“在白色恐怖中开辟红色根据地”的战略战术,在上证指数继续拉年阴线、连熊六年的情况下,创造了创业板从585——1423点、涨幅143.3%,中小板从4013——6115点、涨幅52.4%的全球最大的牛市。
进入2014年,由于沪市几年来处心积虑地筹划国际版,从而失去了新兴产业的中小盘股的发行权,而估值只有9.6倍市盈率,银行股只有4——5倍的市盈率的上证股市,大盘股的扩容则陷入困境,致使上证指数日益失去代表性,不断被边缘化,成为市场的“弃儿”。那些看对了上证指数的涨跌,看对了“钻石底”的人,虽沾沾自喜,却对市场及自己的操作毫无指导意义。
2.大盘蓝筹股从“有罕见投资价值”,变成了人见人怕的“重灾区”。
记得一年多以前,在前证监会主席的主导下,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以银行股的超低估值为由,喋喋不休地鼓吹“大盘蓝筹股有罕见投资价值”,将大批的中小投资者引向大盘股中“举杠铃”。如今,在大盘股的连续暴跌中,这些都成了市场的笑柄和中小投资者痛苦的记忆。究其原因——
第一,由于新政府不再唯GDP,主动降低GDP,坚定不移地调结构促转型,加大力度扼制高污染企业,从而对周期性产业的大盘股的成长性构成了重大打击。
第二,20.7万亿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以及30多万亿的影子银行的巨额理财产品的资金池所蕴含着巨额坏账的风险,使仅以表内资产状况所统计的大盘蓝筹股的超低估值,变得极不靠谱。
第三,今年,周期性大盘股将利用优先股方式巨量再融资,以维持生存,从而引起了广大投资者的强烈反感和厌恶。
第四,拥有大盘股的市值不能申购创业板和中小板新股,也迫使广大投资者抛弃大盘股。
第五,大盘股没有高送转的可能,使被套者解套无望。虽然有些大盘股每年的分红超过银行的利息,但却是名存实亡,刚分得了红利,股价就发生了暴跌。例如,工商银行4.20元分红0.20元,但股价跌倒了3.50元,严重挫伤了中长线投资者。
如今,在新股密集发行之际,大盘蓝筹股顿时成了市场割肉换股的“重灾区”,股价接连下挫,跌到4倍市盈率都没人敢买,护盘的“暴力哥”被套,QFII全线被套,一再增持银行股的汇金公司也被套。
这表明,当今中国股市首要的问题不是扩容,而是扩资。多年来,管理层不切实际地提出“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将达10000家”,“中国股市规模没有理由不世界第一”,大盘股上市便追求规模世界第一,还异想天开地策划搞国际版,是多么荒唐可笑!其致命的错误在于:用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为由,认为股市规模也可以居世界前列,却忘了中国人均GDP仅列世界第94位。忽视了目前市场只有6000亿的存量保证金,根本无力承受起18万亿流通市值和沪市13万亿流通市值的大梁。大盘蓝筹股几乎全军覆没的命运,应该引起管理层对中国股市扩容大跃进危害的高度重视和沉痛反思。
3.深强沪弱成定势。
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倾斜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老股和新股主要在深圳的创业板和中小板,所以投资者的投资取向理所当然地转向深市。
另一方面,每年业绩高增长和高送转的个股主要在深市。去年250多家创历史新高,今年48家历史新高的上市公司主要在深市,可见深市的投资价值比沪市高。
再一方面,唯有深市的市值才能申购创业板、中小板的新股,迫使大量投资者抛弃沪市股票,买深市股票,更加剧了深强沪弱。
又一方面,深市的成交量日益与沪市拉开距离,自去年四月起,仅5万多亿流通市值的深市的日成交量,就大于有18——19万亿流通市值的沪市。到了去年12月,深市的成交量比沪市多30%左右。但1月上旬,就进一步拉大到多50%——80%。估计,待新股上市后,深市的成交量超过沪市一倍以上将成常态。
通常人多的地方机会也多。今后,成交量大的深市,机会无疑大于沪市。
4.投资者的理念和行为发生了巨变。
在2013年以前,中小股盘,即“八”的股票,连续上涨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二八”转化。“二”,即大盘股,也会表演一番。
但是,自2013年春节至今,尽管市场呼声不断,但“二八风格转换”一次也没有出现。最多维持一天或半天,就偃旗息鼓。
元旦后,市场的投资行为出现了前所未有、空前一致的大转变:弃大从小、弃旧从新(兴)、弃沪从深、弃主(板)从创(业板)。
我认为,这“四弃四从”,不是价值投资理念的倒退,而是投资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价值觉醒,是供求严重失衡下的有效对策,是对成长性价值理念的孜孜追求,是自我救赎的明智手段,是市场进步的表现。
5.管理层政策取向明显调整。
本届证监会和政府,不再象上一届那样,倾斜于周期性产业,叫喊“大盘蓝筹股有罕见投资价值”;不再打着“反对炒小炒新炒差”的旗号,歧视创业板;不再对市场的炒作行为仅凭主观判断,就随意表态反对甚至打压,而是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例如对外高桥为代表的自贸区概念股的炒作,手游概念股的炒作,文化传媒股的炒作、智能穿戴概念股的炒作等,其态度是:“对市场的投资行为,证监会不做评价”。本周保监会颁布的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的新规,便反映了管理层对创业板态度的重大转变。
正因为此,本周四创业板成指399006,一举追平了前高点1423点;创业板综指399102,突破了1291点前高点,创出了1331点历史新高。预计今年创业板两大指数,尤其是综合指数将会新高不断。出了扩容以创业板为主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创业板流通市值仅8500亿,中小板2.6万亿,深市主板2.3万亿,而沪市竟有13万亿。
6.疯狂发新股,“保护”成空话。
没想到,重启IPO竟然是以9个交易日发行50只新股的倾盆大雨、股市暴跌、极不人道的方式进行!
更没想到,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三高”发行顽疾依然没有解决,还会有67倍市盈率、73元的高价发行的情况出现!
奥赛康发行8亿,控股股东存量减持竟然32亿,并且抽走的钱不归上市公司而归个人,这哪里是发股票?简直是穷凶极恶抢钞票。这便是高价发行的本质原因所在。这就是为什么管理层不愿限制新股的“一股独大”、新股发行时不搞优先股的原因——为利益集团服务!存量发行成了大非提前高价减持的方便通道,只能是造成投资者对新股更大的恐惧和市场一再暴跌,为了区区几百亿的新股发行,不惜牺牲20000亿市值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使管理层一再宣称的“特别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成了空话和笑柄!
奥赛康发行被叫停,证监会 新闻发言人的解释是“新老股发行配比不合理。”这是明显的搪塞奥赛康上市公告里明明说:“存量发行5000万老股是通过证监会批准”要不是周四周五市场的再度暴跌,其发行早就蒙混过关了。
管理层真该反思一下,存量发行有何必要?如果此风不杀,就会有更多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以几倍于募集资金的数量,以超高价来提前套现“大非”,让大非三年不减持成为摆设,就没有动力去兢兢业业搞好上市公司了,因为套现的钱足以再造几个新上市公司。难道这就是停发新股一年零三个月中,管理层所酝酿的改革新政吗?
首批两只新股申购,只冻结了资金1200多亿,比以往1.1万亿、6000亿、3000亿,明显减少,表明现6000亿存量保证金中,能用来申购新股的资金越来越少,很少有场外新增资金为了申购新股而在二级市场买股票,主要是靠老股民抛沪股买深股、抛老股申购新股。据说,今年新股要发行2500亿,不知市场资金在哪里?只能靠老股的不断下跌和市值的不断缩水,来换取新股的发行,中小投资者将更加遭殃。
下周28新股连发,上证指数不跌破2000点才怪!管理层与其维稳,不如真正解决股市供求严重失衡的问题!
面对大扩容市道,我认为,也许唯有外延式成长性的资产重组股,即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才能获取超额收益。我深信,买国资改革概念股,收益将大大超过博彩式的申购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