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格、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部的学生。”。我们应该将育人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育和感染每一位学生。因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更是教育的工作本质;但是教书是一种表象的活动形式,而育人则是一种本真的活动目 标。所以,如果说教书是教师的本职活动,那么育人则是教师的活动本质;丢掉了工作本质,本职工作就失去了意义。
换言之,教书只是一种过程、载体和工具,其根本目的则是为了育人。正如教材只是呈现和传递知识和教育内容的载体和形式一样,诸多的育人信息都是隐含或呈现在教材之中。所以,无论教材内容还是教书行为都有此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传递、运载、呈现教育信息,只是教书更多地融入了人文的情怀和因素而已。
以现实为例,在社会环境错综复杂的今天,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很大冲击,如果没有树立起全员育人的意识,教书育人是很难达到其应有的目的。因此,必须真正树立起“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切实树立起教育每一位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的观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它需要的是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多重身份兼顾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一的教学甚至教书先生。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体现发展性和教育性。教师应该不断反思我们是否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了能力的培养?是否在教会知识的同时教会了他们做人?是否在关注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我们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德育,那就是本末倒置,那样我们只能称得上是一个教书匠,充其量是一个职业化教师。因此,只有寓“明示教育”于“暗示教育”之中,才能将育人渗透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才可能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有机结合。